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琼把沾在胡须上的露水捋掉,摸了摸自己的大鼻子,顺手把铁盔从头上摘下来,掼到草地上。这是曹军铁匠打造的,比袁军的手艺差太多了,盔边的毛刺都未加打磨,把他的额角磨出浅浅的血痕。
在淳于琼的前方两里不到就是黄河,他们已能听到哗哗的水声。只要接应的船只及时赶到,他们在两个时辰之内便可以进入袁军控制地域,这次行动就算是大获成功。淳于琼身后的骑士们个个疲惫不堪,但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在过去数天里,他们在曹军大军的夹缝里来回钻行,昼伏夜出,奇迹般地没有引来任何注意。
“将军此次袭许,立下奇功,声名必会响震四方。”副将韩莒子兴奋地说。淳于琼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用鞭梢拨弄着坐骑耳朵,眼神充满落寞。
按说淳于琼是不必亲自来冒这个险的。他曾是灵帝朝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袁绍、曹操平起平坐,地位尊崇。后来他一直追随袁绍,在军中地位超然,听调不听宣,是郭图、辛氏兄弟等颍川党人最大的依靠。这么一位高级将领,根本用不着亲赴险地。
但淳于琼自己非常想去。
奇劫许都的计划一提出,淳于琼就自告奋勇,表示要亲自带兵前去。淳于琼跟那些为了功名或者财货的庸碌将领不同,别人是为了胜利而冒险,而他纯粹只是为了冒险而冒险,巴不得每天能有一次惊险刺激的行动,好让自己快要生锈的筋骨活动一下。
当年建议袁绍杀入宫中为大将军何进报仇的,正是淳于琼——他不是出于政略或者军略的考虑,只是单纯喜欢刺激,越是险象环生的地方就越兴奋,这已经变成了他的人生享受,欲罢不能。
对淳于琼的毛遂自荐,沮授劝不住,审配和郭图也劝不住,甚至连袁绍都劝不住,最后只得勉为其难地准许。于是淳于琼带着麾下精骑,换上曹军的装备,兴冲冲地奔许都而去。可是出乎淳于琼的意料,这次行动太顺利了,一仗都没有打。他憋了一身的杀气无处发泄,心中不免有些郁闷。
唯一让淳于琼感到欣慰的是,这次居然在半路遭逢了邓展,还把他活着带回军中,算是个意外收获。
“那两个人状况怎么样?”淳于琼问。
他说的两个人是董承和邓展,两个人都在队伍仅有的一辆马车上。韩莒子回答说,前者精神还好,只是离开许都以后一直一言不发;后者也保持着沉默,因为整个人已经奄奄一息,一度被护卫的人疑心已经死了。
淳于琼下马,走到马车旁边掀开布帘,亲自检查了一下邓展的伤势。他惊异地发现,这人的生命力真是顽强,马车的连续颠簸居然没有把伤口震裂,也没有恶化。虽然邓展仍旧处于昏迷状态,但如果马上得到良好的看护与治疗,他应该能撑过这一关。
韩莒子开口问道:“将军您为何不辞辛苦把这个人带在身边?”自从淳于琼决定把这个被弓箭穿胸的半死鬼带在身边以后,他就满腹疑窦。此前这支队伍一直处于危险境地中,他没有多嘴,现在眼看就返回安全地带了,他终于忍不住了。
淳于琼看了韩莒子一眼:“你觉得对一个仇人来说,最残忍的报复是什么?”
“呃……杀死他吧?”
