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大队部,赵卫东就象识途老马一样走着前生走过的路,村内的巷子都是用石头铺成的路,到了村外就是泥巴路了,姑姑的家就在大片的山茶树下,是最靠山边的一栋房子,这是一座比较新的土房子。
走到大门口就看到农村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谷棚。
这是放上面晒稻谷用的,还有晒衣服及其它东西用的。
因为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养猪养鸡,放在地上是无法放心晒谷子的,还有专用的谷垫,是用竹编的,平常卷起来放在屋内,晒稻谷的时把它放到谷棚上晒稻谷。
走进大门赵卫东就看着姑姑和表嫂正在外厅摘着空心菜。
赵卫东就大声叫道:
“姑姑,你好。”
“你就是国钧的大儿子赵卫东?”
赵水姫有点疑惑的问道,她在十年前回老家山头娘家看母亲的时候,有看见过赵卫东几次,当时弟弟、弟媳的工作很忙,就把赵卫东送到母亲家,她也是在那里见到。
以后赵卫东开始上学后就没有见过了。
没有想到才十年,他应该才十六岁吧。
十六岁还是个孩子,怎么长这么大了,又高又壮,完全就是一个大人,变化太大了,如果没有之前赵卫东叫声姑姑,自己都认不出来。
“姑姑,是啊,我是赵卫东,我爸爸、妈妈让我代他们向你问好。”
赵卫东高兴的说道。
“是就好,是就好,你爸爸、妈妈身体都好吧?”赵水姫关心的问。
“姑姑,我爸爸、妈妈身体都得好。”赵卫东据实回答说。
“好就好,你的行李呢?在那里,我们一起去拿。”赵水姫关心的问。
“姑姑,行李我已经放在大队部,我就住在大队部,吃饭就到你这里来吃。”赵卫东说。
“干嘛要住到大队去,就住到家里来。去,去把行李搬回来,自己姑姑家在这里,还要住到外面,你是不是怕姑姑这里没有你住的地方?”
赵水姫生气的说道。
“没有,没有,姑姑,是大队书记给安排的,他说我们大队没有知青点没有专门的住房,大队部刚好有房间,让我就住那里,反正到你这里也不远,其实住那里都一样。”
赵卫东解释说。
“好了,这一次就这样了,以后如果再见外我会生气的。来,快进来坐,过一会儿就可以吃饭了。”
赵水姫原谅的说。
赵卫东向前走了几步对朱巧月说:
“大嫂,我来这里下乡插队给你添麻烦了。”
“不麻烦,多一个人只是多添双筷子的事,你坐,我进去煮菜去了。”
说完朱巧月拿起摘好的空心菜回厨房。
赵卫东在外厅跟姑姑聊着,他突然想到来到姑姑家都忘记带礼物来,于是赵卫东拿出一百元钱说道:
“姑姑,我来之前想给你买些东西,又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也就没有买,现在就把钱给你,你自己去买一些喜欢吃的东西。”
说完就把钱放到姑姑的手上。
赵水姫看赵卫东拿出这么多的钱给她买东西吃,她真是大吃一惊,这还是一个小孩子,那来这么多的钱,自己所有的积蓄也就是几十块钱,这是留着的救命钱,她从来不敢动。
现在每家每户一年分红,人口多劳力少的基本上没有分红,有些还要欠款,劳力多的一年最多分红几十块钱,上百块钱的都非常罕见。
如果日常预支的款扣除完后,有不少家庭要久款,年底分红就是负数。
现在赚钱有多难,自己是很清楚的。
那些供销社的代销点售货员,每个月只有二、三十块钱,在村里面就是很有钱了,估计也没有几个人有上百块以上的存款。
国钧两夫妻十几二十年,才两个孩子,负担不重,是能存上几百元就不错了,孩子大了将来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怎么能拿这么多钱来给自己买东西吃,怎么能这样乱花钱。
赵水姫态度坚决的说:
“卫东,这个钱我不能收,我是你的姑姑,你到了周坑来,这里就是你的家,虽然没有好东西吃,但粗茶淡饭还是有的,把钱拿回去,跟你爸爸讲,钱来得很不容易,不能这样乱花,听到没有。”
看到姑姑严肃表情和责备的口气。
赵卫东心里感到特别的温暖,亲情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姑姑家的生活是比较困难的,属于人口多劳力少的家庭。
大儿子已经分家出去了,她现在跟小儿子住在一起,现在一家七口人,算二个劳力,表哥算一个正劳力,姑丈和表嫂各算半个劳力,一年到头只能换来全家的口粮。
前世由于自己年龄小,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今生再来肯定是要解决她们的一些困难才行,他知道要姑姑收下不容易,一定要想办法让姑姑收下。
于是赵卫东说:
“姑姑,这个钱你一定要收下,你也知道我爸爸、妈妈都有工作,每个月都有工资,存了一些钱也没有什么地方用,就让我带来孝敬你,让你一定要收下。”
“不行、不行,我不能收,我绝对不能收。”
赵水姫态非常坚决的说。
“姑姑,如果你坚决不收,那我也不敢到家里来吃饭了,那我现在就走。”说完赵卫东站起来就准备走。
“卫东,你干什么,坐下,不能走。”赵水姫大声说道。
“姑姑,我坐下来都行,但是这些钱你要收下来。”
赵卫东的态度非常坚决,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姑姑才勉强将钱收下来,赵卫东抹了头上的汗,孝敬长辈一点的钱都这么难。
这不能怪姑姑态度坚决,主要是因为这个时代整个社会都钱很少,农村更是钱少,县城几百块钱就可以买一栋房子,农村房子估计也就百把块左右,也难怪姑姑一直不肯收。
“姑姑,你坐一下,我去把伙食费给大嫂。”
说完赵卫东就走到厨房对朱巧月说:
“大嫂,我到这里给你添麻烦了。来,这一百块钱的伙食费我就交给你了。”
说完赵卫东就准备拿出一百块钱给朱巧月。
朱巧月听到赵卫东说一百块钱做伙食费,她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她不由自主的问道:
“你说什么?”
