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安对于多铎的分析是很中肯的,清军内部并不是看起来那样的和谐。至少多尔衮和多铎这兄弟俩和他们的皇上皇太极并不是一条心。这哥俩执掌着清军的精锐两白旗。多尔衮是正白旗的旗主,多铎是镶白旗的旗主。这两旗的人马就是这兄弟两人立足的本钱。
根据饶安的判断,多铎这次来打山海关,应该也是皇太极的一个阴谋,很显然他是想让多铎和明军互相消耗,而他从中渔利,这一点,多铎也不是个傻子,应该可以觉察的出来,之所以还答应来打。是因为多铎没有把山海关军队的战斗力当回事。既然如此, 饶安觉得,应该免费而义务的为这位豫亲王上一课,让他知道大明的军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捏的软柿子。
听了饶安的分析,袁应文凝结着的眉头舒展开了,他的心情也舒缓了一些,作为明军的最高指挥官,他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想好了应对之策,却没有想到更多层面的东西。
这样以来,现在的当务之急就很明朗了,只有战斗才可以换来喘息之机,不惜一切代价打击来犯之敌。只要让多铎感受到挫败感,他就会考虑这场战役还有没有继续打下去的意义。
果然,山海关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因为多铎发动攻击的时间,是第二天的拂晓时分。他甚至口出狂言说,要在早饭之前拿下这座不听招呼的城池。
然而战争的天平确实不会只向一个方向倾斜,多铎和他的镶白旗骑兵是携胜利之威前来的,因为就在不久前,清军刚刚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以至于给他们一种幻想,这座城池也像一块豆腐渣工程一样,完全都不堪一击。
他使用的是步骑车协同的战术,大致就是先让一千兵出发到城下,这一千兵并没有架云梯,也没有用大木桩等常规的工具撞门,他们在做的是一件看起啦有些奇怪的事情,挖城墙。每个士兵手里拿的都是凿子之类的工具。身上裹着牛皮的铠甲。这样的好处是弓箭射到牛皮上,是完全徒劳的。后面是待命的车军部队和骑兵部队。
看到打仗也不是就那么简单的上去就对砍,还是要讲究工作效率和性价比的。大致的就是先让工程兵上阵去拿着凿子凿,接下来就是用车去撞击,撞开一个大口子后。就是顺理成章了,接下来就是骑兵部队冲上去的对砍了。
真正的无缝对接,要不说战争的艺术是相通的呢,在二百多年前,这样无缝对接的战术其实是攻占云南的大明将领沐英发明的。相隔二百多年,消息又比较闭塞的部落里,多铎很可能不知道沐英是谁,但是他这套自己琢磨的战术确实行之有效。
在以往的战争剧情里,在战斗开始之前,互相先要喊很久的话,比如你是谁,我是谁,我为什么来打你,你如果投降我就饶了你,你快点撤不然就会死在这里等等。
但是凡事总是有例外的,今天的两位主将就是例外,根本就没有废话,上来就开打。多铎没有把城上的袁应文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马上将要陷落的城池,和一个等待砍杀的官吏。而袁应文知道多铎很猛,却根本不怕他。
当多铎的军队摆开了阵势,却没有立刻发动猛烈进攻的时候,袁应文就知道,他要使坏了。随即看到了这一千多名在城下发扬拆迁队精神的工程兵。。袁应文笑了,他叫来一个游击。吩咐如此如此。
一刻钟以后,正在城下埋头工作的工程兵们忽然发出来鬼哭狼嚎一般的惨叫声。城上正在往下倾泻一盆盆滚烫的开水。浇在这群工程兵身上,可谓全方位没有死角。
牛皮很厚,很有韧性,是可以防弓箭的,但是你想想看穿着牛皮被泼一身热水的感觉,而且好像城上的士兵都相当的体贴。他们生怕有一部分清军士兵得不到这样的照顾,水是一盆接一盆的泼下来。
多铎低估了自己的对手,但是多铎仍然是多铎,他的部队也是有弓箭手的。他命令弓箭手进行支援,全力对城墙上的有生力量进行射杀,清军的骑兵部队是那个时代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其战斗力应不亚于袁崇焕时代的关宁军。
对于这样一支部队,箭术也应该是差不了的,很快,城上的士兵开始陆续的出现伤亡,其中有一名千户阵亡。然后后续部队仍然源源不断的补上位置。并且城上的弓箭手也开始了对城下的对射。
清军的重甲骑兵的铠甲应该质量是不错的。但是如此近距离的发射是不需要更多的力道的,一阵箭雨像飞蝗一样的扑向了城下。清兵也纷纷中箭落马。
