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时间,赵卫东就开始了正规的学艺生涯。
杨德忠对赵卫东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方法,没有采用过去都是按步就班的方式。
首先为赵卫东详细讲解每一招每一式动作要求、需要掌握的要领和在技击上的作用。杨德忠按照歌诀逐招讲解;
预备式:面向东方迎朝阳,双目平视微收光,两腿距离比肩宽,掌心贴胯精神扬,身立草坪静待动,只等拳友临战场。
起势:拳友临场似闯将,双手措在我肩上,来势虽猛有何惧?我提双手向上扬。
动开静合试其劲,双掌击颌论短长。拳友仰面想后躲,点筋压肘在两旁,两手拿腕身下坐,双膝内合骑马裆。
懒扎衣:两人下蹲势顶傅,拳友忙用倒撵猴,我腰左转拿他腕,再用捌劲向右走。我与拳友肩相贴,左肘外翻抵他肘,裹裆右旋拔他根,左腿跨在他身后,抓腕封肘旋拥劲.想把拳友弹起走。
拳友退步抡左豢,险些打中我的头,我即右闪和左架,左臀扬起化他手,扣脚蓄力腰左转,右掌击胁情难留。
揽雀尾:拳友按式右方来,我出右步架势摆,左手抓腕右臂拥.以化为攻他身歪。拳友左拳击我怀,我用捋探来化解,抓腕封肘腰左转,拳友根浮任我甩。拳友跟步忙坠肘,想要后退出右手,我变手法封他臂,随用斜挤借劲丢。
拳友左臂来横拦,我抓腕肘向左巷,牵动根基泄其力,含胸蓄劲用撮按。
单鞭:拳友左臂又扫来,我用平按他前栽.抓腕封肘脚内扣,顺水推舟左后探。拳友又来击右肩,运腰扬臂向右摆,右手化掉他左臂,变作钩手腋下栽。左脚跟步身微蹲,肩蜂指路朝前迈。拳友右手击左肩,我扬左臂向左摆。
拧腰化拉扣肘腕,正身发他跌罔外。
提手上势:拳友右侧来偷袭,我扣左脚身右移,扣肘闪腕击下颌,左卷扣摆展双翼。右脚前移变虚步,静观拳友如何击。
他出左拳击我胸,化腕击筋把手提,双臂卷动封腕肘,当胸一掌离心力。
……
赵卫东越听得多,越感到吃惊,原来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式上竟然有如此的妙用,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自己原来认为自己目前的状态可以说是极少人到达的境界,可以说是登堂入室了。
没想到那不过是井底观天,太极拳体系可以说是博大精深,自己仅在大极拳中掌握了创造财富能力,但没有学到使用财富的能力,使太极拳的功用减少了一大半。
经过师傅讲解传授自己才有了初步了解。
当讲解结束后,师傅就要赵卫东认真将全套.动作打给师傅看,看看存在那些问题,这个套路赵卫东是很有自信的,因为他的精气神已经结合到很高的水平,没有想到打完后师傅还是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师傅就开始针对具体动作进行对照、讲解、纠正。
师傅说:
第一个问题是赵卫东动作不到位。
师傅要求“动作要做到家,”即整套拳中的每招每势不能走过场、滑过去或遗漏掉。
在对于动作不到位上,师傅提出赵卫东不到家的大至有以下六个动作。
起势接左棚时,右手应经上腹前、向右前、再向胸前里磨一个小圆圈转回,至此才与左手上下相合。
师傅边示范边提醒说:“这个小圆圈很难打出来。”嗣后,赵卫东果然发现不少洋弟子把这个“小圆圈”遗漏了,自己肯定也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搬拦捶接如封似闭时,“封”的动作很容易滑过去。应随重心后移,两臂交叉成十字形,像关门一样称为“封”。
师傅在教单鞭时,要求卫东右吊手不要停滞不动。
细观其示范动作,勾手时右臂伸向南方略偏西,然后向西南平移,与左手前移同时到位。但往往忽略了这个动作,这样不仅动作不到家,而且也不符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原则。
