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被贬巴州
洛阳宫乾元殿里,所有的大臣大气也不敢喘,因为很久没有上朝的皇上,此时也坐在皇后身边。洛阳发生了什么大臣们都知道,太子谋夺皇位那只有两种原因,一是急于登上皇位,二是担心太子之位不保。
对于这种情况,皇上意图不明的时候,谁也不想说话。虽然皇后大权在握,但李贤是她的儿子,说明白就是家里争斗,外臣没有什么参与的资格,还可能惹火烧身。
此时在大殿上的大理寺卿周兴却极为得意,本来是一件不大的小事,并不用大理寺插手,就算是洛阳县令也能处理。但事情牵连到东宫,就不能不让大理寺插手,洛阳县令也没胆子处理。
周兴接到报告大喜过望,连忙进宫汇报。这可是拿下太子的机会。明崇俨被杀至今没有告破,让周兴见天后连话都不敢说。本来怀疑是太子所为,可什么证据也没有。
听说一个男童是太子的人,因为被太子逐出东宫心怀不满,竟然告发太子谋反。接到报告的洛阳县令欧阳毓,吓得魂不附体,这样的事他哪敢处理,立即上报三省台司。
作为中书令的裴炎一来不相信,二来也不敢决定,立即进宫报告。武则天大怒,命令把案子移交大理寺审查。
周兴接到圣旨如获至宝,立即派人已圣旨的名义搜查,在东宫府中搜出五百套盔甲,这就是谋反的证据。可惜的是还没有找到武器,面对武则天的指问李贤有口难辩。
他心里也十分后悔,当初就应该听李孝的,不听崔义玄他们的。李孝走时一再说让他保持和以前一样,不要有什么动作,不能采取张大安的计策,那样会失去朝臣之心。
本来裴炎是支持李弘的,李孝让李贤和原东宫近臣保持良好的关系。可张大安、成玄一他们全表示反对。原因很清楚,是想保自己的地位。李贤并没听李孝的建议联络裴炎这些人,但也决定不再装作沉迷酒色,决定好好处理朝政,得到群臣的支持。
他很喜欢赵道生,和男童也别有一番风味。在格元希的劝说下,给了赵道生一笔钱让他离开长安。李贤怎么也想不到,赵道生因为被逐出东宫,没有给他官职而怀恨在心,竟然跑到洛阳县里告自己谋反。
事情败露李贤无话可说,他那些盔甲确实是准备兵谋的。母后越来越专权,因为明崇俨的死,让她开始更加进一步限制李贤的权力。周王李显不断被召进宫,伺候上皇,李显竟然也能处理朝政。
李贤提出,李显和李旦已然超过年龄,应该去封地,但母后迟迟不下达命令。李显上下活动,和朝中大臣走得特别近。李贤接受刘堪的建议秘密准备,不行的时候就兵进皇宫登上帝位。
李贤接受这些意见,是因为他以很长时间见不到父皇,听说身体更不好。从九成宫避暑回来就前往洛阳,再也没有临朝过。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一旦父皇有什么变故,自己就会失去登上帝位的机会。所以他接受刘堪的意见,准备了一些兵器和盔甲,必要时夺取皇宫强行登上帝位,毕竟自己是太子。
可李贤想不到的是,事情竟然坏在一个小男童的手里。此时让他恨不得把赵道生碎尸万段。再怎么发狠也没用,他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不被杀,也是失去太子之位,被贬的下场。
乾元殿里争论到没有,很多朝臣都保持沉默。情况大都清楚,李贤刚二十多岁,他本身已是太子,有必要抢夺皇位吗?李显的动作这些人又不是看不出来。但李治不临朝,裴炎他们根本弄不清怎么回事,也不知道皇上的意图,如今事情已然发生,他们又能说什么?
不能不说李贤听从张大安的计划很失策,装作沉迷酒色,又宠幸娈童让朝臣很失望,此时也就不想为李贤说话。
李治虽然愤怒,但皇位早晚是太子的,他也不想把李贤处理的多重,毕竟都是他儿子。看李贤一言不发也不解释的样,李治又想起了李孝的话。他看了一眼媚娘,没有征求她的意见,而是直接宣布:“李贤犯下大罪,不可轻恕,罢免太子之位,流放巴州不得回京。”
李治这一宣布,武则天松了口气。她自己的儿子,什么样她当然清楚。李弘、李贤都不是听话的人,如今李贤已变成庶民,那太子只能是李显和李旦。这两个人一个胆小,一个软弱,也就是两个草包,那自己就能大权在握。
本来就通过明崇俨向皇上进言,李贤不堪太子之位天生福薄。可李治并不是太迷信的人,也迟迟没做决定。既然李治已宣布,她当然不能再说什么。
作为皇后,作为临朝的天后,李贤是她的儿子,作为母亲这时一句求情的话都没说,宣布散朝,和李治退回贞观殿。大臣们有的高兴,有的叹息,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安抚下李治,返回紫宸殿的武则天刚刚坐下,郭欣报告:“来大人求见天后。”
武则天说道:“让他进来。”
来俊臣进来给武则天施礼,他是御史谏议大夫,躬身说道:“天后,现已查明,太子谋反案牵连很多人,有不少都在洛阳,也有一部分在长安。”
武则天看了一下御史台和大理寺的报告说道:“按律追查,绝不姑息。”
“是”来俊臣明白,这就是天后想要的,立即退出去和大理寺周兴等人开始组织材料。很快长安、洛阳两地,原来东宫的人贬的贬,抓得抓,流放的流放,格希元、成玄一、周立宁、徐雅芳这些人被流放岭南。
张大安被免去侍中的职位,降为贺州刺史赶出京城。当这些报给武则天的时候,她嘴角是一丝冷笑,再也没有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力。
看着面前的周兴说道:“你还有什么事?”
