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天下震荡(四)
“太子在吗?”随着话音从外面进来一个人,李贤擦了一下眼睛,他有些奇怪,进来的人是押解自己的那个差官。此时他已不是太子,但外面这个人还是问太子在不在?连忙说道:“这位上差,在下已不是太子,此称呼担当不起,请呼名字即可。”
李贤不认识此人,只是知道他的名字叫郭永生,是押送自己的四个官差之一,其他三个都听他的。李贤对他印象不错,虽然一路上没怎么照顾,但也没有为难一家三口,只是他们冷着脸,很少说话。
不是他们取得回文已返回长安了吗?怎么又单独一个人返回来?也就问道:“郭推官有什么事吗?”
郭永生对身边跟进来的村长张古说道:“张村正,人在你这里,我把话说在前面,如果不想死就把人照顾好,否则不但你会死,天平村一个也别想活,明白吗?”
张古知道这个人是洛阳来的上差,别看官小,恐怕县令也不敢惹人家。听到这话连连点头:“我明白,我明白。”
他这种平民百姓,说是村正,也不过是抬举他,天平村条件艰苦,偏僻穷困,总共才七八十户人,他就算是村里的乡绅,也就担任这个村正。平时就是按县衙的要求收税赋和完成县府的交代。正像他说的,在这里的流放官员是没人管的,逃跑与他们也没关系。
张古并不傻,面前这个年轻人是被贬的大官,那他就是还有势力,自己当然不敢惹,一听这话哪能不明白。郭永生没有回答李贤的话,而是对村正交代:“那好吧,你看这里什么也没有,马上准备,最基本的生活用品要解决吧?我也不为难你,最少差不多。”
张古很为难,他们这个穷地方哪有什么条件,能吃上饭活着已然不错了。看他为难的样子,郭永生拿出两贯钱说道:“你去准备吧,修房子这样的事不用钱吧?”
张古见有钱,还是两贯,那可能解决不少问题。连连点头:“我能办好,马上找人来修理。”
郭永生摆摆手说道:“那快去吧。”
张古拿着钱跑出去,吩咐人张罗准备生活必须的东西。李贤不明白为什么郭永生要这么对他。但他是太子,以学会了冷静观察,并没有急于发问。
打发走张古,郭永生对李贤说道:“太……李公子,我暂时这么称呼你吧。我能力有限,只能帮你到这个程度。”说着又拿出一贯钱:“我也没有多,这些钱你先用着,我会尽快想办法。”
李贤真的被感动了,看着空徒四壁的家,看着那一片荒凉的土地,那些农具他根本不会用。就自己这样,虽然不是弱不禁风,可也不会种地啊!什么都没有,离开京城的时候又没有准备,走得那么急,路上他才想起来连钱都没准备。身为东宫的太子,什么时候在身上带钱了?看来自己比当年十一二岁的李孝都不如,妄活了二十多岁。
有郭永生这么帮自己,从心里往外感激,甚至躬身施礼说道:“多谢郭推官,你为什么帮我?”
郭永生笑笑:“李公子不用多礼,在下也承受不起。我们不认识,但当年许王出京去房州的时候,是我们押送的。许王与我们有大恩,这次我是受长安方面的人所托,才这么做的。洛阳人多眼杂,在下也不能太公开。再说所来的御林军是京城的人,那个队正是什么人想来你也清楚,我也要回去交差了。“
以李贤的头脑,郭永生这么一说,他马上明白,原来郭永生是李孝的人,有些吃惊:“你是五弟许王的人?”
郭永生摇摇头:“不是,许王并不知道我们。”
这让李贤很奇怪,想想可能人家不敢说,也就说道:“我能不能拜托你一件事?”
郭永生确实算不上李孝的人,但心里对李孝是非常感激的。当初他们和张德友四个人在张家湾作假,帮着李孝诈死。当李孝还活着的消息出来以后,四个人大吃一惊,恐怕四个人全是杀头的罪名。
张德友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竟然长安最大车行老板杨东临和长安酒楼老板柳知业找上他们,说是许王安排的,给了他们一笔钱,张德友全家消失。其他三人统一口径,说这一切他们不知道,全是张德友办的。
大理寺审查的结果,确实三个人说的一样,那就缉捕张德友。可是天下之大,上哪找去?张德友从此失踪,一个小小的大理寺推官评事,一定是得到好处,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追查一阵没找到也就算了。其他三个人本来要开除免职回家,但不知道曾经是大内太监的柳知业怎么弄的,大理寺对此事不再追究。没多长时间许王重新回京城,还是许王,他们也就没人再问。
这一次李贤被贬出京前往巴州,正好是郭永生负责押送。也不知道柳知业怎么弄的,他竟然什么都知道,拜托郭永生照顾。
有上次的事情,郭永生坚决不敢干。可他也不敢得罪如今财大气粗的柳知业,更不敢得罪长安最大车辆厂的杨东临,只好答应。到达这里之后让御林军先行,把其他三个人留在客栈,他才单独回来。
不想露出痕迹也不能多带钱,也就拿出两贯安排李贤的生活。他觉得自己做到了,如果太明显被人知道,自己也得隐姓埋名躲出去。听到李贤的话问道:“什么事?”
