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十三章 那种异香,从来没闻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铁门环,不锈。

老人蹒跚地走在前面,那黄狗却偎过来,先嗅小语再嗅我,好像在验证我们的身份,狗眼张得很大,但眼珠上面好像浮了一层油彩,茫然得很。我断定,这是一只失明的老狗。

好宽绰好雅静的四合院啊,光空地也得有一亩多,房子,都是蓝砖蓝瓦:堂屋三间,东厢房三间,西厢房三间,布局工整如楷书。整个南半院俨然是一片小小的竹林,竹子们正在雨后比着青翠,比着诗意。竹间,石桌一张,石墩儿四个,等人随时闲坐清谈。

竹林北侧,西厢房南侧,一株老枝横虬的石榴树,粗比海碗,红花点绿叶,安然半绽。

整个院子全是青砖铺地,老式的青砖。所有窗子都是老式福字格窗,黑红色。

置身其间,恍如隔世,疑在百年之前,亦像走进了一个大型的古装网络游戏?

我和小语站在院子里,相视无言。怕说一句话就会惊走这凝聚多年的大气大魄大安静。

老人进了堂屋,坐在一把椅子上。堂屋里光线很暗,看不清她的表情,但能看到她在看我们。

一只燕子呢喃着从头顶掠过,那不是百年前的燕子,雨后的天空才是。

老人招呼我们进屋。

堂屋也是黑红的门,亦是菊花状的铁搭扣儿,门槛是红色的木槛儿。屋里,两扇红色木质屏风将房子隔成三间。

刚走进屋里,我忽然闻到一缕异香,似有似无的,而又明明白白决非幻觉。我看小语,小语正看我,满眼疑惑的样子。难道她也闻到了那种香吗?

我不知道把手里的旅行袋放哪儿,觉得放哪儿都会把房子弄脏。

老人示意我可以放到条几上。但那条几也是老式的,有三米长,贴屋山摆着,暗红色,两头是卷筒菊花状的浮雕,一侧一个莲花烛台,烛台上,半截红烛,如修女般沉静。八仙桌两边各一把太师椅,黑红色,椅背,镂空雕花。它们,也正默默地对望着。

条几前的高腿八仙桌上,正摆着一套茶具,白瓷砂托盘里,一把细颈执壶,四个白如凝雪的盖杯,全是一尘不染。

屋里,没有一点现代的迹像,包括一根电线也没有。

最后,我还是把将旅行袋放在了地上,这才发现旅行袋上居然还印着一个英文单词,白色的,不知道什么意思,很大,设计得张牙舞爪,格外刺眼,就像黑熊而不是熊猫大嚼竹叶,极不雅观。

条几上面的墙上挂着一幅毛笔字的中堂,那毛笔字让我眼睛一亮:这字写得也太好了啊!功力老到,布局天然,我敢说,目前,在我们全市也找不出这样高水平的书法作品……书写的内容是陶渊明的《归隐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落款是“民国一十八年仲秋刘志贤书”。刘志贤?何许高人啊?

我扭头看了看老人,老人指了指着太师椅,示意我和小语坐下。我和小语对视了一下,坐。

小语一直低着头,在拘谨地抚弄腕上的玉镯子。面对一个百岁老人,你最好保持沉默。这样才不至于惹犯下百年不遇的错误。

老人坐在门里,是一把稍小的太师椅,椅腿儿竟也有狮子头的雕花。

老人看我们,很慈爱地看。忽然,老人颇吃惊地轻叹了一声,对小语说:“你这女子,不简单呢,单凭你那玉镯就可看得出。”

我示意小语走过去让老人看。

小语理解了我的眼神,就一边摘玉镯一边走向老人,叫了一声“太奶奶”,把玉镯递到老人掌心。

老人一边后撤了上半身看它,一边诺诺地说:“看不清了……但,它端的是个好物件……和太***一样好……”说着,她一伸左手,衣袖下的左腕上,竟也露出一个玉镯来!纯白如雪,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着清润的光泽。

我站过去,虽然不懂玉,但我的肉眼也能看出老人的玉镯决非俗物是。只是,它圈在老人嶙峋的腕上,是那样残忍地衬着老人无可回避的老迈。

老人和小语是有缘的,好像是注定——

等我坐回到椅子上时,不知怎么的,小语已经乖顺地在老人面前蹲下了,那样亲近地用自己的双手把着老人的一只手,老人则用手抚着小语的乌发说:“小语,好听的名字,太奶奶欢喜呢。”

没听到小语何时把自己介绍给老人的。

这时,小语忽然仰脸对老人说:“太奶奶,我想挨间儿看您的房子,成吗?”

