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定州旱情
杜荷走在了早朝的路上,距与薛仁贵对战,已经过了半个月了。WWW.tsxsw.COM
杜荷并没有因为胜利而松懈对于武道的领悟。
在他眼中已经出现了另一片天地,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如秦琼说得,一个人可以将**的素质锻炼至巅峰,可以将招式练得熟能生巧,但却永远无法将精神练至巅峰。
武道之路,永无止境,就如强中至有强中手一般。
他在战胜薛仁贵之后,再一次找到了周振威,告诉他自己这一个月的领悟。
周振威当时脸上不喜不怒,缓缓的告诉他:“武道之门,在你的努力之下已经打开。但是你要知道,武功素来有高下之分,打开武道之门并不代表你就变成了高手,但是只有打开了武道之门,理解了武道,你才有成为高手的可能。想要看透和战胜更强的敌人,你就必须拥有不输于敌人的意志、**和技巧。而在这些方面,你和经过千锤百炼的我相比,差得太远了。如果你想成为能击败我或者我师傅的高手,就必须在这三项基本素质上超越我们两人,除了不断磨练增强自己之外,还要通过无数实战经验来提高。”
周振威很强,他的师傅,天下第一豪侠虬髯客更强,想要战胜他们,那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毕竟这世界上的高手,并不仅仅只有一个薛仁贵而已。
而杜荷要做的就是超越。
站在朝堂上,李世民与群臣商议着关于春耕的大事。
春耕关系到一国之根本,是目前大唐帝国的头等事情。这些日子,杜荷在处理尚书省事情的时候,也是围绕春耕这个主题展开的,尤其是江南一代的耕种情况。
今年是广泛推广两季水稻的第一年,满朝文武都非常重视。作为发起人的杜荷,自当不敢有任何的马虎。
好在现在江南的第一政治把手是刘仁轨,对于这位后来的宰相,杜荷还是很放心的。
这时李世民拿过了一封奏折,那原本喜悦的表情突的一变,眉宇微皱,将奏折放在了案几上,沉默了半响道:“北方定州刺史,传来奏章,说当地一月无雨,可能会印象今年收成,上下百姓皆为之担忧。对此,诸位爱卿可有什么看法?”
一时间朝堂上皆安静下来。
因为秋冬两季少雨,土地水分蒸发尤为严重。若多雨的春季,出现了旱情,意味着秋、冬、春三季连续干旱,这对于农作物的成长将会带来致命的危害。故而有着春雨贵如油一说。
定州一月无雨,已经是极其严重的旱情了。
然天不下雨,乃是无可避免的灾祸,人力怎能逆天?
面对李世民这一问,满朝的文武,大多都保持沉默。
魏征在这时站出来道:“陛下,如此旱情是定州一处,还是北方绝大部分区域。”
李世民道:“只有定州一处,其他地方并无旱情传来。”
听此话,满朝文武也松了口气。
定州疆域不小,但在大唐疆域中却是沧海一粟。即便田地颗粒无收,凭借其他地方的收成,足以弥补定州百姓之所缺。何况今年南方实行两季水稻,收成将会翻倍,应付一州县的旱情,那是绰绰有余的。
掌管农业的大司农叶宗演上前道:“面对此次旱情,微臣认为应该做三点打算。其一、张贴告示,安抚民心;其二、严格督促地方商贾,禁止囤积粮草,坐地起价。其三、将粮食运往定州附近谷仓,已做随时赈灾之用。”
叶宗演今年以高达六十,白花花的须发随着他说话声,一抖一抖的,有些滑稽,但满朝文武却无一人敢小觑此人。
叶宗演是隋炀帝时期的状元郎,并没有很好的出身,但却有着一颗拳拳的爱国为民之心。隋朝的科举制度是为了名门大阀服务的,故而叶宗演虽是状元郎,但官职却是很低,仅仅只是一个地方县尉。在他担任县尉的时候,宇文阀为了谋取私利与盐商勾结,抬高盐价,百姓吃不起盐。
叶宗演为民请命不果,一怒之下,用自己所有的俸禄买了一大袋的盐,将所有的盐都倒在了负责经营私盐的宇文化及侄儿的身上,拉着他将他毒打了一顿,把一地的盐往他嘴里塞。当时宇文化及的侄儿正私会寡妇,身旁也没有带护卫,让叶宗演活生生的用盐给毒死了。
古代的私盐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程序的,而且为了提高利润,盐里还参杂了许多对身体有害的东西。这种盐经过火的加热与菜的稀释,能够将危害降低,但这种生食,人的身体是受不了的。
