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所有的故宫建筑,赵卫东可以说是非常了解。
一路上叶倩茹和温妍问这问那,她们确实对故宫了解不多。
赵卫东可以说是,对故宫建筑非常了解,主要是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看得又多,了解得又全面。
所以讲解起来,非常详细到位,叶倩茹和温妍也听得津津有味。
赵卫东重点介绍了故宫最核心最重要的建筑三大殿。
这3座大殿是故宫中的主要建筑,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
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基台三层重迭,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
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重迭起伏。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千龙喷水,蔚为壮观。
赵卫东觉得这是既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对于三大殿院内不植树,有人说是怕隐蔽于树丛中的敌人威胁皇帝的安全。
这种说明乍听似乎有理,实不尽然——故宫的养心殿、御花园中古松苍柏高大茂密,这该怎么解释呢?
赵卫东觉得太和殿、中和殿、保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
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皇家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
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
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
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
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
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
所以,不种树只是为了彰显皇家威严,让众臣有畏惧之心而已。
太和殿又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嘉靖四十一年,也就是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改名为太和殿。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檐角安放10个走兽,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
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
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重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
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是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
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
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由于赵卫东前世,多次参观游览过故宫,本身就对故宫结构建筑非常了解,再加上在学校上学期间,多数都在图书馆看书,也看了不少介绍故宫的书籍,加上记忆力好,了解就显得特别多。
每到一处景点,每座宫殿,赵卫东都能够详细介绍。
当然,每到一个景点,叶倩茹和温妍都要照许多的照片,当然也少不了与赵卫东的合影。
故宫御道上留下了赵卫东、叶倩茹和温妍青春的足迹。
太和殿的广场上留下了她们活泼美丽的倩影。
故宫这古老而又宏伟的围墙与宫殿间,回荡着她们的欢声笑语。
虽然现在国家还处在计划经济的时代,但在故宫的里面也发现了市场经济的萌芽。
赵卫东还在午门前面的广场上,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在广场上停着一部红旗牌轿车,有不少人排着队等着,等待着在轿车旁边,或在轿车上照相。
在旁边还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在不影响我处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相,收费二角。
这说明故宫管理处,已经开始在正常的管理和收费外,开始有了新的想法,利用自己单位的小车给游容照相,并进行收费。
有了打破常规,开展创收活动。
旁边的国营天安门商店,也开始根据游客的需要,打出了销售时装旅游纪念品的广告,进行商品促销。
这毕竟是在京都,国家已经有开始改革开放的苗头。
故宫管理处的行动,也是对于国家新政策的反应。
正所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现在全国全部的都是一大二公,所有的都是计划经济,怎么安排就怎么销售,赵卫东知道现在的一点点的市场经济火花,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爆发出燎原之火。
赵卫东知道,现在国家经济还比较弱后,资金比较困难。
所以故宫都没有做大规模的修复,很多地方都显得破损比较严重,地上也有很多地方朵草丛生。
当然,这座宫殿的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宫殿。
所以修复和保护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赵卫东也清楚这需要要投入的资金也很大。
由于目前国家的经济还比较弱后,可用钱的地方很多,不能够拿出很多钱来保护修护,日常的维修和保护费用,主要是靠门票的收入来支撑,现在老百姓都没有钱,也没有旅游的习惯,因此门票收入也很有限,而且不多的收入,也就只够一些核心景点的日常维修和保护费用。
所以,赵卫东清楚的知道,如果没有钱,那些非核心的,大量故宫建筑,只能继续破败下去了。
这可是我们的祖宗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历史文化财富。
如果不能保护好,将是历史的罪人。
赵卫东非常清楚,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是无价之宝。
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宫殿建筑,而且还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成就。
整个故宫建筑,前朝后廷,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中国的建筑匠师们,将如此大规模的建筑规划得井井有条。
利用重重得墙门和庭院把故宫,有序地组合成壮丽的建筑群。
明清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
其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赵卫东也从中看到,故宫的规划与建筑布局,运用了五行学说的观念。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
男性为阳,女性为阴;方位的前为阳,后为阴;数字中的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等等。
在故宫,属于阳性的帝王执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将皇帝、皇后生活的寝宫放在后方,这不仅适应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阴阳之说。
任何一座建筑,都是根据它们的使用功能,和需要而安排布局。
并按照建造者当时的经济基础与建筑材料,以及科技水平而兴造的。
整座紫禁城宫殿的平面布局、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内外装修、陈设以及砖木石雕、彩画裱糊等等莫不以满足全国统治核心、皇权至高无上和帝王之居的生活、享用而规划设计。
这里贯穿了一个统治思想核心内容的“礼”——君臣父子、老幼尊卑封建社会的秩序。
这种封建社会中等级观念的思想随处可以看到。
在故宫中管理国家军机大事和行政大事的军机处与九卿房,都是最高官员办最重要事情的办事之处,然而它们的建筑位置和建筑体量的规格却是那样的矮小,与太和殿、乾清宫等比较起来真是天渊之别。
这正是以建筑来体现帝王之尊,皇权至高无上的手法。
其他像各种建筑的体量大小,屋顶形式,琉璃瓦饰、彩画制度、室内外装修陈设等等也都体现出在紫禁城内等级森严的制度。
就连帝王家族本身的后妃、王子们也不能逾越的。
故宫的建筑,它已经不是一般的建筑,是代表着封建社会的严格等级制度,代表着封建帝王的无上权威,已经把封建社会的政治关系融合其中,体现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礼制,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紫禁城建筑中也得到充分的运用,故宫建筑可以说是深刻的融入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所以说,没有强大的国力,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
不要说保卫国家,就连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都不能很好的保护。
可以说,故宫不仅是举世闻名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有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工艺技术。
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一类建筑。
故宫则是历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
保护好故宫这个历史文化遗产工作,确实是刻不容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