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二十章:太子殒命大帝殡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正值盛暑,未央宫里也闷热得让人有些透不过气来。刘恒的寝宫内,窗扇全都敞开了,也不觉有凉风进入。尹姬将帐幔都撩起来,挂在了帐钩上,以便使刘恒少些闷热。

太阳业已升起老高,刘恒犹在昏昏沉睡。

黄门米升实在沉不住气了,他蹑手蹑脚入内,对尹姬说道:“尹娘娘,百官都已在朝房等了一个时辰了,万岁爷也不醒。要不,干脆告知百官,今日万岁免朝?”

“不可,这事我可不敢做主。”尹妃皱着眉头,“万岁昨夜叮嘱我,今早一定要提醒他到时上朝。我见万岁有些发热,一直犹豫着没有叫醒他,该不会同我大发雷霆吧?”

“那该如何是好?”米升看一眼沉睡中的刘恒,“叫醒万岁你又不叫,百官散朝你又不让散,总不能就这么一直等下去呀。”

尹姬上前,用纤手轻轻拭一下刘恒的额头,似乎是更加发烫了:“米公公,万岁的身上比先前还要烫手,还是让他再睡一会。”

两个人的说话声把刘恒吵醒,他勉强睁开惺松的睡眼:“什么时辰了,是不是该上朝了?”

“万岁,已是过了一个时辰。”

刘恒扑棱一下坐起:“朕是如何嘱咐你的?叫你到时唤醒朕!这都误了上朝,该如何是好!”

尹妃吓得跪在了地上:“万岁,妾妃见您睡得昏昏沉沉,而且全身发烫,就想让您多睡一时。”

刘恒急急穿衣下地:“朕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朕担心睡过了,才叮嘱你叫醒。唉,误了朕的大事!”

“万岁,请恕妾妃多嘴,龙体近来欠安,您今儿个就再多躺一会,让米公公告知百官免朝吧。”

“国家每日有多少大事要处理,朕岂能误了国事。”刘恒吩咐,“快些侍候朕盥洗。”

尹姬不敢再劝,乖乖地预备洗脸水去了。

金殿之上,文武百官早已排列好,一向不误朝的皇上,今个儿怎么贪睡了,他们当然不知刘恒是在带病上朝。

刘恒到了龙椅前,迷糊得身子晃了几下,他赶紧用手扶住椅背,稳定少许,才坐了上去。

米升照例发问:“哪位大臣有本启奏?”

御史大夫孙敬立时出班:“万岁,臣有本章。”

刘恒提起精神:“奏来。”

“万岁,淮南王刘长派陈奇行刺,罪在不赦,理当降旨治罪。”孙敬一口气说下去,“按律当诛九族。”

“这……”刘恒顿了一下,“杀九族太残忍了,朕下不了手,孙爱卿,还是宽大为怀吧。”

“国家法律焉能放宽,若不杀他九族,只怕以后其他诸侯王还会铤而走险。”孙敬不吐口,“不能便宜他。”

刘恒却是很有耐心:“九族还是不能尽杀,孙爱卿考虑一下,可以宽大到什么程度。”

孙敬见皇上意思很明了,只得让步:“那就是诛三族了。”

“三族?”刘恒思忖着说,“三家加在一起,大人小孩也得有一百多口,想想被杀后那种场面,令朕不寒而栗,杀三族也不妥。”

“万岁,这已经是对刘长的宽大了。”

“孙爱卿,还是再宽大宽大。”

“还宽大?”孙敬觉得难以理喻,“刘长犯下这等滔天大罪,总不能只杀他一个人了事呀。”

“杀他一人?”刘恒摇摇头,“孙爱卿,你想,刘长总是朕的手足兄弟,杀了叫朕于心何忍?”

“万岁。圣意是……连他也不杀?臣不会听错吧?”孙敬瞪大满是疑虑的眼睛,“刘长不死没法对臣民交待。万岁,他派人来刺杀你,幸亏陈武大将军大义灭亲,圣上才得以保全性命。这弥天大罪断饶不得!”

