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较量(一)
洛阳皇宫中,秋雨殿为偏殿,大唐第一公主李令月,此时就住在这里,怀里抱着新出生的女儿,脸色红润,自从知道薛绍没死以后,她的精神好了很多。
武则天也不知道为什么,还以为时间长了,女儿已想开了呢。既然女儿不反对,她决定把李令月下嫁给武攸暨,当然武攸暨是没有权反对的,找了一个理由,把原来的妻子赐死,做好迎娶公主的准备。
一冬天的时间,朝中几乎没有什么大事,天下注目的只有几件大事,那就是李氏亲王不断被杀,江都王、汝南王李炜,广汉郡公李谥,文山郡公李寨,零陵郡公李俊,相继被满门抄斩,罪名当然是谋反。
紫宸殿里,武则天看着跪在面前的王弘义,说道:“贝州之行你办事得力,就去刑部任职,由周大人安排。”
王弘义只是大理寺的一个通事,但他心狠手辣,此次去贝州把李氏亲王连根拔起,两个郡王全家二百多口全部被杀,真心做到了斩草除根,连纪王李顺也给斩首。武则天消除了一切障碍,当然是重重夸奖。
王弘义感激的磕头:“谢太后隆恩。”
站在一边的大臣检校纳言魏玄同看不过去了:“太后,赵贝二州之内因纪王之故共计斩杀上千人,王弘义竟然在罪不致死的情况下,把这些人全部诛杀,贝州谋反案疑点太多,殊不会让人信服,臣以为……”
还没等魏玄同说完,武则天就说道:“对谋反之人就要速速处决,王卿和来卿办事果断,以免事态扩大,当然是功劳,难道本宫赏罚不明吗?”
魏玄同当时被堵回来,还想争辩,一边的狄仁杰拉了他一下,魏玄同把嘴闭上。武则天说道:“来卿办案有功,加封御史中丞。”
“谢陛下隆恩。”来俊臣一下官升三级,兴奋异常,表忠心的说道:“臣誓为陛下江山尽心尽力,死而后已。”
武则天点头:“知卿忠心,尽力处理,不要留下余孽。”
“是”得到武则天夸奖,有些得意忘形的他说道:“太后,如今只有宁远甘州的许王,已经证实,他也是造反的主谋之一,理应就地正法。”
他说这话的时候,没人吃惊,倒是有不少人忍不住笑出来。真是狂妄无知,纪王在贝州,可是无兵无将,能和许王相比吗?还就地正法?太后集中三十万大军,都不敢轻易进攻,领兵的是兵部尚书刘仁轨,用了一冬天的时间准备。
就在大家耻笑他的时候,狄仁杰站出来说道:“太后,王弘义和来俊臣如此有能力,许王反逆以显,请太后派二人前往松州和甘州抓许王归案,以正国法。”
来俊臣、索元礼、周兴、王本立,这些人杀了太多的人,诬告了多少人?朝中大臣对他们可是恨之入骨。狄仁杰这么一说,身边的魏玄同当时明白为什么狄仁杰拦着自己了?也躬身说道:“这是刑案,还有大理寺卿周大人,也应该侦办此案,让他们前往甘州,一定能将反贼就地正法。”
大殿上很多人暗暗竖起大拇指,高,实在高明,一个个都幸灾乐祸的看着。王弘义还没明白过来,周兴可不傻,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些黑衣蒙面人的恐怖,否则他能帮着偷梁换柱的把薛绍放走了吗?去甘州抓李孝,那还有命在吗?
他真怕武则天一高兴,真让自己去,此时以顾不上颜面:“太后,贝州、赵州的案子是王大人和来打人办的,那是大理寺的职责,臣在刑部还不知情,应该他们去办。”
武则天可不傻,王弘义和来俊臣得意忘形才说的,狄仁杰将了自己一军,让她也没办法。这不是明摆着吗?几十万大军都没办法,去几个办案的差官恐怕连骨头都回不来。
一冬天的时间什么都准备好了,可武则天就是不敢宣布登基,最大的顾忌就是李孝。李孝一直偃旗息鼓也没有什么动作,百骑尉报告,周边州府根本挡不住宁远的商贸,李孝那里不断出现新产品,弄得各州府的商家偷偷和宁远交易。
李孝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有雄厚的财力,根据报告宁远军出现全新的编制,和大唐完全不一样,叫什么师,总兵力已超过十万,他一两万人的时候就如此厉害,此时精兵十万,刘仁轨还有胜利的希望吗?
为此刘仁轨迟迟没进兵,武则天也没催促。她杀了那么多李氏宗亲,但一个李孝就阻止了自己前进的脚步。对狄仁杰一阵不满,也知道周兴、来俊臣他们得罪人太多了,也就说道:“这件事一会再议,边关急报,莫咄骨可汗调兵二十万进攻西北地区,同时契丹也反叛进攻代州雁门,诸卿看如何应对?”
