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观书》明·于谦
高泽夹着几本金石类的古籍溜溜达达的往前街的外婆家走,嘴里哼哼叽叽的,不知道在叨咕些什么,反正,那样子透着兴奋和开心。
“这不是小泽吗?你干嘛去了呀?”街头卖卤菜的卢师傅看到一脸喜色的高泽,连忙招呼他,这小子可是他的福星,给出了不少好点子呢。
高泽一愣,随即,脸上的笑容就盛了,甜甜的叫了声:“卢伯伯,您好啊!你出摊了呀!今天生意肯定好,肯定不够卖的!”
卢师傅也知道这小子的嘴甜会哄人,可他就愿意听高泽的这一口,这小子那一声叫,就让他心里跟喝了蜜似的,忍不住的就切了两根大素鸡让这小子解解馋。
高泽夹着书,拎着素鸡,哼着谁也听不懂的小调,进了外婆家的院子,“啊”!一阵饭菜的诱人的香味从厨房里飘了出来,勾引得高泽顺着香气就冲进了厨房,盯着案板上那大盆刚出锅的豆腐羹直流口水。
还在厨房忙碌的外婆见高泽的口水已经要顺着嘴角滴下来了,笑了笑,自己的这个外甥,什么都好,就是嘴馋,见了好吃的东西,就走不动了。
拿小碗装了一碗,让他先尝尝,解解馋。高泽用条羹(就是勺子)舀了一勺,软嫩清醇,入口即化,好吃啊!
看碗里的豆腐羹里除了切得细如发丝的豆腐之外,竟然还有冬笋、鸡肉、火腿、香菇、生菜,高泽一征,突然想起来,哦,这是“文思豆腐”吧!得到外婆的肯定之后,高泽又趁外婆忙活其它的菜的时候,自己又盛了一碗,细细的品尝起来,刚才那碗虽然比较烫,还是让他狼吞虎咽的吸溜了下去,跟“二师兄”似的,没尝出个味。
说起这文思豆腐,那也是淮扬菜里的传统名菜,乃是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天宝寺僧人文思和尚利用5种素材切丝烹煮所创,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传说在清乾隆年间,扬州梅花岭右侧天宁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式豆腐菜肴。特别是用嫩豆腐、金针菜、木耳等原料制做的豆腐汤,滋味异常鲜美,前往烧香拜佛的佛门居士都喜欢品尝此汤,在扬州地区很有名气,这在《扬州画舫录》中也有记载。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曾品尝过此菜,还一度成为清宫名菜。因该菜为文思和尚所创,人们便称它为“文思豆腐”,一直流传至今。
清人俞樾《茶香室丛钞》中记载:“文思字熙甫,工诗,又善为豆腐羹甜浆粥。至今效其法者,谓之文思豆腐。”
《调鼎集》上又称之为“什锦豆腐羹”。
这道菜在淮扬地区非常有名,不过其制法与清代已有所不同。
而豆腐自汉代淮南王刘安始,于今已近两千年历史,古称“福黎”,是由我国最早发明、制造,而后传往世界各地的。豆腐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历来受到人们的欢迎,被人们誉为“植物肉”。
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对豆腐的记载屡见不鲜。据陶谷《清异录》记载,五代时曾有人把豆腐称为“小宰羊”。苏东坡有句云:“煮豆为乳脂为酥”,指的也是豆腐。
豆腐对老百姓来说也是非常普通廉价的食材,人们对这道菜的用料和制法作了改进,使其烹调更加考究,滋味更加鲜美。
很快,晚饭在高泽的口水咽了又咽的期待中终于好了,林佩学也带着一帮孩子回来了,除了林飞用不善的眼光对着高泽扫来扫去之外,其他人都没什么话,林老爷子“食而不语”的家训还是很管用的。
没人说话打扰,还正合了高泽的口味,他埋头大块吃菜、大口喝羹,那一大盆软嫩清醇、味美养生的文思豆腐最起码有一小半进了他的肚子,撑得他肚在腰圆的,后来还跑了好几趟厕所,肚子才歇了气平静下来。
林佩云送高泽来的时候,顺便也把高庆林配制的给高泽洗澡用的中药带来了不少,还嘱咐外婆华素英按时熬药给高泽泡澡,今天就是泡药澡的日子。
吃完饭,外婆就用熬好的中药兑上水,让高泽洗澡,上了床,高泽虽然有些疲累,但是每天的自然功还是雷打不动的照练不误,直到自然睡着,才结束了一天的忙乎。
今天就是开学的日子了,要说起上学,高泽还是有些兴奋和向往的,在干爷的火星庙教学点倒也是天天能上,可是没几天,他就没了兴趣,他觉得干爷教那些孩子的东西,都不是他感兴趣的,再说那些知识对他来说都太简单了,他可不想浪费时间,还不如学点自己喜欢的知识呢!
