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在初解放的那些日子里(1)
当然,对于当今的青少年这一代来说,他们再也永远无法品尝到了,当年父辈们从腥风血雨中过来时,所饱尝过的那种艰辛与无奈。
但是,我们这代人,却仍然在这过程中,也曾享受过这其中的一些欢乐。因而,总是为此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额头一块小伤疤
有诗叹曰:
额头一块小伤疤,只因调皮互追打;
外婆见了心疼痛,一生纪念难忘它。
其东改为王飞名
自从1949年10月的某一天,在离开博白县城回到家乡以后,我便再到离家三里路远的良村小学,继续插入一年级去读第二册……
我记得,在我入学报名时,妈也把我的名字,由‘王其东’改称为‘王飞’。于是,便在以后的几十年的岁月里,都是采用这个名字了。
要知道,当时母亲给我所安的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是否包含有今后长大后要远走高飞,或腾达辉煌之意,那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我们的良村小学校,并不算很大,只不过才有三个教室,其余的全都是一些小房间。同时,在进入学校大门后,在左边的楼上的那间教室,由于已经快将要崩塌,为了安全起见,就没有再继续使用它了。
在我的印象中,当时的一、二年级,都是实行复式班教学的。它正好是安排在从学校大门进去那个当头看见的教室。而三年级教室,就是在校大门进去在右边的楼上。四年级教室便是在进入大门后,再往右边进去的另一个楼上。
当年,在全校的学生当中,绝大多数都是良村肚内,方圆四周那十多二十个大小自然村上的小孩子到来就读。
当然,也有极少数是与良村交界的富山的鲁机山、黄竹坑两个村子上,那些林姓的小孩到来读的。其余,绝大多数都是良村肚内的王氏宗族人。而在这其中,当然也还夹有坡嘴叶姓,和虾西塘及老屋场赖姓他们的子女。
那时候,全校的小学生的总人数,充其量最多也超不过一百。并且,大多数都是些男孩子。
当然,也还有为数不少的,是一些已经是十六、七岁的大姑娘了,她们竟然也和我们这些才七、八岁的小孩童一起,坐在一年级的教室里一块上课哩。
我记得,当时学校的老师,似乎只有新村的王大彬,早禾坪村的王其佳,秧地垌村的王大信和黄树垠村的王大棋四个……
正是:
其东改叫王飞名,含义深远意义明;
生不过百师四位,来回六趟真要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