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大婚之后,时间又很快到了八月三十一日,这一天的中午,朱清严夫妇和莫存锋夫妇在紫禁城的御花园摆了一桌家宴,朱清清是新妇,和莫存锋眉来眼去缠缠绵绵的。不止是她自己高兴,朱清严和安藤千惠也感到由衷高兴,毕竟这位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二位女皇帝终于走出了失去初恋情人的阴影。
当然,还有一件事值得高兴,就在昨天,迟迟不表态加入任何一个阵营的日本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将加入同盟国集团,愿意与同盟国集团一起对抗轴心国集团。也正是直到现在,苏日才算正式撕破脸,朱清严总算明白了石原莞尔的用意,以前不表态是不想彻底激怒红色帝国,现在战争态势愈来愈明显,看样子也就在年内爆发,再不表态黄花菜都凉了。
“千惠,你也不用为难了。”朱清严喝了不少酒,酒意上涌,看着爱妻的眼神有些迷离。
安藤千惠羞涩道:“陛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既然是陛下的妻子,就是中国人了,日本的一切,已经和我无关,不过我还是希望中日能友好相处。”
朱清严虽然喝醉了,脑子却异乎寻常地清醒,心说说的比唱的好听,我要是信你我就是“二”!
朱清清道:“皇兄,吃个饭就别说其它的了,这个月我准备和沧白去海南度蜜月,怎么样?”
“为什么不去国外?法国巴黎就很好,那是浪漫之都,女孩子不都向往那里吗?”
朱清清撇嘴道:“欧洲都快乱成一团了,现在过去太危险了,还是待在国内好。”
朱清严笑道:“说得也是,不过我不建议你到海南岛度蜜月,那里离印度支那半岛很近,也有危险,而中国海军又没有恢复建制,不能护卫你的安全,莫不如去香港,也是一个好地方。因为是对外开放的经济窗口,又被英国租赁,有英国皇家海军停泊,香港可以说很安全,那里也有不少好玩的地方,沧白觉得如何?”
莫存锋憨厚一笑,他还是显得有些拘谨,朱清清想了想道:“好吧,我听皇兄的。”
一边闲话家常一边吃饭,倒也显得其乐融融,不知怎的,朱清严的酒意渐渐消退,他的思绪开始飘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三大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解体,原本其领地内的少数民族纷纷独立为民族国家,诸如捷克斯洛伐克、波罗的海三小国、芬兰、南斯拉夫以及波兰,这些国家形成的欧洲态势被称作“凡尔赛体系”。其中,波兰第二共和国人口约两千七百万,领土面积为三十八平方千米(排于全欧洲第六位),是东欧最大的国家之一,但随着德国与苏联逐渐自一战与内战的创伤恢复,这些独立出来的新兴小国感受到欧洲两大陆权强国的威胁,同时其本身国力又不足以对抗,遂开始寻找盟国以保障其本身安全,最后寻求英国与法国的协助。
英国与法国虽为传统盟国,在一战中对抗德国和武装干涉俄国内战时皆并肩作战,但面对波兰的要求则有了不同的回应,英国为保持欧洲的均势,不愿过分削弱德国而令法国变得过强,因此在二十年代波兰请求帮助时皆予以拒绝。英国认为,波兰是法国的盟友,对于英国本身并无利益,首相大卫.劳合.乔治甚至连波兰领土西里西亚在哪里都不知道,还曾说过:“波兰人民从未在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有能力维持长久的独立。”外相奥斯丁.张伯伦爵士也曾于一九二五年五月表示:“任何英国政府都不会、也永远不会为保护波兰走廊而牺牲一名英国掷弹兵的性命。”
法国则是波兰的盟国,希望后者能取代俄国的作用,因此在德波领土问题上总是站在后者一边,然而在另一方面,法国与波兰间的关系又并非对等,法国有时会因为本身目的而损害波兰的利益,而波兰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肘吋。换句话说,倘若法国背弃波兰,后者在欧洲大陆上即会丧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将陷入军事上孤立无援的境地。
欧洲大陆上其他的小型国家,如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三国组成了所谓的“小协约国”,波兰在寻求邻国盟友的过程中也想加入其联盟,但遭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拒绝,因而怀恨在心。两国间又彼此煽动其境内的少数民族冲突,捷国煽动波兰内的乌克兰人,波兰则鼓励捷国的斯洛伐克人反对捷克人,在波兰领土四周,仅有罗马尼亚始终与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一九二一年三月还曾签订同盟条约,以应对俄国的威胁。虽然到了一九三九年该条约已经过期,但罗马尼亚仍对后来波兰政府、士兵与难民的逃亡占有相当重要的角色。
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第二帝国战败,被迫接受协约国的《凡尔赛条约》,放弃东部历史上曾属于波兰的大量领土,而俄罗斯帝国崩溃、苏联成立后,波兰趁此机会独立,并与后者发生了波苏战争,结果波兰在华沙战役中扭转局势,让苏联无法将其并吞。在整个二十年代,德国与苏联于国际上备受孤立,两国反而因此发展成了一种特殊的互助关系,一九二二年四月德国就与苏联签订了《拉巴洛条约》,后者将提供德国武器试验的场所,许多未来发迹的技术都在此时获得宝贵的测试经验,如坦克;而苏联则得到德国教官对其军队进行现代化训练,令百废待兴的苏联红军可以更快抵御波兰的威胁。两国间的合作十分密切,且并无意识形态的冲突,当时德**队领导人汉斯.冯.塞克特将军认为苏联是理想的盟友,两国的合作可以长久,并会在未来共同将波兰毁灭(猜对了一半)。