赵卫东又说:
“大嫂,我把一百块钱的伙食费给你。”
赵卫东拿出钱来递给朱巧月,她一把就拿过赵卫东手中的钱,在手中捏得紧紧的,口中说道:
“自家人还客气什么,你拿得太多了,真的不要。”
朱巧月知道在农村要用钱的地方非常少,口粮、山茶油和生产队的各种经济作物都是分配给社员,年底分红时再统一结算,有多余的就是分红,不够的就是欠生产队的款。
自己平常口袋里只有几块钱,连五块钱都很少见到。
这一次一下子见到一百块,那可是十张大团结,心情无法不激动。
表弟在自己家吃饭,到时候生产队的口粮肯定也是划给自己家,口粮又是用表弟的工分分红支付,他等于是吃自己的口粮,其实就给自己几块钱的油盐钱也就行了。
吃的菜都是自己种的,猪肉一年也买不了几回,没想到给自己这么多的伙食费。
她感到自己的脸发烫,知道收表弟的钱不厚道,这可不是几块钱的事,那是十张大团结,可是一大笔钱那,她很难以拒绝这个诱惑。
她想把钱还给他,可是就手伸不出去。
自己家三个子女上学,每个学期开学的学费五块多钱,都让自己一家人愁坏,如果真的有这一百块钱,自己家就再也不要象以前过那紧巴巴的日子,那真是太好了,自己家在村子里也算是有钱人了。
看到朱巧月嘴里说着不能要,但手里的钱却抓得紧紧的,赵卫东心里想到现在的人太缺钱了,农村社员更是缺钱。
赵卫东说:
“大嫂,你就收下吧,我们都是亲人,还客气什么,我本来想给小外甥、外甥女买点好吃的东西,可我不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就你自己买好了。”
“表弟,这么多钱,我怎么好意思收下来?”
朱巧月还在犹犹豫豫的说着。
“大嫂,你不要再说了,就这样吧,我就去陪姑姑坐一坐。”
说完赵卫东就回到外厅陪姑姑坐着说话。
过了一会儿,二个外甥女和一个外甥,都一起背着书包跑回到家里来,她们都在大队小学读书,赵卫东知道,大的是十三岁的梁礼珠,是一个长得很甜很白的少女,农村的女孩子晒太阳绝对是少不了的,她好象晒不黑似的,是一个乖巧的聪明的女孩子。
老二是十一岁的梁礼娇,是一个娇小黑瘦的小女孩,小外甥九岁叫梁礼兴也是瘦瘦小小的小男孩,他非常熟悉她们,毕竟跟她们在一起生活了半年多。
他自从考上大学后离开了,毕业后又分配在外地。
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们。
只是在后来有听老爸讲过她们三人长大后的情况。
梁礼娇是一个很乖、很孝顺懂事的孩子,她知道家庭困难,家里人让她不要上初中,她就听话没有再去念初中,小小年纪就回家帮助做事,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同村的拖拉机手,据说那个拖拉机手的脾气很不好,经常喝多了酒打她。
梁礼娇,家人本来也是让她小学毕业就不要再念了,在她的强烈坚持下家人只得同意她继续上初中,念到初中毕业,估计是没有考上高中,毕业后就回到家里,长大后嫁到外村,很少回家。
梁礼兴在福桥中学,念到高中毕业,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没有考上大中专,也就回村里务农。
在原来的空间里自己因为那个时代,可能因为营养少个子长得矮,十六岁,可以说是孩子,自己记得到这里插队只能拿半劳力的工分,个头跟一般的成年人相比矮了差不多一个头。
在接触的亲人倒是跟梁礼珠年龄最相近,身高上相差不大,仅比她高一点,虽然辈份不同。
因此接触比较多,有经常在一起说说同龄人的话,还是挺投缘的。
梁礼珠只有读到五年纪,就没有再读书了,家庭困难是一个因素,关键还是父母亲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念到五年级,知识已经很够用。
而且农村都有个更不好的观念,女儿都是要出嫁的,是别人家的人。
而且这个时代农村嫁女儿都要收财礼的,但这时收的财礼都很少,都没有卖一头猪的钱多,更觉得女儿不值钱,有很多的社员干脆不让女儿念书。
会让女儿去念书的在农村还算是比较开明的家庭。
赵卫东对她们都很熟悉,看着她们三个人蹦蹦跳跳无忧无虑的样子,他也被感染了,脱口说道:
“礼珠、礼娇、礼兴,你们三个放学了。”
“你的谁?你怎么知道我们的名字?”
梁礼珠疑惑的问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