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进攻依然是激烈的,而且更加激烈,为了让对方觉得清军有一种不拿下山海关绝不算完的决心。多尔衮宣布,使用投石车,把十余辆投石车,全部拨给汉军使用。
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工程武器,大致是利用杠杆的原理把石头给飞到天上去,然后再落到守军的身上。大石头砸在身上是个什么感觉的,这几天用云梯来攻城的汉军们是很能体会到的。
而现在,是清军反攻倒算的时候了,他们也弄来了一些石头,开始尝试着使用高科技的武器了。这是一个相当好使的武器,咱得尊重科学阐释事实。在使用投石车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了,山海关守军的伤亡已经过百了。要是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大下去的话,按照半个时辰四百人的伤亡。
这笔买卖山海关是完全做不起的,总共就八千守军,拼对耗还算是可以,要是在城头上等着挨砸,估计是谁都受不了的事情。这完全不是一笔能做的买卖。袁大人早就被部下们给扶下了城头。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在战争中损失上百个士兵,从宏观大局来看,或许并不算是太伤筋动骨的事情。然而如果主帅被干掉了。那基本上就是彻底的清盘了。
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水战,如果不是因为陈友谅在旗舰船头指挥战斗的时候,一支冷箭射穿了他的头颅,胜负其实都还是尚未可知的事情。
现在城头上最高的指挥官是孙云衣参将。在他的强制命令下,在城头奋战了两天一夜,已经杀红了眼睛的第一批守军退下去休息了。如果不退下去睡会歇会的,造成过劳死之类的非战斗减员,才是对山海关边军最大的损失。
孙参将看着城下黑压压的投石车,觉得这个时候,是时候组织一波秘密武器了。这个秘密武器已经储备了好久了。就准备在适合的时候拿出来,现在差不多是时候了。
这个秘密武器,就是*。在赵大荣离开山海关之前,他曾经带着一个后勤小组奋战一夜,教会了他们*。现在,山海关库存的*,已经超过了五千颗。
在之前我们有提到过一件事,那就是出于运输的方便,投石车是木质的。而*这东西,是*的。现在我想我的表述已经是相当清晰的了。如果*打在这东西上,基本上就是个粉粉碎的结果,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是,投石车的距离,如果只在城头上投掷的话,那么基本是够不着的。因此孙参将叫来了别游击,准备让他组织一个二十人左右的骑兵突击队。
这位别游击,也是刚刚提升上来的青年才俊,此人姓别名赋字小哥,是淮安人氏,毕业于春天花花中学,曾在白龙村任会计,深得村委会主任(也就是村长)老王的器重。十七岁那年毅然投军,从基层做起,历经百户、千户等职务,现在已经是四品游击。如果不是我的时间略觉紧张,我真想写一篇别会计的别样人生。
要说别游击的工作效率那也是真没的说,他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就做了极为妥善的安排。精选了二十名骑兵,大开城门就冲了出去,对面的清军部队已经彻底的蒙圈了。他们实在是不会想到,一向最热衷于打阵地战的明军怎么会以这样小规模突击的形式发起这样的一场冲锋。难道他们都不要命了吗,还是打了鸡血了。
就在清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明军的骑兵突击队已经完成了投掷任务开始返回了。在弥漫的硝烟中,投石车和投石车旁边的士兵都变成了粉粉碎的粉末。
骑兵迅速的回到城内,城门敞开,关闭。再敞开,再次关闭,这整个的过程不超过三分钟,清军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的杀伤性武器已经在变成了泡沫。
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多尔衮做出来一个他绝对不会做的决定。暂停进攻。这说实在的相当不像是他的风格。但是这个决定却着实的让汉军如释重负。毕竟他们真的是不希望无端的死在这个四六不靠的地方。
当了皇协军已经是够丢人现眼的事情了,加官进爵说不上,吃一口安生饭已经是挺大的奢望了,这个时候要是说指望着他们玩命的效忠,这不是呵呵哒的事情吗。
