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戴霄贤校长的办公室,赵卫东又在熟悉的校园信步走了一遍,他知道他很快就要离开了这个,学习了四年的校园,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宝贵的光阴。
说是四年时间,可真正在学校的时间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
虽然说在学校的时间不多,但是对学校的印象确极为深刻,对这一世的影响也非常巨大。
虽然说这一世的经济基础,是在香港打下的。
但是自己的从政根基确是在华清打下的。
因此,在离开校园之际,赵卫东又一次怀着崇敬心情,站在庄严而典雅的校门前。
学校门前的石碑上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是“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引用《周易》里的话来勉励华清学子要做君子,要树立“完整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此言意味深长,因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华清的校训。
这让赵卫东在无形中,感受到了历史赋予华清的使命,同时也是历史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
而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成了赵卫东的座右铭。
让赵卫东印象深刻的是,在学校学习的四年里,校园内始终都是干净整洁,就连路边的垃圾箱都一尘不染。
走到近春园原,这里曾经是清咸丰皇帝的旧居。
也是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原址。
英法联军入京后,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后来经过华清人自强不息的努力,她又回到了以前的荷叶田田、月光朦胧的寂静与安宁。
历史也在时刻提醒着赵卫东:
弱后就要挨打,这个千古不易的定律。
没强大的综合国力,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就要被欺凌,就只能任人宰割。
而这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华清人注入了不知多少的辛酸与汗水、坎坷与波折。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之魂,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这让赵卫东感到了华清校园文化的深厚底蕴。
怀着再一次被洗礼的心赵卫东来到了“水木清华”。
静心观看:四时变幻之山林,环珑这一泓秀水,山林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
正额“水木清华”,壮美清秀。
有名联赞曰: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潺荡洵是仙居。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
赵卫东闲庭信步之间体会着“水木清华”、“荷塘月色”的魅力,在这种如诗如画、透着典雅脱俗的校园文化的熏陶着赵卫东,也在重新塑造着赵卫东。
他又来到熟悉的华清学堂。
这座有德国古典风格的建筑沉淀着华清的历史,她是建校初期新建的首批校舍的主体建筑。
195年,学校在此设立“国学研究院”。
赵卫东仿佛看到了国学大师梁启超、陈寅恪先生那孤独寂寥的身影,听到了闻一多、朱自清先生那忧国忧民、桀骜刚直的内心独白,感受到了王国维大师那充满古典诗词般的宽广胸怀。
或许,赵卫东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他注视着清澈蜿蜒的万泉河,徜徉在曲廊萦回的工字厅,驻足在洁白神圣的二校门前,远视高雅华贵的大礼堂。
漫步在繁茂如茵的大草坪,端详着古朴精致的华清学堂。
赵卫东回味着宁静清灵的荷塘月色。
虽然是寒冬,校园里到处都点缀着紫荆花。
紫荆花虽然不大,但,其花之多,是其它花所不能及的。那些小而艳丽的花朵,密密层层地,爬满了整棵树的每个枝条。更为壮观的是,有几株紫荆树,看上去你找不到几片叶,而眼眸所及的,尽是满树的嫣然。
华清以紫荆为校花,校旗亦为紫白两色。
紫色由红、蓝两色混合而成,红色是火焰,是我国的国色,蓝色是海水,是西方的象征,红蓝相融也蕴含着中西文化的会通,也是华清的历史与文化的特征。
淡泊风骨、质朴坦诚,华清的精神。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赵卫东做为勤奋而又睿智的华清学子当中一员,也算是这里度过自己一生中最美丽的金色年华。
现在赵卫东既将从这里展翅飞翔,飞向属于他的理想天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超出华清的意义,甚至影响着整个民族的发展!
赵卫东知道,只有不断吸取,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他觉得,自己不仅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而且还要有更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为中华的掘起不懈努力,需要看到旁人所没有看到的,想到旁人所没有想到的。
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
赵卫东觉得自己应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可以这么说,如果自己做好了,未来的东海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印度问题等等,都将冰消云散。
离开校园,回到家里,天已经黑了。
叶倩茹和温妍已做好了丰盛的晚餐,正等着赵卫东回来。
今天也是从前年暑假前后,三个人相聚在一起最多的时间,那一次可以说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三个人都在一起学习、生活、游玩,甚至是周游世界。
那真是一段非常幸福的时光。
自从前年暑假结束,叶倩茹和温妍回到学校上课后。
三个人相聚的时间就非常少了。
叶倩茹和温妍都记得,只是在她们毕业的时候,他们三个人有过短暂的相聚。
分开又已经整整一年了,今天再次相聚。
叶倩茹和温妍都特别高兴。
所以,叶倩茹特意跟单位请了半天假,跟温妍一起花了半天时间,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
由于三个人都很开心,酒也喝了不少,非常尽兴。
三个人一边喝酒一边玩闹,一餐饭吃了二个多小时,才尽欢而散。
其中的旖旎不足于外人道。
等叶倩茹和温妍把餐厅收拾好后,几个人坐在客厅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在闲聊着。
“哥,你的安排意愿,有跟学校领导讲了吗?”
叶倩茹关心的问道。
她知道,这四年里赵卫东无偿捐助学校的资金,高达5亿美元,这笔巨款,就是对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国家非常缺外汇,赵卫东对国家对学校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他有什么要求,学校都会答应的。
况且他也没有提,任何非分的要求。
只是分配到地方去,这根本没问题,赵卫东就是想分配到最好的国家机关都没有问题。
当然,叶倩茹也知道,赵卫东要的绝对不是权利。
他要的就是能够建设强大国家、富裕国民的岗位。
她知道,他的愿望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嗯,我把自己的想法跟戴霄贤校长讲了,他会安排的。”
赵卫东语气平缓的说道。
“卫东,你打算安排在什么地方,是国家部委吗?”
