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60章:宫廷御用1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坯乾不裂更须车,刀销圆光不少差;此是修身正心事,一毫欠阙损光华。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可参造物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陶歌》(选二首)——清·龚鉽

下午高泽还是像往常一样,看书练字,这种状态对他来说算是自娱自乐,怡然自得了。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高泽现在就深深的感觉到看书读书的重要性。

首先第一条,看书可以增长知识,增长各方面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量。

第二,看书可以让人的心静心下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第三,提升自己的说话写字的水平,改正的提高我们的不足。

第四,可以修炼一个人的气质,人有诗书气自华嘛!

第五,跟别人交流起来非常顺畅,跟什么人都可以交流,不至于没有话题,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吹牛也有货有料有本钱不是。

第六,书看多了,就像拥有了“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

高泽现在看的书很多很杂,两位爷爷的书,他是随时随地的随便看,但是这些书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大多都是古玩文物的鉴定和历史传记方面的多。

另外就是一些知识性比较强的专业方面的工具书籍,高泽想看也看不太明白看不懂啊!

所以他现在不管在哪儿,只要看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肯定要想方设法的弄过来看一遍,凭着他过目不忘的本事,记也得给记下来了。

高泽现在的字也练到了一定的水准了,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了南行、北碑、汉隶、秦篆。

凭着他的恒心,毅力,象比较秀美的顾仲安的字,两牺书法家卢中南的字,因为容易上手,他都写过。

再后来像《兰亭序》、宋高宗的《行书千字文》、王羲之的《圣教序》等等这些书贴从描到看到背再到写,都已经不知道多少遍了。

从练眼读帖到练脑练心,再到后来的练手练结构练笔画。现在他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已经能做到下笔有神,准确无误了。

每次写字的时候,就好像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这些都不成问题了。

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

再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不过,现在的高泽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他自己也自信的很,这一天早晚的事。

看看写写,又拿了几件爷爷的收藏品,都是瓷器,有斗彩、粉彩、珐琅彩、釉里红、青花瓷,对照着书上的说明和讲解,又一次仔细认真的从瓷器的造型、纹饰、胎釉彩、款识,以及烧造方法这几方面补充自己的鉴定知识。

经过许多次的观赏、揣摩还有两位老爷子的言传身教,高泽已经能从这几方面着眼,互相联系起来,对瓷器的年代、产地的判断,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误差了。

就像眼前的这两件明代斗彩的瓷器,一件是明成化斗彩花蝶纹罐,一件是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小巧雅致清丽,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胎体薄如蝉翼,可映见手指,色彩丰富而华贵,让人看了好不喜欢。

斗彩又叫豆彩,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青花间装五色”,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先在胎上画好图案的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再入烘炉中烘烤,即成斗彩。

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釉上彩只是略加点缀而已。由于釉上釉下,给人以丰富的热烈、鲜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

世人谈及成化瓷,必定会对成化斗彩交口称赞。成化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结合相成的新工艺、新品位,而使成化官窑瓷器被后人列为诸窑之首(见清人程哲《蓉槎蠡说》)。

而作为“成窑上品”的斗彩更是声誉极重。

虽然明代成化的“斗彩”最出名,然而“斗彩”一词并不是明朝人的称谓。

高泽因为对《南窑笔记》所研甚多,“斗彩”应该是最早出现在这本书里,据史料记载以及清宫档案上看,雍正年间称成化斗彩仍沿用“成窑五彩”之名。

在明朝的一些书籍中,如《野获编》、《博物要览》、《敝帚轩剩语》、《清秘藏》、《长物志》等,只以“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称之。

对“斗彩”一词,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遂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

也有人认为“斗彩”应为“豆彩”,因为绿色如豆青。还有人认为“斗彩”应为“逗彩”因为釉下与釉上彩似在相互逗趣。

在《南窑笔记》里,作者也有自己的理解与表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

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日填彩。

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现代的人给“斗彩”下定义为“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以钩勒填充、点缀、渲染、覆盖、拼凑等装饰方法表现的彩瓷工艺,而“斗”字,仍取“拚逗”之意和“斗妍”之趣。

高泽虽小,在对瓷器的见识上却是非常的独到,他也是觉得这样定义“斗彩”还是名副其实的,也是对传统概念作了科学的扬弃。

两位老爷子为了高泽能更清晰明确的分辨这些家里的藏品,都在每件藏品的对应位置,写下了这件藏品的一些情况说明。

正所谓“成化斗彩无大器”,看眼前的这两件爷爷的宝贝,这件明成化斗彩花蝶纹罐,罐高9.3厘米,口径7.4厘米,足径9.4厘米,直口,丰肩,扁圆腹,圈足,底款为“大明成化年制”。

以青花、红、黄、绿、赭组成斗彩,图案为花卉,其间数只彩蝶飞舞。

明代成化时期的斗彩,是与宣德青花齐名的明瓷中的代表作。这件花蝶纹罐,色彩明快鲜艳、青花与彩釉交相辉映,艺术效果非凡。

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釉上彩只是略加点缀而已。

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给人以丰富热烈、鲜明清新之感。

成化以后的许多陶瓷著作都对成化斗彩盛赞有加。高濂《燕闲清赏笺》用“精妙可人”、蓝浦《景德镇陶录》用“点染生动”来形容成化斗彩,均非常贴切。

陈贞慧《鹦鹉啄金杯》形容成化瓷器“淡淡穆穆,饶风致,如食橄榄,颇有回味”。遇到贵客,用成化杯劝酒,“醉眼婆娑,睹此太平盛物,不胜天宝琵琶之感”。

据说万历皇帝就对成化斗彩杯爱不释手,那时的“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当时已贵重如此”。

在如今更是难得,早已成为收藏界的宠儿,价格不菲。而这件花蝶纹罐,器型小巧、雅丽精致、描画生动,也是成化斗彩瓷器中的精品。

再看另一件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高3.6cm,口径14.8cm,足径8.6cm。

盘撇口,浅腹,折底,圈足。内外斗彩装饰。内底绘如意云头一周,外壁绘灵芝纹7组。

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

此盘造型小巧精致,纹饰简练,色彩鲜艳,灵芝描画严谨工整,寓意长寿、吉祥,乃是明代宫廷御用瓷器。

爷爷的描述还是非常的详尽的,也把这件嘉靖斗彩灵芝纹盘的特点点评得淋漓尽致,让高泽的认知也提高了不少。

明嘉靖斗彩制作比较精细,其器形和纹饰多与成化斗彩相似。

现在这两件成化和嘉靖的斗彩作品分别展示了明代斗彩的最高水平,釉下青花与釉上彩釉争奇斗妍,是彩瓷的新成就。

高泽也看过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那上面详尽地介绍了当时烧造瓷器的过程与工艺,并且配有图示。(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盖世双谐终末忍界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绝对一番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人世见坟墓客栈死亡大坟场重生之文采风流红运当头到古代找个好老公怪物边缘执掌飞升明末山寨农民我在大宋搞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