刘恒淡然一笑:“朕这不是好好的嘛。”

“万岁,若是刺客得手,那就晚了。”

“孙爱卿,这杀来杀去何时是头,事情已经出了,朕也完好无损,杀了刘长朕也多不了一块肉,算了,饶他一命免他一死。”刘恒是个开明天子,和臣下总是商量着来。

孙敬实在是难以接受:“本来是杀九族的罪,这倒好,连他本人的死罪都没了,这也太便宜他了。”

“说什么便宜不便宜,毕竟不是外人,朕的手足嘛。”刘恒脸色严肃起来,“朕不杀他,让他自己思量去吧。”

“那,万岁打算怎样处置他?”孙敬尽管是诤臣,但他也能识好歹,怎敢还拧着皇上。

“朕的意思是,废除他的王位,将他流放到蜀郡的邛都。”刘恒还是毫不专横,“孙卿之意如何?”

“臣谨尊万岁旨意。”孙敬还能说什么。

丞相张苍出班来:“万岁,为臣也有本章。”

“奏来。”

“万岁,吴王刘濞虽说并未公然打出反旗,但其反心路人皆知。他在吴国已集结十万大军,而且曾与刘兴居、刘长盟誓,他只是见匈奴兵败,临时改变了主意,没跟着轻举妄动。其实,这次谋反的罪魁祸首是吴王。他对万岁是最大的威胁,决不能让他逍遥法外。”

“丞相所言可有证据?”文帝问。

孙敬抢着回答:“丞相所言不差。为臣探访得实,刘濞兵马业已集结,只差树起反旗了。”

“哪怕是反旗制好,他没有树起来,你就定不了他叛逆的罪名。”刘恒言道,“还是没有铁证啊。”

“万岁,不能让刘濞滑过去。”张苍再谏,“吴王不除,早晚必是汉朝的大患。”

“这个朕岂不知。若是你拿不到铁证,吴王安肯就范?”刘恒提醒臣下,“那刘濞可不是省油的灯,弄不好别再让他反咬一口。”

“万岁,臣有一个办法。”孙敬毕竟是御史,自有他的主意,“管叫吴王他进退两难。”

刘恒不太相信:“说出你的主张,让朕听听看。”

“万岁是不是可以先派米公公前去传旨,就说二王叛乱,国事多艰,请吴王入朝议事。看他来是不来。”

“好主意,”张苍首先叫好,“他若心虚,必然不敢进京,那他就是抗旨欺君之罪。”

“如果他来,”孙敬接下去道,“万岁就可当面训诫他一下,敲打敲打他的痛处,也足以吓他个半死。”

“这倒是个好主意!就依二卿之意传旨。”刘恒呼唤一声,“米升。”

米升近前躬身:“奴才在。”

“朕命你前往吴王和淮南王处传旨,不知你可有此胆量?”

“奴才明白,吴王一向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时时刻刻妄图谋反,奴才传旨召他进京,他就极有可能铤而走险,说不定就会树起反旗,那就可能拿奴才的脑袋祭旗了。”

“淮南王处谅他不敢,而且朕对其够宽大了。吴王骄横跋扈,你此去确有性命之忧啊。”

“为万岁效劳,奴才纵丢掉性命亦心甘情愿。”米升言道,“若吴王真把奴才杀了,那他的谋反就铁定了,万岁就可名正言顺地派大军将他剿灭,也省得留下隐患。”

“好,好一个忠心的米升!”刘恒赞许,“朕估计吴王眼下还不敢公开反叛,因为他自己还不具备这个实力。”

“刘濞他反了更好,这个疖子要让它出头。”米升其实说的是假话,他怎能不担心生命危险。

刘恒关切地叮嘱:“在吴王那里,只有你自己,小心谨慎,随机应变才是。”

