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避无可避
这种场合李孝是不会说话,他的年纪比较小,比他小的只有令月公主。再一点有两位是皇后嫡出的皇子,还有风头正盛的武家兄弟,只有一个贺兰敏之就已然抢尽了风头。
再有的就是位高权重的十几位大臣,能被皇上召来游园,既是重臣也是和皇上比较亲近的,最重要一点,也是在立皇后这件事上出过力的人。当初坚决反对废王立武的人,贬的贬,杀的杀,那些墙头草,就见风使舵的改弦易张。
从打长孙无忌死后,再没人敢阻挡武皇后的崛起,那些支持李氏江山反对武后专权的也没剩几个。坐在皇上皇后身边的那个人李孝一直不认识,也没人介绍。
他不想问李令月,这个丫头嘴太快,什么都说,自己打听别的大臣可不是什么好事。李孝现在奉行的是林黛玉进荣国府“不可多说一句,不可多走一步”一切将就过这段时间再说。
所以他低下头。皇上、皇后的饮宴其实也没什么,因做法问题,只是外表很好看,但味道马马虎虎,只是比给他们这些人做的好。李令月小孩一个,以她的身份什么没吃过,所以也对案上的东西不感兴趣,虽然坐在皇后身边,却不时地拿眼睛看李孝。
许敬宗是老臣了,再说他可是武皇后的坚定支持者,自持有功也就微微躬身说道:“皇上、皇后今天召臣等前来,不知有何事情呢?”
李治看了一眼身边的武则天,没说话。武则天说道:“今天天色不错,皇上身体又好了一些,前段时间上元节,也没有出来踏青,今天难得好天气,所以提议来九州池玩乐一天。此时大唐国泰民安,也就让皇子小辈来一起乐一乐,皇上觉得你们劳苦功高,也就召来一起高兴一下,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
武则天虽然一口一个皇上,但她却不让李治说话,中间没有停顿一下,而是一气把话说完。果然,以许敬宗为首的这些人连忙躬身施礼:“谢皇上恩典,这些年大唐鼎盛,全是皇后娘娘所致。”
李孝不能不承认这是实情,按自己知道的,好像从武则天掌权开始,李治基本没干什么出彩的事。国家到这个程度确实是武则天的功劳,听说大唐取得了天山大捷,击败西突厥,北面也取得了胜利,全国也是经济繁荣,这些确实搞得不错。
对这些人明显的马屁之词也不算太反感。再说他有反感资格吗?有许敬宗开头,在座的二十几个人那是轮番轰炸,把能想到的词都用了。
李孝有些忍不住想笑,他真想起来跪倒大喊:“武皇后万寿无疆,一统江湖,长命万岁。”可如果那样,他自己也觉得肉麻。看来想当皇上,不但要心狠手辣,还要脸皮厚。想升官也要有不要脸的拍马屁能力。
这些人都纷纷歌颂皇后娘娘的丰功伟绩,渐渐地跑题了,把皇上也扔到了一边。
武则天一脸的笑容:“诸位爱卿过奖了,这完全是皇上英明,才有大唐今天的。哀家只是出了一点小力而已,大事还得皇上决定。”她谦虚的话却没有谦虚的口气,一听就是口头客气一下。
这一说又引来了一阵马屁狂潮。李孝想站起来逃出去,他有些受不了了,什么可比尧舜禹汤,这么一说连太宗皇帝也不能比,好像大唐是武则天开创的一样。
这是李孝第一次坐到大臣中间,也第一次见识到这样的情况,震惊的同时也让他警觉,看来这不是什么好事,迷魂汤灌多了,再清醒的人也会忘乎所以。李孝知道,很多伟人晚年都犯下不少错误,恐怕就和这个有关吧?
他不知道说什么,也不会说什么,这些人咬文嚼字,说出的话除了那些成语李孝明白,其他的他也听不懂,也插不上言,也就坐在一边看着。
在场这些人中恐怕唯一没说话的两个人是李孝和李令月,在这些告一段落的时候,武则天的脸突然有些阴沉:“许王一言不发,难道皇上不配有这些赞誉吗?”
李孝很想跳起来在武则天那风韵犹存的脸上来几拳,自己才多大,怎么总是和自己过不去。一个皇后掌握着全国,连皇上都听她,怎么总是和自己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过不去?
他妈的和自己有仇是不是?可他心里再大不满意也没办法,只好说道:“皇上当然配得上这些赞誉,皇后娘娘更是这些大人说的功劳比天大,臣认为他们说的连万分之一都没有,只是臣的力气小,嗓门低,抢不过他们,只好不说话了。”
李孝这些话谁也挑不出毛病,但这些成精的大臣和几个皇子还是听出来了,李孝的话是损他们。许敬宗和李敬玄他们一阵脸红,想起刚才的样,真有些不好意思。其中刘敬允面红耳赤,他们不能不说那些话,否则……他可能就是下一批被贬的官员。
大唐此时什么样,他可是很清楚,并不是说的那么好。有些灾害地区已有人饿死,但他们能说吗?皇上有病不能理政,一切是皇后说了算。许敬宗、李义府已然把持朝政,就连右侍中裴大人也说不上话,自己又能怎么样,有些惭愧低下头。
武则天什么头脑,李孝这是耻笑打击那些大臣,同时敲打自己问道:“此时已没有其他人了,你就说说你这一万分之多少吧?”
