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想必明朝初期,显然有所不同,小农经济渐渐开始被资本主义的萌芽取代,外加上港口通商的一些事宜,渐渐的,大明的关税也占了税收的大部分。
如果说要在这种时代上头实施社会主义的土地承包制,无疑会给社会大层次上头的乡绅造成影响,就像是京师周边,大部分的土地,都拥有在商户名头下。
很少农民会有自己的归宿田,如果说国家要强行收回这些田地,那么久更加不可能,毕竟,这是违反经济发展的规律的。
而也是如此,想出一个比较有大明时期的特色社会主义路线,也成为了当务之急,至于王猛,作为一个封建下头的人,他显然也知道孰轻孰重,利害关系。
“不行么?也是,想当年我国能够实行土地承包制度,大多都是因为土地改革之后一些铺垫,当时的土地主,显然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之中,而那种状况,也是在立国初期,现在大明立国多年,强行改变政治体系,怕是不妥当。”
朱慈烺明白一些政治上头的道理,当年大明国破家亡,其实说起来,按照现在深层次的分析,倒也是历史必然事件。
也是如此,在王景略拒绝了这个提议以后,朱慈烺也是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随之陷入了沉思。
如果说土地承包制度无法实施,那么现在倒是有另外一个方式可以走。
“景略,我倒是有个别的法子,既然说土地分封是无法做到的,那么不如我们就按照每亩地的产量进行纳税,你觉得如何?”
“这个,不知道陛下是什么意思?”
“这个倒是简单,比如说一亩地今年收成是五石的田粮,那么就拿出其中的半石,或者是更多,纳入税收!”
朱慈烺显然不打算把土地继续收回,而是根据已有的土地,开始以每亩地征收粮食税收,这方式显然是不错的,毕竟,土地是固定的,那么税收自然也会固定下来。
“之后,大明的税收显然也存在问题,之前经过了张居正的改革,但实际上治根不治本,现在国内税收依旧鱼龙混杂,而且,咸鱼这种玩意都能够充当税收,朕闻所未闻!”
大明末期,征收的税务方面,显然存在各种问题,最为主要的还是,这一年到头的粮食税,最后居然还有咸鱼这种玩意。
这等奇人异事,朱慈烺闻所未闻,暂且不说这玩意不好,单单说这玩意的保存时期,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不比粮食,可以长期保存,可能说,几个月的时间,就变成了发馊的物件,不能使用。
故此,大明后头出现赤字财政,其实和这一方面也有脱不开的干系。
“陛下,那如果不征收这等东西,后续如何征收粮食税,总不能让每家每户都种植稻谷吧?”
“这个倒是简单,对于每年每户取这每亩地粮食收成的平均值,比如之前说的,一亩地有五石粮食收成,应该缴纳半石粮食作为税收,而他,一共有十亩地,那么就要缴纳五石粮食,当然,他可以不是每一亩地都种植粮食,其余地皮,可以种植其余谷物。”
朱慈烺的这个法子,倒也是打开了王猛的奇思妙想,而也是如此,他心中不免有些惊叹。
说起来,这等法子并不是不可实行,而且,最为主要的是,这并没有增高子民的税收,按照每亩地的收入征收税收,那么其实分摊下来,也就是微乎其微的数字。
甚至,对于那些原本只有一亩地,甚至更少的人,他们一年到头的收成,其实也不会受到多少影响,毕竟,他们缴纳的,只需要自己收成下头的一些罢了。
“另外,景略,朕想到,大明的商业税收也许要做到更改,这淮南一带,之前朕也翻阅了账本,发现存在各种纰漏,甚至官员互相贿赂,中饱私囊更是数不胜数,故此,这方面也需要做出调整!”
“微臣愿闻其详!”
大明的税收杂七杂八的,其实翻阅起来极为的不容易,故此,朱慈烺做这一次的调整,也是为了减少税收方面的鱼龙混杂!
而在现代,所谓的税收显然是少了不少,什么个人所得税,什么企业税,显然不会和这大明现在处境一般,难以入目。
为此,不如化简为零,随之减少这方面的统计数据。
“税收我打算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打零工的那群人,小厮,属于企业下头的工人,这群人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
“哦哦,就是比如说淮南地区开了一家店铺,店里头不应该有小厮么?他们这种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收按照一个月所得定时缴纳。”
“这个,恐怕不妥吧,小厮的收入并不多,这不属于剥削么?”
“小厮的收入的确不多,所以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条款,世上不乏有那种做事情稳当,一个月赚钱许多的帮工,比如说帮工做了会计,管家,一个月收入有个一两银子,这等人便要进入纳税,而低于普通工资的,如果一个月就几文钱的,那么便不用纳税。”
朱慈烺显然是照搬了现代的个人所得税中的条例,多赚钱,多纳税,也是如此,听的旁边的王猛,一时间也是诧异不已。
不过,朱慈烺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自己不知道当下的购买力,还有白银的折算比例,毕竟他是个现代人,白银那些个玩意,赫然都早早被废除了。
“系统,你知道现在大明的换算比例么?”
【知道,这方面系统可以帮助你,这是关于大明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清单,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内容,系统也帮你整理好了,你可以放心使用。】
系统这一次,并不算是作弊,毕竟,朱慈烺已经想到了这个办法,故此,为了节约时间,给出其中的详细内容,也是应该的。
而也是如此,朱慈烺在看完这等购买力后,也是将其临摹到了纸上。
随后递给了王景略过目。
“那陛下说的第二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