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二十一章 凉山听阳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今天我们动身出发要去一个叫张蜜的小女孩家里,听说张蜜还有一个姐姐,叫张甜,已上了初中。张蜜的家住在山的对面。穿过山谷,可以从学校里看到张蜜家升起的袅袅炊烟。

我们从崔兰家里出来,原本以为很近的路,但是走在路上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看山跑死马,到张蜜家其实要走一段下山的路,一段上山的路。

我们跟着两辆摩托车在悬崖边飞驰了近一个小时后停下了,因为前面有一段路是摩托车无法过去的,只要下来推着摩托车走,山路崎岖,走在路上,有时调皮的猴子还会在路边的树上窜来窜去。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看到了前方山腰处一个破旧的木头木皮房,那应该是小张蜜的家了。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草间小路下去,小心翼翼,怕滑倒,怕有蛇。据说这一带有一种七步倒的竹叶青蛇,只要叮上一口,人不能跑超赤七步,不然,血液会很流到心脏。大家走的很小心,近量都在路中间走,碰到草多的地方,还会有意的让开。

走到张蜜家门口的时候,看到一位婆婆在清洗一只杀好的鸭,还有三四位年青人在门前忙着起秧。据婆婆说,这会儿起的秧苗过会儿就要下地。

原来这个季节要开种水稻了,家中劳力少,所以张蜜家请了几个亲戚过来帮忙种,那只鸭就是要犒劳他们的。在这村,水稻是这儿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对张蜜家来说,可许就是唯一的经济来源了,靠天吃饭的,春天种下,秋天的收获却只能依老天赏了。

家里只有张蜜两姐妹和婆婆两个不算大劳力的老弱在家,所以农忙时负担很重。

张蜜婆婆有点干瘦,不善言谈。她让小张蜜跟我们两聊,自己就继续忙手里的活。

小张蜜是很有灵气的小女孩,在我们访谈的几位小朋友中,她的普通话说得最好,学习情况也最好,而且很懂事。不仅会泡茶、洗菜、扫地,还会放牛、种姜,很乖巧,也很让人怜爱。

山里的小孩几乎都这样啊,也许他们知道,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对于这点,他们比很多城市里的小孩理解得深刻,体会得深切。

我们今天很巧,正好赶上了这儿的一个传统小集会,凉山这一代,有三大神秘赶尸,上刀山,

雨水挡住了我们的步伐,也给我们带来了一顿土家饭,两道菜,几杯地瓜酒,有情有味。张蜜婆婆说,我们是山里难得的客人。

这是一片很容易被忽视的土地,然而被人们忽视的还有千千万万类似或更艰苦的家庭。雨慢下来了,放晴后的山色也愈加清朗,但山路也更为泥泞。

我们今天运气很好,村里有户人家家里有了喜事,就请了这儿一个著名的阳戏剧团进行表演助兴,在村长的带领下,我们也看到了这个传闻中剧种,因为凉山靠近湘西,两地风俗,文化相近,湘西比较闻名的阳戏在这儿也有影响。

听老村长介绍阳戏是傩戏的一种,傩戏分为“阴戏”和“阳戏”。以娱人和纳吉为主的叫“阳戏”。

我们看戏的这户人家今天正好家中嫁女,新郎是一个憨厚的年青人,也许是今天大日子,有点佝谨,但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凉山风俗承自湘西,所以无论高兴与否,女孩出嫁是必须哭的。小姑娘不哭没人爱,这点我们也差不多,可能是姑娘出嫁时要哭,表现对娘家的恋恋不舍的孝顺吧。

德高望重的掌坛师出场。

他先将一个箱子抬出,放在神龛上。然后杀鸡敬神,烧香祭天。三叩九拜之后,高诵了好一阵。念毕,打开箱子,取出帅旗、刀剑和面具,再将面具供奉在神龛上。此谓开箱仪式。而坛主刚才口中所念,即“开箱词”。

伴随着激烈鼓点,阳戏表演正式开始。刚才还走在山路上的普通农民,此时身著色彩鲜艳的服装、头戴稀奇古怪的面具,哟嗬嗬一声喊,戏台上众演员便且说且白,载歌载舞起来。将观者带入一个古老而悠远的时空。面具了的人物形象鲜明,程式了的动作单调意深,十八般兵器慢节奏地挥舞着,高低错落的声腔古远而陌生。鼓点时轻时重,时快时慢,舞蹈节奏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正是在这层次分明的变化中,戏剧冲突越来越激烈,戏剧主题也得到了凸现。

随着戏剧情节的不断展开,观众们都入了戏。

有背了幼儿看戏的年轻媳妇儿,先还能把手中馒头送到幼儿口中,看着看着,竟抱起地上小狗,将食物喂进狗嘴里。

坐于前排正中央的银须老者,为跟上鼓点,一双新棉鞋在地上不停地敲,敲裂了鞋帮也浑然不觉。而那个坐于栗树杈上的放牛娃,更是跟着舞台上的英雄人物手舞足蹈起来。不曾想树枝不堪重负,啪一声折断,跌他下来。