不过,每天早上看着村里的那些小孩们背着书包往学校跑,晚上又成群结对打打闹闹的往家走,那种感觉还是挺让他好奇和向往的,自己终于也能上学了。
按照王五爷的意思,应该直接让高泽上初中,根据他的估计,就高泽目前掌握的知识量,除了数理化方面薄弱一点之外,文科方面完全具备了初中生的水平。
不过,林佩学却认为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还是按部就班、脚踏实地的来,毕竟学校教授和自学成才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最后,商量来讨论去,选了个折中的方案,先让高泽从三年级上起,看学习和考试的结果再酌情调整。
虽然有林佩学的安排和建议,但学校方面还是本着实事求是和半信半疑的态度,在开学第一天,给高泽一个人单独安排了一场考试,也算是测试吧,看看林佩学口中,神乎其神的外甥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而我们的高大少,还是跟往常一样的起床、锻炼、洗漱、吃早饭,在大舅的招呼下才随着家里的一帮兄弟姐妹们浩浩荡荡的向学校走去。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又到了开学的季节。
新学年的到来,忙坏了为开学做准备的孩子和家长们,欢快热闹的开学气氛弥漫着大街小巷、校园内外。
学校门口的小店里,熙熙攘攘,处处都有孩子们匆匆的背影,在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买书包的,卖书包的,无疑是街头最热闹、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开学了,校园里少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容,校园里热闹了起来。
校园里的学生渐渐多了,老师家长也渐渐多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张张崭新的面孔,都在这一刻汇集到了这里。
对高泽来说,这一切都是陌生和新奇的,望着那一张张怀着梦想、带着希望的脸,他的心也仿佛从睡梦中苏醒了一样,沸腾的校园,让他也有了一丝莫名的冲动和期待。
镇上的小学也是有些年头了,一条狭长的通道,红砖地上光秃秃的,上面斑斑驳驳的浮着一层银亮的黯灰色,仿佛经历过年代久远的岁月,已被踏在上面的千奇百怪的小脚掌磨损得印痕累累,被那些负荷沉重的孩子们刻下了思想的皱纹。
不过,秋天的校园却仍旧光彩宜人,树依旧是那么绿;花儿好象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了,依旧竟相开放,依旧用它那芳香吸引着只只蜜蜂;蝴蝶依旧在校园里翩翩起舞,依旧用它那美丽的身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
花园似的校园,被点缀得五彩斑斓,显得生气盎然。一座座别具风格却又古朴的教室,在翠绿欲滴的树儿和娇羞欲语的花儿的装饰下,更平添了一份勃勃的生机,形成了一种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景色。
校道旁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袭来了一股花卉的幽香,送来了一阵青草的新鲜,更带来了学习的气息,沁人心脾,令人陶然欲醉!漫步在这“成长的家园”里,在“风”中接受阳光般的沐浴,在细雨中接受他的洗礼,这种感觉实在妙不可言!
校园里开始热闹起来,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前来报名的学生喜气洋洋,向老师询问着开学事宜;而老师们有的准备新学年的教材及教学用具,有的则在清扫、布置教室,以优雅清新的学习环境迎接新生的到来。
教室里整整齐齐的桌椅,虽然有些陈旧,但它以后就是不可缺少的忠实伙伴了,每天都要端端正正地坐在这里聚精会神地听课,争先恐后地发言,专心致志地学习。
这时的高泽却成了学校里唯一的一个,享受跟校长一样的“贵宾待遇”,一个人占据了一间屋子,面前放着两张试卷,那是学校对他的测试开始了。
高泽下笔如有神,基本是没有停顿迟缓,一气呵成,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原定二个半小时的试卷,而且答卷的字迹还是公公正正、一丝不苟。
先是校长、后是主任,然后是林佩学,还有几个班主任,大家交流了一下眼神,都在对方的眼中、脸上看到了震惊和意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