李贤说道:“你能不能给我捎一封信去松州交给许王?”
郭永生只是一个小小的推官,他哪知道李孝在松州什么地方,也就说道:“那倒是可以,但时间会很长,我也不知道许王在什么地方?”
李贤身为太子,李孝被贬松州戍边,他只是知道在松州,但在什么地方他也不清楚。就说道:“那只好麻烦你帮我找一下,李贤必有重谢。”
郭永生不想说,当初他们和李孝的事那件事已过去,说出来自己就会进大牢,可能也会被杀头。再说李孝的事情发生在长安,他们如今在洛阳,也就说道:“那好吧,我看看安排人找一下,把信捎到,但时间我不知道,你不要着急。”
李贤点点头,虽然认为李孝有自己的势力,但那也只是推算,真实情况自己并不知道。他是太子,李孝被贬松州戍边,李贤并没有再打听过,也没有用太子的身份通过松州刺史帮过忙。此时自己落难,才想起来人家,心里也很愧疚。
他最大的希望是李孝能有钱,帮一下自己。看来李孝说对了,母后野心太大,连自己这个亲生儿子都不放过,她能放过李孝吗?他在松州也不见得多好。
本来想写封信,但是略一思考还是算了,一旦信件落入母后手里,那又是一大罪名,还能连累李孝。也就说让郭永生告诉李孝,他在巴州昌平县天平村,其他的什么也没有。
郭永生离开了,他不能耽误太长时间,自己做这一切,其他三个衙役并不知道。他匆匆返回昌平县,会同其他人,一起回转洛阳交差,打听有没有去松州的人打听一下,捎个信。可是关山路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郭永生离开后不长时间,张古带着全村的人来帮李贤收拾房子,起码得不透风不漏雨。李贤只好放下他太子的身份,帮着一起干活。这恐怕是他平生第一次干这种粗活,在他眼里这是贱民干的活。
张良娣也和那些前来的村妇一起收拾家。很快的时间,李贤和这些人熟悉了,村民发现李贤并不傲慢,只是什么也不会。热心淳朴的山里人,又是教李贤和张良娣,又是一起说笑。
干完了就各自回家,并没吃李贤一口东西。算不算体察民情李贤不知道,但他觉得生活确实有了变化。
时间一天天过去,他的生活稳定下来,也和那些农夫一起学着种地。李贤变黑了,身体更强壮不少。闲来无事也就帮着那些村中小孩一起识字,毕竟还有他儿子。
有人能教这些村民孩子读书写字,那是非常感激李贤的。在这些淳朴的山里人眼里,他们才不管李贤是不是犯人,也不管他们是什么人?反正大家相处的不错。
李贤渐渐有些喜欢上这样的生活,虽然清苦粗茶淡饭也穿麻布衣服,但他心很静,什么也不担心。唯一的担心是天气好不好,收成如何。一两个月过去,李贤从一个大唐一国太子变成了农夫。闲着的时候也四处走动,清晨登上天平山游览,也在小河里洗脸洗手。
这里消息闭塞,也不知道外面什么情况。不是买东西、卖东西,村子里的人根本不出去,李贤彻底与外界断绝了联系。
他现在也不急着找李孝了,李孝来了又能怎么样?难道让自己回去当太子吗?这次打击让李贤心中那一团火熄灭。他不再是太子,不再是皇子,他是一个普通的庶民。
李贤在巴州天平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平淡辛苦,安宁艰辛,但李孝在松州却不这么安分。他越过了冬天,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宁远村已和绿树、明花三个村子连成了一片。
新新小区的扩大,让嘉城县周围的百姓,还有很多的吐蕃人聚集到这里。杨凡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根据李孝的命令,新新小区向西北扩张,因为喀桑珠孜死亡,他的部落被屠杀,周围的部落不断被袭击,苏毗茹的茹岱格桑日普不得不下令,向后退缩把格木屯以东的地方让开。
他也试图出动兵力围剿这支神出鬼没的军队,但每一次都是损兵折将。他们武器特殊,战术灵活,下手无所顾忌,什么都敢干,这是让吐蕃方面最头痛的。可是赞普方面一直没有命令,格桑日普也不敢全面和大唐开战,只能忍气吞声让出很多草场。
李孝最大的特点是把地方扩大很多,却不派人驻守。他命令丁解元插旗,有些像跑马圈地一样,以宁远最西面的绿树为中心,向周围扩张,宁远新唐旗插到的地方,就是李孝的地盘,敢不听话就收拾。
弄得格桑日普暴跳如雷,却无计可施。他已准备了大批军队,准备用重兵灭掉新新小区,消灭这个让他头痛的汉人。
就在他准备兵马的时候,突然接到赞普的命令,让他前往罗些有事情商议。吐蕃各茹有些像诸侯分封制,六个茹的首领都是半独立状态。赞普是大家公推的,这次通知各茹的首领齐聚罗些,是什么原因?
本来他不想去,但随后的消息让他放下准备对新新小区用兵。因为罗些传来消息,芒松芒赞死了,死在西征的路上。那一定是推举赞普确立的问题,这可不能不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