“万岁放心,奴才定当不负圣望。”米升表面上信心十足。

吴国地处江南,气候要比长安炎热许多,刘濞在王宫中大汗淋漓,因为他体态过于肥胖了,四个宫女为他打扇也排解不了他心里的燥热。

也先兵败,刘兴居自杀,陈奇被陈武手刃,这一个个坏消息接踵而来,令他不寒而栗。他暗自庆幸自己多个心眼,没有按约定同时起兵。但是,自己同济北王、淮南王的一系列密谋,能瞒过朝廷吗?刘恒也不是三岁娃娃,他能放过自己吗?近来,他整日为此忧心如焚。这不,他派往京城的探马已去了多日,至今仍无消息,越发令他坐立不安。

太子刘更匆匆进入:“父王,有消息了。”

“快说,是吉是凶?”

“刘恒派来钦差大臣,是御前黄门米升。”

“旨意如何?”

“内容不得而知,只知米升业已离京,估计就该到达了。”

“派米升来?”吴王在殿内踱步,“他来传旨,想把我怎样呢?”

“父王,不要管他圣旨的内容,来到吴国,一切就由不得他了,好说便好商量,若要对父王不利,就叫那米升从世上消失。”

“休得胡说。”吴王训诫儿子,“钦差大人是你随便动的?那岂不正给了刘恒口实,我们吴国还能安生吗?”

“反正我们不能听凭刘恒意愿摆弄,逼得我们无路走时,干脆就把反旗打出去。”刘更是一副鱼死网破的样子。

总管急慌慌跑进来:“王爷,钦差到了。”

“这么快?”刘濞由不得也紧张起来。

“王爷,怎么办?”总管问。

“父王,您不能见他,一个黄门,儿臣见他也就是了。”

“为父不见他,有何理由吗?”刘濞思忖着,“钦差呀,来下圣旨啊,我没有道理躲着他。”

“父王见了他,就不好回旋了。”刘更劝阻,“还望父王三思。”

刘濞经过思索,已经拿定主意:“见,一定要见。如若避而不见,岂不有心虚之感。”

总管已是有了答案:“那就宣他上殿?”

“宣。”刘濞信心十足。

米升上得殿来,拱手一礼:“参见王爷。”

“钦差大人何须多礼。”吴王端坐未动,“米公公到吴国有何见教啊?”

“吴王,圣旨下,请接旨。”

“原来有圣旨。”吴王离座,面对圣旨跪倒,“吾皇万岁万万岁。”

米升宣读圣旨,意即二王叛乱,匈奴为患,国事多难,宣召吴王进京,共商国家大事。

吴王起身后,重又坐回他的王位上,这才开口:“米公公,本王老矣,垂暮之年,业已昏庸,进京也于国事无补,皇上召我真是莫名其妙。”

“王爷此言差矣。万岁宣召,足见对王爷您的倚重。国家多事之秋,王爷乃至亲,不能不尽力呀。”

“米公公先去馆驿歇息,容我明日给你答复。”

米升也不好相强:“好吧。王爷要快,在下还要去淮南王处传旨,误了皇上的差事那还了得!”

“淮南王派人行刺万岁,该是夷九族吧?”

“非也,皇上一向仁慈宽厚。”

“那就是夷三族了?”

“非但不夷三族,连他本人也不杀,只是流放而已。”

“谋逆大罪,就这样轻轻放下了?万岁究竟为何?”

“皇上一向宽仁,待人和气。圣上言道,行刺未成,再将淮南王处斩,反倒令他伤感。”米升敦促,“还望王爷尽速答复。相信您进京,皇上只会重亲情,不要胡思乱想。”

“公公放心,一定不会误你的行期。”

总管将米升礼送到馆驿安歇,他们一出大殿,刘更便急不可耐地放言:“父王,您千万不能应召进京。”

“难道有危险吗?”