“你错了。”淳于琼从铠甲缝隙里掏出一只跳蚤,扔进嘴里用力一咬,“是给他施舍一份无法拒绝的大恩情,让他这辈子都无法偿还。”
韩莒子恍然大悟:“原来将军是要施恩与……”
“你又错了。”淳于琼愤愤地打断他的话,“我是他的杀妻仇人,施恩的却是他。”
远处忽然传来一声鸣镝声响,交谈中止了。淳于琼和韩莒子重新跨上马,朝着河边飞奔而去。他们看到两条木船从黄河上游偷偷摸摸地飘过来,船头打着苏家的旗号。苏家是中山豪商,生意遍布诸州,在南皮、许都、徐州等地都有营生,打他们家的旗号不会引起曹军怀疑。
木船开到南岸,寻了一处水浅之处停住了船。淳于琼隔水与他们对了几句话,确认是袁军派来接应的人,这才把其他人叫过来。董承和邓展被两名膀大腰圆的骑士抱着涉水登船,那辆马车运不上来,被就地拆散掩埋。
淳于琼最后一个上船,他遗憾地朝着南岸望了望,朝船老大做了个开船的手势。木船顺流而下,走出约莫二三十里路,缓缓靠近北岸,在一处隐蔽的简易码头停船。
码头上早已有一个人等候在那里,淳于琼认出是沮授。他这个人生得很有特点,身材颀长瘦直,头却特别大且扁,远远望去好像一枚牢牢钉在码头上的大钉子。此时沮授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木船竹简靠岸,却没有露出任何急躁的神情。一直到水手把木船搭到岸边,系好缆绳,沮授才不疾不徐地踏上搭板,把淳于琼迎上码头。
沮授在袁绍军中任奋威将军,掌管监军之职,上可管将,下可调兵,权势极大,就连情报工作也兼有一部分放在他手下。这一次劫持董承的计划,是沮授一手策划,他亲临战线迎接,足见重视。
沮授是冀州一系的中流砥柱,跟淳于琼等人不是很对付,更为郭图、辛氏兄弟视作眼中钉。所以淳于琼见到他,没有多做寒暄,只是一抱拳道:“公与,人我给你带回来啦。”
“辛苦淳于将军了。”沮授从怀里取出画像,远远对着董承打量一番,然后淡淡一笑,也抱拳道:“这一份深入敌后的奇功,将军算是得着了。”
“公与你说笑了。什么奇功,不过是带了个老头回来而已。”淳于琼意兴阑珊地摸了摸鼻头。
“将军这就不懂了。有车骑将军现身说法,曹贼卑侮汉室、欺凌中枢的劣迹,便可昭告天下,于袁公大业大有好处。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呵呵。”
沮授这两声干笑有些生硬,淳于琼瞥了他一眼,心里不由得“呸”了一声。
这两个人在袁绍营中,一贯政见不合。淳于琼认为军队就是一切,刀锋胜过言语;而沮授论调持重,一向不大主张轻动兵戈,倾向于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
当初沮授曾经提议袁绍把天子接来南皮,挟天子以讨不庭,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这种提议在自由惯了的淳于琼看来,纯属自找麻烦,束手缚脚,远不如真刀真枪去讨伐来得爽快,因此极力反对。最后淳于琼联合颍川派和南阳派,楞是把此事搅黄,从此两个人交恶。
这次劫持董承,显然是沮授又打算用“娘娘腔儿”的手段来打击曹操。淳于琼虽然自告奋勇前往执行,但他的目的只是享受刺激,并不表示对沮授的认同。
淳于琼固然看沮授不顺眼,沮授对这位莽夫亦是腹诽颇多。他亲自跑来码头迎接,正是因为不放心——说实在的,沮授一看到淳于琼那硕大的鼻子,就忍不住牢骚满腹。当年如果淳于琼没有从中作梗,让他把天子迎来南皮,只怕曹操如今早已俯首请降了,哪里还用得着费尽心思去抢董承?
“一群鼠目寸光的东西,袁公周围的小人和蠢材,未免太多了些。”沮授不无愤慨地想。他一半精力在为袁绍主公出谋划策,另外一半精力消耗在确保这些主意不被那些白痴干扰。这让他很疲惫。
两位政敌皮里阳秋地寒暄了一番,沮授表示该去迎接车骑将军了,淳于琼连忙吩咐手下人把老人搀过来。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董承突然之间面色变得惨白,他推开搀扶着的士兵,朝着淳于琼和沮授跑来。士兵们试图拽住这位老人,但居然被他挣脱。沮授也吓了一跳,董承在他的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不能有什么闪失。他和淳于琼张开双臂,小跑几步,把跃上码头的董承一下按住。
“董将军,你莫要怕,你已安全了。”沮授安抚他。董承没理睬他,赤红的双眼扫视着码头上,近乎疯狂地喊道:“荀谌,荀谌来了没有?”