他轻轻哎哟着,摸摸小屁股蛋,又继续在地上手舞足蹈,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般。

演出结束。演员不谢幕,但内心充满了无比的骄傲。观众不喝彩,但眼里活跃着清洁的光辉。待回过神来,就有人说:“银香银香,你男人今天演得好好哦,把个关公演得硬是周周正正的呢。”银香回答:“你是说我家那个背时鬼啊?他在家没帮我提过一回猪潲桶,没事就练哦。”

这台戏,演的是《关公坐殿》。

听村长介绍,在这里,人们也许不认识布什,也许不知道拉登,但只要提起大师爷,却妇孺皆知。“他呀,我们的大师爷哟,树上麻雀水里泥鳅都晓得他噻。”大师爷不是别人,正是刚才主持开箱仪式的掌坛师。

掌坛师已年近耄耋,但精神矍铄,目光清澈。他头裹白色苗帕,身著黑色对襟褂。满脸的皱纹,叙说着人世的沧桑。闪亮的额头,显示了不一般的智慧;高高的颧骨,昭示了不平凡的命运。他一开口说话,浑厚的声音就会令你感受到一种来自艺术的力量。

老人说,他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教他唱戏了。不分时间,不论地点。有时是在农忙季节的田埂边,有时是在冬闲日子的火铺上。1岁左右,他已能演唱诸如《大孝记》、《蟒蛇记》、《恩哥记》、《征东》、《征西》、《薛刚反唐》、《唐王落难》、《穆桂英》、《二反长沙》、《程咬金祝寿》、《秦琼反山东》、《芦花拾扇》等剧目。要知道,在没有录音机没有光盘的年代,要演唱这么多的剧目,全仗上好的记忆呀。

常言说得好,只有鼎罐煮馒馒,哪有鼎罐煮文章。庄稼汉只会唱戏,活不出来。尽管他有一副好嗓子,有一副好身板,有一脑壳好戏文,可是,光靠演阳戏,换不回锅里的米,粜不来身上的衣。

为了生计,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流浪中度过的。湘西北,黔东南,哪个旮旯都留下他的足迹。纵是如此,他也从未放弃过阳戏.一有闲暇,他总会把唱词温习,将动作演练。一有机会,他就会拜访当地的戏剧名师,不管他是唱傩戏的,还是演汉剧的,只要有名,他都虚心讨教。这不但让他开阔了眼界,更让他对丰富发展阳戏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回到家乡,他组织了这个临时阳戏班。但凡村人有事,均会邀请他们去演出。

“我不担心阳戏没人看,我担心的是没人演啊。村里能演戏的,都上了岁数,我们这一班人西归了,谁来登台?现在,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了,后继乏人哦……”说到此,老人声音哽塞,目光迷茫。

不过,只要有人看阳戏,就一定有人来演它。不是吗?如今,家家都有电视,可是,还有这么多人不顾枷担纤索,不管风吹雨打,老远跑来看戏,正好说明了阳戏的魅力和生命力。连外国人都住到我们村里来,专门研究它呢。老人的目光坚定起来。

阳戏没有幕布,也就没有落幕的时候。

小知识:

阳戏又称是“舞阳神戏”,简称“阳戏”,他是在祭祀仪式中进行若干戏剧性表演。举行阳戏神祀活动,一般先叩许信愿,然后再还愿,因而叫“还阳戏”,又称为“愿戏”。

阳戏分为内坛和外坛,内坛主要是做法事,外坛主要是唱戏。阳戏内坛二十四戏,即二十四坛法事,为迎神、酬神、送神仪式。

面具是傩戏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早期阳戏演出都要戴面具,我们现在看的都是涂面化装的表演。。

据说阳戏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是种田人、种阳春人演的戏,艺人大多是农村农民,并且长期在农村演出,所以称之为“阳戏”。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傩戏与阳戏同班演出,傩戏是为娱乐鬼神而演,故称“阴戏”,阳戏显然也有还傩愿的酬神演出,但在庭前扎台唱阳戏,主要是娱人,故称之为“阳戏”。

阳戏的音乐唱腔以曲牌联缀体为主,辅以板式变化,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唱法,俗称“金钱吊葫芦”,每一句腔的腔末用小嗓高八度唱,很有特色。

阳戏表演上特别讲究手法和眼法的运用,手法除一般各行常用的兰花手、剑指、虎掌、抖指之外,还有姜爪子、荷包手、摘袖手、佛手、勾子手、丫口手,叠掌等。眼法上则有鼓、斜、泪、对、睐等不同眼法,表现各类角色的喜、怒、哀、乐、惊等不同情感。阳戏表演中的步法很有特点。如:小丑的鸭步、猴步、碎步、梭步、小跳步、矮子步;小旦的跻步、碎步、蹉步、云步、十字步、轻盈步、小踏步、叠叠步,再加上上山步、下山步、鬼魂步等,可将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状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阳戏主要活跃在山间田野,其演出活动大都还是季节性的。班社也多是临时组合,艺人均半农半艺、半工半艺。演出场地主要是草台、祠堂、庙台、堂屋。(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玄尘道途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盖世双谐反叛的大魔王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退役特工奇门赘婿大国军垦被迫零交流傲娇双宝:总裁的神秘宠妻重生极品大亨重生之极品大邪少39度2,轻微撒点野!今汉朝风云录汉朝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