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安是知道山海关有多少家底的,只是忽悠着别人说多罢了。如果真的有几万人的话,那么可能对盛京城的攻打都不需要拖延到现在。
那么是什么给了袁大人的勇气,用这八千人对盛京发动了进攻,要知道自古以来都是攻城的不如守城的占据地理优势。就是不算这一点,中原地区的步兵,也没有办法和清军的游牧骑兵抗衡。
难道说袁大人见到白龙分队久去不归,心中着急之下,才发动了这样的一场进攻,这也不太能够说的过去。家底有多少,还得看当家的。袁大人是一个能算账会算账的人,再说他对自己的白龙分队应该是有足够的信心的。
那么如果不是因为袁大人的贸然行动,就肯定是接到了朝廷催促进军的命令。肯定是那个杨嗣昌又在搞什么鬼了。杨嗣昌这家伙,再加上兵部尚书陈新甲,人称小杨嗣昌。两个人肯定是沆瀣一气的。
虽然沆瀣一气不是什么好话,但是饶安对杨嗣昌确实印象不怎么好,因为高起潜害死了卢象升,虽然杨嗣昌不是参与者也不是策划者,但是他默许了高起潜这样干,只是因为他和高起潜有着共同的利益。
在任何时候,利益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不太重要的,这就是朝廷里很多大员的逻辑。虽然这个逻辑相当混蛋,却也是相当的现实。饶安不喜欢杨嗣昌,却又不能把杨嗣昌怎么样,现在的杨嗣昌,依然是东阁大学士,人称杨阁部。
当然,这一次,他是误会了杨嗣昌,在这次出兵的策划和定论上,杨嗣昌几乎都没有出场,朝堂之上一直都是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崇祯皇帝在一问一答。而毕自严显然不是一个决策者,他关心的只是户部那点事,也就是打仗需要耗费的粮秣和军饷的问题。和崇祯考虑的不在一个层面上。
换句话说,崇祯完全是乾纲独断,没有征求内阁大臣的什么意见。正在饶安不得其解的时候,王大凿的一句话,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团。这位被俘的步军衙门千户,为了自己的性命得以保全,是把自己知道的竹筒倒豆子一样的往外说。
他说的很多话都是求活命的话,没有什么价值,只有一句话有用且贴谱,心不在焉思考着问题的饶安就是听了这句话,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句话就是“据传,棒子国也早就暗中和大明在联络了,这一次的进攻,棒子国也派了两万精兵作为先锋。”
当时听到这句话,不仅仅是多尔衮和多铎有些感到意外,就是饶安也有些差异,棒子国一向是扣扣索索的算计着过日子的,这一次竟然为了帮大明打仗,一次性就派出来了两万精兵,他一共才有多少兵力。
略一思索,他就明白了这次进攻的实质了,一次虚张声势的佯攻,正面袁应文能够控制的部队绝对没有宣传中的这么厉害。不然的话根本就不需要宣传,只需要玩命的打就行了。
棒子国的参战应该也是真的,但是不同的是,绝对不会有所谓的精兵两万那么多,要是棒子国的国王这么靠谱的话,棒子国完全没必要依附于清廷这么久。
应该实际情况是,棒子国象征性的派出了几千人,想着如果赢了,就能跟着分一杯羹,如果输了的话,也没有丧失太多的实力。不愧是白龙分队的分队长,很快就判断出了真实的情况。但是他判断错误的一点是,只要几千人不是棒子国的意思,而是崇祯的意思,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虽然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但是面对多尔衮和多铎,他却并不打算说破了这一层的意思。因为盛陈兵威,不仅仅是对皇太极,也应该是对这两位王爷,让他们知道,大明不是好惹的,如果不投降大明,就基本上意味着是死路一条。
知道这一点,及时在真正的归顺之后,都不会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去和朝廷要条件。须知道的一点是,朝廷招降你,是你小子的福气,如果不招降你,另外的一个处理方式,就是大兵压境团灭你。
其实在这个时候,手里只剩下加起来不足三万人的多铎和多尔衮,也是这么想的,现在唯一的活路就是踏踏实实的跟着大明干,不然的活就会被灭掉。
看看问的差不多了,多铎摆了摆手,吩咐暂时先把这个王大凿带下去看押起来。然后他问多尔衮,:“哥,你觉得这个人的话,可信吗?”。