“这明摆着是个骗局,米升故意透露对刘长的宽大,要您莫胡思乱想,其实就是钓饵。您若到了长安,可就得听人摆布了。刘恒明白,您是他皇位最大的威胁,到时他一翻脸,还焉有您的命在?”

“为父我也难以放心,只是不应召去长安,便等于与刘恒决裂,当前形势下,我们的力量还不足以同朝廷抗衡。要想有朝一日推翻朝廷,必须联合更多的诸侯王方有胜算。”刘濞老谋深算,“眼下还得同刘恒虚与委蛇才是。”

“为保父王大计实现,儿臣愿代父王进京。”

“你去?”刘濞尚有疑虑。

“父王若不应召,等于是抗旨。儿臣进京也算是给了刘恒面子,让他在百官面前能够下台。再者,儿去长安,有父王在家为后盾,吴国有十万大军,谅刘恒不敢等闲视之。这样,儿的安全也有保障,岂不破解了这道难题?两全其美呀。”

“如此甚好,只是为父担心你的安全。”

“父王释怀,儿也不是省油的灯,在长安城一定不会出事,也不会吃亏。”刘更信心百倍。

淮南王刘长的府中,一片恼人的哭声。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七个女人一起哭,不说是惊天,也足以动地。

刘长气得在屋地上来回走个不停:“你们怎就不听话呢,我这是为你们好,怎么非在家中等死呢。”

刘长的七个妃子都堪称是花容月貌,这曾是他在诸侯王中引以为荣的一件事。因为他对她们宠爱有加,因此谁也不愿离开这金玉满堂的王府。

大妃忍住悲声,哽咽着说:“王爷,我们是恩爱夫妻,就是死也要死在一处,决不分离。”

“还说什么不分离,而今不是我们能说了算。行刺皇上,那是要灭九族的,难道非得大家都死在一处吗?”刘长还在劝说,他手指着地上摆着的七个漆金楠木箱,“你们每人拿走一个,足够一生一世吃喝用度,躲得远远的,只要我伏法了,估计刘恒他不会下气力满世界找你们。”

二妃还在哭哭啼啼:“王爷,你待我们姐妹恩重如山,怎忍心在这时刻离您而去呢?”

“还是现实一些吧,快快离开,说不定朝廷的旨意就要下来,再不走怕是就来不及了。”

七个妃子携着箱子,抹着眼泪,出门上车离去。

刘长转身回来,将房门关上,提笔在素绢上留诗一首:

可恨此生身为王,

怎如庶民居草房。

金银珠玉皆毒饵,

枉在人世走一场。

写罢,他将狼毫玉管掷于地下,将早已备好的白绫,系在房梁之上,踏上木凳,将头探入白绫套中,双脚一蹬,木凳倒地……

长公主刚巧来到,七位姨娘走后,始终不见父亲身影,她颇不放心,便来看个究竟。一推门,里面上了插。她便敲门:“父王,您在做甚?女儿来了,把屋门打开吧。”

无人应答,长公主再叫:“父王,父王。”

依然无人应声,长公主慌了,疾步叫来总管,将房门撞开。见刘长已悬梁自尽了,长公主放声大哭:“父王啊,你怎么就去了,丢下女儿一个人,无依无靠,我可怎么活呀!”

还是总管年纪大,经多见广,他说:“公主,先别哭,快把王爷放下来,看看是否还有救!”

二人手忙脚乱将刘长解下来,平放在床上,府医也已赶来,给刘长掐人中捶背又是灌姜汤。

折腾了一阵,刘长吐出几口苦水,居然缓醒过来。

长公主悲喜交集,俯下身去:“父王,你好受些吗?”

刘长四外看看:“这是哪里,莫不是阴曹地府?”

