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战后余韵
绿树贸易中心,吴家商铺的一栋宅子里,李孝坐在正中间,听着丁解元报告。达拉客战斗结束,护卫队大获全胜,斩敌四千多人,负伤被俘的高达四千多人。
完好无损,最后放下武器投降的达到七千多人,其他人失踪。根据投降的格桑日普说,他带来的是两万整人马,那就是趁着黑夜逃走的人高达五千来人。
护卫队参战人数是四个大队,共计四千余人,伤亡高达五百多,直接阵亡就是近三百人。
听到丁解元报告,李孝心疼够呛,五百人,那可是自己的精锐。其实这个战果,足可以笑傲天下,可看着李孝那心疼的脸,丁解元十分担心。他更心疼,这可是他亲手训练,带出来的士兵。五百人当中,中队长阵亡三人,小队长十一人,负伤的两个。
丁解元低声说道:“对不起王爷,属下有错,吐蕃士兵负隅顽抗,没有及时下达劝降命令,是臣的错,请求处罚。”
李孝其实是不怪罪丁解元的,他也低估了吐蕃兵的彪悍。困兽犹斗,让逃不走的士兵开始拼命。毕竟李孝护卫队数量太少,双方兵力是五比一,在最后战斗的时候,钢臂弩已经无法发挥作用,双方短兵相接,拼的是实力和战斗力。
李孝护卫队战斗力虽然强悍,但对方毕竟不是不还手,好虎架不住群狼,所以护卫队有了一定的伤亡。如果李孝反应再快一些,见到对方崩溃,及时传令让他们投降,以吐蕃兵对唐军的了解,并不难放下武器,护卫队不会有这么大伤亡。
李孝苦笑一下:“你起来吧,我的指挥和战术都停留在理论上,实践经验欠缺。今后注意审时度势,战场以消灭敌人取得胜利为根本,不是看谁杀的人多。尽力减少伤亡,我们的士兵也是生命。”
李孝能不把责任推给下手,自己主动承认错误,让丁解元既感激,又敬佩:“是,臣一定谨记,绝对不会犯第二次。”
李孝摆摆手:“无论怎么说,这一战是我们胜利,论功行赏是必然的。奖赏上我们与其他军队不同,除了固定的奖赏,再设立出几个特殊奖项,颁发战功勋章。这种荣誉要全体官兵共同评定,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是大多数人。”
丁解元没有明白,因为李孝没说过。这是今天的战斗,李孝临时想起来的。后世有很多军功章,那是军人的荣誉,是对国家的贡献,是百姓记住的国家功臣。
他想起来之后,立即派人回宁远,制作军功章,分为金质、银质和铜质。背面刻上战斗时间地点,正面是一个大大的唐字,金质的为一等军功,银质的是二等,铜质的是三等。
第一等军功只有皇上能颁发,二等的亲王有权颁发,三等的兵部有权颁发,象征着将士为大唐立下战功。他没有其他物资奖赏,真正的功臣,由后世人效仿学习,是至高荣誉。
当李孝宣布之后,引起了所有官兵的热情,虽然它没什么物资利益,是作为军人的荣誉,谁都想得到。这种军功不局限于军官将领,哪怕是个士兵也会得到。又是全军共同评定的,更加引起所有人的心神向往,这要是拿回家,是多大的荣誉。
军功制度率先在新新小区宁远出现,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小区内几万人,都关注这场新生事物。就连百姓也跟着打听,谁得到了一等军功。
可随后很多人失望,因为不可能出现一等金质奖章,那是只有皇上才能颁发的。李孝是王爷,他只能颁发银质奖章。
杜忠报上来的情况就让李孝为难了,事情在杨凡他们研究之后,连一向不参与政务的丁解元也认为,李孝应该颁发金质奖章,新新小区之内,李孝就是皇帝。
这个提议把李孝吓一跳,他是想等李贤登基后,再全面推行。可是他这么一弄,下面这些人误会了,认为李孝想问鼎九五之位。一个个都十分兴奋,竟然有人提议,拥戴李孝即位。
和平年代,在边疆自立为王,建立国家政权,面对的可能是吐蕃和大唐双重打击,李孝也将背上乱臣贼子分裂国家的罪名。他立即召集全体会议,说了一天时间,才把这种思想压下去。
杨凡和黄栎也明白,这些人操之过急,答应不再提这件事,李孝才松口气。
吴允升说道:“王爷,丁总队长交过来四五千人的俘虏,也不能让他们白吃饭,该怎么处理?”
李孝想起来了,那可是四五千人,就是一个吃喝也是大事。战俘怎么处理,李孝可是一点都不陌生,后世给了他太多的经验。笑笑说道:“竟研究一些没用的问题,把正事忘了。杨凡,派人前往罗些,面见他们的赞普。告诉他,吐蕃无故发兵大唐,挑起两国战争。向他们提出三个条件。第一,包赔大唐这次的经济损失和战争费用。第二,通报天下,承认错误,保证今后再不违反。第三,打开边境,允许大唐商队自由贸易,开放免税地区。”
杨凡和黄栎吸口冷气,许王好大的胃口!真是天才的头脑,连这个也能想到,那不是以后得求着吐蕃来进攻吗?
