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战前准备
姬允心里有些不满,沈川怎么能这么办?既然李光辉找到他就应该拒绝,怎么能同意呢?还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虽然皇子,王爷并没什么权利,但他们的身份决定了将来的地位,不可能低了。
皇上免去太子之位,并没再立储君,那就是未来皇上还说不上是哪一位,得罪李光辉并不是什么好事。沉吟一下说道:“既然沈副参谋长已同意,你就让他安排吧。”
李光辉并没听出姬允话语中的意思,高兴的点头:“多谢姬将军,你战功卓著应该高升,我会向父皇说的。”
姬允心头震动一下,他明白过来。李光辉在拉拢自己的班底,笼络朝中大臣,沈川能先同意是不是以表明了立场呢。
脸上看不出什么,淡淡的说道:“这是为臣之道,应该做的,谈不上什么功劳。”
李光辉心里并不满意,他也能多少明白姬允这是往外推,自己留在长安是魏书同给他出的主意,不赞成他去西南军区任职。虽然以他王爷的身份,军区司令不敢让他上战场,也会升得很快,但是远离朝廷中枢,失去联系大臣的机会,几年之后可能就会被淡忘。
李光辉也不想离开长安去那些苦寒之地,哪有在长安舒服。按魏书同的提议,先去找沈川,得到的是满意答复,沈川只是告诉他和姬允并非上下级关系,是平等的。一个尉级军官,作为副参谋长,确实有权安排调动,但李光辉是新人,又是王爷,所以让他亲自来找姬允。但姬允并没有多痛快,让他心里不满,摆出招揽的意思,姬允并没有表示。
皇上三个儿子,其他的太小,和李光辉能争夺太子之位的只有李光俊。李光顺也不小了,他是李月玲的儿子,出身低,再说他才是十四岁,年龄也没什么竞争力,哪能和李光辉相。真正竞争的人只有李光俊和李光辉,何况李光俊原来就是太子。如果没有巧芸这件事,恐怕他还在太子之位上。
文臣大部分支持李光俊,武将当然大部分支持自己。按魏书同分析,皇上尚武,提倡先军政治,所以李光辉走军队的路子,就能得到皇上青睐,皇位继承的最终决定权还在皇上手里。因此李光辉要搞好和军中将领的关系,拉拢一批人支持。
丁解元是军方第一人,晋文斌是第二,原来的三号人物韩成,因为被免职而远走岭南,失去消息。大唐军队中,在有资格的就是沈川、姬允、何明云和乔尔东,当初的四大军区司令。
丁解元没有表态,但他的儿子丁龙已明确是自己身边的人,而围在李光辉身边的人当中,有何明玉的儿子何春强,乔尔东的二公子乔舟,那就是兵部的人都支持自己。沈川是从西南军区调回的,姬允从东北军区调回,如果再争取到两个人,那李光辉就取得了军方的所有人支持。
可姬允竟然不表态,家属也不在长安,儿子还小,最大的是女儿,这让李光辉无处下手。魏书同也说过,希望李光辉能把姬允的女儿姬霜凤娶为王妃,可李光辉连姬霜凤都没见过,谁知道是不是丑八怪,所以犹豫不决。
昨天有李光辉的事情,他走以后姬允沉思了很长时间,他觉得皇上这个安排是错误的。如此做确实能激发儿子的上进心,但也会让朝中大臣分成两派或者三派,产生不和和争斗,于江山稳定不利。国无储君本来就不稳,如此做更加危险。是不是该向皇上提一下建议,他也犹豫,参与太子之争本来就不是好事。
单纯军人的他,不想参与这些,皇上一再说军队是国家的,军人效忠的是国家,无论谁当皇帝都要维护国家,所以姬允不想参与这些,把事情又推回了沈川那里。
今天的最后军阵对抗,他的脸色有些阴沉,能心情好吗?李光辉的拉拢了一大批军中将领,看看如今站在面前这十个人,丁龙,晋文,何春强,乔舟就占去了四个名额。
对于四个人是不是真的有那能力,姬允也不清楚。但他相信还是真有能力,作弊的可能性很小。可谁也不敢说真没有,反正在大考前很多人也下了一番功夫。其他的六个人有金铭豹,裴尚云,周冲,程未忠,思必玄山,苏秋阳。
看看他们出身,哪一个也不白给,金铭豹是中央军区司令金朝中的儿子,裴尚云是裴寻芳的侄子,那是皇后哥哥家的孩子,程未忠是海军陆战师师长程静功的儿子,思必玄山是大唐老将思必可力的儿子,这当中唯一没有背景的是苏秋阳和周冲。
但苏秋阳一直流传是千阳公主的准驸马,那就剩下一个周冲了,姬允也不敢说周冲没什么背景。如此的前十名,如果说没有猫腻姬允都不相信。
可他们文比的时候,共同批判的试卷,武比的时候众目睽睽,又是军阵对抗中击败对手的,谁也说不出来不对。
姬允通过丁解元向皇上提出来后续的考试已失去意义,皇上也同意了。因此单项循环取消,但不知为什么,这十个人的军阵对抗还是要举行。难道皇上有什么更深层的目的?姬允也不敢确定。
既然如此那就进行一次吧,所以他冷着脸,与沈川的笑脸成为对比。十个人很是不明白姬允为什么不高兴,有些紧张。姬允说道:“老沈,你宣布吧。”
沈川心里明白姬允不高兴在哪,但他也无奈。从前方军区调回总参谋部,那就是进入朝堂。今后很多事要小心,朝堂不同于地方军区,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皇上身边可是有文武众大臣,而且面对诸多的势力。走到今天这个地位,当年的热血已然消退,家族、子女、未来,才是重要的。
他们的年龄都和皇上差不多,因为一心打仗结婚都比较晚,儿子女儿年纪都不大。是人就不得不为将来想,哪有几个像姬允那样的。就连冷静不苟言笑的丁解元,如今不也圆滑了很多吗?
