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十五)(6)
怀念昔日师生情
我和我的那个高中同学,刚刚才急急忙忙地煮好了中餐。此时,那帮小“插青”们,便像一窝蜂似地收工回来了。
正当他们刚刚一踏进到了门口的时候,其中走在最前面的那个拉二胡的小“插青”陈建清,甚至连自己所带工具、笠帽、汗巾,一时之间都还未放置好,便心直口快地高声嚷道:
“王同志呀,你们今天所煮的蕃茹、芋头可真香呀!刚才在屋外的老远处,便已经听闻到了。真是有手势啊!要是在往常轮值到了我们煮的时候,要不是生公不熟,那就是水大多了,变成几乎一点香味都没有……”
他的话音刚刚落下,顿时之间,便马上想上前伸手将锅里的镬盖打开来。此时,我的那个高中同学见状,便眼明手快地马上过来进行制止道:
“建清,这才刚刚熄火不久,那能够这么快就想启开锅盖啦。如此心急嘴馋那能吃得了热豆腐啊。等待过了十分钟左右时间以后,方能启锅盖的啊……”
此时,我的那个高中同学便趁热打铁地告诉那帮小“插青”们,是有关煮蕃茹、芋头的一些要领和秘诀:
“大家都给我听好啊,大凡是煮蕃茹、芋头的时候,一来,是得要放合适的水量,多了和大少都不行;二来,是要火候也要适当,过大或过小了也都不好;三来,是要在听闻到了锅内有香气冒出的时候,就得要慢慢地放细火候。最后,就是熄了火也要待过了十多分钟左右的时间,方才能够开启锅盖的……”
正当她说到这里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告诫这帮小“插青”们:
“我是在前些时候,利用轮值做中餐的机会,到隔离屋去虚心请教村子上的一些大嫂大妈之后,通过自己反复实践过几次,最终才总算学会的……”
此时,我便在心里暗暗地忖想起来:
“这帮未脱乳的小‘插青’们,不仅得要学会干农活争工分。就是在今后如何给自己做饭,都还得要逐渐地虚心学习请教,才能够进行独立自主地生活哩。唉,如此这般大的年纪,就得要离开父母亲人,来到这偏僻的山区农村来,怎么能不让父母家人百般揪心和挂虑啊……”
那帮小“插青”们,他们听了我的那个高中同学说的一番以后,便个个都全然低头无语了。于是,便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各做各事。
其中,那个叫做骆菊英的女知青,却自动走到水缸旁边一看,发现水缸里没有水了。于是,便二话没说,就从墙上拿下挑水的扁担,左钩右钩就钩起两个水桶,一声不响地主动到村边挑水去了。
此时,在那两个男小“插青”的房间里,不时便传出了一阵阵二胡和箫的那不大和谐的乐器声……
到了吃午餐的时候,那帮小“插青”们,便大家一块地围坐在小小客厅内的饭桌四周,正在欢天喜地般的欢聚一堂。并且,还一边有说有笑地正在吃着盛在筛子上的这些在农村当中,所司空见惯的芋头和蕃茹。
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这种中餐也许难比得上现代人在餐桌上的大鱼大肉那样地丰盛。可是,那帮小“插青”他们一旦吃起来了以后,个个便都显得是吃得如此地香甜和可口。
顿时之间,我便想起,这也许是他们过去在城里的时候,所从未品尝过如此平常的美餐。或许,也未必一定有过这种如此香甜和可口的体会。
你可要知道,大凡是经历过上个世纪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们,都定然会有如此地深刻体会的。那就是,每当经过一天的辛勤劳动归来以后,大凡是有能进口的食物,尽管它的品位是多么地低下和普通。但是,他们一旦吃起来的时候,都定然会有一番不同的异常感受的。
这也许便是,在当今的现代人群之中,尽管可能每餐都还是杯盘狼藉。但是,他们可绝对不可能和这帮小“插青”们这代人那样,具有如此的深深体验和感受啊……
当时,我和这帮小“插青”们一起吃完了中午餐后,也许,这时队里已经进入到了农闲的季节了。因此,在当中午过后,社员们大多都在家里进行短暂的午间休息,或利用这段时间做做私活,这也是常有的事情。
房间中的这帮小“插青”们,其实也没有什么私活可干。一时之间,便都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里,躺倒在床铺上进行闭目养神而已。于是,我便走到陈建清的床铺上,也躺下来休息了片刻……
一直到了下午三点钟左右,队长才呼唤社员们出队工去。我和我的那个高中同学,仍旧留在家里进行负责做做晚餐。
此时,我的那个高中同学便叫我到她的房间去,和我一起继续翻阅未曾看过的第三本相册。这第三本相册,大多都是一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后,自己和其他同学老师以及朋友的合照或别人所赠送的照片。
当然,也有一些是平时的工作和生活照片,以及与他家族中的亲人们的合影。其中,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我在高中年代的时候,那个英俊潇洒的俄语老师所照的那些我从来未见过,且又保存得如此完整无损的珍贵照片。
顿时之间,让我先睹为快地看了一遍之后,不禁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思和怀想……
你可要知道,这位俄语老师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尤为深刻难忘。
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在平日与学生一块和睦相处之中,总是在举止言谈上,显得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他在为人师表上,又总是温文尔雅与笑容可躬;还有,他那娓娓而谈的风雅形态,都不由得令我叹为观止……
