现在少贰政兴只需要站出来,为戚家军振臂一呼,就可以得到上万石粮食的俸禄,这都是白得的,何乐而不为呢?
当人被逼到某种绝境,或者是体验过某种痛苦后,就算对方开出的条件,连开价者自己都觉得有些苛刻,但是亲身经历者却不一定会以此为忤。
就比如少贰政兴就欣然接受了。
这中间经历的两、三天的谈判,原因是戚家军对他手下士卒人数的限制。
戚英要求所有原来少贰家麾下的人,不管之前是否投靠了龙造寺家麾下,都必须全部归在少贰政兴的麾下。
也就是说包括小田政光这样的豪族家主,只会是少贰政兴麾下的一名普通武士,没有单独领军的权利。
这个决定可不仅关系小田政光一个人,之后只要少贰政兴能够说服的人,都需要参照这样的决定。
少贰政兴自己倒是无所谓,因为这对他是有利的,以后降服过来的,原来他哥哥的手下越多,他自己的势力也将不断扩大。
反对这个决定的是小田政光这样,降服过来的武士。
他们有着自己的家族,自然希望能够保证一丢丢的独立地方。
就算是能够为原来的家主效力,他们也不希望因此,而让自己家族的利益受损。
毕竟在倭国战国时期,对于这些武士,家族的利益,比主家的利益要重要多了。
只要能够延续自己家族的传承,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就算主家灭亡也无所谓,大不了换个主家,改换门庭便是。
戚英对于少贰家这些人的想法,实际上就类似于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纵队,队伍的领导人就是少贰政兴。
而其他之前少贰家的武将,只要愿意投降过来,都可以在这队伍之中,当一个比较基层的管理人员。
他们带着的队伍,依然由他们统领,只不过到了最后,需要接受少贰政兴的集中管理。
戚英这样做只需要给予少贰政兴一人俸禄即可,其他人都需要在少贰政兴的麾下吃饭,这也就变相拉高了少贰政兴的地位。
小田政光之前不是哭哭啼啼的,要求迎回少贰家的继承人,那好呀,我就让他真的成为你的直系上司。
其次在每个投降过来的少贰家武士的麾下,都只会选择其中最为精锐的那一小拨人,作为最后的士卒,他们每个人统领的人数不会多。
某种程度上,除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之外,还能够将大部分的人口,解放回田地之中,去休养生息。
经过了之前的领地扩张,戚家军的领地目前已经不再地少人多了,另外之前戚家军在北九州杀倭寇,肥前国北部的男丁,几乎十之五、六都被戚家军斩杀。
加上倭国人对于土地的利用度并不高,有许多适合种植的,沿海的滩涂,还有山上的坡地,山间的谷地,都没有利用。
最大的一块土地占用,就是被用来建筑城池的建造用地,全部都被戚家军清理后,运用了起来。
这极大的提高了戚家军领内农业用地,粮食的产出提高,也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