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生怕后面的人看不到,高声念了起来,才刚念完开头,便兴奋大叫:“哇,大家快看,可以晋升武官啦,说不定有咱们酋长在里面呢!”
“想得到美,整个长阳才三十二个名额,有你们酋长的份才怪!”
“哎,别吵别吵,下面还有任命的名单。华曦、姜申、姜薛、乐海、夏小雨………”
“都是些无名小辈,还有几个不是在集市那做买卖的人么?怎么这些市井之徒也能当上行司马啊?”
“那个姜申、姜薛不是经常在城里城外收取保护费的人吗?怎么……”
“唉,如今小人得志,以后恐怕咱们的日子要难过了……”
任命状的消息很快就在城里传开,大家各有见解,不过眼红妒忌的人居多,也许这就是人性。
华曦傍晚从东门外回到自己的商铺,听到到处都有人在议论最新公布的组建军团和行司马任命状的消息,心里暗暗一惊。
他也顾不上休息了,立即跑到距离自己商铺最近的一处张榜一看究竟。现在虽然夜已深,但还是人头涌涌,扥火通明。许多族民都拥挤在前面观看榜。
当华曦从张榜处回来后,自己榜上有名自然有些许意外,但却无太多的兴奋。统帅千军万马对自己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虽然现在换了一个环境,但这对于一个上位者来说,自然不会再勾勒起多大的兴奋和激动。
第二天,华曦依照榜上的说明,到北区的军营中报道去了。
在长阳大司马的一番教训过后,华曦和其他贵族、作坊主正是被授予姓司马一职,领取行司马的官府,筹组军队,在大司马麾下听候差遣。
在华曦看来这个行司马一职纯属就是一个名头,手中没有半点兵。要想组建军队,必须自己去召集战士。也就说只要自己的号召力足够,完全可以自己拉上一支军队私自出去剿灭山戍,而不需要官方的任命。当然,对于各个部族军队人数的上限,无论是大酋长还是华曦这一级的酋长都有不同限制。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军队人数完全可以“隐于市”,战斗的时候再拉出来。
不过,官方任命起码有个衔头,名正言顺,对一个立志要发展壮大自己氏族一脉的人来说,的确是个好机会。
各个行司马各自散去后,纷纷在城里以及自己的封地周边招揽勇士,组建军队。至于像乐海这样的作坊主、商人没有自己的封地,则主要集中在城内展开召集或招募工作。
{召集:呼朋引伴,各部族响应;招募:用铜币来进行招募,契约期限内,应募者听命于招募者}
这组建新军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其他部落肯加入你的麾下听候调迁那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但粮草可是自负啊。没有雄厚的财力,恐怕谁也无法独自维持下去。于是乎,有不少的人都向大司马辞去行司马一职,但也有一些酋长和一些财阀合作,只不过是一个明面,一个暗面之分。他们要谋取司马利益恐怕只有这些人才知道。
华曦回到商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一边派人返回九岭向周边的部落召集勇士;另一方面他自己则取拜访大贵族姜牧以及家境丰厚的小吏姜小石。这些东西咨询一下这些地头虫,总是不会吃大亏的。
整个长阳部落所在这片辽阔大地上,一下子就掀起了召集勇士的浪潮,山戍召集大军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也被抵触了不少。毕竟炎帝部落可是叱诧了几百年,人们到底还是对老牌的力量多少都有点信心。
所谓钱多好办事。姜牧赞助了华曦万枚铜币建军,当然这可不是免费的美餐,那是有代价的。至于姜牧想从华曦手上获得什么回报,华曦自己也不清楚,这老狐狸姜牧至始至终都没有说明,只说待这件事情过后便会将相应的要求告知。
姜小石后面的老父姜华,则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关系为华曦造势,拉拢友好部落加盟,并“赠送”了30匹良驹给华曦建军之用。姜华口口声声只说是守望相助,共御山戍。不过在华曦看来,姜华与姜牧打的算盘都差不多。
如今山戍大举进攻,长阳就如怒海中一页孤舟,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巨浪扑打得粉身碎骨。这些大贵族、大财阀的家产基本都在长阳,一旦长阳沦陷失去,他们的家业也随之没落。现在赞助自己,胜了可以保住家业,又可获得一份丰厚的回报。输了,那就只有收拾包袱逃难他族了。
对华曦来说,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债多不怕债欠债。华曦现在可是负资产不知多少了,几间商铺的生意虽然红火,但对于短时间内动作频频的华曦来说,那些钱根本不足以维持自己的运用。
皮毛的收购还在继续,但起码还要等上一个月才能大赚一笔。草药和药草的价格开始出现了上涨。要打仗了,如果不上涨那才是怪事。但现在也还未到抛售的时候。华曦要做的是,那是打算打发一笔战争财。
现在,因为与材料商签订了契约协议,药草、皮毛以及粮食的收购渠道都不需要担心,自己担心的是自己的财力太过薄弱了。要维持源源不断的收购行动,那可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来维持。
华曦现在急需一场胜利,而且是个辉煌的胜利来为自己把声势做大,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者一词虽然只是近代才出现,而且大多用在经济上。但其实这类人在很早就出现了,而且多为政客。
战争一起,草药和粮食肯定是最赚钱的两个。但从各种情况和消息来看,官府正在小批量的吸纳粮食,这也是为什么粮食的价格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太大的上扬。如果连官府都大批量吸纳粮食,那么傻子都能看出粮食不久便要涨价了。
这个情况也许是在前不久,也许在自己还没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官府的粮仓里究竟存储有多少粮食?这个谁也不知晓。粮价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跌,那恐怕只有掌握粮仓的官员才清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