老人显然没想到小语会这样说,但稍停便说:“好啊,还从没有人要看太***房呢。”

小语搀老人起身,老人示意我们先去西厢房:“那儿是我相公的书房……”

屏风门上挂着一个绛红的门帘,掀了进了就是西厢房。极简洁,一桌一椅一书架。除了椅子是空的,其余全是满的,是书??是纸,是雅致的气韵。

老人指着书桌上方白墙的一幅很大的水墨画,指的时候腰板就直了些许:“这是我相公写的,采菊图……”

光线比堂屋更暗一些,只能隐约看到画上有两个人,有花,有田,显然是根据??渊明的归隐诗所作。

“当年,我们曾相许一个织布,一个读书……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诵到这里,老人忽然就停了,从胸腔深处大大地叹出一口气。下阙里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篷”等句子可是有关儿女的,也许老人无儿无女不愿再说吧。

老人走到宽大的书桌前,用手触那笔筒里的毛笔,毛笔十余支,清洗得很白,如故道上那充满生机的茅草花。

“这砚是端砚呢……”老人又用手去摸了摸一方砚台,看着我,仿佛现代的我一定不懂这个。

我心里一动,四大名砚之首我可是第一次见啊,便伸手将镇纸旁的那方砚台轻轻地拿起来仔细地看。

丁清远老师那里有一方砚台,看得很金贵,只有逢年过节兴趣大起时才拿出来肆意泼墨。而这砚的手感比丁清远那厚实多了,砚上刻着字,是篆书,八个字,我凑到眼前努力地看,并轻轻地读出声来:“‘与……墨……相亲,有……不解缘’……真是妙语……”就??凭这八个字,我认为丁清远的那方砚就没法儿和这方砚比,因为他的砚台上刻的是“消磨岁月,或可青云”,意思只有多写多读才有可能当官,俗啊。

“你……竟认得这砚上的篆书,不虚啊?”老人很意外,更欣喜。

我心里猛一高兴,赶紧放下砚台,毕恭毕敬地说:“太奶奶,平时没事儿的时候我出喜欢写毛笔字,只是写得不好。”

“太奶奶,他的文章写得也很好的,常发表。”小语竟然给我涂了一下油彩。

“怪不得说是小山的老师,太奶奶欢喜有学问的人。”老人很感慨地看着我们俩,“我相公文好字亦好,堂屋中堂的字就是他写的,我们结婚那年写的……”老人顿了顿,“我也不敢懈怠,他走后,我每日走拢到这书桌前写字作文……直到五年前,眼力不济了,腕力也不济了,只好悉数荒废了。不知他回来会不会责怪我……”

老人自顾絮说着,磨了脚跟,面向西墙,那是并肩站的两个书架,很古朴的那种书架。

“这上面的书,多是线装,你们不会多见的……”老人的手在书脊上缓缓地挨个滑过,“这儿有民国15年的《晨报副卷》,民国16年的《月报》,还有《莽原》,这,都是我们爱读的……如今,好天气的时候,我也拿它们出来读……但已是看不清了……”

我和小语都不说话,静静地感受着一百岁老人手捧线装书厮守爱情的小景与深情,只觉自己越来越小,呼吸,都有些凝滞了。

出了书房,老人领我们去西厢房。我也懂得一些以前的老规矩,东厢房一般是夫妻的寝室,外人一般是不让人进的。

西厢房三间,中间是个小客厅,很简单,一个小点儿的狮腿八仙桌,一套白瓷茶具,四个方凳。

老人指着上手房,也就是北套间的门说:“我,住这儿,没什么看的。”说完,就领我们去对面的套间。

我和小语又是相视一愣:为什么睡在西厢房而不是堂屋啊?也许是不愿独睡那少了伴侣的爱巢吧。

进了南边的套间,那里的一样摆设顿时让我和小语面面相觑:可能小语不知道,那竟然是一架手工织布机啊。

对它,我并不陌生,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们家原来也是有一架的,那是母亲“上夜班”的主要内容。

织布机没被油漆过,槐木的架子,杨木的撑子,两米多长,一米多宽。织布机上决无尘土,但也没有织布用的白线子。倒是墙上还挂着鱼梭子、长撑子以及木锭子、风棱子等织布用的器具。

这屋里的光线似乎要比堂屋亮些,偶尔有蠓虫舞入舞出。

老人走到织布旁边,用手抚着机架,回头说:“这还是民国5年我们结婚那年置办的,想想已经8从没想过此生会织粗布,居然就学会了,应了‘入乡随俗’的老话了。”老人说到这里,淡淡一笑,对小语说:“从没见过织布机对吧?”

小语点头,在机头上摸了摸,:“这么简单的机器真也织出布吗?”