叶宗演也因此受到了宇文阀的通缉,幸亏当时虬髯客与红拂女经过,将叶宗演救了。叶宗演也因此隐居,不问世事。
后来大唐立国,李建成听得叶宗演之名,将他请出山,为大唐所用。
众所周知,李世民这个皇位得来的极不光彩,他上位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将朝堂中的那些李渊、李建成的死党,清洗了一遍,换成自己的心腹。唯独叶宗演与魏征个别的太子党例外。
魏征凭借的是超常的治世才华,而叶宗演靠的是那颗为国为民的心。
他是一位干事实却不求回报的大臣,尽管现今已有六十高龄,但还如年轻时候一样,只要关系百姓生计的,他绝对不含糊,是那种为了百姓利益,敢一头撞死在金銮殿上的耿直大臣。
他提出的三点建议,也都从百姓角度考虑的。
李世民脸色怫然不悦,“这旱情还未发生,就想着灾难的到来。该说未雨绸缪,还是不思进取,草草应对?每次灾难发生,都想着如何如何赈灾,难道真的就没有什么可以防止灾难的应对之法?我们永远都处在被动的挨打局面?”他并不反对赈灾,也不认为叶宗演说的没有道理,只是他是一个敢想敢做的皇帝。他不情愿受到老天的束缚,盲目的应对一切老天丢给他们的难题。
“这……”叶宗演又何尝希望旱灾的出现?他苦着老脸道:“这人力岂可与天斗?”
“那倒未必!”
这时,殿下传来了一声辩驳。
李世民精神振奋,听出了那是杜荷的声音。其实他并非不知,天不下雨,谁也强求不来,只是作为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他就是不喜欢受到束缚,想跟为难他的老天,斗上一斗。
杜荷的出现,意味着奇迹的来临。
杜荷的存在,已经给他带来了无数次的惊喜。
杜荷这一站出来,一出声,那种期盼的心情立刻浮现脸上。
叶宗演也为之异动,忙对杜荷弯腰作揖道:“请杜左司郎中赐教……”
左司郎中是杜荷现在的职位,他在开发江南的政务上大放异彩。李世民已经提拔他为尚书省的左司郎中,成为了尚书省的核心官吏之一。他原来的员外郎只能算是尚书省这位庞然大物里的打杂伙计,如今依然是庞然大物中的一员了。
叶宗演官居大司农与六部尚书平级,论地位官职远在杜荷之上,但如今杜荷的才华,已经得到了绝大部分的文臣的认可。
面对屡屡剑走偏锋的杜荷,叶宗演也期待他能想出绝妙的解决之法,在这一刻,也不吝啬一个作揖之礼。
“小杜爱卿快快说说……”李世民也迫不及待的催促着。
杜荷见群臣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上前一步道:“回陛下,这人力确实难于天斗,天不下雨,不可强求,但万事都有应变之法。之所以存在旱情,归根结底在于大麦对雨水的需求过大。缺了雨水,难以存活,我们何不换一种不需要大多水的食物种植?就如大漠里的仙人掌一样,大漠干旱,无水无河,但路上的仙人掌却依然郁郁葱葱,毫不受到环境影响。”
叶宗演沉默会儿道:“这……杜左司郎中说的并无道理,只是农作食物,莫过于五谷杂粮粟、豆、麻、麦、稻,此五种作物,就属豆、麦最耐旱,如今定州豆、麦受到旱灾影响,生长异常,能指望其他农作物吗?”
杜荷笑道:“常识类农作物确实没有,但我却知道一种少见的农作物,比大豆、小麦更加的耐旱,是从美洲大陆万里而来的云骑尉赵回带来的当地作物,我称它做番薯,可以广泛的种植,而且产量极高。我在江南做过实验,番薯一年两熟,一亩沃土产均在两千五百斤左右……”
两千五百斤!
听到这个数字,满朝文武都惊呼出声来。
叶宗演瞪圆了眼睛,作为大司农,对于粮食的产量,他如数家珍,深知唐朝的水稻一亩田地产量平均只有一石,而一石连三百五十斤不到一些。番薯的产量是直逼水稻的十倍,这是什么概念?
李世民大笑:“有这等好东西,爱卿怎不早说?”
杜荷苦笑道:“昔年赵回带来的只不过少量的一些,全部用来育苗,也不过是几亩田地。产量什么都不确定,故而没有上报。如今番薯在江南沃土已经种植成功,本打算在旱地尝试种植成功以后,再行上报……如今看来,这定州可以成为尝试旱地耕种的第一站。陛下,臣有九成把握,番薯定能在定州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