武则天不只是转移话题,今天朝会也就是研究这个问题,因王弘义回来交旨才出这么一个插曲。如今作为尚书省长官的武承嗣不能不说话:“臣认为应该派兵增员安西和代州,阻挡突厥和契丹的兵马。”
这不是废话吗?谁不知道应该派兵,前去阻敌。武则天也知道武承嗣在军事上是白痴,他也就有点小聪明,没有大才能。看着大家都不说话,她觉得自己身边真的没有人才了。郝处俊、郭正一、张光辅这些人都不在了,刘仁轨又领兵在外,武则天十分后悔杀了张伟之他们,可现在后悔也没办法。
中书舍人张柬之站出来,他是张伟之举荐上来的,并不是太出名,出班说道:“太后,臣认为李孝虽然不听号令,但并没举反旗,他也一直没有对大唐州府进攻,只是一心经营甘州,宁远。那里本来是吐蕃的地方,我认为太后可以册封李孝,命他抵抗突厥兵马。”
他这一说,朝中大臣眼睛一亮,姜格说道:“太后,张大人之意可行,许王志在吐蕃,并不想兵进中原,如果他主力对抗吐蕃和西突厥,必然无力对抗大唐。”
这是一招借刀杀人,如果李孝战胜,可消除边关的危险,如果李孝战败,必然是替太后削弱李孝实力,这可是两全之计。武则天看看张柬之一眼,觉得此人确实有头脑。当初张伟之举荐的时候,武则天并没重视他,认为张柬之年纪大,没有升上来那就是能力有限。没想到他有这能力,问道:“张卿认为许王会接受吗?”
张隶之说道:“李孝是大唐皇子,突厥,吐蕃是大唐之敌,太后是临朝称制,我想他应该明白,臣愿往甘州劝说许王。”
张柬之的话说的很明白,也很含蓄,那意思是太后并未登基,天下还是李家的天下,李孝有责任维护大唐江山。听说他愿意前往,武则天环顾一下左右,说道:“那就派张卿前往甘州,任命李孝为西兴道行军大总管,平定西域的突厥兵马,同时命刘仁轨为代州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十万阻挡契丹兵马。”
张隶之说道:“太后,李孝的爵位问题呢?”
武则天才想起来自己已传旨免掉李孝一切权利和爵位,也就说道:“恢复许王爵位,出任北庭都护府大都督,指挥他的宁远军抗击西突厥兵马。”
武则天同意的很痛快,但张柬之和狄仁杰,姜恪他们都明白,李孝不接受,那他就是反叛,失去了道义支持。如果同意他必然进入西域,也就离开了宁远,再带走宁远军,那他还有能力对抗大唐军队吗?
太后只是调走了十万人,那就是在益州还有二十万,这一招很高明。如果李孝离开,恐怕吐蕃论钦陵也不会看着吧?恐怕宁远就完蛋了。
圣旨当时拟定发了出去。接下来研究的问题,正直的大臣又不说话了,因为武则天提出要恢复周制,原来此时使用的不是夏历,武则天提出恢复周历,同时礼制上也恢复周礼。把三省改为凤台鸾阁之后,又一次把礼、吏、刑、兵、工、户,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部,完全恢复周代的官名。太后发话,又有那么多马屁精在下面吹捧,当然就推行下去。
武则天又在朝会上为自己改名字,古代女人是没有正式大名的,只有小字。她的媚娘是太宗所赐,自从跟了高宗以后,没人敢称呼她的名字,如今武则天已做好了登基的准备,她要为自己取一个名字。
当她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的时候,满朝文武大吃一惊,好霸气的名字。因为根本没有这个字,当听到武则天解释的时候,又是一阵马屁如潮。在一片喧闹声中,武则天的名字终于出现了。这是一个创造字,念做“曌” 。上面是日月,下面是一个空字,形容日月凌空高照,显示她的文治武功无人能比,就好像日月一样照耀大地。
对这些只有那些阿谀之人称赞,狄仁杰好像并不买账。上前说道:“太后,因大批人员被杀和入狱,朝中官员紧缺,地方官吏也严重不足,请太后想办法。”
武则天说道:“狄卿有什么好办法吗?”
还没等狄仁杰说话,武三思站出来,他是礼部侍郎:“狄大人,朝廷一直是荫补制度,那么多人闲赋,怎么能说没人为官呢?武延房、武全规、杨玄其和武延秀他们都是文武全才的人。”
武则天知道这些人都是武家的人,武延房和武全规也是武氏族人,可他们难当大才之人,略微思考一下,没有理武三思,而是看向狄仁杰。
狄仁杰说道:“太后一直推行科考制度,天下才子众多,能人辈出,请太后开科取士,加大录取数量。一来天下士子感太后之德,二来也能为朝廷选拔人才。”
“好,狄卿真是谋国之言,那好,命礼部昭告天下,举行秋闱科考,选拔人才,为国所用。”武则天一点犹豫也没有。
她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一直以来世家掌控官员,武则天以女人之身掌权,是这些家族坚决反对的。武则天正是任用寒门人士,才让她掌握了实权,此时正好可以扩大影响,头脑过人的她立即同意。
在张柬之带着圣旨和护卫离开洛阳赶往甘州的时候,另一个消息传出来,太后广泽天下读书人,决定秋天开科取士,这次录取人数达到空前,竟然明经进士录取三百六十名,再加上其他录取人数,最高可能达到上千。
一时间风云涌动,各地才子赶往洛阳,武则天的声望进一步提高,她大杀李氏宗亲的罪名淡了下去。
甘州许王府里,李孝看着情报组的报告,脸上不再是以前的佩服表情,而是一阵冷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