单鞭接玉女穿梭时,右掌应随转体自下而左、经胸前向右弧形上棚、再随转体右棚,然后沉肘抽回与左臂相交。
可是,后面的这个“右棚一般很少做到,”没有“右”,当然也就没有右臂沉肘抽回的动作。所以师傅再三提醒,两臂不要过早交叉,也就是不要两臂交叉后再转体,应该边转体边交叉。
高探马接穿掌时,右掌的内收应随右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然后再内旋,至定式时使掌心仍然朝下。
然而前面的右臂外旋动作很容易走过场。
即右掌内收时,掌心始终朝下。
师傅在教分脚时,再三提醒:“四个斜角要打出来”。如做右分脚时,应转腰到四个方向(东北、东南、东北、东南),但第一个方向不容易打出来,即高探马后迈左脚时身体不是左转面向东北,而是错误地右转面向东南。
同样进行左分脚迈右脚时的第一个方向(东南)也往往会走过场。
第二个问题是赵卫东四肢虚实不清。
师傅在针对四肢虚实不清的毛病上也非常认真,他认为虚实分得越细微,运动量就越大,拳术越有长进,造诣也就越高。
重心主要在左脚,则左脚为实;反之,右脚为实,左脚为虚。
这种虚实的转换变化,贯穿于除预备式和收势二势之外的整套拳架中。
双重就是双脚平均、持续地支撑体重,是虚实不清的一种表现。
如十字手定式时易患此毛病,师傅为此着重指出:“做十字手时,当右脚跟着地,左脚尖应立即翘起,此时重心在右脚。”
又如,单鞭接提手上势时,师傅又告诫说:“扣左脚时重心后移,就形成双重;提手迈右脚时重心前移,又造成双重”。
另外,在按接单鞭、提手上势接白鹤晾翅、十字手接抱虎归山、抱虎归山接肘底捶和云手时,这种双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左脚与右脚固然要分清虚实,就是一只脚也要分清虚实。
如揽雀尾接单鞭时,重心应由右脚掌移至右脚跟,以便扣脚、左转。
“迈步如猫行”。
在这一点上赵卫东虽然做得不错,但与师傅的的这个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做斜飞势、扇通臂、双风贯耳、玉女穿梭和弯弓射虎时,常常落脚较重,甚至落地有声,这也是虚实不清的表现。
要使迈步(退步)轻灵、沉着、走所谓的太极步,须按师傅的要求,悉心揣摩以下几点(以迈左脚为例):
1.左胯关节内收下沉,坐稳右脚;2.右膝微曲送左脚前迈;3.迈左脚应与腰左转同时开始,这样左胯易松开,膝、踝关节才能灵活,迈步就会轻灵;4.以最小的力带动左脚前进;5.左脚前迈时不要抬得太高,脚尖应自然下垂;6.左脚伸直时正好脚跟着地,不要左腿先伸直然后慢慢着地;7. 左脚着地要轻,如履薄冰;8. 左脚着地的一刹那,重心仍在右脚不要前移。
上肢和下肢一样,也应分清虚实。
体现主要内容的手为实,另一手为虚。
如练左搂膝拗步时,右手前按为实,左手搂膝为虚。
其次,在虚实变化中还应注意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仍以左搂膝拗步为例,右手虽为实,但在开始向前推按时,手掌蓄而不张(略呈凹形),为虚掌,此谓实中有虚。
相反,搂膝之左手虽为虚,但也要有搂开对手踢自己裆部之脚的意念,手中的劲不能丢,不使偏漂,这就是虚中有实。
再次,当手伸出至定式时,一般是由虚而实;反之,当收手时,则手掌应由实而虚,手掌由舒展而复归含蓄,呈凹形。
第三个问题是赵卫东的动作上下不相随。
师傅要求赵卫东在练拳时,应尽量做到手和脚同起同止、上下相随。
弓步是太极拳中主要的步型,“弓到手到”的道理是练拳者人尽皆知的常识,但真要做到亦非轻而易举。
例如左棚,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一般人最常患的毛病是左腿已经弓到,而两手还在慢慢地左棚、右采,这样就手脚脱节了,内劲也就大减(甚至断劲)。
