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378章:《读者的汇款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梁荆宜被连队推荐到团里参加“十佳思想工作骨干”的评选,结果他走了“狗屎运”,被眼光独到的领导和评委们给慧眼识珠般选上了。

从天而降的荣誉,让他受宠若惊。

和去年打完演习回来被评为“XX五号演习十佳义务兵”一样,他觉得自己有些德不配位。

团政治处要求连队给当事人交上一份字数不少于一千五百字的“事迹报告”,并特别指出这批被选上的“十佳思想骨干”,大概率会作为先进典型,在团俱乐部给全团官兵作报告和宣讲。

关于那份事迹报告,指导员姚江生把梁荆宜喊到连部,让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考,这算是太相信我的个人实力,还是另有其它的原因呢?梁荆宜琢磨着。

要知道以前但凡连队需要应付上级的文字材料,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文书或是干部们操刀的。

毕竟这两类人,属于是专业玩笔杆子的,他们处理起文字来,那是妥妥的有感觉。记得九八年年尾至九九年年初的那段时间,全团去闽粤交界处参加“HG军用光缆施工”,三师兄蒋古日因为当着团长的面,跳水排除故障给力,被团里记三等功一次的事迹报告,虽说是像“压担子“一样甩给了梁荆宜操刀,但后面还不是由排长钭星宇又加工润色了的。

可指导员让他写自己,这不是自吹自擂嘛!想一想就令人挺难为情的,但领导既然开口说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服从命令。

受领这个任务写到一半后,他想啊,要是王威国没有出去参加专业集训就好了,这样的话,自己不就可以让王威国代劳了。

不说让这小子全部代劳嘛,最起码加加工,或者是润个色什么的,总还是可以的吧!

仅过了一天,瞌睡遇到枕头的事,它居然还真的发生了。

这天是星期日,部队法定的休息时间,在火箭炮营侦察集训队的王威国是上午九点回的连队。

集训队周日休息那是全天,而连队的周日休息才只有半天而已,因为连队下午还得安排时间搞生产和修整那条任你修来修去,仍然没完没了的环团公路。

今天王威国之所以独自一个人回来,那是因为他昨天下午接到了文书张鹏永的电话。

张鹏永在电话里告诉他:有一封从甘肃兰州寄过来的挂号信是他的,并且那信封上注明的落款单位有点“吓人”,是大名鼎鼎的“读者杂志社”。

“读者杂志社”这可是中国当时纸质刊物里面,处于最顶级、最畅销的金字塔塔尖级别的单位。

当张鹏永告诉他是“读者杂志社”寄过来的信时,这货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虽然暂时还不能确定是不是“退稿信”,但这个时候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他一心只往好的方面想。

他在电话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班长”之类的话,人家张鹏永在收下一大串的“感谢”后,笑嘻嘻地扔给他两个字——老乡。

他顿时领悟过来了,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自己来封信都能第一时间接到连队文书亲自打来的电话,如果不是因为有老乡这么一层特殊的关系,换作是别的新兵蛋子,谁才会管你是那路神仙寄来的信呢!

既然回到连队了,自然得去连部报个到,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这也算是战士必须要做到的礼节礼貌。

连长姜子军去了三楼副连长朱金陵的宿舍下象棋,那副象棋还是前任副连长余辉斯留下来的。

部队的干部们总是带头用身体力行的实际行动,来诠释着什么叫做“勤俭节约”,什么叫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两方面传承。

而指导员姚江生伏在办公桌上,正埋头奋笔疾书写着什么。

作为指导员,他每天都得完成一定数量的文字材料,仅是纪录本,就有两三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类型嘛,也就预示着必须用不同的文风写。

这也是他晚晚加班到深夜的一个原因所在,这种情况也是基层连队的一个“通病”。上级领导一直在强调要给基层连队“减负”,但口号喊得震天响,这个“负”啊,却一直减不下来。

门外响起了“报告”声,他在说“请进”的同时,抬头一瞧,见是侦察班的王威国,脸上立马掠过一丝丝疑惑的表情。

也是的,在一般情况下,专业集训队的人在没有得到连队统一的通知下,节假日那是极少私自回连队的。这新兵蛋子单枪匹马回来,莫非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向连队汇报?

