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正事还是野史上,大西王张献忠都占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留下的未必都是好话,但一个人如果不能名垂青史的话,遗臭万年基本上也算是出现过。
当年汉朝的主父偃没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当时他的一句话,我一直印象都很深,这句话叫做大丈夫不能列五鼎而食,死后应当受五鼎而烹。
张献忠是个很成功的人,这种成功体现在他不仅是在生前做到了五鼎而食,死亡的方式也是那么的不同凡响。所以说,张献忠的一生,确实是很值得书写的一生。
记得很小的时候,估计是刚刚上小学的时候,在书店里看到一本李自成传,当时想买,各种没钱不解释了。后来长大了以后各种庆幸,心说这个傻屌李自成,有什么可以树碑立传的。
如果变民军的故事能拍成三集片的话,李自成大致是活了两集,不过这有些不现实。因为我一直在用大篇幅写李自成,写完了以后我有点后悔,其实理由也只是有一个,因为李自成是个傻屌,我没有必要在他的身上浪费笔墨。
如果我连篇累牍的写的太多的话,也许会有人误会我,说我是在拿着李自成混事,凑字数,这真是天大的冤枉了。说实在的,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不得不提前说一句,因为月底要做手术,所以不得不在四月底之前把故事结束。
这有些可惜,说可惜是因为我一直在想,把故事的篇幅定格在一百万字以上,但是看现在这个样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了。如果按照这个样子写下去,估计到这个月底的话,能写到七十五万字左右。
我只能说和各位看官说一句对不起,这并不是一个大纲式的结尾,我会继续把故事讲完。我不是一个太有毅力的人,但我更不是一个半途废止的人。
之前有一个一直追书的人,他告诉我说,你不要在书里流露你真实的想法,也不要去说什么没必要说的,因为书始终只是书,是挣钱的工具而已。写多少就有多少字的钱,仅此而已。
然而我并不那么想,并非我是一个非利益的人,只是我觉得如果单纯是为了混个全勤而去堆砌文字的话,不仅仅是对读者,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还是在努力的码字,努力的书写着我想写的东西。
虽然这个看似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终究会在某一刻,戛然而止,但这一段故事的终止,又怎知不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呢。我是一个说书人,我不会停止我的讲述,永远都不会。
所以,饶安和他的故事,也就永远都不会停止。也许,只是会暂时的沉淀一段时间。不过,这也许未必是一件坏事。
一直以来,我知道自己选择的这个站并不偏重于小众题材的历史文,但是我没有觉得为此而沮丧。因为我发现,一直都有这么几个人,默默的支持着我,我觉得已经很知足了。
在我的讲述中,有很多次都在拿郭德纲在举例,我有时候会和老和部队的钢丝们一起,称呼他为班主。他曾经说过,当年在广德楼的时候,天寒地冻,大栅栏连条狗都没有,德云社历史上不止一次面对一个观众在演出。
我也是,我是一个讲述者,但是我不孤独,有一个读者,我也要把自己的故事演绎的精彩。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还是说了这么多的题外话。
好累,有时候,心情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很多东西,包括战斗力。这战斗力自然不是指的两军拼杀的武力值,而是你去打拼的勇气和行动。
真的好累,多日以来积攒的劳累和委屈,就在今天忽然就达到了临界点,很是想放下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的矜持,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可是没有,还是这样压抑着,已经很久不知道什么是眼泪了。当眼泪不能够换来糖果的时候,哭泣的时代就已经结束了。
是不是耽误了故事的讲述,如果是的话,我表示不好意思。而之所以对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张献忠一笔带过,只用了一章的篇幅,并不是因为别的,不是因为累,也不是因为赶进度,而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他不配。
对于流贼,我一直有着刻骨的仇恨,这也导致了文中的一些倾向问题,也许这并不合适,但是我改不了了。