“当然能,”我转而看着老人,“太奶奶,我们家原来也有一架织布机,但0年前就拆了,难得你一直还保留着它。”

老人再次惊讶地看着我:“那你们家里也定有勤快的人。我十年前还在为他织呢,但极慢了。年轻时倒是快捷着呢,一日能织一勾布。”我和小语茫然对望。

老人解释:“一勾布就是四尺,一般人一天只能织三尺呢。”

接着,老人轻叹了一声,指着墙上的东西一样一样给我们叫出它们的名字。

“那个鱼形的东西是梭子,人坐在织布机上,手里持的就是它,它的里面装的是织布时用的纬线。织的时候,通过经线,左手投往右手,一来一回地反复,所谓岁月如梭,就是指的这个梭子了,拿下来看看吧……”老人极宽容地说。

我上前将梭子摘下,和我们家的一样,鲫鱼形的,抚了抚,光滑得像婴儿的皮肤又像是一尾鱼的鳞。再滑的鱼都可以网住,而时光比所有的鱼都要滑,又有什么能网得住留得住呢?

梭子送到小语手里,看一个青春依旧的她,再看一个佝偻如暮的老人,心里忽然就空如眼前这架不动声色的、不再装置有任何纺织用具的织布机……

手机很刺耳地响了,看区号,是一个本地的电话。我赶紧走出屋子,一接,一个男人劈头就说“我是富强,老弟你呆(在)哪个地方嘞?”我以为对方打错了,刚想挂,对方又说他是小山的大(父亲),说小山从北京打电话安排的,要请我们吃饭。小山这小子还真不赖呢,还记着给我铺路。

我赶紧换成普通话,说我在你们村儿,在太奶奶这儿呢。他说,等我吧,我这就过去。

这时,老人和小语已经出了屋子,老人听说是小山的父亲叫我们吃饭,说:“好啊,我正说让你们去找富强呢。我向来吃素食,怕你们吃不惯呢。”

小语说:“太奶奶,你不一起去吃吗?”

老人:“我自己做,燕麦粥,玉米粥,烙油饼,再加些果蔬,这,都是当年我们爱吃的。”

老人的出语总是惊人。

没多大会儿,小山的那个当支书的爹就过来了,四十多岁的人,一脸横肉,哈腰撅屁股地叫老人一声“太奶奶”,挠挠头还想说点什么,但让老人一个威严的眼神就给灭了。他这才磨脸儿对我们说,饭这就好了,让我们马上过去。

我们给老人道别时,老人又说记得饭后回来住,心里暖暖的。

出了门了,我忽然想起手提电脑快没电了,于是返身回堂屋取了手提出来。

老人站在蓝到发暗的砖地上,很平静地看着我手里的手提,那眼神,如果手提有知,它也会自卑吧?

三省庄是个很落后的村子,路也很窄,雨一浇,泥泥渣渣的,半砖半土的房子时不时地可以看到。也就是说,论气魄嘛也就是它的“三省庄”这个名字,论落魄倒是能抵三个乞丐。天快黑的时候尤其是。

支书正骂着小山说他给他娘打电话也不给他打电话,一头猪吱儿吱儿地尖着从我们身边窜过,状如打了败仗扔了钉耙的八戒,后面,一条呲牙的黑狗正在呜呜地猛撵。就侧身给小语说了成语“狼奔豕突”,小语也笑了。

支书家在村子最东头,到他们家时,天已经黑透了。

吃饭的时候,我问富强为什么不给太奶奶扯电。

富强唉了一声,“你是不知道啊,太奶奶这人怪着呢,十年前我就要给他扯电,给她买电视,她自个儿不要啊。她说她就喜欢红蜡,真是想不明白,听说她也是个文化人,看个电视不好啊?还有,几十年头里(前)大队就让她进镇里的敬老院,她不去,说喜欢一个人静,这会儿,她吃的用的都是上面按规定给的。平常啊,最烦谁进她的院儿,有事儿得站在门外头给她说。你们俩能站在她脸前头,比我这个重孙子都强,面子真是到天上啦。”

我噢着,我能想到,老人是有意拒绝着这个纷嚣的世界,努力保持着不变的从前。

富强家的饭菜很俗,六个菜,样样掺肉。他们一定以为这样才好吃。富强死活非让我喝白酒,我只好喝了一小杯。

小语没有一点儿胃口,只喝了碗稀饭就要走。富强对他媳妇说送我们,掂着个矿灯就跟着出来了。

走到半道时,他把矿灯塞给我,说了句“我随后就到,别叫太奶奶关门”就拐进了一户人家。

隐隐约约地,我就听到他和一个女人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

路上,我和小语一直在说老人屋里的香气。小语说她也闻到了,而且那种香气她从来都闻到过,那是比最高级的香水还要动人的香味儿,比她用的“毒液”更是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我说真是怪了,那能是什么香,是不是老人点的檀香之类的东西?小语说不知道,接着就连咳嗽了几下,问她,说不碍事的。

推开院门我看到了堂屋里的一朵烛光,昏昏黄黄的,走路的步子就格外轻了下来。

进门,仍有异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奸夫是皇帝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五胡之血时代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信息全知者终末忍界
相邻小说
律师保姆恋爱保姆黑道保姆代班保姆龙宝宝们的极品保姆五龙镇棺传绝世剑仙幕后签到三千年欧陆之从零开始漫威之重力魔超神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