两秒后,他脸上迅速恢复到正常神态。

问了才知道,这新兵蛋子哪里是向他汇报什么重要的事情,人家是专程回连队取信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通讯手段简单匮乏且有限,虽说不至于远距离的交流沟通靠吼,近距离的安全保障靠狗,但收到一封信后,自个内心的喜悦之情,无疑可以媲美如今中了一张三千块钱的小彩票。

当然了,广交笔友的那种人除外。

信是姚江生喊文书张鹏永送到连部的。

指导员嘛,脑瓜子里面始终装着“如何把握连队战士的思想脉膊”这么一个思考,所以面对这个难得的机会,他肯定是要利用一下的。

年轻人有虚荣心,那是不可避免的,更何况王威国接过的那封挂号信信封很大不说,且厚厚的,提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这摆明了里面是有“私货”。

果不其然,拆开来里面是一本二零零一年四月份刚出版的《读者》,翻开书,浓浓的油墨香味扑鼻而来......

“这是什么?汇款单!”姚江生弯腰从地上捡起一张比巴掌略小的纸张,那纸张上目测有打印的蓝色字体,“二十一块,不错啊小伙子,你靠文字赚钱了。”

“成功了成功了,我成功了,我的文字被收录到《读者》书里了。”确认这不是“退稿信”的王威国兴奋地张开双臂,正准备给对面的姚江生一个大大的拥抱,突然他的动作又停止了,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的瞬间失态。

“祝贺你!”姚江生把刚刚从地上捡起的汇款单递了过去。

参加过“京城五十周年大阅兵”的人,什么大阵仗和大场面没见过。

接过了汇款单,王威国紧紧握住姚江生的右手,用力地摇了又摇,仿佛这个“款”是指导员汇给他的。

他俩可以说都是搞文字工作的人,只不过一个按部就班的被条条框框桎梏住了大脑,限制住了发挥;而另外一个则是可以天马行空不受约束,由着自己的性子和爱好,随意堆砌和组合文字。

他俩也可以说是文字的“搬运工”,姚江生的“搬运”,那是日常的工作,是本份;而王威国的“搬运”,有可能一举成名声名鹊起,也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在一个不算灿烂的烟花放过之后,就归于长久地沉寂。

写文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要想始终竞走在文学这条路上,你必须放下一切私心杂念,做个默默无闻的“苦行僧”。

在接受了一通指导员思想上的洗礼和灵魂上的拷问后,王威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出了连部。

他得去向新兵班长报喜,元旦节寄信当天,他和梁荆宜有个私下约定:如果投稿给《读者》的文章被发表录用的话,有稿费了,他是要请客的。

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口钉,他得说话算话呀!

梁荆宜没让他请客,才二十一块钱,能请什么客嘛,两瓶可乐,两袋花生瓜子,也就所剩无几了。

再说王威国本身在新兵连期间,那都是节俭得要死要活的,让他请客,梁荆宜是万万不会的。

元旦那次,不过是俩人之间开的一个玩笑罢了。

心意领了,其它的就算了吧!

王威国则是当着梁荆宜的面,继续放出“缩小版”的豪言。

以前在新兵连时,这货放“卫星”说,要成为一名军旅畅销书作家,现在他改成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报道员,就像连队副指导员刘河爱一样,凭着一支笔,仅仅在炮兵团四年的时间里,就整两个金灿灿的三等功挂在了胸前。

梁荆宜一边对他的豪言表示夸赞,一边捎带着问他的专业学得怎么样了?

谁知说起专业,这货马上就像被霜打过的茄子一样蔫而吧叽的,原因无它,侦察专业他不感兴趣,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他都是“应付式”的,所以成绩有点“拉胯”,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说,侦察班四个同年兵,陈德俊、王章燃、朱辉志和他,其中陈德俊和他学的是侦察,王章燃和朱辉志学的是计算,他是四个人里面最不受班长郭中华待见的。

这其中有个人性格和作风养成方面的因素,但更多的也是因为他的训练态度不端正。

这货在临去集训队时,还和梁荆宜说:我想调到炮排当个简单的炮手。

“少尼么的自甘坠落!”梁荆宜气得一脚踹在他的屁股墩子上。

等这货走了看不到人影了,梁荆宜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事找他帮忙呢!

可惜的是,为时已晚。

一天后,梁荆宜“自吹自擂式”的事迹报告交到了连部,指导员姚江生笑纳后,也没提出什么宝贵意见,仿佛他很满意似的;

三天后,在团俱乐部召开表彰大会,团领导对“十佳思想工作骨干”进行了颁奖。

而事迹报告嘛,就这样在雄壮的进行曲中不了了之了。

经此一事,梁荆宜算是深有感触: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计划不如变化,变化不如领导一句话”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绝对一番玄尘道途五胡之血时代奸夫是皇帝你老婆掉了终末忍界反叛的大魔王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非本丸内本丸[综]我在仙门开直播我有一只战斗鸡战斗就变强重生之王者至尊超级干部桃花一路开从逍遥派开始签到木叶之风暴之主我养了三个大佬当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