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开疆之路(一)
李孝声音平淡,但却能听出凝重。其实李佩的报告一送回来,李孝就明白了他们想干什么。因为李佩走的路正是当年自己走的路,但李孝不知道这个主意出在谁的手里?
是李佩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晋文,丁龙想出来的,李孝不能确定。如果这个主意出自丁龙和晋文手里还好办一些,如果出在李佩手里,那就麻烦了。李孝担心的并不是其他问题,青海,西藏,新疆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刚一穿越的时候,李孝确实野心很大,也像那些头上带着光环的男主角一样,认为穿越了可以包打天下,自己就是神仙。不但画下了整个亚洲地图,同时也在宁远实行现代社会制度。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对社会的了解,让李孝渐渐的改变了想法。历史前进自然有他特定的规律,人为的拔苗助长是绝对不行的。想让社会变好,是勤奋。种庄稼的施肥、浇水、除草,让它增加产量丰收,不是让他长得快,那真就是拔苗助长了,恐怕到后来是死掉,什么也得不到。
按着自然规律,在可行的范围内稳定缓慢的改变社会,这才是正确的,所以他收起了很多狂妄的想法,也对陈慧的行为大加限制。如今李佩在青海的动作,明显已出现问题。
其他的李孝做不到,不可能真的统一亚洲,最基本在自己有生之年做不到。但有一点他能做到,也必须做到,那就是不能丧失中国后世的领土。
青海,甘肃,西藏,新疆和蒙古,这是中国的地方,李孝哪怕不能让版图扩大,但也绝对不会让他缩小。千阳公主他们第一件事就是修筑一座千阳城,而且手下发展的军队叫千阳军。
如果李孝同意,让千阳担任大都督,那是什么?就是节度使,也就是后世被称为藩镇的机构。李孝活着,李佩不会反叛大唐,但李孝死以后呢?三个儿子包括还没长大的李光冲和李光重,他们还能保证李佩不反叛大唐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李佩不那么干,她的儿子和后代呢?十几年,二十几年之后,羽翼已丰,以李佩这种做法,西部地区将会和新罗,辽东东北一样。
再有丁龙和晋文这种出自军事学院的人才,大唐西部可能真的独立出去。到宋朝的时候,西夏,大辽,大理,吐蕃这些国家把西北部全都瓜分,大宋朝只有不足七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虽然蒙古一统,但那是异族,所以才会有“崖山之后中国”的说法。到了大明朝和大清朝是统一了这些地区,但隐患已然留下,西部地区,从来没有稳定过。
李孝认为,如果是晋文和丁龙,以他们父辈的忠诚,还问题不大。但李佩参与进来,她是公主,是有一定号召力的。而且李佩露出了争夺太子之位的心思,无论是谁登基,李佩一旦不满的时候,就可以兵进长安。由此引来战争,这是李孝最不想看到的。如果几百年时间,大唐西部真的被李佩统一,经历几百年的独立,他们还能称为大唐领土吗?
当世界格局定下来的时候,恐怕一切都无法改变。人是有贪欲的,也是欲求不满的,一句古话说的好“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一个长期和中央保持不一致,同时拥有自我军政大权的势力,他能不走向独立吗?现在就开始建千阳城,组建千阳军,如果她取得了整个西部地区,结果不用想,李孝也明白是什么?
为此他向白驼城传旨,把千阳军编成暂编第一师,完全收回国有,同时把千阳城定为千州,对两个关键的人没有封赏,李佩也没有提。一方面是像对丁龙他们说的那样,用以磨砺和锻炼他们,另一目的当然是限制他们。
其实李孝更希望他们能明白过,选择一条正常的路走,一切问题可能消失。如果李佩抗命,那自己只好出兵剿灭他们,永绝后患,这才有这道圣旨下达。
李孝没想到的是,他这么一道圣旨引来了众臣的不满。为什么?很简单,众臣认为李佩的提议是正确的。可李孝不同意,如果对李佩他们按原来的规矩办,那就是消灭一个慕容狄,又出来一个千阳,巨大的潜在危险都必须扼杀在摇篮里。
随着李孝的分析和诉说,丁解元和晋文斌吃惊的张大嘴。丁解元说道:“皇上,我认为千阳公主没这头脑,这些主意应该是晋文那小子出的。”
晋文斌不满的说道:“你怎么不认为是丁龙出的主意?”
丁解元一笑:“我倒是希望这些是丁龙出的,那证明我家那个不是草包,是良将。可惜知子莫若父,上阵杀敌排兵布阵,我认为我家丁龙还可以,要说懂这些,他的头脑显然没有。”
晋文斌也停下话语,其实在他心里,也八九不离十认为这些恐怕不是丁龙和李佩想出来的,应该出自自己的儿子身上。不能不承认皇上目光如炬,一眼就看透了。见晋文斌不说话,丁解元就知道自己说对了。
李孝如今确定这件事,他心里也很震惊。李孝见过晋文,知道他有才能,却没想到头脑聪明如此。看看他们搞的这一切,确实领会了自己的战术。
贵族、领主、王族被杀,财产一部分充公,一部分分给了农奴和牧民,这和后世的红色革命很相似,相信李佩很快就会打开局面和站稳脚跟。
李孝声音平淡没什么激动的,但他的分析。让丁解元和晋文斌吃惊的嘴里能放进去一个杯子。太震撼了,皇上竟然能想到几百年之后产生的危害,看似简单,却没有多少人能看透。
如果没点把握,别说几百年,恐怕几年之后的事情也算不出来,两个人心悦诚服。丁解元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做?”
