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武重规乘着一顶软轿,向皇宫的方向而去。前些日子李璥请旨出京,他派了些侍卫跟着,每日以飞鸽传书向他报告。好在这一路上都相安无事,李璥也平安的到了耿家,没有再发生上次那种刺杀。但听说他除了耿青峰成亲那天呆在府衙以外,之后在耿家都没有外出。而且,他把他们赶到了耿家客房,也不让他们跟着,就躲在耿青峰的院里,不知道在搞些什么。那个传递消息的侍卫为免意外,曾暗中查探过。根据他的回报,李璥在耿青峰的院子里,对着一个造型怪异的大桶,不知道在做什么。想着上次在御书房时,李璥说的那些话,估计耿青峰所做的那些,他应该也会。而耿青峰的那个院子,看来宝贝不少。
而且,根据刘雄,也就是让薜管家派去伺侯耿青峰出行的刘叔回报。耿青峰回去后,还去了趟杭州,跟一个海商的关系也满近的。更弄了些不知道什么名堂的酒,让刘雄这个老东西都赞不绝口。刘雄这老东西当年就是一个对酒没有免疫力的人,他对酒的了解可比他还强。让他赞不绝口的东西,让他也起了兴趣。也许,找个机会,他应该向那个干孙子讨要一些来。
今日进宫,他是去探望女儿的。这外孙不在的三年,她日思夜想的,就是她这个宝贝儿子,求神祈祷他的平安。不过这个愿望好不容易实现了,这外孙在他们身边呆了不到半年,这次又请旨出宫。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且作为天家的媳妇,这不是他能管的。但他跟皇帝关系还不错,又是手握兵马的大元帅,这去看一下还是能做到的。这不,今日正好是休沐日,准备先去向皇上请安后,再去后宫看女儿。
他坐的软轿在宫门前停了下来,一步漫步在这庄重而严肃的,由巨石铺成的宫殿里。看着这座让他从小伙子耗成如今这白发苍苍的牢笼,不由得嘿嘘着。当年,他并不赞成女儿嫁入宫中的,要不是迫于姑母皇帝的命令,和他手中让兵权让皇室忌惮的话,怕他们发难的话,他真不想让女儿陷进这座华丽的金丝笼。这二十年来,他看着自己的女儿如何由一个天真的女孩变成一个后宫的宠妃,又从一个宠妃变成如今这算得上事事淡漠的妃嫔,这其中的心酸她虽从没有对他说过,但他都了解。这后宫,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个充满着阴谋和诡计的地方。在那里呆了几十年,女儿没有给磨成那种满肚子算计,成天想着如何争宠的样子,已经算是难得了。
这个时候,皇上一般都在御书房批阅奏折。这皇上其实也挺辛苦的,平时日理万机,要应付天下的各种大小事物,即使在休沐日这种时候,也没有休息的时间。
他来到御书房外,便看到在门口守着的一个小太监,这宫里的太监成千上百,他虽不是都认识,但这御书房外,皇帝身边的几个近点的太监还是认识的。这不止是他,朝中各位大臣相信也跟他是一样的。
“吕公公,皇上在里面吗?劳烦帮老夫通报一下。”本来,以他这种身份,根本不需要对一个太监如此有礼的。但这些太监是皇帝的近侍,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是最先知道的。这不,他在说话的时候,也拿出了一个银镙子,偷偷的塞在他的手中。
“原来是武元帅呀!”那吕公公好像对这种行贿的事情习以为常,那银镙子在他的手中一翻,就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这些太监果然有翻云复云的本事。“武元帅,皇上正在里面接见宰相张大人和户部侍郎萧大人。听说好像是福建经略使唐修忠招抚了尤溪流域的部落酋长高伏及其属民,现在正在商议相关事宜。”
这招抚的事情之前也有听说过,不过这尤溪流域的那个酋长,听说十分顽固,而且也十分贪财好色,十分不分对付。这唐修忠能招抚到他,看到本事倒是不小。
武重规皱着眉头的想着,虽说他平时并不用早朝什么的,但这些朝中大事还是知道的。“如此,我先在一边侯着,一会儿张大人他们出来后,还请公公帮忙通传一声。”这些事情,他并不想去管。他记得,这唐修忠好像是那个李林甫的人。他平时并不想参与到这些党派的争斗中去,虽说有时哪边也不加入并不能明则保身,但起码比那些站了队的好些。而且,他身为右吾兵马大元帅,又是三朝元老,再过两年就要向皇上请辞告老了,也没有必要去站队什么的。
