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230、第230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开阔的宫道上, 赵秉安谨慎应对着邵文熙时深时浅的试探,两人默契的避开与湖湘有关的话题, 不咸不淡的讲着朝中一些时闻。

礼部免不了要挨一刀,可观新帝对邵家也算不上厌恶, 顶多就是被邵文熙这个没眼色的落过几回面子,这时候,若有人能旁敲侧击,在御前讲讲邵氏的好处,说不定礼部不会伤筋动骨。

当初因为锄香草庐的血案,赵秉安对邵家观感大跌,现如今邵文熙也感觉到了两人之间那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疏离, 他转头瞥了眼侧步身后的青年, 满口苦涩。

姻亲之盟,师生之情,这两者纠结在一起,于邵家而言却分不清好坏了。

现在朝局一片混沌, 湖湘一派官员为了从沈炳文麾下脱离, 自发团结成一股势力归附于新帝,想来这其中少不得赵秉安的手笔。邵家往年避嫌,现如今想抱团取暖却无人可依,沈炳文不是易与之辈,这位首辅玩弄权利的手段可谓登峰造极。

陇西士族原就底蕴稀薄,去年以凌何为首的大批中小世家又冒险进京,从而中了沈炳文的算计, 在户部割据斗争中折损泰半。方才阁中叙话,邵文稀为何惴惴不敢言,就是因为没了乾封帝的庇护,单凭邵氏本身的实力,根本拼不过传承千年人才辈出的江南世家。

邵氏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很清晰,忠于王事、大公无私的纯臣,作为北方士族竭力保存下来的火种,他们从不参与夺嫡之争,宁愿慢腾腾的发展势力,也不会去赌那万分之一的可能,可惜乾封帝的早亡却将奉行这一稳妥策略的家族都推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纯臣需要帝王的信重,而这,却是现如今的邵家最欠缺的东西。

离乾清宫不过百步,邵文熙缓了步伐,“虽说出嫁从夫,不过媛儿是府上唯一一个女丁,家中老幼都惦记着,你若有闲暇,可常陪她回来看看,就当是宽慰宽慰我们这些老人家了。”

“是,主要是尚在孕期,家母甚为忧虑,不放心她出门走动,再过几月,待孩子临世,小子一定带她们母子上门叨扰。”

“唉……,老夫算是看着你长大的,一转眼,你也要为人父了,都老了啊,这江山,这朝廷,将来都是你们年轻人的了。”

“大伯何出此言,圣上常说内阁中唯有伯父具进锐之气,直言敢谏,以后国朝要政还都要仰仗着您呢。”

邵文熙在背后荡了荡袖子,脸上满是辛酸的自嘲,“唯恐老臣当不起圣上的看重喽……”

“怎么会呢,只要有心实事,圣上都会看在眼里的。”

赵秉安站在玉阶之下,温声软语的讲完这一段,只见前方背影顿了一下,双方无赘叙,第一个暧昧的回合到此结束。

若非邵柏博开出的条件太过优厚,赵秉安不会这么快放下架子,与邵家妥协。内阁中,唯有他与沈炳文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位首辅游走各方,至今未曾在任何世家身上跌过跟头,单单与苏铭联手,赵秉安可不确信他能挡得住这老狐狸的算计,更别说,现如今顾椿隐约露出投沈的苗头,不,经由太孙一事,顾椿已经被沈炳文牵着鼻子走,日后,吏部恐怕就是沈炳文的一言堂了。

这种情况下,赵秉安必须尽可能的拉拢势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新帝,不过是他弄权的一个幌子而已。

邵家于陇西士族而言有着绝对威信,邵柏博对他开放人脉,赵秉安傻了才会把这块肥肉往外推。虽然不知道大舅哥为什么要离间邵沈两姓的关系,但这对他来说却是百利无一害的好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旧东宫党身为潜邸之臣,得新帝看重之后诸多提拔,这个消息刚传出皇宫,整座京城的风云就开始涌动。

昔日旧戚如何已无人问津,朝中空出的大把位子才是最值得惦记的东西!

赵秉安还在宫中与内阁交锋,不知道冼马巷已经挤满了达官显贵,永安侯府的门槛几乎想被走门路的亲朋故旧踩平!

乾清宫没有秘密,赵秉安对于旧东宫党起复的巨大作用被有心人故意夸张渲染,加之冼马巷的盛况,生生刻画出了几分小人得志的市侩虚荣。

原本太庙之变中,赵秉安与新帝扮演的角色就不那么光彩,现如今还这般高调弄权,搅乱朝纲,这让士林中赵秉安的名声大降。

有才无德,幸进奸宦!

