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说这岛屿的南面和西北面,就拥有着大片的肥沃土地,只要种上相对比较高产的农作物,相信到第二年,一定可以得到一个好收成。
单纯以面积而言,这座对马岛的南岛,也不比五岛群岛最大的福江岛要小,这样一座岛至少可以居住三万名百姓,这个数目并不算少。
南岛都打下来之后,戚英又可以派人前去大明的沿海,拉更多的无家可归的流民,成为自己麾下的百姓,将这些百姓填充到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各个岛屿上,他们都将成为戚英治下的统治基础。
不过这样的设想,或许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实现,至少要先将整个对马岛的南岛给肃清。
对马岛的南岛上,居住了将近八千余百姓,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府中城和附近的几个村庄里。
当其英的队伍将服装城打下,只要派出小队人马,对这些村庄进行包围,就能够逼迫他们成为自己这边的麾下,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另外其他的人口,基本上就集中在诸如之前被陈化龙击败的佐须盛圆这样的,宗家的谱代重臣,又或者是大浦犬之助这样的地头武士的小寨子之中。
府中城被攻下之后,整座对马岛的南岛的东面,几乎已经没有了太多宗家的势力,只是在东北面,有一家名为赤赖家的小豪族存在。
只不过这一家名为赤赖家的小豪族,在戚英带领这人马,刚刚来到他们城池前方的时候,就直接打开了城门,没有气节的投降了。
这小豪族赤赖家的寨子直接投降,倒是让戚英他们有些出乎意料,不过也没什么好说的,连府中城都被他们攻下了,这赤赖家没有觉得自己比宗家更强大。
而且他们赤赖家手中,也就不过有一百多兵马,以这样的人数,想要跟一千五百戚家军对抗,也确实不太现实。
当赤赖家被攻下,这时间已经到了将近正午时分,戚家军用了半日的时间,将对马南岛东面给全部肃清,这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速度。
在对马岛的西面,还有这几家小豪族存在,也有着佐须盛圆这样,对宗家加相对比较忠诚的顽固势力。
已经确认宗家之后,有可能会从对马北岛,调集援军过来支援。
戚英只能够下令,让金渔带着船队在海面上巡逻、警戒,所有的福船全都重新归队,不可能再继续对他们的进攻进行任何援助。
之后对对马南岛的所有的进攻,都只能够由戚家军的步卒自己来完成。
好在在南岛这边,主要的宗家军事力量基本上已经被消灭大半,之后就算遇到阻力,估计也不会特别大,戚英觉得暂时不需要水军支援。
戚英最后留下了陈化龙,带着五百士卒,守卫刚刚被打下的府中城。
之前被戚家军打下的诸如江月城、大浦城,已经全部都被决定要放弃掉,反正之后岛上也不需要这样的寨子存在,只会保留府中城。
只留下一座寨子,这似乎已经是戚英带手下,每到一地之后的传统了。
如果说手下能够有其他的人,有能力为自己分忧解难,戚英绝对不会让陈化龙带着人马在府中城留守。
戚英觉得无论是戚安国,还是王嗣元,都只不过是猛将,并不是适合于留守的冷静将军。
陈化龙及麾下,除了要保卫城池的安全之外,也还要组织当地的百姓,对周围的各个城寨进行拆除,同时还要重新加固府中城的防守。
稍微对倭国的战国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倭国百姓的日子过得极为糟糕,其中一点就是因为他们种植作物,得到的收获很少。
固然这其中有农业生产能力非常低,领主老爷收重税的原因在里面,但是同样也和他们耕地数量稀少有关。
倭国本来作为一个岛国,其中大小岛屿多山,而少耕地,这极大的限制了其农业生产能力,但是就算是在非常珍贵的平原上面,还建立着大大小小的城寨。
就比如说一个五岛,比如说这对马岛,不过是小小的弹丸之地,却建有数目繁多的城市和村庄,这进一步压缩了耕作可使用的土地,这也直接的造成了倭国百姓没有耕地可以使用的状况。
戚英是一个来自后世的人,非常明白农业的基础地位,同时也清楚耕地对于农业的保障作用。
所以他必须要清理土地,在一个相对农业基础比较原始的地域,保证在自己的手里有足够多的耕地。
那些小城寨是一种畸形的封建制度下的产物,每一个城寨都代表着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小势力。
大的领主以将土地分给自己麾下的武士,以得到他们的忠诚,武士或许又有自己的地头武士手下。
这样的分封并不是一件非常靠谱的事,就算是领主能力很强,就算是暂时得到了别人的投靠,又怎么能够保证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一直让别人忠诚下去。
我们不能够排除,有许多人是知恩图报的,但更多的情况下,人的本性却是贪婪的,是自私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分封制,在倭国的战国时代,才有了那么多尔虞我诈的下克上,背叛自己主家的事情存在。
在戚英的地盘上,这样的封建的分封制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他才是整个势力的老大,不可能再有另外一个人,拥有能够独立存在的可能。
就算是之后有其他的倭国人,愿意投降到他的麾下,他也愿意接纳,也绝不容忍这样分封制的存在,只能够是拿工资的手下。
在大浦城、江月城这样城池原来所在的地方,也重新会变成应该成为的耕地,那些耕地将会养活更多的人口,使得这座岛变得更加的有生机。
只有养活了更多的人口,这里也才能够真正的为戚英提供更多的战争资源。
闲话不多说,佐须城跟府中城相比,完全就不在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