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六十四章首次返乡务农记(上)(1)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篇首次返乡务农记

(1961.9----196.1)

第六十四章首次返乡务农记(上)(1)

----返乡务农暗学加耕

董加耕——他曾经就是我在当年标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和所崇拜的一个偶像……

我曾经多次反复地进行深入思考,且多方征求旁人和家里人意见。最后,才决定要像董加耕一样,回到已经阔别近十年的家乡去。期盼能够用自己的青春和知识,去改变家乡那“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我可要知道,家乡有我熟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有我儿时朝夕相处的同龄好友;有我许多情同手足的兄弟叔伯、亲戚朋友和诸多父老乡亲……

这一切,都在深深地吸引着我,都在激励和坚定着我返乡务农的决心和冲动。

于是,当一旦决心下定,我就选择了一个凉快的阴天,一大早便背起简单行李,告别家人,徒步回到阔别九年之久的故乡去……

但是,在我面前正在等待着的,究竟将是一条一帆风顺,阳光明媚的宽敞大道?还是一条荆棘丛生,艰难曲折的崎岖险路呢?这一切,我都将是一既无知,只能够从心坎里,暗暗在祈求上天给我保佑……

下面将要讲述的,是我离开近九年的家乡后的1961年初秋时节,回到故乡以后,曾经发生过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46)返乡务农耕耘去

有诗为证:

当年加耕好榜样,令我崇拜当偶像;

返乡务农耕耘去,青春永献新农庄。

下定决心返乡去

真不出我所意料,高考又再次落榜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可再也没有去年那样的失落和难堪的感伤……

当我同去年一样,在接到那封“落榜”安慰信在手中的时候,一切都像是反倒显得格外的平静……

后来还听人说,今年高考博中应届毕业生考得很差。全校四个毕业班将近00个考生当中,总共才录取进大专的人数也不过才只有60多个,百分之七十都落了榜。

由于落榜人较多,这些落榜者倒认为反正都是“当龟有众”。于是,便也就觉得平常了。

那会再像去年那样,最后的高考录取率竟然会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样一来,那百分之五的落榜者,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耻……

此时,旁人和家里人也不再过多地过问起,我今年高考有没有被录取之事。有些人,甚至根本上并没有知道,我仍然报名去参加今年的高考哩。

我还清楚地记得,就连父亲也一反常态,改变了去年对我那种怨恨和不满的态度。甚至再也没有给我半点在精神上,进行施加任何的压力了。

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是他已看清了当时的形势。从而对招生考试的落榜,已经习以为常了。也有可能,是由于他在思想境界上,已经有所提高了的缘故吧。从而,便使到我在精神上的压力,反倒得到一定的减轻与解脱……

有一天,我从凤中阅览室所摆放出来的《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一篇关于高中毕业生董加耕主动放弃高考,回家乡参加农业生产的长篇报道。当时,我阅看了以后,对我震撼很大。

于是,我当时便细心地摘录并抄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把他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以此去时刻进行鞭策和勉励自己……

你可要知道,在那年代的年青人,对于信昂是很虔诚的。就是对于报刊杂志上所宣扬的一切,往往都是会表现得异常地信服与听话,“党指向那里,就无条件地奔向那里!”,甘愿做“党的驯服工具!”……

这两张拍摄于当年董加耕劳动时的宣传画在当时家喻户晓。

就是在这份《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当中,曾经这样地写到:

……董加耕,原来是江苏省盐城县葛武公社董伙大队人。1961年夏天,他高中毕业,面临着升学还是回乡的两种选择,作为盐城县龙冈中学的预备党员、团支部书记的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成绩各门课程均超过96分,并获得了保送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资格。

老师们都希望他上北京大学这所名牌大学进行深造。但是,他却在升学志愿书上填上“回乡务农,立志耕耘”。并将“董家庚”的名字改为了“董加耕”,其意义十分明显。

董加耕立志要回乡务农,使当时老师和同学们都难以理解。他们觉得,将这么一块好材料送到农村去种庄稼实在可惜。可他却回答说:

“正是因为党的教育培养,才使我懂得一个年轻人应当根据革命的需要,去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10天以后,董加耕得到了县委的批准,他便用一根扁担挑着书籍和行李,回到家乡葛武公社董伙大队第四生产队。

董加耕回家种田的事,在乡亲们中间引起不少议论。有位老伯用旱烟袋敲敲他的后脑壳说:

“加耕,人家读书越读越远,你呢,从城里读到乡下,我看你是读书读呆了啊。”董加耕回答说:

“大伯,古话说:‘读书越多越明理’,我读了书懂得了要用知识建设新农村的道理,才回家劳动的。”