正像一位女作家林
子,曾经在一篇专门描写这位俄语老师和他爱人的散文《小布尔乔亚》当中,所描述她在幼年时候,对于给她深深的印记中,所记述的一样:
“……他才华横溢,英俊倜傥,高高的个子走出来总像个电影演员。女的是个儿科医生,眉目秀雅,性情温存,一头往上卷的短发,使她看上去像个可爱的洋娃娃。他们的衣着永远整洁漂亮,他们的举止永远温文尔雅,见到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一样带着温和文雅的微笑彬彬有礼地问好。
夫妻俩非常恩爱,出双入对,不是骑着自行车到郊外游玩,就是手拉手在校园里散步。他们走在校园里那些铺满青草鲜花的小径上,亲密地手挽着手,爱情像春天里明媚的阳光,荡漾在他们的眼波。让每个走过他们身旁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被他们吸引而感动。
他们那个小小的家,整洁雅致,花色洋气的窗帘和门帘在微风里飘荡,散发着幽幽的香味,窗帘下,还摆着一部留声机。夏天里那些凉风习习的夜晚,我们躲在开着紫薇花的窗下,一遍又一遍地听着那些神秘美妙的音乐,心里头也开出一朵朵美丽动人的花朵……”
现在,眼前这些小小的照片当中,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令人难忘的火红的高中年代。
此时,其实我的那位高中同学,心情似乎显得要比我更加尤其激动。她不时在兴味盎然地滔滔不绝对我深情的诉说起,一些几乎快将要遗忘了的一件件的往事……
然而,她所说的这些娓娓动听的小故事,那又是我从来都没有听人对我进行诉说,且又是我前所未曾知道的……
此时,只见她敏捷的打开相册,很快便翻开到其中的一页。然后,便与我一边看;一边跟我滔滔不绝地诉说起那些以往的故事:
“……我还深深地记得,一贯以来,他简直就像长兄似的关爱着我。使到我这个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双亲疼爱的可怜孤儿,在内心里,好像感到了一种从来未有过如此温暖的关爱和体贴,从而受到深深地感动。
“我记得,还在学校读书时,看见我喜爱扎辫子。于是,就曾给过一大扎五花十色的橡胶圈我使用;他喜欢在下了课休息时,常常和我们一起,在教室前面的空地上,无拘无束地一块打羽毛球;他喜欢照相,还送了不少照片给我。其中,有些还是他在外省的一间师范读书时所拍照的呢;他也喜欢小鸡儿,于是,我姐姐就特地为他买了两个小鸡给我送给他喂养,从而使他感到特别地开心……”
此时,当她正说到这里的时候,却像是旁若无人一般。似乎还是在口不停顿地喃喃自言自语地说着说着。我也若无其事一般地在她的旁边,静悄悄地只听不说。于是,干脆就让她尽情去发泄,也许是久存心灵深处的秘密和那一片真情。
接下来,似乎就简直像河堤缺口一样,再也按捺不住继续把一些极其令人感动的故事,全然都一股脑儿地告诉给我知道。于是,听着听着,我不禁悄然的看见,她的那双眼明亮有神的眼睛,此时已经开始有了两颗晶莹的泪珠,正想滴淌下来了……
“我记得,那是1959年9月的下旬,我因为生病,不得不住进学校卫生室进行治疗。当他知道了以后,便带着班上的一些同学,亲自一块到来学校卫生室探望我。
“还有一个假期,他因公外出学习,临走时,还一再吩咐我和班中的一个女同学一起,搬到他的房间居住,以帮他看家。可见,他对我简直就像是长兄对待弟妹那样地信任。
“1961年9月,我到县城的幼儿园工作时,每当傍晚时分,他总是会常来我园和一些小朋友们一起兴味盎然地玩耍。当时,他看见我一时还没有大床的蚊帐,就要给钱我去购买。但是,我只能从内心上表示谢意,而婉言谢绝了……
“他还经常教会我不少为人处世的哲理。甚至教我如何对待同学、同志和朋友。我记得,当年曾有个考上了大学的同班同学,在给我写的求爱信。我都坦然地递给他看。他甚至当场就对我说,他根本上不懂得写恋爱信时,我们都禁不住地笑了起来……
“他们夫妇每次外出回来时,往往都不会忘记给我买一些我最为喜爱的东西。我记得,他们俩就曾给我买过手帕及两个木制的红色小花瓶。一直至今,这两个木制的红色小花瓶还在我的箱子内。过去在县城的时候,我常常摆放在我的书桌上,还不忘记插上一枝鲜花。我每当看到了它,就有一种睹物怀人之感。于是,自然而然就会怀想起他们俩来……”
当正说到这里时,她放停了片刻,马上就从箱子内,拿出这两个娇小玲珑木制的红色小花瓶子,摆放在我的面前。我便随即精心考究和欣赏了片刻之后,她才小心翼翼地重新放进箱子内珍藏起来。
“我记得,在1961年的寒假,我还到过邻近的一个县城去接过师母。因为,当时他要开会不能前往。此时,因为师母正在省城的一间医学院读书,且已怀孕了。当晚,我们就一块住在邻近县城的招待所里,还和她同睡一床。当时,她还拿出饼干和我一块吃呢。要知道,这些饼干在当年来说,可是一种罕见的稀有食品。因为,此时正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
“有一次,我曾经到过他的家里包饺子。在我切韭菜时,他就手把手地教我,并说要尽可能切得越细越好。
“那是在196年春,1965年元旦和1966年春节期间,我都多次进到学校和他俩一起照有一些像片……”
当她说完了后,便迅速地分别翻开相册,一一地向我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那一张照片是在那年拍照的,甚至还能把拍摄的时间和地点,都准确无误地对我说得一清二楚。
听她一边不停地在说,一边还在脸上,似乎流露出一种无限感慨和自豪的神态。似乎是在让我和她一起分享,那种受到他人的关爱,所令人感动的真实情感。以及她对他们那情真意切的思念……
正是:
上山下乡岂怕累,劳动生活都学会;
怀念昔日师生情,时光瞬逝永不归。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