翰林编修江成云在翰林法会上放声直言,痛批费仲、尤浑之辈蛊惑圣听,亲小人远贤臣,寒天下士子之心矣。

隔日,新帝大怒,谕旨将人下到诏狱严审,彻查翰林上下,眼看一场风雨即至。

结果时任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兼内阁司直郎赵秉安上书,言称翰林为朝廷储才之所,容纳百川,新帝心怀万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无能以言论之故下狱学士,此为君王度量也。另外,他还在奏折中力荐江成云入御史台任职,发挥所长,为大朔朝廷添砖加瓦。

赵秉安这一手以德报怨玩的极为漂亮,不仅在士林中扭转局势,更是抢占道德制高点,好生吊打了一番江成云以及他身后那些见不得光的龌蹉势力。

这一连串的变故从发起到收拾齐整,不超过一旬时光,顾椿眼见这小子再度绝地逢生,一怒之下提前使出了杀手锏――请封世子!

先帝大行之前,可是在文武百官面前明明白白的表述过,“赐爵,封世子”,赵秉安这个小崽子从那时起就该划归到勋贵一脉去,也就是看在新帝的面上,才勉强容他在清流中搅合了这么多时日,现在看来是不能让他再放肆下去了。

雪花般的折子投到乾清宫,这回内阁倒是痛快放行,一封都没拦!

永安侯府接到宫中传出来的消息,一直保持沉默,老侯爷想想远在浙江的幼子,再想想关在宫中至今不得归家的爱孙,头回觉得自己可能太贪心了,可是赵家由武转文的契机不能错失,既然秉安都有舍得的气魄,那他就拿老三的爵位赌一把又有何不可,六郎是扶不起的阿斗,留他去他不过是一念之间。

没看错,赵秉安应对朝议的办法就是――让爵!

以嫡长礼制为由,推却世子之位。

对于新任忠义伯上的请封折子,举朝哗然。赵怀b长子赵秉宰在赵氏一族中向来是个透明人,存在感连其庶出兄弟赵秉寅都不如,听说早年因为忤逆之举被遣送边城,这会儿又怎么把他牵连进来了。

忠义伯这个爵位的来由大家都清楚,那是赵秉安一手打下来的基业,跟他大哥可是一文钱关系没有,推恩其父已经是司直郎孝感动天了,现在还要把世子爵让出来,这事就办得很不地道了。

赵秉安随后上了谢恩折子,再度证实了这个消息,他要让爵于其长兄!

此举虽不能说旷古铄金,可称一句百年难遇绝对是当得起的。要知道京城多少勋门为了争一个爵位兄弟相杀,父子相残,斗争的惨烈程度绝对不下于朝堂倾轧。

现在赵秉安说让就让,好似这百来年的富贵不值一提似的。

京城里无论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在传颂赵秉安的仁义之举,当然背后少不了人笑他痴傻愚孝,为了老娘一句话把到手的富贵都给丢了。

为何这么说呢,其中还有个缘故。

大行皇帝二十七日的丧期刚过,京中女眷就开始走动,一场大变过后,每座府上都少了几家亲友,聚在一起难免伤春悲秋,定要哭上几场才痛快。

蒋氏现如今是超一品的忠义伯诰命,与之相交的都是京中顶级武勋的家眷,这些人最是惊惶,言语间不免带上些悲切,可蒋氏万事顺遂,没有一丁点伤怀的事情,所以显得格格不入。倒也不是夫人们挤兑她,就是大家说不到一起去,没法子,蒋氏也只得挖一些伤心事出来晒一晒,结果,就提到了她那糊涂不省心的长子身上。

何谓伤心事,就是越说越伤心,蒋氏好些年不跟人提,一开了个口子,就止不住的倒苦水。儿行千里母担忧,赵秉宰离京数载,蒋氏的牵挂就一直没断过。

眼见长子将近而立,膝下仍无子息,仕途上又不得志,四五年了还是一边城小官,升迁无望,蒋氏可不得忧虑他未来的前程吗。

诰命们见过兄弱弟强的,但像忠义伯府悬殊这么大的真是生平头回听闻,慨叹之余也不免嘴碎,就把这事给传了出去。

后来赵秉安让爵,京中人颇多猜测是忠义伯夫人的缘故,毕竟赵怀b宠溺幼子声名在外。就算是在侯府中也有不少人是这样认为的,包括蒋氏自己,都在知道小儿子让爵之时捶胸大哭,直恨自己多言。

市井之间尚且如此,士林中就更不用说了,只差给赵秉安塑个金身供起来,到如今,往日那些诋毁倒是愈发显得可笑起来。

如此德行,新帝岂有不准之理,朱笔一批,定下了世子归属,同时恩封赵秉安文华殿大学士,加赐四品中善大夫,领双禄。

顾椿没想到自己种种算计竟成了赵秉安的晋身法门,当即气了个仰个。

内阁里不可避免的要给赵家人腾个位子了,唐耀山踱步走出阁楼,微微转回头看向正东面的两张桌案,邵文熙可真是辱没了邵氏百年的气节,他与赵家小子联手做的这场戏以为沈炳文看不穿吗,嫡长之名,嘲讽的又是谁……

唉,礼部第一个向皇权低了头,他也得考虑考虑工部的出路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盖世双谐终末忍界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绝对一番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三国之黄天鼎立三国之黄巾少帅圣医商道洪荒吕布成神从种田开始诸天无间行走穿越宋朝当太子影帝从签到开始我真不想奋斗了请叫我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