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将!典韦在此!休伤我兄弟!”说时迟那时快,一声雷霆之吼从不远处传来,竟然生生使得敌将为之一震,从而导致枪势也随之一凝,就这样停滞在半空中。
性命攸关,高顺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当下便调整好身形,双腿轻夹战马腹部,掉转马头便逃之夭夭了。
敌将先是一愣,而后勃然大怒。斩将之功就在眼前,没想到竟功败垂成。自己竟然因为一声怒喝而在那么一瞬间感到战栗,这更是这名自尊心强烈的敌将所不能容忍的。
“哪里走?”在愤怒的驱使下,敌将自是策马紧追不舍。
“呀呀呀——!”然而没追几步,敌将只听得阵阵怪叫,随后便是一名相貌凶恶、身材魁梧的猛汉像自己这里冲来。无奈之下,敌将只能舍了高顺,举枪向猛汉迎去。不过他也听出来这名猛汉便是先前发声喝止自己的那人,心中也是怒气勃发。反正斩谁都是斩,跑了前面那个,就拿眼前这个开刀好了。
那猛汉自然就是典韦。战斗初始的时候,联军几员大将彼此还能有些照应,然而随着战斗的进行,大将们逐渐深入敌阵,相互之间的距离开始越拉越大。再加上敌军虽众,却没遇上什么强手,所以大将们也不再担心其他人的安危,只是自顾自地杀敌。也是出于偶然,典韦正在两军阵中防守杀得痛快至极的时候,无意间回头一瞥,却正看到自己结拜兄弟被一员敌将压着打,心中的怒火也是噌的一下就窜上来了。之后见到高顺情势危急万分,典韦心中更是又焦又恼。可无奈如今两人之间距离隔了有几十步远,等自己策马飞赶过去,想必高顺早已身首异处了。无奈之下,只能使尽所有的力气,远远地喊出一声狮虎之吼。
典韦自身的威势,或许他自己还并不怎么清楚,不过却能够真真切切地让所有被这股威势所覆盖的绝大部分人感到胆寒。两军士卒,听闻典韦突然之间放声大喝,无不心惊胆颤。一吼之威,其如斯乎!典韦凭着一句怒吼,硬是生生把高顺从敌将的枪下救了下来。
而如今典韦和那敌将战至一处,数合下来,敌将的额头上便沁出冷汗。高顺武艺虽然不差,却远不能和典韦比肩。尤其论这一身的怪力,整个三国恐怕也就只有许褚、张飞等寥寥数人能和典韦一较高下,就连吕布都略有不及。敌将枪法虽然较为精湛,但终究未得大成,在典韦这种一力降十会的打法之下便无从施展。典韦每一戟都势若惊雷,敌将每次接招都感到吃力不已。
敌将对于典韦的强悍也是惊讶不已。其性格原本就骄傲,在他看来,自己的枪法在这个世间除了飞将吕布和自己的恩师之外,或许再也没有能胜过自己的强者了。但不曾想在眼前这个猛汉的攻势下,自己竟是窘相频生。这场交锋让他心中的骄傲顿时去了大半,回想起恩师曾对他说过世上豪杰多不可数,叮嘱他切不可小觑天下英雄,当时自己却并未放在心上。然而今日吃亏之后,方知恩师诚不我欺。
“你这贼将,倒也有几分本领!快快报上名来!免得死后成无名之鬼!”交手之下,典韦对敌将的武艺倒也有几分赞赏。
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敌将倒也颇有自知之明,当下也不恋战。只见敌将虚晃一枪之后,便策马而逃,边逃口中边喊道:“兀那黑厮!给我记住了,我乃武威张绣,是来日斩下尔狗头之人也!”
高顺的瞳孔微微一缩,他……竟然就是张绣?
张绣的名号,高顺当然听说过,北地枪王嘛。枪神童渊的大弟子,赵云的大师兄。不过高顺对这个“北地枪王”的名号倒也真没怎么在意,他对三国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和小日本的三国志系列游戏,演义里未对张绣的武勇有过什么描述,而在游戏里张绣的武力值也不高,刚刚70出头罢了。因此高顺虽然知道此时张绣应该在董卓帐下效力,但并未将那个枪法凌厉高超的武将和张绣联想到一起。
小日本的游戏害人啊,这个张绣虽然比不上他的师弟赵云,可武艺也是一流的,甚至比之于夏侯兄弟,还隐隐高出那么一线,至少绝对不愧枪王之称。幸好当初认了典韦这个大哥啊,劫后逢生,高顺不免暗自庆幸。如果方才典韦没有救自己的话,那自己在这个时空的历史上可就真的沦为龙套了。千百年后老罗再写《三国演义》,描述自己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只用一句“张绣与高顺战三十合,斩之”轻轻地就把自己给交待过去了,说不定连自己在虎牢关的出场都会被省了,毕竟龙套嘛,有什么出风头的资格?
不过张绣逃走前说的那句“我是来日斩尔狗头之人”,如果历史按照原本走向继续下去的话,倒也算得上是一语成谶了。毕竟原本的历史上,害死典韦的罪魁祸首正是那个张绣。
但是或许是因为高顺的到来产生了足够的蝴蝶效应吧,典韦见张绣跑路,举起手中铁戟便向张绣背后掷去。典韦怪力无穷,除了武艺绝伦之外,一手掷戟的本领同样也是出神入化。张绣胯下战马还没跑出几步,便被典韦掷出的铁戟穿背而入透胸而出,当场便死得不能再死了。
高顺见张绣战死,也是舒了口气,心中不由感慨,自己原先所在的那个时空中,典韦被张绣所害,而在这个时代里,张绣却被典韦亲手所杀,这在某种程度上算不算是一报换一报呢?不过张绣和赵云有同门之谊,万一让对方知道其大师兄是被典韦亲手所杀,不知道两人是否会闹矛盾?算了,自己虽然崇拜赵云,可现在也不是顾虑那些事的时候,要知道,自己的命可是差点就毁在张绣这厮手上啊。回想起先前张绣直指向自己咽喉的那一枪,高顺仍不免心有余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