温妍也十分好奇的问道。
对于赵卫东的优秀,温妍更有体会,她在高中时就是同桌,虽然只是同桌了一个多月,但对于赵卫东的才能卓越,她是深有体会的,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科任老师,都出难题考过他。
她知道那些有多难,可是他竟然全部都会做。
根本没办法难住他,她第一次发现,竟然会有如此聪明的人。
那他都可以当老师了,也确实他教得比老师还好,在插队的时候,他教自己的各科知识要领,让自己记忆深刻。
是自己最终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而且赵卫东做生意的能力太强大了,短短的五、六年间,竟然创立了一个强大的财团。
他也是到财团工作后,才知道财团的意义。
才真正知道财团的强大,才知道书本里教的,什么是金融寡头。
而且她知道,这几年赵卫东利用别人的名义,实际上就是自己捐款达到五亿美元,可以想象贡献是何等巨大。
肯定是要给予最好的安排。
当然,最好的安排肯定是最好的国家部委了。
“不是,我准备回到通义工作。”
赵卫东肯定的回答道。
“你怎么回事呀,在京城工作多好啊,有多少人想留在京城,没办法留下来,你可以留下来又不留,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温妍非常着急的说道。
赵卫东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有这么好的地方不去,怎么会去那些穷乡僻壤,自己没有去成部委,心里还感到有些可惜,能到国家部委工作,有多么的荣耀啊。
当然,到财团去工作,确实非常的适合自己。
工作非常的愉快,生活非常的幸福。
只是回到家乡,在国家部委的工作更让人羡慕,父母亲脸上更有光,而做生意的人,现在社会地位在国内并不高。
现在身份最尊贵的是工人和贫下中农。
地主、资本家是要被专政的对象。
因此,你如果非常有钱,那就是剥削阶级的一分子,是被专政的对象,会被人厌恶的。
虽然现在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了。
但是传统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想要改变这个观念,还不是一时能够办到的事。
因此,这个时代大家是不会羡慕有钱人的。
“小妍,我追求的不是权力,我追求的是国家的强大,想要国家强大,就必需从最基层开始做起。”
赵卫东铿锵有力的说道。
“卫东,不是权利越大,能做的事情就越多吗?”
温妍非常不解的问道。
“也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的想法,别人不认可,你就是有权利,但是你的下属根本没有信心做好,也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你认为靠权利就行吗?”
“当然,很多时候还是要依靠权力,才能推行下去的。
“我是想,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以实际行动来改变大家的看法。”
“用事实证明,我的设想是可以实现的。”
赵卫东微笑着分析道。
“是这样的吗?反正你考虑的都比我周到,就按你自己的设想做,你如果安排到通义,我以后回家就能看到你了。”
温研虽然想不通,但她知道赵卫东比自己聪明得多了。
他的想法肯定有他的道理。
就象是他让自己出国,到你的财团工作,没想到第一个月工资发下来,吓自己一跳,她是非常清楚父母亲的工资,父亲才四十多元,母亲就只有三十多元工资。
可自己一个月工资就是十万美元。
据说,米国总统的工资都没有这么高。
可以这么说,自己如果参加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有47块钱,需要工作近400年的工资,才有十万美元。
也就是说她现在一个月的工资。
她在国内要工作四百年,才拿得到这样的工资。
温妍也知道,香港普通工人工资,每月也只有一千多港币。
有这么多的工资,可以让自己真正享受到,非同寻常的荣华富贵,这不正是自己追求的高品质生活吗!
当然,温妍也非常清楚,自己是赵卫东的女朋友。
才能享受这个待遇,否则一个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女孩子,工资的不会高的。
温妍在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
就汇给家里一万美元,据母亲说在通义都引起巨大轰动。
换成人民币就是一万九千多元,还有一万美元的外汇券,有很多的票证,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家里只花了二千多块钱,买了一栋解放前地主的房子。
花了一千多块钱,全部修善了一下,就非常的漂亮。
本来家里父母亲是非常反对温妍出国的。
家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学生,而且又是全国最好的大学,毕业后可以安排在部委。
这是倍有面子的事,可是没想到女大不由娘了。
温妍竟然放弃那么好的工作,出国去了,气很家里差点跟她断绝关系,不认她这个女儿了。
可没想到,出国才一个多月,就给家里寄来这么多钱。
家里也因此成了通义的首富。
父母亲思前想后,也就想开了,名气再好也不能当饭吃,有钱更实际,原来家里都要省吃俭用,也存不了什么钱。
现在有钱了,要干什么不好,因此首先就考虑住的问题。
他们家从参加工作起,就住在农械厂的职工宿舍。
只有两个单间一间小厨房,一家人住特别拥挤,现在有钱了,而且是这么多的钱,老温第一个就考虑买房子。
看了很多的房子,老温最后看中一栋解放前地主的房子。
房子雕梁画栋的,解放后土改分给五户贫下中农,由于他们都很珍惜,房子都保护得很好。
老温给的钱也多,完全够他们每一家各买一栋房子了。
有了新房子,生活水平又大幅提高,他们也感受的有钱给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
温妍父母也就改变了早先的观念。
名气再好,也不如钱来得实际,还是女儿有眼光,看得远。
温妍跟家里的关系也就修复了。
她也可以经常回家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