“是!不过,奴才想的话,他们进去好些时候了,应该也快出来了。”吕公公说着,还不忘给他多透露一点,必竟收了人家的银子,也要把事情办好。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正在他说话的时候,御书房的门打开了。出来的正是刚才吕公公说的宰相张大人和户部侍郎萧大人。
说起这张大人,可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的十四世孙。其为人正直,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也不趋于任何一方势力,算是一个难得的好官。
他们一出来,看他走廊上站着的武重规,也是愣了一下。不过对于武重规这样的老臣,他们还是主动先打了一下招呼。七岁知属文,唐中守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卒谥号“文献”。
“武大人。”张九龄笑着,对武重规说着。对于这个对几方势力不偏不斜的老大臣,他还是十分敬重的。
“两位大人谈完要事了吗?”武重规笑着,对二人说着。那位萧大人虽没有说话,但也点了点头示意。
“刚谈完。武大人有要事要面见圣上吗?”平时武重规进宫的次数屈指可数,对他的到来,他感到十分的奇怪。
“只是有些小事而已,老夫不管朝事已久,哪有什么要事呀。”武重规笑着回答着。反正进宫请安见女儿,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这世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只有轻重缓急。武大人有事要面见圣上,我也不多加打扰了。告辞。”说着,张九龄对他拱了拱手,笑着离去了。
而刚才一直没有说话的萧昱萧大人,此时也对他笑着说:“武大人,平时下官见你也极少进宫,今日难得在宫中遇到,一会儿忙完后大家坐坐如何?”
坐坐?这萧大人他像是大皇子李琮的人,这个时候对自己发出邀请,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用心起来。“萧大人,今日老夫怕是没有这个空闲,要不改日由老夫请萧大人一起喝上一杯,可好?”
“那还真是不巧!”这萧大人惋惜的说着。虽说武重规是璥皇子的外公,但这璥皇子之前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功绩什么的,而且在文滔武略方面,也比不上他前面的几位皇子。是以,这些大臣们都觉得,将来的皇位肯定不会是他的。这站队的时候,也没有人站在那那边。但是他外公武重规就不一样了,不但是三朝元老级的人物,更是手握兵马的重臣,放到哪都是会被拉拢的对象。这萧昱只是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平时里得到重用的时候是少之又少。在庆王李琮面前,更是说话都没啥分量。是以,刚才见到武重规的时候,他就想着如何能拉扰这位“元老”,到时他在庆王面前也能沾点光。可惜的是,这位武大人好像并不是很好说话。萧昱平素总是自命不凡,对于这些武将更是十分不屑,认为他们就是莽夫而已,除了舞刀弄棍,根本没有什么长处。要不是想要在庆王面前立功,他根本不屑与之说话。不过,他刚才的相邀武重规却推迟了。“不过,武大人既然开口了,那下官就等着武大人的相邀了。”虽说他对这些武夫没啥好感,但是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做的。
“呵呵。”武重规笑着。“萧大人有事只管自便,老夫这就面前圣上。”这萧大人的为人,他平时还是听到一些的。刚才在他眼中的那丝不屑,他也看得十分清楚。不过,他并不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对于这些狐假虎威的家伙,也犯不着跟他们一般见识。
“那就告辞了。”说着,这萧大人随意的把手一拱,拂了拂袖子便离开了。
“吕公公,现在能帮我通传了吗?”看着萧昱离开的背景,武重规只了笑了笑,便转身对着旁边的吕公公询问着。
“是,奴才现在就去为武大人通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