倒撵猴接斜飞势时,赵卫东的腿已弓到而两手还在右挒、左采,更有甚者,两手尚未开始挒采,右腿早已弓到了。
弓到手不到的尚有右棚、挤、按、单鞭、搂膝拗步、搬拦捶、扇通臂、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左右打虎和弯弓射虎,其中后面三个动作中的上下不相随最为常见。
这是因为对师傅关于“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以增加反射力”的道理理解不深。倒撵猴在退步时,应一手按到,另一手收到,前脚扣到位,同时后腿正好坐实。
但是赵卫东往往是后腿先坐实,然后缓缓地按、收、扣,这也是上下不相随的一种表现。手挥琵琶接左搂膝拗步时,常见右掌随转腰弧形下落时,左脚却不动,这就不符合上下相随的原则。
而应在右掌开始弧形下落,左掌弧形向右斜角上移的同时,左脚跟徐徐离地变成左脚尖着地,然后慢慢提起。
其他诸如提手上势定式、提手上势接白鹤晾翅时右手下移与右脚提起、白鹤晾翅定式、白鹤晾翅接搂膝拗步时右掌下沉与左脚提起、分(蹬)脚时手脚撑开等动作都应注意上下相随,做到手动脚动,手到脚到。
第四个问题是赵卫东动作速度不匀。全套拳架的每一个招式及招式中的每一个动作的速度应均匀,赵卫东存在不均匀的有:起势时两手前举和下按的速度往往慢于以后其它招式的速度。
白鹤晾翅(手挥琵琶)接搂膝拗步时,右手下沉的速度快于前按的速度。十字手两手向下分开的速度快于向上相合时。
云手时两手往下按的速度大于往上抄的速度。分(蹬脚)时的速度快于其他招式的速度。
第五个问题是赵卫东两手(拳)不同步。由于两手(拳)的运动距离不一,就会发生如下不同时到位的弊病。
左棚的左手左棚比右手下采早到位。提手上势接白鹤晾翅时,左手后撤提前到位不动,等候右手下落与之上下相合。扇通臂的右手上举比左手前按早到。
肘底捶接倒撵猴时,左手的前伸(有的甚至不前伸)比右手下沉早到位。右(左)打虎势时,左(右)拳比右(左)拳早到。上步七星的左拳比右拳早到位。
师傅把杨家一整套严密训练方法全部传授给赵卫东。告诉他站桩须配合内功心法,有无极桩、虚步桩、独立桩之分。打桩须往有弹性之树干上试用按、挤、靠、肘各种劲法,并且用白腊杆往树干上反复刷劲。
介绍了先祖澄甫公,说他的桩功基础极好,金鸡独立稳如泰山,推也推不倒。曾经与众门徒游上海法国公园(现称复兴公园),园内之法国梧桐,树干粗壮,时值深秋,树叶枯黄。
澄甫公往树干上施用靠劲,枯叶纷纷飘落,令观者咋舌。澄甫公勤练活桩,身上任何部位,均可将人击出。景华师曾随澄甫公出门用早茶,路上有一大汉迎面走来,与澄甫公擦身而过,澄甫公只觉得自己大腿与此人相触,此人已腾空跌出寻丈之外。
澄甫公推手之时,不用有形之擒拿手法,而是用意气于无形之中,拿住对方劲路大喝一声,将对方腾空放出,其发劲之猛,击人之远,无人能及。
澄甫公善用丹田内劲,发劲必定出声,但未必用“哼哈”二字,随口说声“好”或“去吧”,对手即被抛出。澄甫公虽然肥胖,但身法、步法变化极快。
有一次,澄甫公与陈微明师伯在楼上推手,澄甫公突然发劲,微明师伯如脱弦之箭,往窗口飞去,众门徒大惊失色。只见澄甫公一个箭步往前蹿跃,顺手拉住微明师伯足踝,大喝一声:“回来!”师伯双足落地,立于窗前,吓得面如土色。
微明师伯道:“老师手太重,学生受不起,可否打轻点?”澄甫公伸出两只食指,粘住微明师伯腕、肘,澄甫公手指一沉,微明师伯即往后腾跳不已。
澄甫公与振铭师伯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表演推手,振铭师伯突发按劲,澄甫公右臂接劲,左手往右手掌心一拍,喝道:“找打!”振铭师伯即腾空飞出。景华师与张玉站在2丈以外伸出手臂保护,振铭伯跌在景华师与张玉身上,3人一起摔倒在地毯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