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李孝的打算(二)
在座的几个人,除了林炎是后来的,其他人全是李孝从刘家集一起来的人,但林炎的义女是王妃,因此关系反而要比其他人近。所以说,李孝留下的人无一不是最可信的人。
听李孝告诉他们原因,全都聚精会神的听着。李孝奇怪的行为,让人难以捉摸的决定,一直困扰着这些人,特别像杨凡和林炎这种才智高绝的人。
有些地方李孝的行为确实难以让人理解,千奇百怪的发明,无所不通的事物,还有那些前无古人的想法,让李孝身上总是充满神秘的光环。
李孝这么做事有一定打算的,多年的锻炼,在军政当中打滚,思想已不再那么简单,从热情冲动走向成熟,从担心恐惧走到自信豪气,既然上天赋予我历史使命,那就好好走下去,让大唐更辉煌,让中国更强大。
沉吟一下说道:“各位,我知道你们对我的一些行为有疑虑,但我不知道怎么解释,可是你们既然视我为君,那么我将待你们为臣,只有交心,彼此信赖才能共创天下,所以今天把我的想法告诉你们。”
这是十几年时间,李孝第一次坦然承认他是君主,其他人是臣子。看着这个变化不大,但确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那证明李孝从抗拒走向接受。
心态的变化是全部的,这一点在座的这几个人都能感觉到。作为主公的信心尤为重要,他是主心骨,是主人,主人都不努力,臣子着急有什么用?
李孝接着说道:“其实很简单,我的所有决定包含在以下几点当中,只要你们听了,相信就马上明白过来。第一点,我一开始确实无意夺取皇位,因为在我看来,不是皇帝也一样可以为天下百姓谋福利。再说我自认也没有君主的能力,超过自身能力的去做事,并不能成功,所以我没有信心,这才是我一直想偏安一偶并不争夺帝位的原因。”
如果换一个时间和地点,这些人恐怕不会相信,世界上有人不想当皇帝吗?但李孝的行为和今天谈话的口气,让几个人相信,李孝可能真是那么想的。同时也证明一件事,那就是李孝很谦虚,很小心谨慎,并不自大。黄栎说道:“王爷太过自谦,想来王爷没认可自己的能力?”
李孝摇摇头:“黄先生,我还没有那么自大,到今天我还是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但是长时间以来我明白一个道理,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我虽然能力不足,但有你们这些人帮助,何愁大业不成。”
李孝的话是对这些人能力的肯定,同时又是一种褒扬,让几个人都很激动。任何一个人当他付出的时候,最希望的就是对他贡献的肯定,哪怕是什么实质奖励也没有。几个人一起微微躬身:“谢王爷信任。”
李孝一笑:“第二点,武太后经营大唐多年,从一个后宫才人到今天的太后,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她的能力是被众多人认可的,也得到绝大多数的人支持。否则你们认为一个天下反对的人,可能掌握今天的权力吗?世俗的力量是强大的,她是女人,能临朝称制掌管天下,又岂能是一般的人?所以想撼动她并非容易的事。”
李孝停顿一下说道:“诸位熟读经史应当明白,挟天子以令诸侯,武太后只是太后,皇上是李旦,她只是以太后的身份替皇上管理国家,就好像我不在的时候黄先生临时掌握宁远一样,难道那样我们就认为黄先生想篡权吗?”
黄栎吓一跳,心头震颤,他还弄不清李孝这是不是点他,连忙说道:“臣并没向她那么做,一切以王爷的意思做事,有事也是众人共同决定。”
李孝摇头:“黄先生不必顾虑,我只是打个比方,并无他意。”
虽然李孝这么说,但在座的几个人可并不敢那么想。李孝已公开承认想谋夺天下,也已君主的身份自居,作为臣子就不能不小心了。
李孝这么说当然也确实有敲打他们的意思,也就不再多说这些,而是接着说道:“如果我们提前反叛,下场会和徐敬业、越王李贞他们一样,因为首先就违背了道义和大义,弄得天下动乱。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也得不到正直大臣的支持,所以我们不能举兵。”
这一点几个人也想到了,就是明白这点,才没有强力劝李孝举兵。李孝不再问他们,而是直接说道:“我在等待时机,等待最合适的机会,因为我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想让天下安稳,想让百姓幸福,我也应该夺取皇位。为大唐江山努力,这是我的责任,身为大唐人,身为李家子孙,有这个责任。”
室内的几个人动容,一起说道:“王爷英明。”
李孝淡淡一笑,说道:“诸位已看到,武太后登基称帝以势在必行,她也在做全面准备,我们急什么?她一旦登基,也就是我们起兵的时候,那时才是名正言顺大义所在。”
林炎说道:“王爷你也说了,她临朝多年,支持者甚众,一旦正式登基,从者更加多,那时恐怕天下更会大乱。”
李孝傲然的一笑:“林先生,只是看到其一,没看到其二,我并非因为她是女人这个理由,我算准武太后登基必然更改国号,废除现在的皇帝李旦,那我们该如何做?”