他们风光无限,驰聘疆场的年代过去,以后再看的就是这一代人,所以沈川和姬允的想法不一样。
听了姬允的话也不多争论,点头说道:“那好,我宣布一下比试规则。”十个人都知道,最后一项是军阵对抗,但并不知道怎么对抗。这是临机决定,完全是两位主考大人的意思。
李光辉为丁龙他们提前找过皇上,想打听一下怎么比考,可皇上也不知道,只是知道考他们的战场实际指挥能力。如今一听说规则,那也就和考题一样,全都聚精会神的听着。
沈川说道:“你们十个人,每人带领二百人,共计两千士兵,进入长安以北的龙首山,给你们三天准备时间,制定战术和训练士兵,然后开始作战,击败对方的人马,在双方作战的时候,没有规则,当然不许出现死亡。受伤是难免的,尽力减少负伤,受伤严重直接出局,最后胜利的为第一名,其他的按着击败对方的数量来排名次。”
这一下所有人吃惊的张大嘴,那不是说每个人有九个对手?要随时防备对方袭击,看来想取得胜利并不容易。沈川说道:“你们记住,每一队的士兵是按平均挑选出来的,战斗力差不多。好了,现在开始每个人去接手自己的部队,然后进入自己的作战区域待命。”
这些人都很紧张,面对九个对手,怎么打才是关键,二百人恐怕就不是个人努力能解决的。如果可以杀人还行,可以单挑把人全杀了。可不许出现死亡,这就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队伍解散,临走的时候姬允说道:“有一点告诉你们,在你们的作战区域之内,有很多作战参谋在监视你们,但不会干涉你们的作战。不过每一个行动都会被记录在案,作为将来的依据评定成绩。好了,就这些,准备吧。”
十个人带着紧张和兴奋离开,前去接手自己的兵卒。这可是很新鲜的事情。谁都明白这是实际作战,关系到名誉和将来,如果这次军阵对抗胜利获得第一,那将来在军队中就可能有不错的起点。第一名将直接是上校,领一个团的兵力,还是正职。第二名到第三名是副职,第四到第六是中校营长,第七到第十是副营长,也是少校。
这不但是荣誉,也是地位,更是名声,相信大唐有太多的人关注这一战。而且这些人早听说了,皇上正在研究对突厥用兵,大战可能马上就会起来。成绩好的也需能参加这次对突厥的战争,就能一举成名建功立业。
在大家分手的时候,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分散开,各自去准备。
姬允和沈川两个人前往皇宫见李孝,向他报告。当两个人来的时候,发现在李孝御书房里不但有丁解元,晋文斌,还有乔尔东和何明玉,在加上他们两个,大唐军方六个主要人物聚齐了。
李孝一脸笑容对丁解元说道:“怎么样,我说不用通知吧?他们准来。”见四个人在场,姬允眼里闪过一丝精光:“皇上打算出兵了?”
李孝笑笑:“聪明,那我们研究一下吧。”
六个人坐下来,李孝说道:“武考大比已然结束,而且也三月份了,对突厥军事行动也要展开,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丁解元说道:“作战的事是参谋部的事,兵部的事我们会完成。一切还是听皇上的。”
李孝点点头,丁解元就有这个优点,从来不越权,虽然兵部是参谋部的上级,但战争对外作战,是参谋部指挥,所以他从来不插手。
李孝看看晋文斌,晋文斌说道:“参谋部拟定了两个作战计划,第一个就是和突厥全面战争的打法,集中二十万大军组建两个集团军,从两条线路上向北进攻,成钳形攻势扫荡突厥的地方。第二个作战计划是集中二十万军队从北方进攻夏州,过黄河进攻阴山方向。这是当年李绩将军的作战方式,直捣阴山突厥牙帐,灭掉啜默可汗。”
李孝没有说什么,只是简单的问道:“为什么?”
晋文斌说道:“这两条作战计划,各有利弊,所以很难做决定,我也征求了兵部意见,也不好决定。”
李孝问道:“详细一些,利弊在哪?”
晋文斌说道:“分两路进攻可以让突厥力量分散,减少正面压力,相对要容易一些,这是有利的地方,但兵分两路我们的兵力也同时分散。再说从两路进攻,路途遥远后勤补给会增加困难。”他停顿一下说道:“单独一路进攻时间要短,可以集中兵力击败突厥主力,时间短后勤压力就轻,这是优点。但缺点是必然和突厥的兵力正面对抗,伤亡可能会大一些,也不利于平定地方。”
李孝没有评判参谋部的计划对不对,也没有说怎么做,而是问道:“还有没有其他作战方案?”
晋文斌说道:“有,参谋部作战参谋楚怀礼提出另一个战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