李孝接着说道:“成立战俘管理机构,委派官员专门管理监督,让他们劳动改造,出力挣饭钱。通知他们的家里人,拿钱赎人。不能拿钱的就劳动三年,只给饭吃,其他没有。三年后放他们回去。”
李孝一说完,所有人立即躬身:“许王仁德。”
李孝很是得意,自己这叫仁德?白用三年苦力,三年后那些本来是奴隶的人还会想回去吗?也就说道:“孔老先生,他们可是化外之民,三年时间,让他们达到王化,认得汉字,穿汉家衣服,懂我们的礼仪。要是不听,你有权处置,也可以找管理人员处罚他。这可是弘扬儒家文化的机会,能办到吧?”
从兴山跟过来的孔贤德乐的胡子一撅一撅的,这回终于他说了算,连连点头:“许王放心,三年我保证他们都学会。只是我的人没有那么多。”
李孝说道:“这个我不管,找杨先生和黄先生他们想办法。”
孔贤德一到这里,立即对李孝的新新小学不满,可那里是巩凡负责,根本不卖孔贤德的帐。女校是陈玉负责,都是女孩,还有王妃支持,孔贤德也没办法,就说要建立一个书院。李孝已经答应,正在盖校舍。听说给他四五千人,当然兴奋,立即缠上杨凡和黄栎。
他们两个人和孔贤德是一个鼻子孔出气的,立即研究的热火朝天。负责工业局的张天放狮子大开口,他有好多工程要干,四千人一下弄走三千,立即引来其他几个局长不满,四多人根本不够分的。
负责农业的吕焕章当时就急了:“张局长,最少一家一半,我有很多水利工程要修建,给我一千哪行?”
商业局的丁醇也说道:“我要建市场,修商道,我还没有呢。”
几个人快打起来了,雇人干是要给钱的。掌握钱的是刚刚到达没多长时间的魏晓慧。大家都知道,那是王爷的准王妃,只是王爷尊重她,让她自己择偶。
可魏晓慧就是不同意,弄得很多人惦记。她是财税局局长,钱是由魏晓慧说了算,当然得省着花。用战俘干,不用给钱,只是管饭,还随便用,多好的事!李孝看着目瞪口呆的丁解元说道:“看到了吧?这次向西进攻,这就是目标。”
丁解元连连点头:“我明白,一定通知各大队,多抓活的。”
李孝说道:“但是我警告你,战俘就是战俘,不是抓百姓,吐蕃人也是人,百姓就是百姓,不要和军队混为一谈,那样我会处理你。”
丁解元还真有这样的想法,既然这么需要战俘,护卫队出动,收拾一圈,就能抓几千回来。听到李孝的话,连忙说道:“臣谨记”。
散会了,其他人回去,只是杨凡和黄栎留下,李孝说道:“打算派谁去吐蕃?”
杨凡说道:“臣打算亲自前往。”
李孝一愣:“没有合适的人吗?怎么是你亲自去?”
杨凡说道:“昔日张骞出使西域,不辱君命。苏武牧羊,心怀故国,我们刚刚建立,吐蕃是我们面对的第一战,臣还是亲自去为好。”
李孝无言以对,杨凡一直就没断了心思,他一直在以一个国家的面目出现。这次他把出使吐蕃当做以使节的身份前往,并不想代表大唐前往。
看李孝的样,黄栎说道:“臣认为杨先生的意见可行。王爷,天下之大,唯有德者居之,你做的一切臣看在眼里。皇上无道,宠信后宫,天后干政,太子蒙尘,天下动荡之前兆。王爷身为大唐皇子,负有天下安宁之责。我们也明白王爷之心,不忍天下刀兵四起百姓受苦,但这是西北偏僻之地,王爷能让这里繁华富足,不亚于长安洛阳,让护卫军进兵西北西南,取甘梁之地,何不立国以兴邦。”
李孝其实也想这么做,但他顾忌太多。一旦这里独立,以后那么办?是不是在后世会形成台湾,西藏的情况?自己穿越一次,没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却留下无穷隐患,他心里过不去。可是这些话该怎么和他们说呢?
思考再三说道:“这些我们以后再研究,吐蕃方面派一个一般人去就可以,只是通知他们。波杰只是一个小娃娃,真正掌权的是大相论钦陵,不见棺材不落泪,这一次他只是损失两万兵马,不会甘心的,一切等到西北稳定时再说。”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李孝到底顾忌什么,杨凡他们弄不清楚。但是李孝表现出的才能和头脑,两人又不能不佩服,只好点头答应。
研究后杨凡派民事局的一个科长张炳彦,此人很有才,特别是能言善辩,口才一流。为人很狂傲,他这样的人是不会溶于大唐朝廷的,刚当上司曹参军就被削官罢免。李孝来到这里之后,通过黄栎推荐进入民事局当科长,负责一些民事土地的事物。这样的人出使当然是最佳人选。
张炳彦刚刚离开宁远,李孝命令丁解元整军备战,准备向西进攻,收复甘孜,石渠到班码这一片区域,把边境推进到神川水和通天河边上。裴寻芳却匆匆前来:“孝郎,洛阳父亲派人来了。”
李孝一愣,裴行俭派人前来,武则天要干什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