沮授听到这名字,先是一楞,旋即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等您抵达南皮的时候,自然会安排您见荀大人。”董承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我要马上见到他!马上!不然来不及了!”沮授有些微微的不快,觉这位车骑将军架子是不是太大了点,一个流亡的罪臣,居然还颐使气指。他伸出手掌,按在董承胸膛想让他尽快把情绪平复下来。
当他的手掌一接触董承前胸,董承突然浑身一震,从口中喷出一股鲜血,登时把沮授喷成一个血葫芦。沮授一下子吓呆了,整个人僵在原地不知所措。还是淳于琼反应迅速,伸出大手一把将沮授拨开,去揪董承的衣襟。
这一抓,居然抓空了。董承喷血之后,整个人软软地瘫倒在码头木排之上,身躯蜷缩像只虾米,四肢不断剧烈抽搐。淳于琼眉头大皱,董承前几天都还正常,这才刚过黄河不久,便有怪病发作,实在是太蹊跷了。
淳于琼隐隐觉得有些不妙,他推了推呆若木鸡的沮授,催促他赶快过去。沮授是负责接应的人,如果董承有什么遗言,只有他有资格听取。沮授抹了抹脸上的鲜血,脑子一片混乱。董承是袁曹大战前的关键一环,他们为此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如果董承出了什么问题,那可要惹出大乱子的。
董承突然昂起头,野兽一般吼着:“荀谌!荀谌!”每喊一声,他的嘴里都要涌出许多鲜血。码头上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个老人在疯狂地燃烧着自己最后的生命,试图说出些什么。
沮授蹲下身子,手忙脚乱地把董承扶起半个身子。董承紧紧抓住他的胳膊,剧烈地喘息道:“荀谌!他……到底在哪里!”沮授无奈地环顾四周,然后凑到董承耳旁,压低声音说了几句话,周围的人包括淳于琼都听不清。
董承瞪大了眼睛,捏住郭图的手臂又紧了几分,食指:“你们……他们……郭……”
沮授听到他喊出“郭”字,但不知道这个郭字指的是谁。沮授再俯身想多问一句,董承的躯体突然一阵剧烈抽搐,然后慢慢停止……
淳于琼踱着步子走过来,董承扭曲的五官表明,他死的极其痛苦。对董承的意外身亡,淳于琼可一点都不沮丧。董承生死与否,那是文官们需要操心的事情。对他来说,这趟乏味的劫囚之旅在结尾居然翻出新的变故,这才是最好玩的部分。他有些兴奋地捏了捏胡子,眼神变得闪亮。
这老头似乎是服了延时的毒药,一直到这会儿才发作。这几天的饮食淳于琼都是亲自过问,应无问题,这么说,他是在被送出许都前就被下了毒。这么一推想,难道说,曹氏是故意让董承被他们劫走?难怪一路上都没有曹军的追兵啊……
从董承的反应来看,他恐怕自己都不知情。一直到刚才毒药发作,他才急于找荀谌,大概是要交代一些重要的事吧。可惜毒药的烈性,让董承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了。
淳于琼激动地琢磨着,心想要不要再渡回南岸一探究竟。忽然他看到董承弯曲的指尖有些异样,凑近一看,发现他在临终前,用手指蘸着血在码头木板上写了两个字。
这两个字写得潦草不堪,却让淳于琼一下子陷入了沉思。
同样陷入沉思的,还有远在许都的赵彦。
他此时躺在自己家的木榻上,右手枕住脑袋,左手高举着一样东西仔细端详。
昨天晚上陈群听到许都卫那边出了变故以后,匆匆赶了过去。赵彦在西曹掾等到天亮,一个小吏过来告诉他,可以回家了。赵彦问陈群跑哪里去了,小吏说他一直在尚书台议事没出来过。
赵彦回家以后,用井水洗了把脸,关好门窗,这才把那件在皇城废墟里找到的东西拿出来。
这是一片狭长白绢布,边缘已经烧得焦黄。从形状能看得出,它曾经属于某一件中衣的衣袖部分。
朝廷的东、西织室例由少府管理,赵彦跟着孔融,也曾对帛缯之事下过一番功夫。从烧焦的丝线断头,他辨认出这片残绢质地是双丝细缣,出自民间织工,所以丝质微微泛黄,远不及官织的蜀缣和临淄缣细腻柔滑。
织一丈“双丝细缣”所耗生丝,是普通织物的两倍,而且工艺繁复,很容易抽丝泛黄,行话谓之“破黄”,卖不出好价格,所以民间很少生产。最近十来年来,天下纷乱,蜀道不通,才开始有特定几个地方的中原织户尝试生产这种细缣,供给当地大族。
天子从雒阳迁至长安,再迁至许都,这一路上颠沛流离。赵彦可以肯定,汉室所用帛物,要么是从宫里带走的正宗蜀产细缣,要么是曹氏进献的普通丝帛,断无可能使用私产的“双丝细缣”。董妃就曾经对赵彦抱怨过,说堂堂汉室现在连匹象样子的织物都拿不出来,只能穿曹氏送的破烂。
而他居然在寝殿的废墟里发现了民间“双丝细缣”质地的中衣,这说明,至少有一个外人曾经进入过寝殿。这人要么穿着这件衣服,要么带着这件衣服,但他在离开时,肯定没带走。
直觉告诉赵彦,这件事与董妃的嘱托密切相关。
