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三章客家风味浓厚的好习俗(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客家风味浓厚的好习俗()

(10)端午中华传统节

有诗叹曰:

端午中华传统节,客家纸鹞有特色;

节前村村做准备,节日围观最闹热。

谁村纸鹞高又响

打从小我便知道,五月初五,称为“五月节”。“五月

节”(即端午节)也是客家人的一个传统的大节日。

快到“五月节”前,家家户户便撞踏糯米,四处外出割

捞雷鼓叶,籺(念【at】)叶,采摘在门前屋后种的狗

屡等,准备好了包“糯米籺”(念【at】),进行欢度

“五月节”的一切工作。

那天一早,村子上家家户户都买猪肉、杀鸭、杀鸡、包

粽子。因此,不少在外面做工的人,都会回家和亲人们

一块团聚过节的。

每逢即将临近五月节时,天气也会渐渐地热起来了,不

论大人和小孩,便开始到坑水或山塘、水库等处去洗身

、游泳,这便成为了当年我们的一件莫大的乐事。因为

,端午节又是放“纸鹞”(风筝)这项民间活动的最好

季节,也是客家人带有比赛性质的传统民间体育项目之

一。

这放“纸鹞”的活动,它就是要比一比看那个村的“纸

鹞”放得最高,那个村的“纸鹞弓”最响。为此,村里

大人们在五月节前便动员起来,首先,乞求妇女们用粗

麻,搓小绳做“纸鹞”索,有的,甚至织了一大箩筐。

还要到处找寻离笆内生长的“纸鹞弓”(即是一种藤状

植物),采回来后刨好凉干,准备“五月节”放“纸鹞

”做“纸鹞弓”用。

更为有趣的是,到了夜晚时通过“纸鹞”的小绳子放飞

的小灯笼。有时夜间风大,“纸鹞”便在空中不停地翻

筋斗。此时,“纸鹞弓”的“敖敖”声特别清晰响亮,

很远很远处都能听闻,实在十分有趣。

要是当天空中的风过大吹断了线,我们这帮小孩童便自

告奋勇充当大人们的帮手,立即拚命朝“纸鹞”可能掉

落的地方猛然追赶过去。待到掉下地面时,再把“纸鹞

”重新捡回来交给大人们重新再放。

要是偶然掉落在了屋顶、大树或竹尾时,便无法再拿到

了。大家便只好望洋兴叹!这个活动连大人也亲自参加

,真够得意!

那时候,南哥是一位糊扎“纸鹞”的行家和好手。他做

的“十六角”、“八角”、“江督”不但轻可外貌漂亮

,并且放飞得又高,又大力,又稳定。翻打筋斗时,纸

鹞弓“嗷嗷”地狂叫不仃,简直像是飞机上的马达声,

很远很远都能听闻见。

我记得,有时帮忙他拉线时,差点都拉不住。因此,他

放的“纸鹞”在我们这一带,可真算得上是附近几个村

中的第一名。

坡嘴村上的叶六、叶七两兄弟放的“江督”也上升飞得

很高,有时甚至能钻入云层中去。可是“纸鹞弓”声却

不甚响,只能算是个第二名。

龙湖坡其智他们,在龙坡小岭上放的“江督”,虽然弓

声还算响。只是常打筋斗,却上升得也不算高,算个第

三名吧。

这些便是当年,那些村上老人们对他们公正、客观的一

致评价。

正是:

客家端午糯米粽,男女老少盼起风;

谁村纸鹞高又响,线断穷追岂放松。

爱放纸鹞情独钟

后来,尽管就是端午节已经过去了,我也还对放‘纸鹞

’情有独钟。

记得,当时自已还在偷偷地学习扎糊一些小型点的‘纸

鹞’,如‘月光车’,‘四角钉’,‘小江督’之类。

没有‘纸鹞’索,便回家偷偷拿家里现成的鞋底索,或

车线之类。有时,偶然被外婆看见我拿时,她也装做没

看见一般,不出声。

不管是烈日当空的中午,还是日落西山的傍晚,我都常

常独自拿做好的‘纸鹞’到里坡一带进行试放。要是没

有风时,便硬是埋头地拉着‘纸鹞’索在空地草坪上拼

命猛跑,使得‘纸鹞’渐渐也能摇摇晃晃地飞了起来。

但是,不多久后,又掉了下来,接着又再继续试放。于

是,摆弄了大半天,弄得自己满头大汗,也顾不上那么

多了。有时,外婆看见对我心疼了,还从家里拿顶草帽

子给我戴上呢。

我记得,有一次去三世祖旁边的两盘岭放牛,便拿我自

己刚糊好的一个小“江督”鹞,让亚六帮助托起‘纸鹞

’,我便使劲向前奔跑起来。

开始时‘纸鹞’就有点左右摇摆地飞起来。可惜没过多

久时,便就栽倒在地上了。

“左右摇摆,又翻颠斗,可能是‘纸鹞’尾大短太轻,

或‘栋办’搞得不合有关吧。”亚六对我说了一句。

“可能也是。再试一次,加长尾巴试验一下,再调整一

下‘栋办’看看。”我同意了他的说法。

经我这一次改进后,‘纸鹞’上升得很高,老话说,真

像是食到‘天风’了。可是,我却没有注意到‘纸鹞’

