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122、借刀杀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就算赵十三早有预料, 事到临头还是被肖学理吓得不轻。

“沈林,赵佑, 你们都退下吧。”赵秉安瞧着肖学理亲手端着的破旧檀木盒,心弦猛地一跳, 直觉告诉他这绝不是什么简单东西。

“主子……”

“少主,小心有诈!”

赵佑倒不像沈林那般急躁,他年龄长了沈林一辈,经验自然更多,就算一开始没想到肖家死灰未尽,自己带的也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真动起手来不说能把肖家怎么样, 至少也能保主子安全无恙, 只是听少主这口气,是有意与肖学理密谈了,这可就不好办了。

扬扬手,赵秉安既已定下了意愿, 便不会轻易动摇, 再说,肖学理想要什么他一清二楚,只要自己动动手脚,肖家彻底覆灭不过是朝夕之间。

赵十三擦擦脑门上的汗,磨碎他的脑壳也想不出来,肖学理居然敢在堂堂知县衙门窝藏那么些亡命之徒,他想干什么?

似是早就料到赵秉安会如此处理, 肖学理将带来闯门的人也都遣了出去,整个后衙到现在还是风平浪静,只有客院那霎时明亮很快又黯淡下去的灯火昭示着刚才发生过的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肖大人在高邑的筹谋明诚无意打扰,您何苦咄咄逼人呢……”

嘭,年逾不惑,肖学理这后半生跪过许多次,唯独这次最利落。

“公子法眼,下官那点微末伎俩不值一提,高邑不过是河北弃地,下官给了百姓们一条活路,也算是问心无愧了。”

“好一个问心无愧!河北为东北大省,毗邻山西、河南,距离京城尚不过千里之地,就算民生贫寒,可怎么也轮不到高邑这个东南门户落魄吧,明诚进城之时曾着人留意打量,高邑县城平民不苦,可朱门石狮者居然还不足百户,这简直是匪夷所思,肖大人不妨给明诚解释解释为何?”

“高邑倚重农事,百姓自给自足,商务流通不畅,自然豪富者稀。”

“可本少怎么觉得是肖大人巧立名目,抬高了商税所致呢,高邑虽只是个小县,然其民风开放,一旦能发挥其地理优势,不消花费多少心思便能打造出一条日进斗金的商路来,肖大人极力打压高邑商事发展,固化民心,恐怕是怕有心人注意到高邑这块风水宝地,进而牵出肖家来吧,毕竟您当初从玉楼调任的手段可不怎么光彩。”

这些年随着对侯府暗卫的接掌,赵秉安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权利、人心的多变,肖家之事记载在二十多年前的档案中,赵秉安当时翻阅之时只觉得一团迷雾一样,处处都是马脚。

肖叙理为何会背叛对他恩重如山的老师,说是受人胁迫或是威逼利诱,可直至肖叙理身死,他都没吐露出背后主使只言片语,当时顶了锅随后成为申家出气筒也只是当今深厌的先皇宠妃一党,明眼人都知道那只是申家向陛下靠拢的投名状而已,案件真凶是谁,这些年一直未曾给过明确的说法。

肖学理苦笑一声,没想到多年筹谋竟一朝被个少年郎戳穿,亏他这些年还沾沾自喜,自以为得计。

“劝课农桑,原就是国策,下官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事实上他是真怕啊,怕那些人追到河北来,像对付他的父兄那般把他残忍的除掉,他当年也是二甲上榜,这些年却不得不伪装自己窝囊度日,人人都盼着升官,只有他是想升不敢升,申家进阶首辅,这些年势力发展愈加猖獗,要不是前些年终于熬死了申士燮那个老东西,那就算是赵秉安主动招揽,肖学理都不见得敢冒头,因为一位首辅的权势委实难以抗衡。

但是,申家现在青黄不接,申士燮那个老不死的亡故后,申家元气大伤,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不抓紧,那他们肖家日后再想找到翻身的机遇就更不可能了。

“公子不必多虑,刚才随下官进院之人只是高金聘回来的护院而已,他们只不过是些飘亡天涯的可怜人,做不出什么凶事来。”

买凶护安,这可真是一件新鲜事,申家得多心狠手辣才能逼的肖学理行此请虎驱狼之事,申阁老故去之后整个申家不是都沉寂了吗,怎么会把手伸到河北那么远的地界里,委实想不通。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肖家这笔烂账数不清理还乱,他可无意掺和。

嘭,嘭,嘭!