“父王,您命不该绝,阎王不收你,又回转了阳世。”

刘长硬撑着坐起,四外看了看,认出是在自己家中:“你们真不该救我。与其死在刘恒刀下,还不如我自行了断。”

“父王,未必就能死啊。”

“你这是白日做梦呀,刺杀皇上,是灭九族的罪,还说什么不死。可怜我们九族三百余口,全都要做刀下之鬼。”

长公主提议:“既是必死无疑,我们何不提前逃走,遁入民间,让刘恒的钦差扑空。”

“傻孩子,在这大汉天下,我们能逃到哪里?只要刘恒想抓,还不易如反掌!再说,为父不见,就得连累你七个姨娘全都得死于非命。”

家丁匆匆跑来:“报告王爷,钦差大人到了。”

刘长叹口气:“晚了,想自尽也办不到了。”

米升昂首进入:“淮南王,圣旨下。”

刘长下床跪倒:“万岁万万岁。”

米升朗声宣读:“淮南王刘长竟然派人刺杀朕躬,实属大逆不道,按律当诛九族。姑念刘长与朕本是手足至亲,朕甚怜悯,从宽发落,免去王爵,着流放蜀郡邛都为民。”

刘长一时怔住了,他以为是听错了。

米升提醒他:“刘长,你都得便宜到家了,怎么还不谢恩呀?”

刘长这才反应过来:“谢主龙恩,吾皇万万岁。”

长公主喜极而泣:“父王,我们可以活命了!”

米升绷着脸交待:“刘长,万岁恩准给你一天时间,明日必须起程。”

“谨遵圣命,不敢有误。”刘长没想到还能活命,自然是服服贴贴。

“父王,让女儿陪伴您前往邛都,路上也好有个亲人照应。”长公主表示了孝心。

“儿啊,流放路上可是千难万险,你一个女孩家,怕你吃不了那份苦,受不了那份罪啊。”

“父王养育之恩未曾报答,再难再苦女儿也要与父王同行。”长公主是下定决心了。

刘长自是感慨:“难得女儿如此孝道,就让你我父女相伴踏上这流放之路吧。”

六月天气,长安城笼罩在暑热中,卖凉粉的生意特别红火,一个个小摊前挤满了顾客。一个铜子儿一碗,人们似乎觉得很便宜,都争抢着吃这滑爽爽酸溜溜凉到心底的凉粉。

一辆驷马锦车旁若无人地驶来,后面还跟着十名乘马的护卫。车中是代父进京的吴国太子刘更,他在车中掀起锦帘浏览长安街头的风景。看见人们都在路边抢着买凉粉,不觉勾起了他的食欲,对驭手吩咐一声:“停车。”

“吁——”驭手将车停在了路中间。

车后护送的顾丰策马向前,到了锦车窗口问:“太子,有何吩咐?”

“本太子要吃凉粉,告诉卖凉粉的把碗多刷几遍,先给我盛来两碗。”刘更又嘱咐,“一定要干净。”

顾丰骑着马,从人群中挤上前:“卖凉粉的,给我来两碗。”

有十多个买凉粉的人立时不让了,他们纷纷嚷叫起来:“凭什么先给他?不行,我们都等了好久了!”

刘更从车窗伸出头来:“你们这些穷鬼,敢和我争?!真是不要命了。”

一个高高壮壮的大汉回了他一句:“我看你是不要脸了,想吃你等着,轮到你再说。”

刘更哪受过这个:“顾丰,给我狠狠教训一下这个混蛋。”

顾丰没像往常那样听话:“太子爷,这不是在吴国,这是在长安!我们还是低调些为好。”

大汉听说他们是吴国来的,越发有理了,对大伙说:“怪不得这样不懂规矩,长安的小孩子也不像他这样。”

刘更气得发疯似的从车上跳下来,直奔那个大汉,上前挥拳便打:“你小子满嘴喷粪。”

大汉还真不买他的账,回拳相向,二人就交手了。

东面的街道上,又来了一辆马车,同刘更的相比,装饰极其普通,只有一匹马驾车,也无随行人员,只有一名驾车的车夫。车内的年轻人见道路被阻,便下车来查看,上前说道:“何人的马车,在路中间停着,阻断两侧的交通,快将马车移开。”

那大汉不与刘更争斗,一闪身躲了。刘更气正没处出,回过身来对年轻人说:“干什么,我的车爱停在哪里就停在哪里,你还管得着吗?”

