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真放纵大笑道:“不敢?你已经敢了!傅亮,爷今日当着众人的面告了你,自古不臣之心者,绝无好下场。傅亮,你活不到头的!”这话已是诛心。
傅亮顿觉一股莫名的羞辱袭上心头,气得浑身乱颤。
“给爷滚!爷不想见你们这伙小人!”刘义真咆哮道。
傅亮只觉头晕脑胀,手脚发软,站不起身。邢安泰、潘盛两人抢上一左一右将他扶起,踉踉跄跄下了阶台。身后,刘义真哈哈大笑:“傅亮,你回去告诉他们,爷代谢灵运颜延之奉诏了。尽管来找爷,有罪爷担着!”
傅亮狼狈不堪回到内皇城,徐羡之、谢晦、檀道济及王弘正聚在一处议事。
“庐陵王狂妄至极,这岂是人臣所为!”檀道济一听按捺不住骂道。徐羡之淡淡一笑道:“傅大人此番前往实是立了一大功,经事可知人。这岂非正好佐证我等择选宜都王再恰当不过,庐陵王心胸狭窄,不堪造就,何有半分人君之道。傅大人,为这点事恼气,值当么?”
回身见邢安泰、潘盛垂首站立,沉声道:“这两位是谁?”
傅亮故作大悟,道:“徐大人,这是内廷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徐羡之嗯了一声,掉头问谢晦道:“谢大人,去年你敬呈皇上的玉麒麟听说可是天下稀物,价值连城,可惜,我却无福见上一见。”谢晦扫了脸色骤变的邢安泰、潘盛两人一眼,笑道:“徐大人,何止价值连城一说,实是无价之宝!”徐羡之道:“可就是这么个无价之宝,竟被一些胆大包天、丧心病狂的小人给偷走了!”谢晦笑道:“徐大人说笑话吧?谁有此胆,敢在皇城行窍,这可是诛九族的罪!”
蓦听“扑通、扑通”两声。众人大惊,回头见邢安泰、潘盛两人脸色苍白的跪在当地,不住磕头:“徐大人,小人一时糊涂,求大人饶命啊!”
檀道济道:“这是怎么回事?”傅亮斜瞥了徐羡之一眼,徐羡之慢条斯理道:“糊涂?这却奇了,你们到底犯了什么错,又求饶得什么命?说来听听。”谢晦、檀道济愣住了。
邢安泰头重重磕在当地,颤声道:“小人鬼迷心窍,原想拿回去看看…后来见查得紧,就不敢动了…”谢晦闻声跳起来道:“你们俩个贼竟竟敢偷我敬呈皇上的宝物,实是狗胆包天!来人呀!”
四名殿外值守军士腾腾跑进来。
“给我零剁了这两个狗杂种!”
邢安泰、潘盛早吓得魂不附体,浑身不住地筛糠,潘盛已是眼前一黑,咕咚一声晕倒当地。
“徐大人,傅大人,饶小的一条狗命啊!”情急之下,邢安泰挣脱军士,膝行至傅亮跟前,死死地抱住傅亮一条腿。
徐羡之木然不语。傅亮道:“且慢!徐大人,谢晦大人,两贼虽犯死罪,不过已将偷盗宝物奉还下官之处,实有悔改之心。我看此事就算了吧,杀了他们又有何用?不过是两条狗才,谢大人何必跟这些小人过不去,也不怕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一头说着一头微微对谢晦使个眼色。
谢晦方知徐羡之、傅亮两人搭了台子给自己演戏。心下不由大恼:为何不事先说一声。鼻子里气得呼呼直喘气,恼恨恨地坐进椅子中,再不支声。
徐羡之扫了谢晦一眼,道:“傅大人,既是交回你处,此事就由你处理吧!”傅亮照邢安泰屁股上就是一脚,笑骂道:“还不谢过徐大人、谢大人!”
“谢谢大人不杀之恩,谢徐大人不杀之恩!”
“还不快滚,下去我再收拾你们俩个贼!”傅亮骂道。
邢安泰搀起潘盛,头也不敢抬,倒退着踉跄奔出。
谢晦不高兴道:“徐大人,傅大人…”檀道济道:“你们这是唱得哪一出啊!”傅亮笑道:“谢大人好威风,你将两个王八蛋吓得半死。前天还跟徐大人提起此事,徐大人让我告了你,我阻住了。全知道了就没意思了,谢大人不发这一通火,我怎么唱红脸?我先给谢大人陪个不是!”说着,当地对谢晦一揖。徐羡之道:“为人致用,须挟人所短,如此方有奇效。”谢晦道:“莫非此二人有用?”傅亮道:“不是有用,是有大用处!”徐羡之点点头道:“还不到议这个话的时候,谢灵运颜延之多会启程?”一听这两人,傅亮就气不打一出来:“诏令下达之日,两天之内启程,这是朝廷的规矩。我料他们不敢抗诏,他们有几个脑袋!”徐羡之冷冷道:“抗诏的话,我请王命就地屠了他!”
谢晦、檀道济常居京城之外,经年不见,蓦地发觉徐羡之已非往日唯唯诺诺、凡事小心翼翼可比,话里话外透着冷酷杀气,为人行事突显果断决绝,心下不由大惊。
“檀将军,你能回京多少人马?”檀道济道:“这个徐大人放心,到时要多少有多少。”徐羡之沉吟道:“最好选一些边远郡县子弟。”檀道济道:“这个我知道,京口、建康旧人我一个不要。光近侍卫队营就有一千二百余人。”谢晦道:“徐大人,我看不宜人多,一涌进城,势必造成全城恐慌,难以收拾。”徐羡之道:“谢大人所言极是,有五百人足够。内城五营人马现已全部在掌控之中吧?”傅亮道:“徐大人,没有我的手令,皇城一个人也动不了!”檀道济已是跃跃欲试,道:“徐大人,下一步怎么办,多会动手,我都等不及了!”徐羡之回头看着沉默不语的王弘道:“王大人,你怎么看?”王弘早听得心惊胆颤,他并非先皇顾命佐臣,本不想也不敢淌这趟深不可测的浑水,废黜君上,这可是遭诛九族的大逆之罪!评心而论,他早已不满刘义符当朝为政,他至今不明白刘裕何要将事关社稷存亡、亿万百姓生死的这九尊之位传至如此昏庸不堪者之手!罢黜君上,另立贤明,虽古已有之,事到临头,总非为臣者所为。况操持此事者,并无一个安妥下场,难道他们不晓得么?王弘愈想愈觉得可怕,自己外任江州刺史不足两月,废黜大事为什么要拉上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