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迅雷行动(一)
洛阳皇宫,紫宸殿里,武则天的御书房,脸色难看得吓人。严超已经有些发抖,可他心里很清楚,这不怨他,但此时他不敢分辨一句。
可是发生这样的事,他又不敢不报告,那样死的更惨,硬着头皮来报告。
他发现皇上变了,整日就是和张氏兄弟在后宫玩耍,什么骑鹤仙人,飞行天地,锦衣华服,双路投壶,朝政基本都给了武承嗣和武三思他们。
薛怀义已经彻底愤怒,每天招摇过市,欺民霸女,简直是无恶不作。可是大臣们都是敢怒不敢言,因为他是女皇陛下的男宠。
这些都还好办,毕竟薛怀义什么也不懂,只是做些不大不小的坏事。可张氏兄弟不一样,他们都是朝中官员,也懂得很多官场的事情,插手内外朝政,大肆任命一些官员。
只要是张易之提出来的,女皇就会批准。本来一场科考,录取了上千名官员,其中不乏能力超群的人。那时候还有狄仁杰,李昭德,魏元忠他们,录取的人还是真有才能的。
特别是青鸾给武则天出的主意,把考生名字糊上,让考评官员根本就不知道是谁,想照顾都没办法。突然出现的防作弊手段,加上大臣真想为大周招揽能人,武承嗣虽然想照顾自己答应的亲信,可是他不知道谁是。
要不是秋闱中狄仁杰,李昭德和张柬之他们阻挡了武承嗣,又怎么会有后来一次被杀七位大臣的案子。
这一来录取的上千官员,都闲置在京城,领到一个补缺的闲职,就是无事可做。
各州府县衙里面副职代替正职,小吏代替官员,没有权利处理只能上报,如此一来大量公文压在中书省,这让张家兄弟权利更大,根本不同意把这些官员安排下去。已经七十岁高龄的武媚娘,每天就是把自己打扮的很年轻,和后宫的人玩乐。
正直的大臣根本活不下去,也不敢管,只要一说,立即就会被大理寺弄出一个罪名,不是被杀,就是被贬。就算是很担心天下的人,也明哲保身,闭嘴不谈。
还有一些本来胆小的,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开始投靠武家的人,渐渐的都聚集在张家兄弟身边,武则天可以说什么都不知道。
身为武则天最信任的郭欣终于死了,青鸾跟没看见一样,任由这一切发展下去。武则天听到的,都是天下天平,国富民丰,百姓称颂。这让她很高兴,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该立谁当太子的问题。
想立武承嗣,又担心在甘州的李孝。要是立李旦,可又觉得狄仁杰他们说得对。此事竟然连一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没有。有时静下来,真的很想原来那些大臣。虽然裴炎,张伟之这些人经常忤逆自己,但关键时刻真的能帮自己拿主意。
本来心情因为天气的原因不错,青鸾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武则天很是不耐烦的说道:“你已经跟我这么多年,有什么话就说。”
青鸾一下跪下来:“皇上,奴婢实在受不了了,我们已经大难临头,请皇上赶紧想办法啊!”
“大难临头?”武则天有些吃惊的看着青鸾:“你说什么?怎么大难临头了?”
青鸾带着哭的声音说道:“皇上,天下根本不是武大人张大人他们说的那样,李孝早已举起反旗,他兵分三路进攻,已经平定半壁江山。许王的中路军已经由他亲自带领,逼近长安。这是长安留守杜启山的奏章。”
武则天吃了一惊,接过青鸾递给她的奏章看了起来,奏章很长。
杜启山是杜如晦的孙子,因为一直支持武氏掌权,又加上他是名相之后。无论是威望还是才能,都不错。武则天在把裴炎他们召回洛阳之后,长安留守就是杜启山。
他也借着这个机会不来洛阳。和其他人没交集,反倒保住性命,长安也一直很稳定。看着杜启山不关心什么,可他一直在注意着甘州宁远方向的动静。尽力不让武家的人进入长安。好在武太后一心经营洛阳,不关心作为陪都的长安。其实谁都明白,洛阳实际已是国都,长安连陪都都不算。
当武太后宣布登基,改国号大周的时候,杜启山毫不犹豫的改换赤色旗帜,尊太后为大周皇帝。洛阳正式定为神都,长安降为陪都。杜启山因为表现好,还是留守长安。官升正三品,承袭祖父的蔡国公。虽然遭到很多大唐忠臣的咒骂,但他还是一副淡定的样子。
“报告国公爷”随着话音,他的幕僚齐伦晏进来:“国公爷,大事不好。”
杜启山一愣:“何事惊慌?”
齐伦晏说道:“许王在甘州起兵,这是他的讨武伐周檄文,此时长安城里到处都是,百姓议论纷纷,就连镇守的士兵也开始慌乱。”
杜启山接过那份檄文看了一遍,淡淡的放下,并没有什么吃惊的:“意料之中也,慌什么?”