“肖某人死不足惜,可身后满府老幼若是失了顶梁柱,恐怕会被人生吞活剥。三日前便有苏家之人从高邑打马而过,下官不知是不是身份暴露的缘故,只能时时胆颤,生恐突然有一日便会遭逢不测……”

“等等,苏家?哪个苏家?”真要是他预想的那样,那当年那件惊天丑闻恐怕另有□□。

“在京都,能以一姓代其称的能有几家,下官所言自然是吴兴苏氏!”咬牙切齿的念出最后两个字,肖学理的呼吸猛然急促了起来,眸中双目瞪圆,怒火冲天。

“当年之事是苏o铭指使的?”这句话虽是问句,但赵秉安心知肚明这件事恐怕苏家老头跑不了,只是不由得感叹,当然苏o铭不过刚入内阁就敢对老资历申士燮下手,胆子不小啊。

这位苏阁老可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二十多年,潜伏于申士燮之下,甘当皇帝在内阁的马前卒,要不是今日机缘巧合,谁能想到他居然做下那么些事情,要知道,当初次辅一职要不是申士燮帮忙运作,纵使苏家背后站着乾封帝也不是那么好使的,现在内阁里沈苏两派还在明争暗斗呢……

更微妙的是,苏家嫡长孙去年刚迎娶了申家女子过门,这为苏o铭敲开了户部最后一扇屏障,大批申家门徒“名正言顺”的改换了门庭。

这个节骨眼上要是爆出当年的丑闻,那场面可就好看了……

肖学理咬着后槽牙点了点头,当年就是苏家那个老匹夫拿着自家把柄诓骗他那个傻大兄,让其以为申老头不为当今所喜,失势乃是必然之事,就连参谏申家的诸多证据也都是出自苏家的手笔,肖家不过是当了一回出头的椽子罢了。

“你手里有苏家掺和这件事的证据?为何当年不拿出来?”赵秉安手指划过那老旧木盒,轻声细问,却迟迟没有打开一观。

“也是,肖家当时已经开罪了申家,要是再抖搂出苏家,恐怕你一族老幼,连走出京门的机会都不会有。”

“公子所言不差,当时苏o铭已是天子宠臣,内阁国柱,肖家被轮番打压,早已是强弩之末,岂敢再去招惹。不过,当时肖家并没有绝望,家父带着苏o铭的两封亲笔书信去了孟府,只不过……”

孟家老太爷居然也出手了,赵秉安前倾身子,望着跪在地上的肖学理,忍不住在心里为肖家父子报个屈。

当时皇权交迭,局势动荡,孟老爷子为了维持内阁稳定,留下一个平和的局面,恐怕是直接出手镇压了肖家。

这就对上号了……

肖氏一族这些年能在河北之地藏得舒舒服服的,恐怕背后少不得孟家势力的帮扶,要不然以苏家的行事作风,岂能不斩草除根。申士燮应该也对这件事有所察觉,但他选择了装傻充愣,既博得了乾封帝的好感又在孟老太爷面前刷了一遍同情分,苏申两家估计早就暗地结盟,要不是半路杀进来一个沈太傅,苏o铭现在应该稳稳当当的接过了内阁首辅那把交椅。

政局朝堂,时时刻刻都是一出大戏啊!

“哒”,轻轻启开木盒的扣锁,不出所料,里面躺着几封发黄的书信,页尾落款之处都是苏家嫡长子苏泽均的字号,信中所言似是而非,若不是牵涉其中的当事人,恐怕只会以为这是一篇语不成调的絮论。

“事败之后,家兄幡然悔悟,有心补救却无力回天,无奈只能往苏家身上寻找突破口。苏家嫡长子苏泽均当年是直接与家兄接触的人,其人表面君子,事实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他趁肖家落难之时侵吞了肖家在京城近半数资产,当时为了稳住家兄,他留下了这些书信,都是他亲笔所写,定能呈现公堂,只要大理寺愿意彻查,就算不能替肖家翻案,也能毁了苏家在士林里的声誉,到时候天下之大,谁还能碍着沈阁老他老人家指点江山!”

“慎言!”

大力合上木盒,赵秉安的眼神再度结冰,仅凭这几封似是而非的书信,就想扳倒苏家,这是痴人说梦呢。

“公子且再听下官一言,当初肖家被侵没的资产里有高祖皇帝赐下来的功良田,按大朔会典律,除非谋逆那都是肖家的宗族资产,就这一条,就能参倒苏泽均,家父曾说过那个竖子志大才疏悭吝成性,只要查他,必然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扯出苏家诸般龌龊,到时候,不愁苏老匹夫难对付。”

这口气真大,要真能成事,肖家何苦东躲西藏这些年,难不成是为了好玩吗,这肖学理还真把他当成了涉世未深的毛头小子,几句话就能哄的热血沸腾了呢。

“肖大人可将此物交由御史台处置,本少无能为力。请吧……”

话不投机半句多,这肖学理拿不出硬货还打算借刀杀人,真当人人都是二百五啊,现在内阁里的格局是圣上精心筹谋出来的,沈苏两家相互制衡,你贸然跑过去搅和,嫌自己命长了是不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盖世双谐终末忍界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绝对一番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三国之黄天鼎立三国之黄巾少帅圣医商道洪荒吕布成神从种田开始诸天无间行走穿越宋朝当太子影帝从签到开始我真不想奋斗了请叫我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