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0月18日,秋高气爽,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国的军事精英济济一堂,举行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致开幕词,开宗明义地说:
今天是大敌当前,敌人很强大,他们包围我们、威胁我们,我们应当团结起来。今天在座的,有人民解放军的骨干,有社会上有名望的,以及过去做军事工作有经验的人……国防委员会今后的任务是:团结起来,训练我们的军队和人民,逐步建设一支近代化的革命军队。……这是人民的目标,是宪法规定的目标。
此时,毛泽东心情很好。
195年7月7日,打了近三年的朝鲜战争,迫使美国人签订了《停战协定》,杜勒斯之流把新中国“掐死在摇篮里”的打算落空了。“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和坦克”,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朝鲜战争教育了世界人民。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是帝国主义一定要打,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这是1950年9月间的讲话,实践证明此话不错。毫无疑义,我们还应该用新的武器装备人民军队。1954年,我们国家自己出产了一架飞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虽然还只是一架教练机。当然,最重要的是团结各方面人士建设军队、建设国家。今天将要与在座诸公研究这桩事情。
第二件大事,也叫人高兴。一个月前,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制定了第一部宪法。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他记得对这话表示赞同的掌声颇为热烈。
第三件事,也使人高兴。本年4月6日日内瓦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召开,尽管美国人极不情愿,仍然不得不同意和中国、朝鲜、越南人民讨论朝鲜统一和印度支那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登上国际舞台,参加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要跟一切愿意和平的人合作,孤立美国当权派中好战的那一派。当今,美国气势汹汹,矛头对着我们,其实是利用**的旗帜占领从日本到英国的整个中间地带。印度支那这个小地方的战争,牵动着亚洲、欧洲、美洲。我们主张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我们与一切要和平的人拉关系,来保卫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国家。
毛泽东在主席台上,看到他认识的人不少。军队的那些人不说,在座的唐生智、黄琪翔、蔡廷锴、程潜、李明灏,高树勋、林遵,还有一些未曾谋面却久闻其名的朋友。过去不认识的人,今天可以坐在一起开国防委员会会议,这种情形是很可以想一下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国面临包围,面临威胁,人们应该要有危机感。美国正在收紧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1951年8月,美国、菲律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1年9月,美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同月,美国与日本签订《安全条约》;195年10月,美国与韩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一个多月前,1954年9月8日,美国拉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共8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其中,1954年美国与日本签订的《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尤其要引起注意。日本经美国政府授意,于7月1日颁布实施《自卫队法草案》,将保安厅改为防卫厅,保安队改为自卫队,改变了“警察后备力量”的性质,重建日本军队,复活军国主义,这是很严重的事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开罗会议”和《波茨坦宣言》精神,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11个国家组成的盟国远东委员会决定日本必须非军事化、民主化。当时由美国人主导制定的《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如今,日本却重整军备,威胁亚洲和平。与此同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特使范佛里特于7月底再次去台湾,明确宣称美国与蒋介石之间“应该有一项共同安全双边条约”。随后,杜勒斯也到台湾同蒋介石密商,急于敲定一项条约,把台湾变成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控制自海参崴到新加坡的每一个亚洲海港”,打造包围中国的“岛屿锁链”。面对如此气势汹汹的敌人,怎能不防?
毛泽东正式讲话了,没有讲稿,只有一个简单的提纲,更多的是即席发挥,但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后发。
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我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代是清朝末年搞的新军。……这个新军和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党,在人民拥护的基础上,完成了推翻清朝的任务。但后来腐化了……
第二代是黄埔军。它曾经是一个革命军……今天在座的中间,有许多人,共产党的非共产党的,都是亲眼看过、亲身经历过的。以黄埔军为主干的国民革命军起初成立了八个军,黄琪翔、蔡廷锴是四军的,程潜、李明灏是六军的,唐生智是八军的。黄埔军也曾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北伐时势如破竹,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脱离人民。……
现在的人民解放军是第三代。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红军。
这三代,代表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三个阶段。中国要搞一部军事史,把这三个时代的进步写一下就好。
毛泽东停顿了一下,接着说:
今天,国防委员会有各方面的人,具有各个时代经验的人,大家为爱国主义所鼓舞,为着应该共同的目标,这一点是很可贵的。在座许多人是老前辈,你当师长的时候,我还在当兵。
此时,毛泽东注视着他的老朋友程潜。毛泽东忆起,1911年,武昌起义消息传到长沙,他立即投笔从戎,加入起义的湖南新军,编入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第五十标(相当于今天的旅、团)第一营左队当兵。当时,程潜是师长,毛泽东呢,是许多人里的一个小卒,普通一兵啊!听毛泽东这样一说,在座的许多人更感亲切了,老军事家们开始小声交谈,或是会意一笑。