李孝清楚自己一时冲动,把在场这些人全得罪,甚至把武则天也得罪了。不过他有自己的想法,赶上今天这件事,李孝想知道武则天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无论后世怎么评价,但那都是不客观的。如今他来到这个时代,又是在皇宫和皇庭之中,还身为李氏子弟,不能不有所了解,以便决定自己今后路怎么走。
对于是不是女人当皇帝,李孝当然不认为是问题,是不是篡夺李家江山和李孝也没屁嘛关系,江山不是自己的,武则天又不是外国人。天下有德者居之,后世哪怕一个小学生也知道。
自己的判断就是今后自己该怎么做,如果武则天真是一代英明君主,那就应当做一个忠臣的样,如果是个昏君,李孝也不介意当个奸臣,说明白一句话“投其所好,保命第一。”
听了武则天的话躬身说道:“其实我没什么说的,只是觉得皇后娘娘当一国皇后有些不对。”这句话一说场中的人全都变了脸色,连一直沉默的李治也把眼睛瞪起来,说这话的人恐怕现在都是死人。还没等别人反应过来,李孝说道:“皇后娘娘应该为全天下人的皇后,像那些什么吐蕃、突厥、高丽、日本什么的,也应当这样才行,可我不会用那么多词说出来。”
武则天一屁股坐实,场中的人都松口气,这话说的可是太大喘气了。武则天突然笑了:“你真这么认为的?”
李孝点点头一本正经的说:“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你看我不是你亲生的,却和你亲生的儿子们坐在一起,你这么伟大的胸怀天下哪有人能比。”
李治一下没忍住,笑出来:“孝儿你确实不会说话,这里只有显儿和旦儿是皇后的儿子,怎么能说其他人也是呢?”
李孝就是嘲笑许敬宗他,这话说得让他们老脸通红,因为刚才他们这些五六十岁的人,马屁拍的可不比李显、李旦、武三思、武承嗣他们差,因为都有文化,拍的更加响亮。
能升到这个位置,无数都是饱读诗书的人,阿谀奉承,献媚讨好是缺少风骨让人耻笑的事,李孝这么说让他们脸往哪放,偏偏李治这时候点出来。
武则天瞪了李治一眼,李治才反应过来说道:“令月明天要去弘文馆读书,她说希望你能陪着他一起去,我看你确实不学无术,可能失忆全都忘记了,那就去重新学习一番。”
哇草,李治也很厉害,不但成功转移话题,还一脚把自己踢弘文馆去,让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武则天也发现了,李孝确实不会说话,张嘴都是大白话,也不知他这些年是没学习,还是真的都忘了。本来不想让女儿和李孝有什么接触,但小女孩也不知道听李孝说什么,竟然非要和他在一起,也好,在弘文馆学习,也就近看着那些大家族的人找不找他。也就问道:“你不想去?”
李孝反应过来,连忙说道:“臣遵旨。”
李治摆摆手:“难得湖光山色,可惜上官仪不在,否则可以让他作几首词助兴。”武则天最不想听的名字就是上官仪,还是她软硬兼施才让李治杀了上官仪的,有些不满的说道:“满朝文武难道就不能作诗吗?”
一直以小辈身份坐在贺兰敏之身后的崔湜说道:“草民为皇后娘娘作一首如何?”
武则天知道崔湜是谁,清河崔氏的子弟,想当官入仕,如果是别人以荣国夫人发话,她早答应了,但武则天恨的就是这些连皇家都不放在眼里的世家。
他们狂妄的不与外姓通婚,只是在五姓七家人之间通婚,自己提出想为武承嗣娶郑家的人,竟然被一口回绝。郑家的女儿嫁给了王家,这是对武则天赤裸裸的蔑视,她怎么会同意崔湜入仕,所以崔湜一直跟在贺兰敏之的身边当宾客。
今天竟然也跟着来了,给贺兰敏之面子,更是给母亲面子也没说什么,这时他站出来说作诗一首,明显是帮助自己,也就点头:“那好吧,你就作诗一首,我听敏之说你很才学,别让我失望。”
崔湜说道:“谢皇后娘娘,不过草民有个提议。”
武则天知道他自称草民什么意思,自己让皇上加大科举录取制度,就是想杜绝这些世家人进入朝廷,分化他们权力。好像听不出来一样,淡淡的说道:“说。”
崔湜说道:“在座的可都是王子皇子,也有诸位大臣,学生的才能只算是抛砖引玉。诗词是风雅之作,我们应该做个游戏,每三人一组,每个人作诗一首,写不出来做不好的,为作的好的倒酒执师礼。当然了,皇上和皇后作为裁判不参加,诸位大人之间比,我们小辈之间比,如何?”
武则天听他说完,多疑的性格让她想弄明白崔湜想干什么,证明他的才能还是逼自己给他官做?可还没等她想明白,国家大事不用管,李治诗兴大发:“好,就依你的提议,作诗助兴。”
无论李治怎么样,他还是皇上,这么一说武则天当然不能当着大臣的面来反对,也只好点头说道:“既然皇上高兴,那就这样决定。我看我和皇上出题,每人作两首诗,由我来和皇上裁定,加上各位大人也一起评判。”
崔湜回头看了一眼,贺兰敏之眼里是一丝得意的笑容,他的目的达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