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要使金银成为货币就必须得有人加上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撑和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但是最要紧的是要有自己的造币厂才行。
在谷永宁的记忆里这2000万的银币可不是个小数目。特别是在此时看上去又是这样的珍贵。整个宋朝在社会上投放的白银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亿两。在金国已经有银币作为货币在进行流通了。但是银币的作用还是小了一点,这也和当时的情况有关。
早在宋王朝建立不久,白银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贸易方式之中,在贡赐贸易方面,宋代最早见于记载的贡赐贸易始于建隆元年(960年)。在南宋朝铜钱的流出和白银的流入都说明了白银作为货币的价值和功用,特别是在绍兴年后,白银的比价已经从1:2200提高到了1:3300文。特别是在海上贸易如此的发达的南宋更是明显,有大量白银被兑换成铜钱流散到了世界各地,连东南亚各国都有许多宋朝的铜钱,这就是宋朝铜钱外流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白银在宋境内购买力很强。因此,沿海居民"每伺番舶之来如泉广等处,则所带者多银,乃竞赍见钱买银。凡一两止一贯文以上得之,可出息两贯文。此乃沿海浙东、福建、广东海岸之民,无一家一人不泄者"。与之相反,铜钱在海外的购买力则更强,"每是贯之数,可以易番货百贯之物;百贯之数,可以易番货千贯之物"。
既然白银能在金宋之间流通那为何不采用白银作为本币呢。再说了现在他面临了最好的机遇:金朝已经做出了友善的让步,承认了他的存在,那么发行自己的货币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虽然这样的货币的合法性是有待观察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外界的压力小了之后一切是都可以谈的。
可是他的造币厂现在又如何呢?
造币厂的设在离海州有百里之外的临洪镇。那里东临大海,西靠交河地理位置优异,并且此处也是军队的重要的布防要地。有军队在这里守着自然是放心的很。重要的是,没有人知道这里建造的房子有什么用。
整个造币厂圈了个800亩,俨然是个大村庄的样子,有所不同的是在“村庄”的外面的道路上都有军队哨所的布置,所有进出的车辆都要经过盘查后放能放行。这也是必要的,整个建设都刚刚的开始,小心一点还是要的。不过里面倒是稀稀拉拉的没有多少的建筑。除了围栏还象点样子,一切都如同新的一般。这也不能全怪陈平他们,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制一个造币厂本来就是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这里可没有先进的建筑工具的。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这样的成绩也是值得称赞的了。
不过就从已经修建好的房舍的布局上来看,这里也大概成型了:造币工厂无非材质的选择和坯饼的制作、模具的设计和制作、压印和镀饰。这几道工序。每一个工序都有一个独立的厂房,这样就能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能够独立而安全的进行。而此地的所有的长工都是不能走出去的,因为在他们手上掌握了太多重要的秘密,最好是老死与这个洪临镇为止。这些规定是谷永宁所定的,因为按照机密的原则,这些长工已经是拥有的机密的人,他们是个危险的人物,一旦有所泄露都将是万劫不复了。但是那个时候的人倒是没有想到这样的远,只是觉得这样从人性的一面来看,这绝对是一个虐杀,但是站在高度机密的角度上这样做是绝对正确的。在这里,除了陈平以外,谷永宁还见到了叶适和李明复等人。
自从隐娘死后,叶老似乎衰老了许多,他将战舰的指挥权交给了王居安,自己一个人呆在了隐娘的坟头守着他的宝贝的女儿。战争总是无情的总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每天不过是呆呆的看着那坟头的墓碑成天的以泪洗面。谷永宁在心里最对不起的就是他了,想不到一代文豪却在他的手上变成了这样的模样。真的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在推动历史的进步,还是永远的阻隔了历史的发展。所幸的是他的《水心文集》已经成稿了,要不然真的会变成历史的罪人的。
这个陈平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要了叶适来帮他,而叶老也居然答应了。他的年纪也要50岁了想不到还能这样的有精力在造币的事业中,真的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不过对于叶适来说,要好好的研究经济规律也是他所愿的,虽然在这个时间上似乎有点难过。
思索着,谷永宁他们就进入了个厂房,那里的长工们都在一张宽大的桌上雕刻着些什么。其中有一个人看的甚是眼熟,看他的背影,似乎能猜的出来些什么。
“陈平,”谷永宁冷不叮的大叫一声。吓的所有的人都回过头看。没错,果然是他。
“谷大人,你怎么来了。”陈平突然间发现了他的到来,惊喜的是神色有点惊讶。
“我怎么就不能来,这里可是我的地盘。”谷永宁笑着走了进去,长工们听说这里最大的长官都要这样的惊喜,都停下来了。
谷永宁一边示意他们继续工作,一边就将陈平回到了他自己的书房里。
“大人的意思是要造更多的银币是吗?”陈平在听完了谷永宁的这场来历之后,冷静的回答“我认为不可。这钱可不是说造就造的,没有的兑换怎么能行?”