当时,正值中国农村面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经济最困难时期。他回乡时,公共食堂还未解散,浮肿病到处皆是。董加耕没有动摇信念,吃腌蒿子、豆饼,照样乐观的唱着:“洪湖水,浪打浪”等革命歌曲,赤膊和乡亲们一起拉犁、割稻、挑泥,扬场……。

董加耕回乡后,已经当了小学教师的女友与他分了手。公社党委决定调他到邮电所工作,他却发誓“决不从第一线撤退”,连母亲的眼泪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心。

他在日记中写道:

“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怀天下”。这几句话,后来成为传遍全国的名言。

当时,让我看完了这篇激动人心的生动报导以后,令我深深地陷入到了触及灵魂深处的反思……

因而,我常常反复地这样反问起自己:

“人家董加耕一个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支部书记,又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应届高中毕业学生,学习成绩各门课程都超过96分,并已获得了保送直升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资格。但是,人家都心甘情愿‘回乡务农,立志耕耘。’。懂得了一个有志气的年轻人应当根据革命的需要,党的需要,去进行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而我呢……”

我还清楚地记得,曾经在当时所写的多篇日记当中,我还曾有过下面这样地记述:

“……就这样,他却截然地不顾学校老师同学、家乡亲人的议论与反对,甚至不惜与多年的女朋友进行分手,又拒绝调往条件优越的邮电局工作。

“最后,坚决响应党的号召,从他高中毕业以后,就主动地向党提出申请,自愿回到贫穷落后的家乡,与农民在一起夜以继日地厮爬混打,心甘情愿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文化科学知识,无私无畏地奉献给了光荣的农业劳动……

“……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呢?人家董加耕的条件,总比我好上千百倍,都敢于与那些陈旧落后的传统观念作彻底的决裂,冲破重重阻力,下定决心回家务农去。而我却为什么总是再三犹豫不决,甚至还犯得犯失地就不能像他一样呢……

“我既然读完了高中,又有了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原本就应该有责任,用自己所学到的本领,去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的面貌。

“同时,更何况那里还有我十分熟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有我一块长大的儿时的同龄好友;有我许多兄弟叔伯、亲戚朋友和诸多父老乡亲……

“再又从长远一点进行考虑,在凤山大队的六槽径林场劳动,肯定不是我的长远之计。不用去说它每天这样地出出进进、费时费劲,就是以后如何成家立业,也是一个摆在我面前当中的一大的实际问题呀……”

……

你可要知道,尽管当时正值中国农村面临着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在经济上,遭遇到了从未有过最困难的时期。

可是,当时我已经毫不犹豫地,把董加耕已经当成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和偶像。于是,干脆就像董加耕他一样,返回到己阔别近十年的故乡去,自己还在忧虑什么……

我还清楚地记得,就在一天全家正在吃晚饭的时候,我便向家里人说了我这些天来的种种想法……

此时,当他们听了以后,也不说同意,也不表示反对。似乎反正像是全由我进行作主决定一般。

有一天中午,我在凤山街上碰巧遇到了六槽径林场的祁队长,大家便在街上一起聊起天来。于是,便趁此机会,我就将我想回老家去务农的想法,如实地告诉了他知道。

当时,祁队长听了我说完之后,与我进行了一番实事求是的分析,并说:

“要是从长远进行考虑的话,你是应该回老家去的。因为,在这里人地两生,毕竟不是故乡土。老话说:‘叶落归根’嘛!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在这里又离你父母兄弟姐妹近,大家日后要是有个好歹的话,也好相互有个关照呀……”

最后,在与我告别的时候,他便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道:

“是不是你可以回到老家去住上一段时间看看,因为,你已经分别这么长时间了。如果回去你要是住得惯,又适应的话,自然最好。要不然的话,再回来这里也不要紧的。反正在那里都是做工,依靠工分食饭。你说呢……”

此时我觉得,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无道理,对于我的启发也很大。唉,他真不愧是当过兵,且又回来做过多年农村基层工作的生产队长,所说的虽然都没有什么漂亮话。但句句都是实实在在的,听起来真让人信服……

就这样,我便决定暂回老家去一趟,并把在六槽林场在早造当中所分得的00多斤口粮谷,全部担去粮管所卖了。将所得到的钱和粮票一块带了回去……

正是:

学习加耕长报导,被其事迹感动过;

决定返乡务农去,思前想后不会错。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你老婆掉了绝对一番五胡之血时代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反叛的大魔王盖世双谐信息全知者终末忍界玄尘道途
相邻小说
从2008重启星图边缘源之进化重生漫步人生路奋斗人生路重生从零六开始未来之废柴崛起末世之黑暗符咒师重生之才女当家公子有疾无玉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