这正好给了身心都已经疲惫不堪的汉军一丝喘息之机,让他们得到一天的休整。也许有一天的休整已经足够这些小伙子们恢复体力了。他们在晚上还会有新的作战任务,但是这并不是针对明军,而是针对清军。
用他们自己内部的话说,这叫做打横炮,使邪力。不过作为一支皇协军部队来说,他们本来就谈不到有什么原则。所谓有奶的就是娘,这种思维理念在他们的意识里占据了完全的上风和主流。
所以才会在接到上司准备反叛现在的主子,投向皇太极的怀抱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反应。原因是很简单的,跟着皇太极,有粮饷,能活命。跟着多尔衮,除了在山海关城头下面当尸体,没有什么别的后果可言。
面对这难得的寂静,守军紧绷着的状态并没有松懈下来,如果是对方在紧密的攻击之下忽然放缓了脚步。那么可能在谋划的是更大的阴谋,一切都不得而知。所以,现在是一个相当微妙的阶段。
所以,孙参将让大家分头休息,轮流警戒,保持着战备状态。这样,大明的将士们也有了一定的休息时间,就算是占据了主场优势,毕竟是人少。最怕的就是对方像是一个皮膘一样的黏上你,打不死你也熬死你。休战一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时间就这样滴滴答答的走着,直到深夜子时。也就是半夜的十二点钟左右。多尔衮的部队前锋改为后卫,开始有组织的进行撤退。撤退进行的相当隐秘,为了不被人追击,一些没必要的辎重都丢弃了。而且多尔衮也并不是一个泛泛之辈,他还是组织了人进行断后的,负责断后的人,这次纯是正白旗满洲人,这并不是因为他发了善心,而是因为他并不相信汉军的战斗力。不愿意把自己的后背交给汉军。
边军之所以能靠不足万人的力量,成为一堵铁壁铜墙,抵挡住数次清军的进攻,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在不足半个时辰的时间内,袁应文已经判断出来,这样的寂静不是正常的现象,派出一队斥候兵缒城而出,前往一探究竟。
这才发现,清军已经撤退了。看样子撤退的时间还并不久,如果此刻追击,应该是还能够追的上。
但是袁应文此刻也表现出来一个成熟的边帅应该有的风度,他判断,敌人在这个时候撤退,必然是其后方出了问题。所以才会仓皇之间撤走,还丢弃了不少粮草。这时候如果发起攻击,是能够占到一点小便宜的。但是多尔衮也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草包统帅。他在撤退的时候,肯定也会安排人马断后的。只需要消灭他用来断后的人就可以了。
如果真的想靠追击消灭三万多人,袁应文的脑子还没有秀逗,是想不出来这样奇葩的主意的。痛打落水狗是有必要的,但是只要是把狗给打进水里就足够了。如果想彻底把狗肉也吃掉,把骨头也给嚼了,现在也没有那么好的牙口。
现在需要临时组织一支追击队伍。刚刚睡了没有几个时辰的匹夫听说有仗可打,兴奋的不行。立刻去向袁大人请缨,此刻敌军已经撤离半个时辰了。前锋的骑兵部队已经走的差不多了。但是这正是一个好时机,所谓的冲锋,就是要打粮草和辎重的部队。
多尔衮急切之下,只留了三千人充当断后人员。而山海关方面似乎更狠,匹夫组织的突击队,只有一千人。以一敌三,在平常的状态下。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以明军对抗八旗精锐部队,就更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了。而现在,却并非不可能,是因为明军在追在清军的屁股后面乱踹。
而这一千人的突击队,虽然人数很少,但是绝对好使,为什么这么好使,是因为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他们有一个哪怕是八旗劲旅听起来都打哆嗦的名字。这个名字叫做,关宁铁骑。
事情的进程相当顺利,明军把断后的三千人砍了个七零八落,只有七八百人逃出生天。丢弃了大量的后勤辎重。明军没有乘胜追击,带着战利品满意而归。
当然,阵亡的清军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死亡,他们的行为还是迟滞了明军的行动,保证了大部队顺利的转移。看着自己的残兵回来,多尔衮除了好言安抚外没有其他的表情,因为他知道,这些士兵已经完成了任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