李孝说道:“做好你们的本职工作,尽快派人接替千阳军,这是关键,一旦稳定下来就不好办了。”
晋文斌不解的问道:“那皇上为什么不下圣旨召他们回来。”
李孝摇摇头:“等最后一步,看看他们能不能领会朕的意思。能,他们将怎么做,不能又会怎么做?关键时刻我会调他们回来。”
李孝把这些说完,随后说道:“但我有一点警告你们,这是朕的考察,你们不能把消息露出去,这也是朕在朝堂上不解释的原因。”
作为头脑同样不凡的晋文斌,早看出来。皇上说是让他们有压力感,但他认为皇上还是想看到结果。再决定怎么处理几个人。三个人的反应,既能体现三个人的头脑,也能看清他们的秉性。
丁解元和晋文斌猜不出皇上的真实意图,只是希望儿子能明白这些问题的关键,早早退出来。如果抗命,恐怕等待他们的就是手铐,把他们押回长安。
面对这样一个皇帝,丁解元和晋文斌心里再着急,也不敢私下通知自己儿子,只能从心里祈祷,希望两个人能聪明一些。希望他们能从发生的情况,判断出皇上的意思,马上赶回长安,一切危险将不存在。
可是多少天过去,青海没有什么消息。也难怪,从长安到凤州,再到白驼城,距离不近,快马飞奔也得十多才能到达,消息来回得一个多月,如今传个消息万分困难。这也是李孝明白大唐中央控制不了太远距离的原因。
随着马蹄声不断,来自千阳城的报告再次进京,当李孝打开李佩奏折的时候,他眼前一亮。看来几个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但是他们接下来要干什么?李孝也猜不透。但他看得出来,这明显是一个陷阱,李孝稍有不慎就会掉里面。
这不是生命被威胁的真正实体陷阱,是一个思想上的陷阱,李孝一旦掉里面,李佩和晋文他们就能达到目的。李孝嘴角是一丝笑意,毛头小子想和自己斗,略微一想,没有犹豫,而是立即传出圣旨。让李佩不用担心,钟光烈是在草原打过仗的,对高原作战相当有才能,就连他的参谋长长孙玄也不一般。
他是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冲的儿子,年纪和李孝差不多,可能比李孝还大,早年随着军队在西北和突厥作战。因受武则天迫害,长孙家的人被流放。虽然太子李弘请求,李治赦免,长孙家回原籍,一直在并州老家,没能入仕为官。这次以文榜二十七的成绩进入武举,他如此年龄成为中校参谋官,扩军中体现了超强的能力,晋升为上校,这次随钟光烈出任暂编师参谋长。
李孝圣旨说了这一件事,同时传旨的人叫卓鉴是新科进士,他传旨以后接任千州刺史。对李佩提出的一般条件李孝全答应,但圣旨上还是没说让他们回来,只是对前一道圣旨做出调整,金铭豹接替恩必玄山出任团长,裴尚云接替苏秋阳,何春强接替周冲出任团长。
关于皇上会怎么安排,此时晋文,李佩还不知道。
晋文说出来这些的时候,李佩也明白过来父皇担心在哪。虽然晋文不知道皇上的真正原因,但他猜的原因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李佩问道:“既然我们以上奏父皇,虽然还没有回来圣旨,你不是说知道怎么办吗?”
“放心,以皇上的头脑,一定会答应的”晋文有些踌躇满志:“其实很简单,公主就是皇上的马前先锋,击败西部的所有大小部落,不断向前。”
李佩没明白:“我们才多少人马,打下来的地方如何守,过后还不是一样?”
晋文有些严肃的说道:“公主殿下,我还不知道皇上是不是能按我们设想的那样决定,就算真的达到我的想法,你也要做好三种准备。”
见晋文那严肃的脸,李佩也努力平静自己,严肃的说:“你说,我需要做好什么准备?”
晋文猜到皇上的意思,也就想了很多。作为一个想扬名天下的人来说,他知道自己将要走过的是什么道路。所以说道:“第一条,公主应该做好吃苦遭罪,永远留在大漠的准备。”
李佩吃了一惊:“永远留在大漠,你说我没有希望登上那个位置?”
晋文说道:“是没有时间。实现我们的计划,绝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十年,二十年,恐怕得三十年或者更长。皇上传位时间只有二十年,那时候你可能还没有完成西部战略。”
李佩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长时间?”
晋文说道:“是因为西部将永远是大唐的,不会再有边患,也不会再有战争。你的功绩可能比天高,地位比皇上尊崇,可却不能登上那个位置。”
李佩眼睛放亮了,她没想到晋文竟然这么厉害,从京城长安到现在,他表现出非凡的头脑,既然自己都没有机会登上皇位,那就证明晋文没有野心。坚定的说道:“这我明白,也是我的理想,我不想默默一生,我希望像则天皇后那样流芳千古,吃苦没问题。”
晋文笑笑:“虽然你回答的很轻率,但我暂时相信你,就说第二个准备吧,你要做好为别人做嫁衣的准备。你不能登上皇位,但为了将来安全,避免功高震主,所以打下的地方只能是大唐的,不会是你的。你只能是功绩,是名声,是威望,却并不是实际权力。”
李佩愣住了:“为什么是这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