周围有些献媚的说道:“天后,臣已成功告破明大人被杀案子。”
武则天一下坐直身子:“何人所为?”
周兴说道:“是太子派人潜进明大人府邸杀的,这是赵道生的供词。”
武则天连看也没看,她早就怀疑是太子干的,否则长安之内什么人有这个胆量和机会。此时真的知道了,心头生起一股杀机,那是自己深爱着的人,却死在自己儿子手里。
她毕竟不同于常人,把心头的杀机压下去。李贤是自己的亲儿子,已被贬流放,再有什么动作恐怕授人以柄。再说那是李治下的圣旨,事先并没和自己商量,连问一句都没问,好像明白自己的心思,担心处理过重。
但心上人被杀,让武则天这一刻忘记那是自己的儿子,冷冷的说道:“李贤身为皇子,至法度于无物,派人押解他出京,即刻离开洛阳,不许其他人随行。”
“是,臣遵旨。”周兴躬身答应,他也得到自己想达到的目的。周兴这个人很难说,他一直坚持律法从严,认为犯法的人不应该判处其他的刑罚,既然犯法是罪,那就应该处死。偷一文钱和偷一贯钱都是偷,本质上并没区别。偷一文是他没偷到那么多,不是不想偷多的。绝不会有的贼看到一贯钱只是偷一文,所以偷盗就是偷盗,不应该以数量量刑。
他这种思想再加上他没什么家族势力,所以多年也升不上来,在朝野中人缘很差。但他得到了天后的赏识,身份逐步升高。从一个七八品的官吏,升为四品高官的大理寺正卿。
这让他更加相信,严肃刑律的好处。基本上很多犯法的人都死在他手里。这一次连身在长安的张大安都没有幸免,被贬贺州,那是蛮荒之地,全是南蛮,几乎没什么汉人。出任那里的刺史,也不比流放强多少。
李贤是太子,又是皇上的亲儿子,和李孝离开长安时一模一样,都是他惹不起的。为此带着赵道生的供词见武则天,以致武则天下达命令,让李贤即刻离开洛阳,什么人和物都不许带。
长安南城门外,一辆破旧马车,一队侍卫兵,押解孤独的李贤一家离开洛阳。李贤一家三口坐在马车上,虽然没有戴刑具,也没有家眷,可堂堂皇子,一个随员也没有,连伺候的人都没有。押解他们的不是军队,而是大理寺差官,和押解李孝没什么区别。
唯一的区别是李孝有准备,李贤什么准备也没有。他不可能有李孝的头脑,也不可能有李孝的想法。李贤是被迫离开长安的,李孝是自己愿意离开的。再说钱财上两个人也不能比,李贤只有东宫财产,不让带就没办法。李孝除了许王府的财产,还有长安几大商号支持。他是不缺钱的,上下打点的事根本不用他亲自干,自有人帮忙。
李贤是太子,很多人为了避嫌,根本不能参与,再加上得到天后命令和周兴警告,那些差官根本不买李贤的帐。所以这一队孤独的人离开洛阳,过湖桥向南前往蜀地巴州。
李孝离开的时候,还有裴夫人陆氏相送,李贤却一个人也没有。李显、李旦连影都看不见,李贤也明白,他们应该在努力的争太子之位吧?
想到这些,他嘴角露出一丝嘲弄的笑容,闭上眼睛。身边的是良娣张氏和二儿子李光仁。太子妃房氏因为牵连很广,是太原清河大族。武则天虽然愤恨,但她废掉李贤不能不有所顾忌,下令不许人跟随,房氏和儿子也就留在洛阳。张氏是良娣,又出身平凡,也就判令跟随,同行的只有刚刚八岁的儿子李光仁,一家三口离开洛阳。
房氏和大儿子李光顺哭着拜别,没敢相送,她们都明白,能保住一个是一个,就这样李贤只有三人凄凉上路。
从洛阳到巴州也是两千多里地,路途遥远,即使他是废太子,是皇上儿子,可废掉的太子就连庶民也不如,那是犯忌的事情。
一路上倒是谈不上遭什么罪,但对于李贤来说,心情的难受尤胜于身体,以多少懂事的李光仁,一声不出依偎在母亲的怀里。
张氏张张嘴:“太……二郎,我们什么也没有,到巴州如何生活?”
李贤叹口气:“对不起,你跟我受苦了。我如今已是庶民,虽然是戴罪之身,但也是平民,会有田地的,以后只能靠自己。没关系,我也习武射箭,有体力,干活没问题,会养活你们母子的。”
张氏知道,李贤一出生就是亲王,又当了这么多年太子,他能干什么活?说道:“二郎,我想我们是不是去找一下五弟?”
李贤一愣:“你怎么想到找他?”
张氏说:“我听太子妃说的,许王被贬前,他可是有自己力量的。”
李贤心里不解,自己都再没有李孝的消息,太子妃房氏怎么会知道李孝?他第一次诈死,第二次也明显特意离开,就算不想娶袁家女儿,也不用那样对父皇、母后。看来五弟是有准备的。但想想此时的情况说道:“有人押解,到地方再说吧。也不知道他在哪,只是知道是松州,还不知道能不能联系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