在此时期,德国对于波兰的厌恶程度甚至超过英法等国,原因包括英国对德国的态度转向容忍、法**事思想转为防御为主、并还有士气萧条的情况,故不易另起战端,且在一战结束时,德国只丧失了阿尔萨斯-洛林两省给法国,这两省在历史上曾多次易手予他国,民族成份复杂而难定其归属,但在波兰的情况中,德国不但要让其恢复一七七二年时的领土,还要丧失西里西亚此一重要的工业产煤区(作为败战之惩罚)、割让但泽这个纯德国城市以及“走廊地区”给予波兰(该市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讲德语),在名义上成为独立的“利伯维尔”,导致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分隔,严重限制了后者的发展。大战结束后,德国总计丧失帝国时期的百分之十三领土与百分之十二的人口,其中波兰又占其极高比例,出身自德东一带的塞克特对波兰更是痛恨,曾说道:“波兰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与德国本身的需求不可调和的,波兰必须灭亡,而且一定会灭亡。”并灌输军队中“毁灭波兰”之信念,后来此主张也同样为柏林的高级官员所接受,魏玛共和国总理约瑟夫·魏尔斯曾公然发表过“波兰必须受到惩罚”的言论,而英国首相乔治.洛伊德亦曾说过:“波兰被给予的太多,以后会造成大麻烦。”
一九二五年六月起,德国开始对波兰进行关税战,并对其境内德意志侨民宣传复仇主义,鼓励其分裂运动。
苏联刚从战争中结束时与波兰的关系也同样紧张,尤其是《拉巴洛条约》的签订更是让后者感到极大的威胁,认为德苏两**队未来可能发动向华沙进攻的巨大钳形攻势。但实际上,苏联这时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不愿在国际事务上发生冲突,故对外采取和平外交,波兰提出除了维护其现有的《里加条约》规定的边界外,在其他领土上已无所求,加上面对逐渐壮大且不友善的德国,波兰无力再抽身对付苏联,苏联尽管对现行边界不满意,但还是愿意与其重修关系。一九二二年六月,波兰与苏联签订《波苏友好条约》,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两国间仍存有相当的不信任。
一九二六年九月,苏联向波兰外长提交一份互不侵犯条约的草案,波兰同意,并建议苏联同波罗的海三国都签订相同的条约,苏联亦答应,然而两国间的谈判又因为领土问题而陷入胶着,苏联认为立陶宛应拥有波兰领土内的维尔诺省,而波兰认为这违反了《里加条约》,双方关系急速恶化,甚至在一九二七年六月,苏联大使遭到波兰的白俄罗斯侨民刺杀身亡。
一直到一九二九年,苏联与波兰签订《白里安-凯洛格条约》,双方协议不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执行工具后,波苏关系才解冻。
一九三二年七月,苏联又与波兰签订了《波苏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时间为十年。
一九三三年初,阿道夫.希特勒与其领导的纳粹党在德国获得了政权,一反先前德国与苏联交好的关系,提出了纳粹主义向东方扩张的“生存空间”理念,并宣称将建立一个在欧洲大陆拥有霸权的泛德意志国家,德国最终将对苏联展开战争。为达到此目的,希特勒将在德国的周围建立其反.共战争的同盟国、卫星国或傀儡国,他执政之初,德国与波兰关系急速恶化,一九三三年二月,希特勒接受英国《星期日快报》记者谈话时曾扬言:“要求波兰将走廊还给德国,并要在‘短时间内’。”还策动了德波边境的反波兰游行示威运动,如宣称将“解放”在但泽与走廊地区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并声称但泽将德国领土隔为两地是“《凡尔赛条约》中最丑恶的部份”。波兰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则以武装部队驻于边境,施加军事压力,令希特勒收手。
德国与苏联的交恶,反而促使苏联与波兰改善,希特勒便改变方针,表示愿意修补两国的关系,停止了二十年代以来的关税战和攻击性的宣传,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德波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称“将以外交手段解决两国间的纷争”,一九三四年,两国签订了为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翌年,继任毕苏斯基职务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将军察觉到德国的威胁,该国正违反《凡尔赛条约》,积极的重整军备,但波兰外交部长、同时也是毕苏斯基内阁成员的约瑟夫.贝可勒尔则继续奉行亲德政策,从“德奥合并”到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危机事件”时,波兰都表示支持德国。
