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倒不急,并不是多么要紧的事情。”周瑜想了想,回答鲁肃道。顿了下,他又道:“眼下,我却是有两件要紧的事要办,建庙祠的事情先往后放一放吧!”
“哦?公瑾你有何要事?”鲁肃问。
周瑜道:“第一件事,是造纸……”
“造纸?公瑾,你造纸作何用?”不等周瑜接着说第二件事,鲁肃听到这第一件,不由带着讶异与奇怪的打断问道。他确实不明白,这造纸算什么要紧的事情。
周瑜又不禁带着苦笑地解释道:“当然是写字。而且,纸的用途也很多,不单是作为书写载体。”
鲁肃还是不明白,问道:“写字自有简牍和绢帛,不知公瑾你为何非要用纸?”他略皱了下眉头,又道:“和帝时蔡伦所监造的那蔡侯纸我也曾见过,质地颇是粗疏,书写感并不好,而且也不易保存。”
蔡伦在后世所受到的褒奖很大,历史地位也很高,更曾一度被当作是四大明中造纸术的明人。虽然后来被证明了不是,但仍然是造纸术上的杰出贡献者、革新者与推广者。
但是在这个时代,蔡伦的地位却不高,而且是贬多过于褒。尤其是在文人士子的眼中,更是对其不耻。因为蔡伦是个宦官,而且还是个干预国政的宦官。他是两汉历史上,第一个干政的宦官。东汉年间的宦官干政,可说就是由他开始的。
人品与学识以及贡献度,有时候并非是成正比的。蔡伦的迹是从汉章帝刘旭在位时开始的,他参与了一件宫廷斗争的阴谋,迹的并不光明。
章帝的正宫皇后窦后无子,指使蔡伦诬陷章帝妃子宋贵人“挟邪媚道”,逼令她自杀。宋贵人所生太子刘庆被贬为清河王。窦后又指使人投飞书诬陷章帝的另一妃子梁贵人,强夺其子刘肇为养子并立为太子。章帝卒后,十岁的刘肇登基,为和帝,由窦太后听政。蔡伦因功被提拔为中常侍,随侍幼帝左右,参与国家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同。
窦太后死后,和帝亲政。等到和帝立邓缓为皇后,蔡伦又立即投靠了这位邓皇后。邓绥喜欢舞文弄墨,蔡伦为投其所好,甘愿屈尊兼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就是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制作出更优质的纸张,奏报朝廷后,受到和帝与邓皇后的赞赏,造纸术也因此而得到推广。
在对于后世所做出的最伟大贡献上,蔡伦当时对于改革造纸术的动机与目的,却一点儿也不伟大,他只是为了讨好皇帝与皇后。
同年,和帝卒,邓后所生的百日婴儿即位,不到二年又卒。邓后再立十三岁的皇侄刘祜嗣位,为安帝。这位安帝与蔡伦实有大仇,当初蔡伦受窦后指使,诬谄了章帝妃子宋贵人,致使宋贵人所生的儿子刘庆由太子被贬为了清河王。而这安帝刘祜,就是清河王刘庆的儿子。但安帝即位初期,仍由邓太后把持朝政,蔡伦继续受到重用,被封为龙亭侯,由他监制所造的纸也由此开始被称为“蔡侯纸”。
再几年后,蔡伦又被提升为长乐太仆,成为邓太后的席近侍官,受到满朝文武的奉承。而正当他权位处于顶峰之际,邓太后病卒,安帝亲政。安帝一亲政,蔡伦立即被下狱查办。蔡伦自知死罪难逃,自尽而亡。
蔡伦先后侍奉四任皇帝,投靠两任皇后,一直官运享通,节节攀升,身居列侯,位尊九卿。不过最后还是难逃一死,种恶因得恶果。这些身前的荣耀与封爵,并不能掩盖他身后的骂名与抹削他的罪责。
不过同样的,他的污点也不能掩盖他的亮点与所作出的贡献。在他兼管尚方时,不但改革与创新了造纸术,而且也推动了其它手工业工艺的展,史书载他“监作秘划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他也因此而留名,得到了史家的肯。
士人与宦官,自古以来都是对立与敌视的。何况蔡伦的一生,除了改革与推广造纸术,并且在兼管尚方时精工细制为后世立下了法度外,也谈不上任何光彩。所以鲁肃在提到蔡伦时,也不免得皱了下眉头,显然是不喜提到这个人物。
蔡伦的这些情况,周瑜也都了解。原本的周瑜,就曾读过关于蔡伦的相关史料记载。原本的周瑜,也对蔡伦谈不上什么好的观感。不过现在的他,自然没有太多这些看法。以后世的眼光来看,为官者不择手段的往上爬,趋炎赴势、谄上媚主,这本就是很正常的。
不过这观点周瑜并没有表达出来,他本也不是要跟鲁肃谈论蔡伦的,只略笑了笑,说道:“我并不是要造蔡侯纸,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再做改革创新,制造出更优良的纸。简牍笨重,绢帛昂贵,我一向认为这两者都并非是最好的书写载体。所以,我想创造出更优质、轻便,且价廉的纸来。”
鲁肃点点头,同意了他的观点,但还是奇怪道:“你说的确有道理,可是,这也谈不上是多么要紧的事吧?”顿了下,又加问:“而且,公瑾,你懂得造纸吗?”
“略懂,我曾在一册残缺的书简上看到过一条记载造纸的秘方。”周瑜编了个慌,又笑道:“至于要紧吗,对你来说确实谈不上要紧,不过我现在却是很需要!”
“哦?”鲁肃好奇想接着再问,但想了想,却又还是没问,只开口问道:“不知那第二件要紧事却是何事?”
周瑜举杯喝了口茶,笑道:“这第二件,对你我来说,却是都要紧了。而且对于将来,也都十分要紧。”
“哦?”鲁肃身子略微前倾,提起了精神。
“这件事,便是信息。”周瑜放下茶杯,道:“你我幽居居巢,虽放眼关注天下,但毕竟不是耳目通天,有些时局变化、时势变动,各地情况,未免还是不能详细了解,也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知。这对于我们的关注,很是有碍。所以,我想多选机巧灵敏之辈,把他们派遣到各地去探听消息,让他们做我们的耳目,时刻把各地的消息通过信件向我们传送;有大事生,更要迅回报。如此,你我就可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了!”
“不错,这事才确是要紧!”鲁肃越听双目越亮,最后不禁拍案而叫好。
========================================
求票,晚上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