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世俗力量
一年的时间,刘家集的人都在忙碌,全村的人,男女老少齐上阵,昔日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大变模样。虽然冬季不能盖房子,但也不影响其他事情,基础建设也在建设。
李孝的家里成为新的议事大厅,一来他这里宽敞明亮,二来又有三个美女伺候。再说了,李孝家里的饭菜也比别的人家好吃,难得的是李孝大方,又有钱。村里的人都明白,他们能过上这个日子全是李孝的钱。
根据李孝提议,杨凡负责与官府方面打交道,李孝负责内部,所有事情刘家集有两户地主,一个是刘奇,一个是王胜,两个人是刘家集的老户。特别是刘奇,当初战火过后是他第一个回来把刘家集又恢复过来,也就因为他一个姓刘的在这里,刘家集没有改名字,他也是名义上的村长。王胜是从山东过来,大旱年头受灾逃难出来,落户在这里,已然好几十年了。
刘家集不多的土地,如今全是他们两个的,其他人都是租种两个人的土地。杨凡来以后,因为他识文断字,有学问,刘家集的村正位置实际归他,两个人在村子里很有威望。
当李孝和杨凡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刘奇当然想重振祖宗的威风,当时同意,也把临近村子边上的一块土地让出来,王胜把河岸边一块地献出来,作为刘家集两个重要地方。
杨凡确实不明白经商,后来李孝才明白,杨凡出身高贵,又是读书人,是很瞧不起经商的。士农工商,商人是贱业,他哪能那么干。但李孝说这是为了刘家集脱贫,是富民的事,他当然就支持。可惜他不参与,等到他想参与的时候,发现根本不懂李孝弄的一套。
对李孝说出的那些名词他也没听过,更加不明白,最后干脆不管,每天守在那个被成为刘家集小学的地方,教那些孩子读书。建这个小学的时候,两个人也争论起来,还为此吵嘴。
当时谁也不让谁,李孝让他以杂物为主,但杨凡想以四书礼记为主,这是完全的两个方向。杂物是以技能为主,四书礼记是以入仕做官为主,因此两个人争论起来,不得已把村子里的人都找来。
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李孝惨败。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升官发财,将来光耀门庭。全村的人二百多户人家,二百三十五个户主全都支持杨凡,李孝以零票失败。
让杨凡得意很长时间,但考虑到这些钱是李孝出的,刘奇和王胜觉得不能让李孝太难堪,杨凡也答应两样并立另一样以君子六艺教学。君子六艺本来也是圣人之学。
李孝第一次领教了社会习俗的力量,但他最后迫使杨凡答应,那就是连女孩子一起收,否则他绝不出钱,不管了。杨凡却提出他不教女的,女孩子又不能当官,治理国家,所以让李孝教,以学习一些基础技能为主。
李孝只好把晓慧抬出来,这样刘家集小学两个班,男女比例是一比二,两个女孩一个男孩。晓慧每天教七十多女孩子学习,杨凡只有三十多个,这让他很郁闷。
晓慧的女学生好教,不过是识字和算术。杨凡很是瞧不起李孝,因为他没事就去女生班帮晓慧讲课,再说了,月玲也识字,陈玉更是弹琴跳舞都会。
女生班有三位老师,可他这里只有一个,为此杨凡提出抗议。
李孝只好答应他自己找,没多长时间,李孝就领教到杨凡的厉害,他竟然从谷城里请来一个六十多岁的人,这家伙更是老顽固,竟然冲进女生班,让停下来,说这是教女子学坏,良家子女怎么能学唱歌跳舞,又不是学当青楼女子。
李孝无可奈何的再一次发动群众,其结果是他又一次失败。这回连村中的女人都站出来反对,大败亏输的李孝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两天不出来。
直到杨凡不知道怎么说通老顽固孔宪德和刘奇、王胜四个人来找他,李孝才出面。这两次把他气死了,怎么也说不通,但李孝也只好退一步,以后不让她们学跳舞,这一来弄得陈玉又不高兴。李孝还得回家哄她,否则晚上不陪他睡觉。
很没出息的李孝食髓知味,晚上不搂着人家睡不着,好几次想把月玲弄过来,他又没敢。最后只好投降,总算把陈玉哄好了,那一所最先开始建设的学校也正式开始。
据说孔宪德是孔子后人,当然是尊先祖为师,看着他每天摇头晃脑的从那子曰,李孝就气得牙痛。但刘家集的人除了这点,其他的是李孝说什么是什么?连杨凡也不和他争论。
两年多时间匆匆过去,李孝已经十四岁了生活安定,不问外界的他在刘家集过得很是滋润。
在李孝过第一个春节的时候,很是让他兴奋了一把,却悲哀的发现没有爆竹,这年代是真的爆竹,是烧竹子。
李孝研究了很多天,但却太难弄了,没能弄出火药来,做出一些威力也不理想,只能放下以后再说。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刘家集完成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完成了学校建设,第二件大事是从刘家集南河岸口建成了第一个水上码头。
这是一个全木材做成的码头,从水里用原木打下基桩,又用木头架起的卸货位和泊位,当这些建成的时候,杨凡和孔老夫子都沉默不语,承认李孝说得对,计算这些不是子曰能完成的。
他们只是一阵无语,很快又得意起来,因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这些思想彻底把李孝打败,他也没辙了。
第三件大事,就是在岸边建了一个货场,同时通过陆地把从村子通向外面的道路贯通,也就是李孝来时的那条路。
虽然有水路,但也不能没有陆路,这么大的工程单以刘家集的人是不行的,因此有不少从周围山里农村的人来这里做工挣钱。也有不少人把山里的东西带到刘家集来,这两年春天一来临,很多谷城里的商铺就来到这里收购东西,那些山里的草药和兽皮、野果。刘家集,孙家屯,大批的百姓终于知道,原来那些野果也能卖钱。
当然,通过刘家集向外运输最大的还是茶叶,看着河面上的小船李孝觉得自己应该开发造船行业。他从长安发明的四轮马车,此时以风靡大唐,根据远来的人说如今西北地区也有了。
航海是中国人的梦想,征服海外是中华民族的弱项,这个先驱应该自己来完成。这种历史感让李孝有些热血,如果从唐朝就有战舰航行大海,还会有千年之后的甲午海战吗?