同时,波兰也仿效德国以武力威胁他国——出兵立陶宛、强迫后者承认维尔诺属于波兰领土,以及施压捷克斯洛伐克而成功吞并了捷克捷欣市,这些侵略作为都令波兰在欧洲的形象恶化,国际地位更为孤立。
完成吞并捷国后,希特勒开始正式拉拢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如同后来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芬兰和日本帝国的联合战线,一九三八年,新任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与波兰大使会晤,提出其联盟必须以但泽划归给德国、并在走廊地区建立一条高速公路来连结德国领土为前提,倘若波兰答应,希特勒将会未来给予波兰乌克兰北方的领土,并将德波条约延长二十五年作为补偿。然而,波兰认为,若加入了德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将会沦落为一个卫星国,甚至最终其国家地位受到威胁,如同捷国被德国所吞并,因此波兰军事领导人贝可勒尔拒绝其提议,波兰外交部与军事领导人的看法也走向一致,波兰政府领导人亦不信任希特勒。三月二十一日,贝可勒尔前往柏林与希特勒会晤,后者强硬地要求其接受德国的条件,但遭到拒绝,双方不欢而散。
希特勒即命令军方拟定入侵波兰的计划——《白色方案》,并于四月三日予以批准。
英国也意识到德国与波兰关系的改变,一九三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波兰得到英国的保证,将维护前者领土的完整,四月六日,贝可勒尔前往伦敦签署《英国-波兰安全保证条约》,五月十九日,波兰又与法国签订类似的议定书,表示当波兰受到攻击时,法军将攻击德国,同样的,当法国与比利时受到德国攻击时,波兰也会进攻后者。希特勒于同月二十八日以波兰接受英法两国保护为由,宣布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并命令德军在八月前做好进攻该国的准备,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仍认为能与希特勒达成一项关于但泽(也许还包括波兰走廊)的协议,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希特勒也有相同的看法。
而在但泽走廊的会谈破裂后,德国几个月内与波兰之间没有任何外交互动,希特勒知道,自从一九三九年四月起,英法两国为遏止德国而与苏联谈判,但前两者仅欲苏联提供帮助,却不愿在苏联同样受到攻击时援助,谈判遂陷入胶着,再加上苏联与德国国境并未相接,若要与德军战斗就得通过波兰或罗马尼亚的领土。而这两个国家却都不同意其军队通过,尤其是波兰,贝可勒尔认为若与苏联同盟只会激怒希特勒,让战争提早爆发。
希特勒见此,便于八月二十三日派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前往苏联,于当天晚上签订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又称《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有效时限为十年,国际上对德苏的关系改变感到震惊,原先这两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是完全对立的。然而,《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并非仅有保证两国安全的效用,其中还附加了一项秘密协定:两国共同瓜分东欧,包括波兰、波罗的海诸国、罗马尼亚等国家,以波兰来说,他将被德苏两国共同瓜分,前者取得百分之四十九的领土,剩余则划给苏联,两国不但将共同出兵打击波兰,在德国因进攻波兰而遭英法宣战时,苏联将会维持中立,波兰即因此面对历史上德国与俄罗斯的第四次瓜分。
在英国的催促下,八月二十九日,德国发布了最后一次的外交声明,声称《白色方案》的时程表会重新修正,当晚,德国政府作出回应,除了要保护波兰的德国少数民族外,德国还要收复但泽以及波兰走廊(先前希特勒仅要求于走廊建立高速公路,如今要求取得走廊全境),希特勒需要一场真的战争,因此他打算避免掉先前捷克斯洛伐克时西方国家介入的问题,并欲分化波兰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因此提出了一个附带条件:前来的波兰全权代表必须在一天的时间内抵达柏林来签署一项协议,英国的张伯伦内阁认为可以继续进行谈判而感到高兴,但若考虑到德国规定波兰全权代表要在限时一天的时间里抵达,这个难以达成的限时行动也意味着此为德国的最后通牒。
八月三十日至三十一日间的凌晨,里宾特洛甫向英国大使宣读了德国的十六项要求,而当英国大使内维尔.汉德逊要求将该文件副本转交给波兰政府时,遭到里宾特洛甫拒绝,理由是“波兰代表未能在午夜前抵达”。当波兰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于当日中午抵达柏林、求见里宾特洛甫时表示,波兰愿意考虑与德国进行谈判,但他也承认自己没有全权能签署任何协议,里宾特洛甫便将他赶走。不久,德国的广播宣布波兰否决了德国的提议,因此谈判终止,下午四点,希特勒决定将攻击行动于隔天早上四时四十五分展开。
由此可见,这个世界的舞台一向只为大国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