两人刚说到这,门外的侍卫报告,长安,万年两县的县令和大批长安留守官员,齐聚在他的府门外,求见留守大人。
杜启山把这些人招进来,看着他们惊慌的样说道:“慌乱什么?李孝还离长安远着呢。立即把情况上报女皇陛下,大家各司其职,不要担心。”
杜启山的镇定,也让这些官员镇定下来。对,李孝离这里很远,不是一天两天能到的,慌乱什么?女皇陛下知道能不派兵吗?安抚下众人,杜启山对齐伦晏说道:“就麻烦齐先生走一趟,代我前往甘州面见大圣文武皇帝。”
齐伦晏一开始慌张是因为杜启山投靠女皇,背叛大唐,李孝能放过他吗?再说新唐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根本就没有阻挡,别说各州府县城,就是在梁州的麴崇裕也没有阻挡李孝,二十万大军轻易投降。这是为什么,身为幕僚参谋的齐伦晏当然清楚。
李孝这一手十分高明,他派出宣慰使,安抚各地,那些外任官员,看到大兵压境,竟然是只要归顺就不追究责任,还是原来的官职,当然没人傻到起兵对抗。吐蕃几十万大军都不是对手,那些临时征召的府兵怎么是对手。
根据传闻,利州刺史起兵对抗,拒绝新唐军进城,连两个时辰都没挡住,就被新唐军攻破利州城,全城官员全部被杀。
新唐皇李孝也展现了他残暴的一面,一次在利州杀了近两千多人。小小的利州几乎被杀四分之一。对那些没有抵抗的县城,确实什么也没变,只是重新册封官员,变成大唐的官职。其他两路什么消息还不知道,想来也是一样。
齐伦晏以为杜启山一定要顽抗到底呢,他是大唐名相之后,竟然变成女皇的宠臣,李孝能放过他吗?所以才感到惊慌。看到杜启山竟然派他去甘州见李孝,当时就明白了杜启山的打算“国公爷,李孝的兵锋正盛,他会同意吗?”
杜启山有些傲然的笑笑:“李孝是明白人,长安是大唐正统的象征,他不是兵进洛阳,而是进攻长安。我身在长安他敢进攻吗?在利州那样的小地方,他可以杀一儆百,可是长安他敢杀吗?”
齐伦晏还是不解的问道“就算他不杀人,可是惩罚主要人还是可以的,不见得会接受我们。最重要一点,李孝不联系朝中大臣,也就是他自己有一套人马,杨凡林炎他们无一不是大才,许王想接受原来的大臣,其他人也不会接受,必然阻止许王。”
杜启山有些自豪的说道:“当初武太后迁都洛阳,知道我为什么不离开长安吗?因为我知道,武太后无论怎么做,都难逃被灭的下场,女人也想登基当皇帝,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她真的登上地位,也必然不会持久,只要我掌握长安,无论李家什么人复辟,都得重用我。李孝也一样,长安是不能毁于战火的。这一点相信谁都明白。”
齐伦晏佩服的说道:“当年你祖父有房谋杜断自称,国公爷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齐伦晏也是有点才能的人,否则不会是杜启山的幕僚,由衷地佩服。杜启山一阵哈哈大笑:“你尽管去,许王见到我的书信,必然是对你另眼相看。”
“是,在下一定不辱使命”齐伦晏也信心十足的说道。
其实他不用赶往甘州,李孝德大军已经过了梁州,(今广元)过了梁州就到达洋州,也就进入长安地界。
李孝如此快的速度,得益于他的强大政治宣传。此时的战争,更讲究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出兵吊民伐罪。可往往针对的都是各级官府,不是针对百姓。甚至军纪不严的还会扰民,所以都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乱最先遭罪的就是百姓,起码经济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李孝迟迟不发动,就是诸多的原因,这一次让他如此突然发动举兵,主要是他已经想明白。
陈慧十有八九没有死,她诈死的原因不清楚,但是想利用自己从中渔利是有可能的。既然他能鼓动怂恿武则天大开杀戒,从而让她身败名裂,加快大周灭亡这一点上看,此人应该是心狠手辣,做事不择手段之人。
如果是她得到天下,必然让百姓陷入战乱。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掌握着先进千年的知识和见识。如果草率的征战四方,会让华夏大地战火不断。
虽然李孝也有一统亚洲,进军美洲澳洲的想法,但他会循序渐进,不会疯狂的行动。
对陈慧的不放心,让李孝不能按着她的逻辑来。再说心中也有一丝傲气,一直陈慧在牵着李孝走,一步步把他逼到这个地步。如今自己实力已经增强,又有名正言顺的身份继承大统,怎么可能听从陈慧摆布。
让李孝做出这个决定是诸多方面的原因,他要尽量不用血流成河的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次突然行动,一方面是给武则天一个措手不及,也让隐在暗处的陈慧措施不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天下,从而达到天下稳定掌握权力的目的。下一步李孝不是对抗这个时代的人,他将面对和自己来自同一个世界的人。
就是这些原因,李孝把此次行动代号定为:“迅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