杨凡、黄栎他们的头脑哪是白给的,李孝这么一说当时就明白了,杨凡有些激动的说道:“臣明白了,武太后更改国号,那就已不再是大唐天下。王爷是皇上嫡出的儿子,就可以在宁远宣布即位,承接大统。以王爷的身份和威望,李家忠臣必然群体响应,王爷可以直接登上帝位,就算推翻武太后之后,李旦、李显也没有再复位的机会。”
他这么一说,包括林炎在内,一起躬身施礼:“王爷高才圣明,臣所不及也。”
李孝也有些自得,因为他知道武则天一旦登基,可不是以大唐的名义,是以大周的国号,那就是废除了唐王朝。自己是皇上的儿子,可不用再找别人当旗号,自己直接就可以继位当皇上,那时再推翻武则天,还有人和自己抢皇位吗?
见几个人这样,也就说道:“第三个问题,天下世家门阀什么性质我想诸位也很清楚,那个隐藏在暗中的人恐怕也是在等,他是和武家、李家有仇,还是想渔翁得利不得而知,但我相信他必然会还有动作。如果我们过早的举起反旗,那就会和武太后正面对抗,而让他达到目的。所以我们不动,他如果忍不住就跳出来,正好可以消灭掉他,一旦他能忍住,那我们稳定之后,也不会放过他,这种人是天下动乱的根源。”
林炎还是头脑过人的问道:“王爷是不是已然知道了是谁?”
李孝说道:“情报组报告也只能确定一个大概的范围,并不能确定是某一个人,再说暗中作对的人也并非是一个人,他们应该是一个组织。”
这几个人心下骇然,看来王爷掌握了一定的线索。既然不说,他们当然也不能问。李孝说道:“你们对我一直不动,看着武太后灭掉李家宗亲的行为一定很奇怪,认为唇亡齿寒,我会失去帮助。但我告诉你们,这些宗亲如果协助我登上帝位取得天下,我将怎么对他们?宁远模式你们应该能看出来,大唐需要忠臣良将,需要高官才子,但不需要一些没用的贵族,也不需要一些贪得无厌的世家门阀。”
李孝停下话不再说,所有的人吸了一口冷气。他们第一次明白了李孝的想法,原来许王在借刀杀人,利用武太后的手除去这些李氏宗亲。武则天想登上帝位,就必然剪除李氏的人,李孝当皇上却不能杀,那些亲王和郡王都是李家的人。李孝能夺取天下,那他们也有资格夺取,李孝并不是皇上册封的,就人人有夺取的资格。一旦李孝登上皇位,难保其他人也有野心,此时按兵不动,让武则天杀了李氏宗亲,那时候还有人可以和李孝争夺。
这么做不但高明,同时也心性狠辣,让林炎、杨凡他们动容。原来许王一点也不懦弱,这才是成大事的品质,让他们既震惊也有了信心。
李孝没有再多说什么,他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和未来打算是不能说的,因为杨凡他们也是臣子,如果谈论太多,让他们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感觉。作为领导者,是不能和手下交心的,君心难测才会让手下有所顾忌不敢乱来。
朋友是朋友,亲属是亲属,手下是手下,敌人是敌人,这些关系是不一样的,也是不能混淆的,对这点李孝有清醒认识。他说道:“各位已经明白了吧?”
以黄栎为首的几个人一起答应:“明白了。”
李孝说道:“因此宁远当前并不是扩张,也不是举兵,刘仁轨带走十万大军北上迎战契丹,只留下二十万人,由麴崇裕指挥,我认为他不会进攻,再说武太后下旨让宁远军进攻西突厥,我已派特战队前往,有西突厥牵制,我想吐蕃也不敢轻举妄动,同时西突厥也难以有作为,因此宁远当前的任务是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增强实力,扩大商业影响,加快工农业建设。”
黄栎带头:“谨遵王爷圣谕,臣等必竭心尽力。”李孝的话已成圣谕,他也不反对,而是坦然接受。
作为李孝最亲近的人,掌握实权的几个人思想终于不再迷茫,而是有了明确的目标。
李孝的奏章也以最快的速度送达洛阳,宁远方向变得沉寂无声。麴崇裕也明白,他二十万大军是不可能进攻的,也就环视在周围。李孝跟没看见一样,宁远一切照常。
天下人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宁远方向,洛阳的大事却一件接一件,引起了天下注目。武则天也加快了脚步,在向着最高权利冲刺。她已六十多岁高龄,时间不多了,得到武则天暗示和提醒的武承嗣和武三思,也开始为太后登基做准备。
就在和众人说话的第二天,李孝向徐文和杜忠下令,情报组的目标转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