“别说你的车,谁的车也不能停在路中间啊!快些移开,免得影响东西两面的通行。”

“你算老几,也来管我的事?我还偏不挪!有法你就想去,爱怎么着你就怎么着。”

年轻人的车夫在一旁开口了:“我说你这人也太不讲理了,说的话不是臭无赖么?告诉你,这位他不是旁人,他是当今太子。”

刘更怔了一下,旋即把嘴一撇:“太子有什么了不起,他是太子,我还是太子呢。”

“你?”太子刘启打量一下对面的人,“请问尊姓大名?”

“我,吴国太子刘更!难道还会有假吗?”

刘启早就对吴王父子的恶行有所耳闻,今日见刘更这般行径,越发恼在心头:“既为一国太子,就应处处奉公守法,怎可如此强梁!”

“怎么着?告诉你,本太子的车就是不动!”

刘启上前去拉马缰,要将刘更的车移开。刘更上前阻拦,并用手欲将刘启推开。二人争执起来,刘更性起,一拳打在刘启鼻梁,鲜血立时流下。刘启回手用力将刘更一抡。刘更立脚不住,一个踉跄跌了个倒仰。额头恰好磕在一块石头的尖角上,太阳穴磕出一个洞,当即血流如注。

顾丰奔过去,抱起刘更:“太子,太子!”

刘更一声不响,他已然断气了。

顾丰立刻就傻了:“这可如何是好?!”

消息报到刘恒那里,刘恒不由得怔了片刻。他想这个意外事件,说不定就可引发吴王的反叛,这样国家就要大动刀兵。想到这些,刘恒感到心头阵阵绞痛,他用手紧紧捂着,额头冷汗直流,脸色也煞白煞白。

太医应召赶到,给刘恒服下一碗定心汤。过了大约一刻钟,刘恒始觉心里稳定些了,但依然是隐隐作痛。

刘启见状,不安地说:“父皇,都是儿臣不好,把您气成这样。”

“你身为太子,自当事事检点,怎该失手致人死命。虽非有意,亦当受罚。朕要对你罚俸一年。”

“儿臣心甘情愿。”

“不止罚俸,还要罚你一月之内足不得出户,在家闭门思过。”

“再重的责罚,儿臣也感到不能补偿给父皇带来的烦恼。”

“事已至此,就不要过于自责了。”刘恒又稳定一会,对跟在一旁的顾丰说:“太子失手,误伤刘更致死,朕也觉伤感。请转告吴王,朕决定拨黄金千两,为刘更办理丧事。另赏镶金几杖,许吴王永世免朝。”

顾丰只有叩头谢恩:“万岁,皇恩浩荡。臣相信吴王定会感谢万岁的恩德。”

吴王刘濞获悉噩耗,禁不住捶胸顿足号啕大哭:“儿呀,我这千秋大业在等你承继,你怎就死于非命啦?什么失手?分明是刘恒父子借机谋害我儿。”

顾丰见状劝说:“王爷息怒,太子之死确系误伤。当时臣在场亲眼得见,其实也是太子他过于相强了,说起来也凑巧,偏偏太子跌倒就磕在那块带尖的石头上了,要论命也是命里……”

“放屁!”刘濞大怒,“照你的话,我的儿子是该死了?本王派你保护太子,你并未尽责,在他死后反倒诅咒他,分明是被刘恒收买了。来人,将顾丰推出去砍头,为我儿报仇。”

无论顾丰怎样哀求,他还是免不了身首异处。

杀了顾丰,刘濞依然恶气难出,他咬牙切齿对天发誓:“苍天在上,我刘濞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这件事,诱发了三年之后吴王刘濞带头引发的七国之乱。此是后话。