赵彦高举着绢布来回看,忽然动作一僵,一轱辘从床上爬起来,双手扯住绢布两头,把它举到窗边。这时候已经接近巳时,日头正高,一道光线从窗边射进来,透过绢布照入赵彦的眼睛。
借着光照,他能勉强看到帛布内里经纬交错的纹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四根纤细的丝线巧妙交汇,构成一个菱形织纹,这个不瞪大眼睛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不同产地的织工会在布匹上留一个专属记号,方便分货贩卖,万一有什么纠纷,也可以籍此追查。比较知名的官家和民间织室,都会在少府留有记录,哪个记号对应哪地的织工一目了然。
赵彦记得,孔融就任少府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议重整朝廷内档,并得到了荀彧的大力支持,从雒阳、长安等地回收了一大批残缺不全的历代文书案卷。这些文书都被囤积在距离皇宫不远的库房里,除了孔融没事进去翻腾一圈以外,乏人问津。想到这里,赵彦在榻上呆不住了,赶紧穿好衣袍,推门出去。
他们家唯一的一个仆役很奇怪,主人出去一夜不说,怎么回来才呆了半天,就急急忙忙又要出去?他想抬头询问,却被赵彦狠狠推开。他再一定神,主人已经跑出大门,连门都没关。
好不容易捻到一点线头,可绝不能轻易放过。赵彦望了望天上有些刺眼的大火球,在路人的注视下狂奔起来。
他飞快地跑过一条条街道,一刻都不肯放缓。当他即将穿过两条街道交叉的十字路口时,从左侧突然冲出一辆马车。马车车夫见势不妙,及时拉住了缰绳,辕马前蹄抬起,发出不满的嘶鸣声。这一人一车堪堪交错,马车车轮上甩出一串泥浆,在赵彦背后划出一道灰印。赵彦看都没看,加速往前跑去。
“咦?那不是赵彦么?”
郭嘉从马车里探出头来,手搭凉棚,若有所思地看着赵彦消失的背影。他把脑袋缩回去,摸摸下巴:“一大早就在城里跑步健身,身体好可真叫人羡慕呀。你说对吧?杨公?”
杨彪坐在另外一侧,闭目不语。他年纪太大了,又在外头折腾了大半夜,已经疲惫不堪。郭嘉看他这一副神态,知趣地闭上了嘴。
马车一直到了杨府大门口才停下来。郭嘉和杨彪还没下车,杨府大门忽然打开,杨修从里面急匆匆地迎出来。
杨彪望着自己儿子,轻轻地摇了摇头。不知是想告诉他自己已无能为力,还是试图告诫他不要继续招惹郭嘉。可这个细微的暗示,让杨修更加忿怒,他的脸上腾地升起毫不掩饰的怒火。
“父亲!”
杨彪抬头阻止杨修继续说下去:“董承被劫,北方局势只怕不稳。所以徐福这次会跟郭祭酒北上抗袁,算做咱们杨家臂助汉室之功。”
他一句话,就让杨修明白昨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郭嘉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
杨修在早上才听到风声,说满宠可能不会继续担任许都令的职务,要外放汝南。他开始以为是自己的手段奏效,可现在听到父亲这么说,才意识到,情况绝非那么乐观。
表面看,满宠被迫去职,徐福无奈北上,双方各输一招,曹氏拿一个许都令换了一个布衣武夫,有些不值。但实际上满宠只是平调汝南,职权更重于从前,许都令也会另有安排,许都局面不会有任何松动——而杨家却是实打实地损失了一个绝顶高手,还把半个身子暴露在明面,进退两难。
更让杨修深觉侮辱的是,郭嘉甚至不是专门出手来对付他的。
满宠的南下,是因应南方局势的必然安排;董承被劫,是为了让袁绍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即便没有杨修上蹿下跳,这两件事郭嘉仍旧会做。
换句话说,郭嘉只是在按自己节奏布局同时,随手顺便反击了杨修一下而已。
郭嘉慢条斯理地爬下马车,当着杨修的面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杨修直勾勾地盯着他,狭长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缝,如同一只被夺走了口中鸡雉的妖狐。
“我还没有输。”杨修忽然开口。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直白,郭嘉有些无奈地撩拨一下额前乱发,拍拍杨修的肩膀:“我对输赢没有兴趣。”
杨修把郭嘉的手拨开,冷冷道:“你等着瞧吧,曹公幕府之中的第一策士,一定会是我。”
郭嘉怔了怔,旋即一脸认真地回答:“等我死后再说这个好不好?”
这时候一个小吏从远处跑来,在郭嘉耳畔耳语几句。郭嘉听罢面色一凛,抬手与杨氏父子一拜,然后匆匆离去。
“什么事竟能令郭嘉面色生变?”杨彪喃喃道。
此时杨修已经收敛起那副嫉贤妒能的面孔,双手抄在袖子里,笑嘻嘻地答道:“我猜啊,是陛下开始反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