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来到了十二月份,寒冬腊月的,年味越来越重,只是,天气虽然寒冷,但某些地方却越来越火热。
“报纸上终于刊登了啊!”福王坐在自己的小亭子中,烤着火,看着满天的飞雪。然而,这副场景呢却没有吸引他的注意力,他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眼前的报纸上。
尽管对于自己的侄子充满了愤恨,但最终他还是屈服在对方的淫威之下,顺从对方的意愿,刊登了那篇文章——一份声讨反藩王,揭露藩王府内幕的文章。
看着眼前的文章,福王的眼睛模糊起来,呈现在他眼前的仿佛不再是文字,而是一幕幕画面,一个又一个的百姓,士子,看完文章后惊讶的表情,随后,他们热烈的讨论起来,不断谴责一个个的藩王。
自从被软禁在十王府后,福王冷静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思考的多了,虽然不一定有什么收获,但起码看问题的眼光是培养了一些。
他深知自己发表这片文章的后果,但却毫无办法。
“我算不算是宗室的掘墓人?”福王苦笑一声,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场风暴的来临。
南阳,唐王府。
朱聿键已经成了这座府邸的主人,而如他所愿,他的两个叔叔并没有就此得到奉上,毕竟他的袭封已经是特批了,其他人怎么可能那么快?
而若是他预计不错的话,这两个家伙,这辈子都不太可能有什么好的爵位。
俗话说,宝江风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被自己爷爷从小折磨到大,朱聿键并没有沉沦,而是刻苦读书,从小他就看了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他的才学,放在外面,进士举人什么的不好说,但一个秀才却是手到擒来。
如今报纸上渐渐燎原形成的风潮,他自然是看得到的,他也知道,自己的一封奏折上去,到底会引起什么。
朱明宗室或许会遭逢大难,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腐朽的宅邸,早就该被烧毁了。
他充满仇恨的环顾了下唐王府,若不是因为这座王府,自己的父亲怎么会死去呢!
“毁了吧,最好都毁了吧,毁的干干净净,如同这白茫茫大地一样!”朱聿键伸出手,拖着天空飘下的雪花,满脸的刻骨仇恨。
发展已经两个年头了,《帝国日报》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运行的颇为完善。基于现在的交通情况,日报并不是后世那样,印好了在分发出去贩卖,而是在各地建立印刷中心,由京师送去日报的原件,然后再印刷出来贩卖发行。
为了保证内容的一致,每去一处印刷中心,都是前后三拨人马,每一波都有三个人,每人身上都有一份日报的原件,只有九份全部都对上了,才能开始印刷。
如此缜密的制度,才保证日报的良好运行,也没有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弄出些事端来。
而在护送原件的人员出发后,京师的日报并没有停下来额,而是直接发行,从京师开始推广,如此随着护送人员的行进,每一期的帝国日报覆盖范围,都是从京师开始,然后逐渐扩散出去,一直到覆盖整个大明。
整个过程要持续十来天,而这十来天,就是舆论的发酵期,报纸每扩散到一处,当地的读书人就热烈的讨论起来。
也只有他们有这个时间和学识来讨论,其他人不是没有学识,要不就是没有时间。而每个地方的读书人圈子,其实就是当地的舆论导向,他们说甚就是什么。
当然,自从帝国日报面世后,这种作用就减小了很多,毕竟读报人的存在,让老百姓也有渠道了解朝政和一些风向。
至少,当读书人聊起一些话题时,他们也是听过的,一些见多识广的还能说上两三句。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代表大明朝廷对民间的控制力增加了不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福王和唐王的奏折被弄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很多人在惊叹藩王为祸一方的同时,也不禁暗暗羡慕,这种生活,该是何等的潇洒。
而面对藩王的这种情况,众人的反应各不相同。
高端一些的,直接写折子和书信,送往京师,或是同窗好友,或是部堂高官,或是都察院御史,更有甚者直接送到了通政司。
如雪片般的奏折,代表了民间对此事的热议。
而低端一些的,则在各地的聚会、诗会、青楼中不断的宣扬谈论自己的观点,想要给别人留下一些阴险。
在这些所有举措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干一样,那就是写文章寄给《帝国日报》编辑部,如此热事,只要自己的文章刊登上去,那就是一个露脸的机会,多写几篇,搞不好自己就一举成名了。
此前那些有名的笔名,就是这么来的,不断的在各种热点事件中抛头露面,次数一多,自然而然的就被人记住,名气也就来了。
由于大明太大了,要照顾广大的抵御,帝国日报并不是日日发,而是几日一发,一个月下来,大概三四次的样子。
而十二月份,因为藩王事件的火热,帝国日报多发行了一次,一个月达到了五次,讨论的极其热烈,几乎是全民关注。
在最后一期的报纸中,更是刊登了一个令人惊骇的消息,地方都察院,中央都察院都有御史上奏弹劾藩王,要求严惩涉事犯案的藩王。
若这只是震骇的话,那么另一篇申明,则让人怀疑自己眼睛是不是坏了。
日报上,竟然以内阁的名义刊登了一个说明性的文章,大意就是鉴于藩王事件讨论的广泛以及影响,内阁决定,在正旦大朝那一天,召开廷议,讨论藩王之事。
正旦大朝就是大年初一上的早朝,这个早朝就是在金銮殿,也就是皇极殿内召开,属于礼仪性早朝的一种。
然而谁都没想到,内阁,竟然能要在这一天开朝议!
“那一天绝对很精彩!”无数士子翘首以盼,恨不得自己飞到京师,替代那些官员,参与这历史性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