自打刘更之死刘恒突然心痛,就一直没有减轻。最初,心痛严重时,太医的定心汤还起些缓解作用,后来就一点也不见效了。刘恒时常心痛得直不起腰来,半个月后便沉湎于床榻了。

这日,刘恒正在用药,丞相张苍前来见驾。他正要跪拜,文帝制止说:“不要拘礼了,丞相,朕已病到这般地步,朝中有何大事,直接奏闻就是。”

张苍躬身:“万岁,刚刚接到奏报,前淮南王刘长,在流放的路上,因不耐暑热,身染时疫,已于数日前病亡。”

刘恒听后,半晌无言。

“万岁,你怎么了?为何不说话呀。”

刘恒将喝了一半的药液一口呛了出来,继而咳嗽不止。张苍上前为刘恒敲背。刘恒吐出一口血来。

“万岁,臣宣太医来。”张苍为皇上擦去嘴角的血。

“不必了。”刘恒喘息一阵,“因为刘长也是本家兄弟,朕不忍处罚,放他一马,原意是在邛都呆上一年半载,就给他找个富庶之地再封个王号。谁料他竟如此短命,这岂不是朕又害了他。”

“万岁不能这样认为,你已经够仁慈宽厚了。这是刘长命该如此。他派人行刺,上天放不过他。”

“咳,说什么上天不上天,看来朕就要归天了。”

“万岁切不可如此悲观,您青春正富,国家有多少大事等您决断呢,千万要保重啊。”

“我自己的病情,自己心中有数。想来大限快至,朕该向你托付后事了。”刘恒说时声音悲怆。

“万岁,为人生病乃是常事,安心医治,没有治不好的病。”

“人之生死,皆有定数,对此朕也看开了。”刘恒平静地说,“丞相,朕升天之后,一定要节俭处理后事。切记:不要平地再起高冢,那样会浪费多少种粮好地,也不要以金玉之物陪葬,人死如灯灭,把那些好东西埋在地下,还不如留在世间派用场。依朕之见,些许随葬器物,就用瓦罐盛敛便了。丧服也不要做新的,就用朕平时所穿旧的衣服即可。在朕居丧期间,也不要禁止百姓饮宴或婚嫁,不要令百姓感到不便。”

“万岁,这全是旧制呀,历来如此。”

“朕就破了这个旧制,朕人都不在了,还要那些令百姓不方便的规矩何益?”

“万岁,您身为天子,百年之后,便依旧制亦不为过,何苦节省于斯,这也太过简约了。”

“朕是信任你的,在朕去后,切不可违旨,否则朕在九泉之下也会不安的,你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万岁,臣不敢有违圣命。”

“还有一事,你明日上朝拟旨。”刘恒交待,“刘长已死甚是可怜,朕要加封他几个儿子,使其衣食无忧。”

“请万岁降旨。”

“追封刘长为厉王,他的长子刘安接任淮南王,次子刘勃为衡山王,三子刘赐为庐江王。”

“臣遵旨。”张苍眼中滴下泪来,“像万岁这样慈善的皇帝古今罕见。万岁,为了您的臣民,您可一定要活下去。”

人都有生存的愿望,但现实总是残酷无情的。没几日,文帝刘恒在未央宫英年早逝。依山起陵,面对霸水,故名霸陵。

刘恒在位二十三年,享年四十五岁。谥“汉孝文帝”。(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玄尘道途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盖世双谐反叛的大魔王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全职业大宗师重生之妖娆毒后情深意动:闪婚新妻太妖娆全球洞窟求生星海大领主暴力丹尊贤后很闲亲爱的陆先生海贼之开局吞掉穿越者修真十万年
同作者其他书
大漠恩仇 明太祖 北魏孝文帝 武则天 大金帝国 于谦 明成祖 汉武帝 契丹萧太后 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