毛泽东讲话挥洒自如,有人回应,他更加谈笑风生,把话引向深入。他知道这些与蒋介石打过交道的过来人,又不甚了解共产党,心里没有底,便接着说:
过去蒋介石有什么意见,人家要猜摸一番,过了一个时期就变了。现在对我们用不着猜摸,我们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这是载于宪法的。现在常常听人说要摸底,有什么底?宪法就是底。共产党的底就是发挥一切有用的因素,破坏阻碍的因素。有用的因素是建设性的力量,包括各种知识分子、旧军队出身的将军和士兵。共产党的许多将军们,很多也是从旧军队来的,像贺龙副主席就是当过湘西镇守使的。没有天生下来就是共产党的。一个人生下来并没有什么任务,母亲生儿子也并不是要他当军人、当将军,这是社会历史条件造成的。
会场上起了轻轻的嗡嗡声,他们可能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与毛泽东发生了共鸣。
毛泽东扫视会场,看见了林遵。去年月间,他在南京检阅了海军,还同他有过交谈,知道刘伯承要他去办海军教育,由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改任军事学院海军系主任。他高兴地说:
我们的海军,目前还只是一点萌芽。去年我还坐过一次军舰,从汉口到南京,在南京还看过鱼雷快艇演习,海军战士都是十九到二十三岁的青年,见了他们就忘了我们是老朽。当时也看到林遵委员,你们变成先生了。建设工业要有工程师,办学校要有教授,要团结他们,没有他们是不行的。当然,没有新人也不行。割断历史是不行的,好像什么都是我们白手起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毛泽东的目光与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和海军副政治委员苏振华交流了一下,他强调地谈到海军,因为中国受西方帝国主义包括日本的欺负有一百多年了,外敌入侵大多来自海上。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岛屿,需要扎紧篱笆,要有强大的海军。近代以来,从林则徐、左宗棠起,多少仁人志士为建立现代海军殚精竭虑,我们应当继续这种努力。动员全国力量,为了肃清海匪的骚扰,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为了准备力量于适当时机收复台湾,最后统一全部国土;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侵略,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根据工业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肖劲光是一个老同志,1949年1月,为统一管理指挥各地人民海军及现有舰艇,选调他担任海军司令员。190年他曾经和刘少奇、任弼时一起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过,现在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他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苏振华刚从第五兵团政委、贵州省委书记的岗位上调来担任海军副政委,是经邓小平、彭德怀选调来的。他比肖劲光年轻10岁。在延安“抗大”时,他和胡耀邦分别担任一大队大队长和政委,一个是平江的农民,一个是浏阳的泥腿子,年轻好学,毛泽东曾经称赞他们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还有一个更年轻些的刘道生,现在正在苏联海军学院学习。这三个人组成海军主要领导班子,希望他们为建立强大的海军有所作为。
毛泽东在讲话结束时有意强调不要割断历史,不是无的放矢。1950年4月日,刘道生参加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一周年庆祝大会,受命为军舰命名、授旗,对部队作了调查,回来后写了个报告说:刚脱离国民党起义的原海军同志,不了解共产党、解放军,强调海军技术,不相信靠“土包子”可以建设海军,甚至有人主张应该由他们来组建海军;老战士又看不惯新同志的旧习气,经常发生碰撞。应该强调从野战军来的同志主动加强对原海军同志的团结,这是一个很中肯的意见。1949年夏天毛泽东第一次见到林遵的时候,林遵也坦率地谈过相似的意见。当时毛泽东就向他说,因为你们的起义,迅速增强了人民海军的力量。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建设海军。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讲过要另起炉灶,是因为我们接收的是一个烂摊子,需要改造,推陈出新,但是,不能够说什么都是白手起家。渡江战役发起的时候,张爱萍受命组建华东军区海军,就只有那几个人,连一条船也没有。林遵起义后,保存了几艘军舰,又买了几条商船改建,这才有了华东的舰队。肖劲光当了海军司令,要去刘公岛视察,连一条交通艇都没有,借了条渔船才从威海摆渡过去。所以,要使同志们千万不要以为什么都是白手起家,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加强各方面的团结。
毛泽东讲话后,没有离开,继续同与会的老朋友叙旧谈新。金风送爽,高朋满座,何其痛快!各方朋友,包括过去曾经敌对阵营的人士,如今齐聚一堂,坐在一起,共商国是,只因为“换了人间”啊!
夏日,7月的一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过去,这里是外国人休憩避暑的地方,如今,回到了人民手里。清晨,毛泽东登上海滨的联峰山,迎风望海,遥看东方一轮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朝日,心旷神怡。夜晚,漫步海滩,想及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征乌桓,九月班师经碣石写了《观沧海》,心潮澎湃。他极目幽燕,遥念魏武,吟得《浪淘沙.北戴河》一首,并说:南唐后主李煜写的《浪淘沙》都属于缠绵婉约一类,以这个词牌反其道而行之,写了一首豪迈奔放的大海之词,算是对古代诗坛靡弱之风的抨击: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渔船出没在波涛间,遨游在大海上,问一声“知向谁边”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异曲同工,不是犹疑,不是心中无底,而正显艄公心闲气定,高人一筹,把定航向,驶向彼岸。
此时,与会的肖劲光、苏振华和林遵感慨万千。他们无一不与毛泽东有过不同寻常的交往,今日面聆讲话,共同感受到毛泽东深谋远虑、知人善任和对他们的殷殷嘱望。
新中国前0年海军历程,他们和毛泽东一起走过,无论是解放沿海岛屿,炮击金门,打击侵入海南岛的美军飞机,建造核潜艇,建造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收复西沙群岛,还是组织舰船编队驶向太平洋,海军由近海向远海进军,无一不经毛泽东规划、决策。不仅海军的将军们有如此感受,普通水兵也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命运与毛泽东紧密相连。笔者当年刚参军5年,调到新组建的海军航空兵政治部工作,常在前线机场采写战斗通讯,后来又协助老同志整理革命回忆录,以后,一直在海军领率机关工作,虽只是一个初级军官,接触所至,上至司令员、政委,下至飞行员、炊事兵,有着共同感受。我将在以后叙述中,传达他们对毛泽东的直接感知,告诉你一个海军历史中的毛泽东。今天,人们因不同的价值取向,个人境遇的差异,对毛泽东或赞或贬,但是,凡是从0世纪走过来的中国人,都不能不回首毛泽东与每个中国人共同度过的那段历史,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