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安之所以没有后招是因为他没有准备,而之所以没有准备是因为,整个剧情发展的太快了,甚至有点急转直下的意思了。没想到的是,现在的东北战场会发展的这样顺利,顺利到有些目不暇接。
就像是老鼠结婚一样,早上还是新婚夫妇,到了晚上就四世同堂了。这速度,是意想不到的事情。
现在多铎和多尔衮两位大清的天潢贵胄已经完全的放下了之前高高在上不可攀附的架子。换了一种可以谈的态度,这其实就是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只要价码合适,什么都完全是好商量的。
完全是一种相当无奈的存在,所以饶安暂时给整蒙了,这种蒙圈是来自虽然能够忽悠,但是并不能随便忽悠。忽悠也是需要成本的,能够兑现的事情就不算忽悠,不能兑现的事情,一般忽悠了是会吃亏的。
要知道大明的社会也并不太平,做事的总是有错的,不做事的总是觉得人家有错的。那群御史言官就指着给人家挑毛病吃饭,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吐槽的槽点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明代历史上有一个人物,其实是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的。那就是号称第一大忽悠的沈维敬同志,据说在他的忽悠之下,停战了好几个人,丰臣秀吉都激动了,小西行长差点就被砍。兵部尚书石星直接死在了牢狱之中,在感慨石部长的身体状况差点的同时。我着实的佩服沈老兄的勇气。
然而他还是被砍了,忽悠这个事,真不是一般二般的人就能干的。能干的都是有勇气的人,但是又勇气就得又后招。比如上文提到的大忽悠杨善同志,他吃准了及时他去忽悠,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是因为无论是朱祁镇还是朱祁钰,都没有喜欢和也先交流的好习惯。
饶安现在的处境也是差不多的,不能随便忽悠,如果忽悠完了,给出了空头支票。那么多尔衮和多铎两个人傻了吧唧的如果真的拿着支票去找崇祯老兄要兑现。那么立时之间,饶安就会变成第二个沈维敬,而且现打不赊账。
所以他决定把这个球踢给崇祯,于是他回答多尔衮说:“无论怎样,即使两位今日之处境再怎么险恶,也毕竟是一朝的亲王,怎么安置你们,我一个小小的参议道说了不算,也没有什么可信度。是吧。那么这样,我先帮你把这个围给解了。然后册封之事,请旨朝廷而定。你看如何?”
这样说话,其实是给双方之间都留下了缓步的余地。这也是给了多尔衮一个暗示,就是我可以帮你和皇太极干一仗,让你现在的情况得到缓解。同时也让你看看,白龙分队不是靠着耍嘴皮子过日子的,手里是真有货。
多尔衮也不是傻子,所谓福至心灵,他知道怎么回事。而且正如饶安所说的,一个参议道即使给了他什么允诺,他也是未必敢信的,还是那句话,大明朝能够拍板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是崇祯,而不是饶安。而多尔衮本人现在想看的,就是饶安的白龙分队究竟能有多大的实力。
在谈判桌上,有时候也是靠实力说话的,忽悠只是一方面,但绝对不能是全部。也许沈维敬是能够忽悠缺心眼的丰臣秀吉的,但是多尔衮的智商绝不低于风尘秀吉。其实我真不想说,恐怕引起什么误会,我一直认为中国人的智商要秒杀倭人几条街的。
不然的话,那个大忽悠沈维敬,长的难看,要啥没啥,又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是怎么能够和丰臣混到一起,而且称兄道弟的。好的就差穿一条内裤了。恩,换脑袋的交情是说不上的,至少是换老婆的交情。不过这样说起来的话很可能丰臣先生就吃亏了。因为据说沈维敬是没有老婆的,而丰臣秀吉的老婆非常之多。
有人说这是因为沈维敬同志的忽悠本领太强大,但是我宁愿认为是丰臣同志的智商略感有缺陷。这并不是讽刺外国朋友,而是我对倭国的一贯看法。
事情重新回到正题上来,多尔衮告诉饶安说,:“如果你能够在十二个时辰之内,干掉外面围困豫王府邸的军队五千人。那么,我就相信你的实力,愿意与你合作”。
听到这句话,饶安笑了,他说,:“睿王,你想想看,你是怎么进入府内的,别说十二个时辰消灭五千人,刚才我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就团灭了他千人以上,这是你看到的吧。眼见无虚。”
这确实是多尔衮亲眼所见,不由得他不服气,在满人崇尚的骏马弯刀无力斗争中,一般来说拼的都是武力对砍。而不是火器一路,虽然清军也是有火器部队的,不过基本上可以算作是雏形。
饶安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跟他解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种。但是只需要让他知道,自己手里还是有点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就行了。不过,*这东西制作工艺略觉繁琐,而除了赵大荣之外,白龙分队的其他战士会的也不多。