多铎没有想到,自己遇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强硬的对手,他看着身边被射中的士兵,心里疼的难受,这些都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也都是满洲上三旗的子弟。他们是经受不起很多伤亡的。
这个城上的敌将究竟是谁,他竟然敢这样的猖狂,竟然敢对抗大清朝的铁骑,难道他不怕吗,不恐惧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多铎一挥手,说了一句:“暂停进攻!”,然后他对着城上喊道,“谁是这座城池的守将,我是大清和硕豫亲王多铎,我想和你谈谈。”
身着一身白色银盔银甲,腰间挎着宝剑的袁应文闪身出来,看着城下马上的多铎。多铎也是一个年轻人,才三十多岁的样子,一副志得意满之态。
面对城下的清兵,袁应文大声的说道:“本将就是都察院都御史,辽东经略大臣袁应文,多铎,你不在盛京老家好好牧马放羊,跑到这山海关城下做什么,你我之间有何好谈。今日你听我一句善言。万事皆休,我大明有所赏赐,如果你不听劝,就放马过来。将在我这城池之下,重蹈宁远覆辙!”。
多铎并不是一个能经得起语言挑衅的人,他没有答话,只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摘下了自己腰间的弓箭。张弓搭箭直到把箭发射出去,前后不到五秒钟的时间,快的像一阵风。袁应文还没有反应过来,箭已经向着他的咽喉飞过来。
这支箭带着凌厉的风声,奔着袁应文来了。就在距离他的咽喉不到五厘米的时候,却被伸手抓住了。当然抓住这支箭的人不是袁应文本人,而是饶安。
他把箭抓在手里,轻轻的折成两截,然后对着城下的多铎说,:“多铎啊,你这还大清的豫亲王呢,要打的是你,要谈的也是你,谈了两句谈不妥,就用暗箭伤人,俗话说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老天爷在天上看着你呢。不如早些退回赫图阿拉去,可保你的性命无忧。”
多铎看看城上说话的是,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却本能的感觉到,应该不是什么大人物,因为他穿的还只是最基础的装备。“你是谁?”。
“我是大明百户饶安,怎么着,和我说话委屈你了是不是,告诉你,你应该记住这个名字,不然,以后你也不会长记性的。不如现在记住,在两千年前,有一位叫陈汤的将军说过一句话,我来转送给你: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注定是一次不愉快的谈话,城上的人已经抱定了负隅顽抗的态度,他们不可能用和平的方式放下武器接受占领。这是多铎在这次谈话里得到的信息。
接下来的一件事,会让他得到另外一个信息,还是一声凌厉的风声,他身边的一员副将落马。咽喉出插着一支箭,这支箭偏偏就是刚才多铎打算偷袭袁应文的箭,上面有描金的字:豫。
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了,继续强攻吧,弓箭手继续向城上射箭,第二梯队的施工队继续在城墙下面挖掘。车队也开始拼命对城门进行撞击。倒是骑兵暂时没有了用武之地。开始观战。
城上一批批出现伤亡,又一批批的补充,他们用投掷石块。滚木和热水,甚至是火箭(带火的弓箭)来进行顽强的阻击,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
城上的守军和攻城的清军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内,明军是占据了上风的,虽然他们的武器低劣,虽然他们的兵员很少,虽然他们的城池并不那么坚固,然而信仰的力量还是鼓舞了他们。
不过很显然,就这样拼消耗的话,大明的军队是拼不起的,因为他们只有一万多人,而城下有三万人。就算一对一伤亡,清军也是可以完成他们的战略目的的。
火铳营上场了,火铳在那个时代还是比较先进的火器,不可能大范围的准备部队的。所以只能小范围的用火铳,选择神射手组建火铳营,火铳营的人数大概在一千五百人左右。
本来这是作为预备队来使用的部队的,但是由于战场形势过早的恶化,预备队也不得不投入到一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