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61章,面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臣文水县男许泽轩,参见陛下!”

远远的看到李世民后,许泽轩一改常态,迅速将两袖张开,迈着小碎步疾行,上前对皇帝见礼,这种礼节名为趋礼。

趋礼是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臣子对君主、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卑贱者对高贵者时常常会用到。

比如《礼记·曲礼》中说,“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这种礼节的产生非常早,在春秋战国便开始严格执行,一直到清朝依然存在。

《论语》里就有孔子行趋礼的记载,比如《乡党》篇,说孔子时会见宾客和面见君主时,“趋进,翼如”,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快步疾行,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当然,有三种情况可以免于趋礼,“帷搏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除此之外,就得靠君主的恩宠了。

根据《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记载,汉初宰相萧何,面见皇帝时就不需要行趋礼。

刘邦能够一统天下,萧何居功甚伟。

为了表彰萧何的功绩,刘邦赐予了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

在萧何之后,获得这些待遇的还有王莽、梁冀、董卓、曹操、司马懿、萧衍、侯景、杨坚、朱温……

没错,除了萧何以外,其他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他们往往会在造反或篡位前,逼皇帝给他们“入朝不趋”的殊荣。

许泽轩年纪尚小,也没有到功高震主的程度,即便不行趋礼,也不会被认为又谋朝篡位的心思。

不过为了给皇帝一个好印象,他还是必须表现的举止得体、进退有据。

一分钟、两分钟。

五分钟、十分钟。

十五分钟、二十分钟!

许泽轩弓着身子,弯着腰行礼,足足持续了二十分钟,也不见李世民开口叫他免礼,终于忍不住直起了身子,偷偷朝对方打量了一眼。

这一眼,刚好看到了李世民脸上若有若无的笑意。

“程咬金那老货,在朝廷之上都能跟人动粗。

朕还在奇怪,他怎么会对你这么一个循规蹈矩的小子,看的那么顺眼。

现在朕算是知道了,你这小子的循规蹈矩也是假装的。

趋礼之中,可没有偷偷看君上脸色这一说法!”

“咳~咳!”伪装一下子就被李世民给戳穿,许泽轩心中难免有些慌张,深吸了好几口气,这才重新镇定了下来,勉强答道:“小子确实厌恶某些繁文缛节。

因为在小子心里,尊敬一个人是发自内心,是由内而外的。

如果打心底里厌恶一个人,即便表现的再怎么有礼有节,那也虚的。

而如果发自内心的尊敬、爱戴一个人,即便去掉那些繁文缛节,也无伤大雅。

因为其他人能够很容易的从平时的言行之中,看出端倪。

可长辈们一直教导小子,说礼不可废,面见陛下行趋礼,是尽臣子的本分。

所以小臣才会表现的有些……欠妥。”

“这解释倒也勉强说得通,那么朕再问你,你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朕,还是面上一套、心里又是另一套?”李世民似乎不想那么轻松,就让许泽轩过关,又接着问道。

“小臣自然是发自内心尊重陛下的。”这样的问题,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该怎么回答,许泽轩回答起来,自然不会有半点的犹豫。

“具体说说看!”李世民不达目的不罢休,再次追问。

这次许泽轩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稍微整理了一下措辞,这才缓缓道:“小臣佩服、尊敬陛下的第一处,便是陛下不但广开言路,而且虚心纳谏。

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

安邑县公佞于隋而诤于唐,皆陛下之功,有此明君,大唐何愁不兴。”

“好一句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李世民听罢,不由抚掌大笑。对于这一点,他还是颇为自傲的,许泽轩刚刚说的安邑县公裴矩,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事实上,在他下令广开言路后,朝中就出现了无数敢于犯颜直谏的大臣,其中最为出名的,非魏征莫属。

光是贞观元年一年,魏征就上谏两百多事,且都被采纳。

“其二,陛下轻摇赋税,并下令停止各地进献珍宝,此举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的同时,也收拢了民心。

正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若大唐每一任君主,都能像陛下这样,那么大唐必然千秋万代、与世长存!”

进宫之前,许泽轩也做过一些功课,如今一条一条说出来,不但条理清晰,而且句句切中要害,李世民听后再度龙颜大悦。

“其三……”

不过当他准备继续一条一条往下说的时候,却被李世民给拦了下来。

目前大唐的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巅峰,百姓们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作为皇帝他依然需要努力。

这样的话,偶尔听听高兴一下也就算了,听多了反而不好,容易使人产生骄傲的情绪,对治国不利。

“不用继续往下说了!朕已然相信,你对朕是发自心内的尊敬。失礼之处,便不再与你计较。”

“多谢陛下隆恩!”许泽轩说了许久,也有些口渴了,皇帝让他停,他自然乐意。

“朕听陈平说,许县男的启蒙读物,除了《三字经》之外,还有《蒙求》和《弟子规》二书?不知可否写下来让朕一观?”考教完了许泽轩的心性,李世民又考教起他的学问来。

“乐意之至!”许泽轩的话音刚落,就有内侍上前,给他铺纸、研磨。

不过他并没有使用内侍递上来的毛笔,而是从袖中,取出了另外一物。

后世的人,都认为硬笔源自国外,我国的古人写字,用的都是毛笔。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在钢笔、鹅毛笔等硬笔流传开来之前,硬笔书法在中国确实不流行,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国没有硬笔。

许泽轩手里的双瓣合尖芦苇笔,就是中国最早的硬笔之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玄尘道途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信息全知者反叛的大魔王绝对一番盖世双谐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深宫缱绻惊华梦重生之后妃惊华江南有雪落惊华悦农门因为怕死就全点攻击了[末世]灵玉传奇娇宠:国公府嫡女相府庶女:王妃不好惹相府教子穿越之相府大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