要是免费就把这手艺传授给满洲兵或者汉军,估计也不怎么靠谱,到底应该如何,现在也是略觉纠结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只靠赵大荣一个人来*,就算是不考虑豫王府内现在还有多少原材料的问题。也需要考虑赵大荣同志的精力问题。
只是由他一个人担负这样繁重的工作的话,估计能把他给累的脱了型,也完不成太大的量。俗话说的好,浑身都是血,你能做的了几块血豆腐和几盆毛血旺。
那么就不考虑*的问题了,换一种新型武器应该也可以尝试。就当拿外面的皇太极部队作为实验用品了。此事我不得不说一种理论,那就是神枪手都不是打靶子打出来的,而是拿子弹喂出来的。
在靶场上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可能到了真正的战场上是无力射击敌人的,比如说许三多,在格毙一个毒贩之后很长时间精神萎靡。另外还有火蓝刀锋里的狙击手乌云,也是一个打靶子的英雄,但是在演习中是不敢开枪的。因为总觉得自己是在杀人。
这些都是很真实的写照,打靶子和杀人是两回事。所以,战术和武器行不行得通,也得真正的在战场上拿活人来实验。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武器,只要是灭杀敌人,都并不为过。
而饶安和苍白商量过之后,决定使用投石机。是不是觉得很眼熟这个词,眼熟就对了,在前文中我们说过,在多尔衮的部队里也是有这样的一种东西的。后来被匹夫带领的一只小分队一顿*给灭杀了。
不过之所以匹夫要去出城把这些武器给毁掉,是因为在战场上,这些武器所带来的杀伤力,确实是可圈可点的。高空抛石头,砸下来的感觉,并不是所有人都尝试过是什么感觉,然而这种感觉还是不要尝试的好。
虽然这样的攻击听起来有一定的盲目性,所谓是隔墙扔石头,砸到谁就是谁。砸到谁算谁倒霉,一点办法也没有。不过在对于城墙进行攻击的时候还算是不错的,只要是调好了角度,基本上不会失手。
而此时此刻,饶安带领着守卫豫王府邸的汉军们,正在改造的是一种小型的投石机,这种投石机基本上是两个人使用一个。利用的就是杠杆原理,把石头给抛出。
毕竟是个王府,里面假山和各种珍奇的石头啥的还是一点都不缺的。这也就是说,投石机的原料是基本上不缺的,你可以想象拆掉一座假山会产生多少的石头,而这些石头能够砸死多少人,恐怕五千人基本上是打不住的。
至于这是一种小型的投掷武器,就说明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能够随时搬上墙头去。调好了角度,定点抛出。我只能说,有时候人多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府外的部队已经长时间在里守着了,他们都是皇太极眼眼中的杂牌,同时也是两黄旗的挡箭牌。所以他们在这里守着的原因就是,能够用自身的消耗,最多限度的保存两黄旗的力量。
事实上,抱定了这样的想法来围城的部队,战斗力一般是不会太强的,这是一句相当的实话。皇太极虽然比较体贴,食物和水源都给围城部队提供着。但是打仗有时候拼的,还不单纯是补给,还有士气。
除了士气之外,还有一件事是比较靠谱的,那就是运气。据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曾经两次都差点在战场上挂掉。而之所以最终却仍然没有挂掉,安然无恙的原因。是因为那两次让他挂掉的战斗在最关键的时候,基本都是天气骤然变化。飞沙走石,而且这些砂石的方向都是刮向北军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想安慰朱允炆几句。本来选择老将军耿炳文是一个极端正确的决策。却因为急于成功,而让擅长防守的耿炳文去进攻。之后在进攻也没有什么突破进展的时候,更是疯狂的想起来让李景隆来接替耿炳文掌握政府军。
李景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文忠,不世出的战神级别人物。但是李景隆这个人,除了是李文忠的儿子之外,着实什么也不是。就是这家伙,把几十万的北军给葬送殆尽。几乎没有给后来的北军名将平安和盛庸等人留下什么家底。
当然,之所以称盛庸和平安是名将,就是因为在没有什么家底的情况下,他们打的依然是勇敢顽强。可圈可点,几乎两次都让燕王朱棣陷入绝境,把燕王给送到阎王那里接受再次教育。然后这就再一次说到了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个命题了。
打仗,打的是指挥,打的是粮草,打的是装备,打的是士气。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还打的是运气。因为运气好,因为天气的照顾,朱棣两次死里逃生,最终把建文帝拉下台。自己做了皇帝,并且把江山传给了自己的子孙。
之所以举出这个例子来佐证。就是想给下面的故事做个铺垫,下面的故事就是一个不像刚才这样乐观的例子了。这是因为皇太极的部队没有朱棣那么好的运气。
这种不好的运气可以大致用三个字来形容,下雨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