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雍、糜芳被擒回许昌之后,曹操一开始对他们倒也颇为礼遇。
简、糜二人虽然能力并不算出众,但他们跟随刘备许久,在刘备营中地位非凡。如果此二人能倒戈相助,虽然在具体事务上没什么大用,但是意义也绝对非比寻常。
不过曹操也知道,此二人跟随刘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们对刘备的忠诚怕是早就刻入了骨子里,想要让他们变节,或许是不可为之事。
对此,曹操也不强求,如果此二人倒戈最好,到时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好处。若招降不成的话,那就一杀了事便可。
简雍对刘备的忠诚根本无法动摇,面对曹操招降的使臣,简雍根本不予理睬,最终昂首受死,被曹操下令厚葬。
但出乎曹操意料的是,和简雍一同被擒来的糜芳,却十分轻易地便投降了。
甚至还没等曹操派去的使者开口,糜芳就率先说出了降伏的意愿。
改投他主的行为曹操不是没见过,甚至他自己手下就有不少人是降将,可像糜芳这样,被擒住之后还不等自己前去招揽便抢着投降的家伙,曹操倒真的很少见到。
要知道,那家伙可是刘备的妻兄啊,竟然没有丝毫犹豫便向自己投降了。对此,曹操也只能感慨,普天之下终究不缺像糜芳这等全然不知忠义的小人。
不过糜芳既然投降了,那曹操自然也得意思意思,封了他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职,再加了一个关内侯的爵位。
虽然只是一个虚衔,但糜芳已经很满意了,他本来就胸无大志,对自己有几斤几两也很清楚,想要被手下人才如云的曹操重用,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如今自己怎么着也有一个关内侯的爵位,多少算是一个贵族了,要是跟在刘备手下东奔西走,恐怕一生都封侯无望了。
想到这里,糜芳不禁觉得自己投曹的这一行为实在是再正确不过了,原先因背叛刘备而产生的那一丝愧疚感也荡然无存。
————————————————————————————————
刘备惨败之后,还是抱着侥幸的想法回了荆州,希望刘表能网开一面,让他继续栖居新野。
为此,刘备派孙乾为使臣前往襄阳,希望能说服刘表。
刘表一开始倒也想开恩继续让刘备屯驻新野,毕竟马腾、孙坚也都相继败北的消息已经传来,他确实需要一个人作为屏障继续抵挡曹操。但是他的这个念头,却遭到了蔡瑁的严厉反对,就连平日里和蔡瑁并非一条心的蒯良、蒯越兄弟这一回也站在了蔡瑁这一边,坚决反对继续收留刘备。
众人甚至建议,应立即派出人马,将刘备擒杀。
这一次出征,蔡瑁为主将,蒯越为参军,军中自然少不了蔡氏、蒯氏的子弟前去镀金的。这些士族子弟都可谓是两个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却几乎在这一场大战中死伤殆尽,这如何能不叫两大家族的主事人对刘备恨之入骨。
原本在他们眼中,这一战是必胜之战,所以才会将家族中的优秀子弟送入军中混资历。
但是,这一战最终败了,而且损失惨重。
这一切的原因,都要归结到刘备背信弃义,心怀叵测,擅自突袭宛城。若不是如此,刘备所部留下来和荆州军一同抵御曹军的偷袭,又岂有战败的可能?
即使蒯越和蒯良平时再怎么冷静,在一下子失去这么多优秀子弟之后,也是淡定不能了,统统将怒火烧到刘备身上。
尽管他们知道,眼下的情形,继续留刘备在新野抵挡曹操才是上策,可是他们就是无法忍受这个可恶的小人在他们眼皮底下活动。
更何况,在宛城一战之中,刘备异志已现。如果还把他留在新野,说不准也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未必可靠。
蔡氏和蒯氏乃荆州势力最大的两个家族,他们一同反对接纳刘备,刘表也无法驳回他们的意见。
只不过派人擒杀刘备的建议,还是被刘表压下了。对于刘表来说,刘备好歹也有个皇叔的名分,和自己乃是同宗,擒杀之举实在太过分了。
不过刘表心善,蒯良和蒯越虽然痛恨刘备,却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可蔡瑁就不一样了。
在孙乾出城之后,蔡瑁便派人追上并将其杀害。然后动用自己的私兵,向刘备驻扎之处杀去。
在蔡瑁心中,刘备必须尽快死去,哪怕让他多活一刻,都会使蔡瑁感到恶心无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