“我只是想多筹集一些资金而已。”
“将军可知这铜银交易值多少钱?”
谷永宁摇了摇头,这个东西他可是外行。陈平无奈的笑了笑。慢慢的解释道
“当今的铜钱已经没落,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毁一钱则有十余钱之获,小人嗜利十倍,何所顾藉?大人现在世面上的铜钱的价值已经买不到相应的物品了,你要是筹集了更多的资金,无非是让世面上的铜钱更加的贬值。”
这个就是当中的一个结症,收买民间铜器,每两支价三十文。则合每斤支价四百八十文。铜钱一般每贯七百七十文重四斤半至五斤,每斤铜钱约为一百五十四文至一百七十一文,则官方回买一斤铜器的价格(此价格肯定大大小于市场价格)比一斤铜钱的价格要高许多。那么每制造一枚铜钱所花费的是两倍与面值的造价,这样就陷入了一种越造越亏本的旋涡中,其实这也是所有的金属货币共同的问题所在。
文人杨时曾算过一笔帐:“今钱一千重六斤,铜每斤官买其直百钱,又须白金鼠和之乃能成钱,除火耗锉磨损折,须六七斤物料乃得一千。铜自岑水、永兴数千里运至,其脚乘又在百钱之外,薪炭之费、官兵禀给、工匠率分,其支用不赀,细计千四五百钱本方得一千,何利之有?”
更何况这铜钱的购买力是在下降的,很明显市面上的钱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多余的铜钱进行销毁或者转铸铜器。可惜的是这些皇朝的大官却把这些看成是钱荒的原因来加以禁止,破坏和妨碍了市场调节作用的正常发挥,结果使铜钱市场价格低于实际价值的情况长期不能扭转。非但如此,官方在铜钱已经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还努力铸造新钱,这就造成流、藏、销的推动力更加增强。于是,就出现了官方越是禁止,流、藏、销现象越严重的反常情况。
“大人,现在我们要造银币就是要将世面的铜钱都收回来,让百姓都用银币。我们的银币的货殖不高更有利于流通,更何况我知道大人的下一步就是要建立钱庄。”
“钱庄?”谷永宁尴尬的笑了笑。到这个时候了他才知道人家想的都已经比自己要远许多了,真不知道是进步还是自己在退步。
“只要建立了我们自己的钱庄,那么就可以用纸钞来兑换铜钱,然后再来发行白银。有了钱庄作为担保,银币的数量自然就在大人的控制上了。只要有足够的金银做担保,大人想造多少都可以了。”陈平的眼里闪着一丝明快。
说到了这里,谷永宁的脑袋里渐渐的清晰起来。这个银币的制造是要筹集资金,但是一旦失去了控制,那么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是成破坏性的,这钱庄就是将世面上多余的铜钱都回收进来,依次作为本金,再进行发行购买力更强的银币,这样就真的使劣币退出市场了。不免的为陈平的高瞻性肯定。
“这些不是我一个的想法,而是叶老的想法”说道后来他把事实的真相说了出来。
叶适,其实是一个很早就在研究货币流通的大家,在他自己著作中已经很详细的记录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可是在当时看来是个不可想象的,但是对于谷永宁来讲却是很好的指针。真的很幸运能有这样的人在自己的身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