一想到甲午海战李孝想起了那个岛国,嘿嘿老子要是有一支舰队,现在就去灭了他,看他还猖不猖狂。对,为了这个目标也得造船,他是闲不住的人,还没等他找杨凡他们,杨凡和刘奇、王胜来找他了,这回没有孔老夫子,看来不是学校的问题。
杨凡坐下说道:“李公子如又是一年开春时节,咱们土地不多,如今集市也开始运行,我和刘管事商量一下,觉得有件事咱们应该研究一下。”
李孝笑笑:“杨先生,什么事你们决定,做什么还找我研究?”
杨凡严肃的说道:“这是村子里一致的意见,如果不是你坚决不干,这个村长应该是你。”
“得,打住。不要和我谈这个问题。”
李孝举手:“我还没成年呢,用童工犯法。”
杨凡也知道李孝满嘴胡说,他也不知从哪听说的,用童工犯法,大唐律他是很了解的,根本没这一条。再说刚来的时候算是儿童,如今已是十四五岁少年,哪还是儿童。也就说道:“你也是刘家集的一员,找你商量总行了吧?”
李孝说道:“商量什么?”
杨凡说道:“你看我们这里是不是应该筑城?”
李孝吓一跳,好好的修什么城啊?城墙不是军事设施吗?再说一修城就限制了发展,问道:“为什么要修城?”
杨凡说道:“人口到了一定程度,没有城墙缺少安全感,你没看那些商贾都是在这里做生意,却坚决不再这里居住吗?虽然此时天下太平,没什么匪盗,但这是必须的,你看过天下没有城墙的州府县衙吗?,没有的那只能是村庄和乡镇。”
李孝没说话,他是反对建立城墙的,后世无论多大的城市也不会有城墙,那样限制城市发展。可杨凡说的也有点道理,就说道:“我们建城官府不管吗?”
杨凡说道:“这没事,官府管的是人口土地税收,其他的不会管,我们又没有军队,现在是府兵制,在各地有折冲府。没有城墙,又不能拥有军队,才让来刘家集的人没有安全感,但是有城墙就不一样了。”
见刘奇和王胜也点头,李孝说道:“你们既然都同意,还找我商量干什么?你们又不是不能决定。”
王胜说道:“不找你商量哪行啊?离开你我们也干不成啊?”
李孝笑笑:“让我出钱吧,但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也没有啊?”
杨凡说道:“这几年收入还行,钱不缺,再说这是大家的事,哪能让你出钱,是我们都不懂筑城,我看你修码头,建学校,一定懂筑城。”
建一个城墙李孝倒是可以,那没什么技术含量,听他们这个意思说道:“那说说吧,你们打算建多大?”
杨凡说道:“当然是越大越好,不过没什么规划,想听你的意见?”
李孝想了一下说道:“其实有城墙最大的毛病是限制城市发展,刘家集本来地方也不大,又临近南河,如果从河东建很小,如果从河东跨河建太大投资也不少。”
杨凡没有商业头脑,但他其他方面的头脑有,问道:“可以跨河修建吗?那船怎么通过?”
李孝说道:“建城最大的作用是军事用途,主要在于防守,如果建成城墙,从水面流出水道可以设计出水上闸门,一旦有敌人可以落闸关闭水道,也可以从水道上防守,没有水军是攻不进来的。”
“好,太好了。”三个人连连点头。
李孝怀疑的说道:“杨凡我总觉得不对,好好地你想建城干什么?我说了建城最大的作用就是军事作用,我们又不造反要城墙干什么?”
杨凡说道:“这里以初现繁荣气象,当然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