索快没了。只听“嘶啦”一声,‘纸鹞’索用完后,只

见‘纸鹞’在空中乱“撞”。

亚六便急忙把‘纸鹞’索慢慢地收拉回来,只见‘纸鹞

’飞快地往下翻颠斗,渐渐地让它直掉到在地上时才停

止。接着,我再重新把它放上去,经过了上两次后,我

就有了经验了。

这一次,我看着‘纸鹞’,也时刻注意着收拉‘纸鹞’

索。如果‘纸鹞’索有些少了,我就拉两下‘纸鹞’索

。这样一来,我算成功了。随后,我把‘纸鹞’放得又

高又稳,真像是食到“天风”一样,再也掉不下来了。

通过小时候放‘纸鹞’,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凡是

做任何事情,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败

而便放弃。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最后功到事成!

正是:

当年正值小孩童,爱放纸鹞情独钟;

坚持不懈去实践,最后终能得成功。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11)七月十四邦大喉

有诗叹曰:

五月初五仰高头,七月十四邦大喉;

听闻笛声四处响,稔熟齐往山上走。

吹笛高手传千家

到了“七月十四”这个“鬼节”,客家人往往有连续大

吃大喝三天的习俗。

老话说,“七月十四大过年”。在正统书里“七月十四

”称作“中元节”。这个节日的主菜是鸭肉,人

们常常都会这样说,“七月十四当鸭麻。”

但是,在解放前的农村,由于贫穷,平时也没有什么可

吃的,只是到七月十四节那天,便得想方设法也要把晚

餐弄得像样一点而已。

在这个“七月十四”节中,我们小孩子的活动,便是兴

“吹笛”,也就是吹“喃哆喔”。

我们常常走到高山顶上,向着对面山顶上的别村小孩相

互对吹。笛声可以吹来娱乐,亦可吹来“骂人”(谐音

)。真像跟电影《刘三姐》中对歌的场面一般。

民间用“七月十四邦大喉”,是形容吹笛时的热闹气氛

和吹笛人的形象,真够逼真和生动。听说,这还是客家

人,所特有的一种民俗呢。

我开始时,还是兴趣盎然地向村子上那些大孩子学吹了

两年。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老是吹不转音。后来

,我也便渐渐不感兴趣了……

不过,村中小孩吹笛,还是有“老手”的,他们会吹“

笛公”(高音符)、“笛麻”(低音符)也叫“牛麻筒

”、老声笛。还有“无头笛”等三个品种。

后来我才知道,就笛的发音而言,只有“”、“”、

“1”、“6。”四个音调的相互变换,而就能吹出各种

各样不同的声调了。

正是:

七月十四当鸭麻,笛声对吹互相骂;

场面闹热气氛浓,吹笛高手传千家。

七月十四稔子熟

老话说,“七月十四,稔子熟到地。”

七月十四前后,我们这帮放牛的小孩,都总喜欢到稔子

树多的山岭放牧。特别是,太白堂岭、三世祖岭、直岭

、横岭等山。

有时候,还约几个大点的小孩,跟村上一些妇女一块去

到十多里远的新郑的石壕岭,文江的竹篙岭去采摘。

要知道,这两个高山在东平西部是最高的,在我们村上一

眼就能望见。

采摘稔子,的确是一件十分有趣的活动,它要求你眼明

手快。特别是,当你偶然发现一株满树都是成熟得快要

脱落的稔子时,你那快活的心情,真不亚于过年吃鸡腿

时那种特有的心态。

此时,你会轻手轻脚地把那已经熟透了的稔子,一个不

漏地小心翼翼地从树上采摘下来,立即往嘴里边抛入。

于是,便勿轮吞枣般地吃起来。

当时,那稔子特有的甜蜜味道,简直真让你回味无穷,

吃时便连那稔子皮也一起吞到肚子里去。要是有时无意

之中,碰到已熟透了的稔子掉到地上找不到时,你还会

感到十分可惜。

每次回来时,已经是晚饭时候,每人都会采摘到一大竹

箪。除了稔子外,其中还有不少油柑子,罗网果等这类

上等佳果品呢。

当年,采摘稔子这种七月十四节的野外活动,这也算作

是我们孩童时代中,经常在乡村中一件十分愉快,而又

难忘的秋游哩!

正是:

七月十四稔子熟,爱到稔多岭放牧;

摘稔眼明手脚快,嘴甜肚饱心舒服。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你老婆掉了绝对一番五胡之血时代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反叛的大魔王盖世双谐信息全知者终末忍界玄尘道途
相邻小说
从2008重启星图边缘源之进化重生漫步人生路奋斗人生路重生从零六开始未来之废柴崛起末世之黑暗符咒师重生之才女当家公子有疾无玉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