多尔衮沉吟了一下说,:“我觉得可信,这个人的胆子很小,不是那种能扛事能担当的人,现在他的身家性命都控制在我们的手里,自然不会对们撒谎。这个人是最怕死的了。”
这是一个很中肯的评价,别说怕死了,这个人是连见到耗子都能吓得打哆嗦的性格。这一点是从小就这样的,多尔衮的福晋已经和多尔衮当笑话一样说过好几次了。
所以多尔衮才会听完这个笑话后,也给了一个笑话一样的处理方式,那这个处理方式就是,不是你胆小如鼠吗,我偏偏让你去做一个带兵的武官,看看你能不能练练胆子。所以才抬举他做了步兵统领衙门的一名千户。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说换个工作岗位就能有什么的大的变化的,至少对这位王大凿来说不是。他当了千户以后,还是一贯的胆小如鼠,最忌讳的就是别人在他面前谈什么刀枪。所以人送一个外号叫王老鼠。
这些多尔衮都是知道的,所以他才断定,这个胆子小的像老鼠一样的人是不会在他的面前撒谎的。因为这个人看自己的命比什么都都重要。是不可能有什么忠心可说的。
现在既然已经确定了情报是属实的,那下面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抓紧制定一下下面的规划,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三个人在一起紧张的讨论着。
按照多尔衮和多铎的意思,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固守待援,显而易见,皇太极的兵力也并不多了,算上其他各旗的杂牌军和两黄旗的主力部队,他手里能够调动的兵马,应该也不超过五万人了。
既然是这样的话,显见外面的明军攻击部队很牛,那么为什么不等待打进来解放咱们呢,两白旗的部队连日来苦战,已经疲惫不堪了。现在正好趁着这样的一个机会进行一下休整。然后再配合天兵作战。
这是典型的准备先养精蓄锐,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出来摘桃子,这一点饶安是洞若观火的,但是他也不打算说破。毕竟现在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多少的还是要留一点面子的。
饶安说:“两位仁兄这话差了,兵贵神速,战机从来是可遇不可求的。你们都是久经战阵的将帅,应该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现在我大明进攻盛京城,我们在城内,正好作为内应!只要我们打开盛京城门,这场战争就已经见了分晓了。”
恩,这才是最主要的,所谓的内外配合就是指的这个,守城依托的是坚固的城防。而攻城一方则不占据主场的优势,如果城门被打开了。外围的攻击部队像潮水一样涌进城内,那么确实一切就都结束了。
多铎和多尔衮对视了一眼。他们都知道饶安说的是对的,但是他们却都不愿意损兵折将。还是那句话,有枪就是草头王,手里的这些兵都是以后和大明朝廷去讨价还价的本钱。但是这样的心里话怎么能够说出来呢,总不能说,爱咋咋地,老子就是不愿意去吧。
吭哧了很久,多铎才说,既然这样的话,也应该有人在此守卫,不能全部出去接敌,一旦有什么闪失的话,那么我们的退路也就没有了。饶安兄的意下如何呢?
饶安知道他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嫡系部队在这里负责守卫,而一众汉军却要到外面去打前阵。但是他不会明着说。所以饶安替他说出来:“既然这里有人需要守卫,也算是正理,那么就有劳两位仁兄在此守住,我饶安不才,愿意领五千汉军前去接敌。”
虽然想着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但是还不知道怎么样表达出来才好,没想到饶安却来了个主动请缨,这让多尔衮和多铎颇觉意外。
但是既然他这样说了,也就不必再多费一道手了。多铎生怕他会反悔,连忙说道:“既然饶安兄要去,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不过五千汉军还是少了些,现在府内还有七千汉军,全部归属饶安兄调遣。我在这里盼着老兄旗开得胜!”
饶安笑着点了点头,其实别说多铎希望他去,就是多铎不希望他去,他也要主动请缨,这是因为,这是个相当大的事,不自己干,心里还真的不踏实。当然了,在出发之前,他还是适当做了几句话的战前动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