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家灭亡后,再进攻马岳城就轻松多了。
戚昌国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攻敌所必救,这还是受到了戚英的启发。
戚安国身先士卒,四千精锐打一千余人防守的城池,不是做不到,只是花了些时间。
杉家灭亡之后,戚安国和戚昌国兄弟,已经分别从马岳城和香春岳城,对城井镇房呈夹击之势。
杉家灭亡之后,丰前国的局势已经完全被逆转,即使是人数上,戚家军也不处于弱势。
这段时间陈化龙和立花道雪一直在对峙。
陈化龙人少,立花道雪又坚守不出,确实是陷入了大段时间的僵持。
随着立花道雪撤走,陈化龙也顺利进入了球珠郡,占领了重要城池森城,将大友家麾下的森家消灭。
各处都是好消息,戚英也不能落后了。
他们需要面对的不只是府内城,还有其南面的系列支城。
支城是倭国防守体系的重要部分,许多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池,基本都会有支城保护。
城池和支城互相之间呈掎角之势,守望相助。
最不济也能在对方攻势大盛时,为主城提供一定的帮助,减缓对方的攻击速度。
这就是支城的作用。
之前有说过的多大一点的家族,都有许多座城寨。
其中真正比较重要的,是他们家族的居城,很有可能其他城池,都是居城的支城。
支城战术在缺乏攻城手段的倭国,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将支城战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是位于播磨国东部的大名别所家。
播磨国东部有限的土地上,别所家一共种了两百个支城,这是几位恐怖的数字。
支城互相之间距离非常近,等有人要进攻某座支城的时候,几乎要同时面对其他几座支城的全方位的防御。
丰臣秀吉亲自带着上万人进攻别所家,最后也耗了三年以上。
另外还有一些支城本来就非常有名,比如说小田原城的支城八王子城、厩桥城,就是武藏国的坚城。
想打府内城,其支城栗山城首当其冲。
守将真玉治房是大友家足轻大将,你可以简单理解为百夫长,实际上有可能带不了百人。
真玉治房手下现在有两百人,这是能够分给他的最大人数。
不过在戚家军进攻栗山城时,周围鹤贺城、鹤崎城、府内城、别府城、小路城、神九手城等十余支人马,多少不等,从各个方向,对戚家军发起了进攻。
这样的进攻看似声势浩荡,实则没有太大威力,只是看着吓人。
倭国人或许会害怕,但只要抵住了,就不会有问题,毕竟戚家军人数占优。
戚英看似简单的将各支番队派出去,却是看菜下饭,每一支番队都比前来进犯的敌人,在人数上要多得多。
经过短暂的交手后,那些带队的武士终于没有那么害怕了。
战斗本来靠的就是个气势,当没有恐惧的时候,自然能够全力发挥。
加上戚家军一方有人数优势,很快每一路都将前来的敌人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