还是说说张献忠吧,他受尽了酷刑的折磨之后,终于一命呜呼了。人死如灯灭,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但是他死了,被迫害致死的四川老百姓的债还清了没有,答案当然是没有。
然而他终究死了,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是所谓的贼中巨寇了。一个称大西王,一个称为大顺王,俨然在大明王朝的版图之内,自己开了独立的门店一样。
就像是万历皇帝在总结抗倭战争的那篇圣旨中的一句话,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像这样的跳梁小丑。被诛杀,也只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犁庭扫穴,只落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李自成死了,张献忠也死了,变民军最大的两股势力在一个月里彻底崩盘。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是兵部尚书饶安。
这件事导致了很强大的连锁反应,具体说来就是当年在各地肆虐的变民军大大小小的头目们,诸如十三家和七十二营。都投降了。
饶安很快修表给了崇祯帝,崇祯的答复也很快,做好对这些投诚者的妥善安置工作。接到命令的苍白,也没有多想,就要去给这些人准备土地和房屋等等。
有必要说明的是,苍白只当了不到一个月的洛阳知府,就升官了,现在的职务是陕西按察使,基本上是哪里需要救火,就哪里安排,不过级别还是提的蛮快的。
为了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这努力干活还是有必要的,但是饶安告诉他,且不忙这些,让这十三家和七十二营,一起来吃个饭吧,然后就在酒席之上,说说安置工作的问题。
这些人听说能给安排工作,满怀着再就业的想法,怀抱着升官发财的梦想就来了。饶安果然很好的招待了他们。酒至半酣,饶安说了一句,不胜酒力,出去解手。
就径自走了出去,就在饶安出门的一瞬间,白龙分队队员们犹如神兵天降,只是一刻钟的功夫,这十三家和七十二营的首领们,脑袋就已经都搬了家。手拉手肩并肩到阎王爷那里去报到了。
苍白闯进来的时候,事情已经办利索了。他看了良久,竟然没有能够说出什么话来,最后才说,:“他们毕竟是已经降了,这样做,是不是?”。
对于自己属下的质疑,饶安只是淡淡的说,如果杀降不仁,报应皆在我身上,和任何人无干。然后自己展开笔墨。写了并不熟悉的小楷送给苍白。
苍白展开看时候,是一副对联,只有十个字。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开始有些不解,后来慢慢品悟,才知道,饶安是想借这些人头,说明诈降在他这里是行不通的,也说明任何要反叛朝廷和祸害百姓的事情,都需要为自己的事情买单,不是轻飘飘的一句投诚就能够了事的。
可是苍白还是有些担心,皇帝的旨意是要他妥善安置这些投降的头领们,你把他们都给干掉了,上面怎么交代。
饶安本来想说一句,将在外,君命不受的。然而最终还是忍住了,他说,:“皇上赐我专阃之权,既然是让我妥善安置,却没有告知我如何安置,我这样安置,也是在我钦差大臣的权限范围之内了。”
对于这个解释,虽然是有些牵强,但苍白也不愿意再去争执什么了,对于这位杀伐决断的兵部尚书。他似乎感觉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对于剩下的变民军们,安抚之后,也就交由地方官员发回原籍安置了,确实没有为难他们什么。因为饶安知道,这些人最早也是老百姓,走上这条路多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能够饶一命也是好的。
这些人的性质和那些流贼头子还是有所区别的。
就在这个时候,就有一个更加凸显的问题了。所谓是打死敌人除外患,打死了自己平内乱。而多铎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把张献忠给干掉了。
剩余的流贼头子也被饶安给干掉了,基本上是外围的矛盾已经肃清了。大明王朝迎来了春天吗?不是,是秋天,而且是一只秋老虎,灼烧着崇祯帝。
因为,接下来的这个对手,似乎比李自成和张献忠更难对付,恩,这个人就是豪格。他在一瞬间就决定造反了。因为所谓养寇自保,张献忠这么快就挂了,他怎么办。
现在唯一也是仅剩的一条路就是造反了。虽然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但是豪格认为,没有做好准备的并不仅仅是他自己。
所以,就在饶安对头领们下手的第二天,豪格带兵向饶安发动了突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