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第一个突入柏林,就让谁占领柏林对德国与美英之间的秘密接触,斯大林深感忧虑。但是,他认为,对付负隅顽抗的敌人,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毫不留情地给予打击,而对于可能会背叛盟友的人,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们的企图和敌人一起完蛋。目前最有说服力的不是别的,而是以自己的力量尽快拿下柏林。就目前的战争形势而言,苏军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苏军占据着极有利的地形,已前出至奥得河―尼斯河一线,距柏林仅60公里;苏军的兵力和装备远胜于盟军。
月9日,斯大林电令朱可夫元帅,带着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桕林战役计划再次返回莫斯科。这一计划是方面军领导人和司令部在月份制定的,一切原则问题基本上都同总参谋部和最高统帅部商议过。
当天夜晚,朱可夫来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斯大林一个人在那里,刚刚同国防委员会的委员们开完会。
斯大林默默地同朱可夫握过手后,就像往常一样,似乎是继续不久前中断的谈话似地说道:“德国的西方战线已彻底崩溃了,看来希特勒军队并不想阻止盟军的推进。然而在同我们作战的各个重要方向,他们却在加紧部署。你瞧瞧这张图上的关于德军的最新情况。”
最高统帅抽着烟斗,继续说道:“我看,将会有一场恶战。”然后,他又问这位方面军司令员,对桕林方向的敌人的估计如何。
朱可夫取出自己的前线侦察图放在最高统帅面前。斯大林仔细察看柏林战略方向的德军的战役战略部署。
裉据苏方的情报,德军在柏林方向共有4个集团军,其编成不少于90个师,7个独立团和98个独立营。后来查明,德军在柏林方向的兵力不少于100万人,有104万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00架飞机。在柏林还编组有0万人的守备部队。
“我军什么时候能开始进攻呢?”斯大林问道。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不迟于两周之内就可开始进攻,“朱可夫说:“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大致到那时也能作好准备。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从多方面的情况看来,将拖到4月中旬才能彻底肃清但泽和格丁尼亚地域的敌人,因而不可能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同时从奥得河展开进攻。”
“有什么办法呢”斯大林说,“只好不等罗科索夫斯基了。即使他迟几天也碍不了大事。”
随后他走到书桌跟前,从一些文件中翻出一封信。
“你读一读看。”他说。
信件来自一位外国的同情者。信中说希特勒的代理人与盟国的官方代表进行了秘密会谈,这些会谈表明,德国人建议盟国在德国同意单独媾和的条件下停止对德作战。信中说,盟国似乎是拒绝了德国人的要求。然而德国人仍然可能对盟军开放通向柏林的道路。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斯大林问道。但未等朱可夫回答,他又说:“我想罗斯福不会破坏雅尔塔协定,至于丘吉尔,这个人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他又走到书桌跟前打电话给总参谋长安东诺夫,令他马上前来,15分钟后总参谋长来到了最高统帅的办公室。
“罗科索夫斯基那里的情况怎样”斯大林关切地问道。
安东诺夫报告了但泽和格丁尼亚地域的局势和作战情况。接着最高统帅又问他,华西列夫斯基在柯尼斯堡地域的情况如何。安东诺夫又报告了白俄罗斯第方面军的情况。
斯大林把刚才给朱可夫看过的信,又默默地交给他看。安东诺夫说:“这是希特勒分子和英国当局秘密勾结的又一证明。”
最高统帅对安东诺夫说:“你打电话给科涅夫,命令他4月1日带着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战役计划到最高统帅部来,到时我们一起研究实施柏林战役的计划。这两天,你和朱可夫再作些准备。”4月1日夜里,克里姆林宫灯火齐明,朱可夫元帅和科涅夫元帅应召来到斯大林办公室,总参谋长安东诺夫上将和作战部长什捷缅科上将也在场:“我们刚向斯大林问过好,“科涅夫后来写道,“他就问我们:你们认为你们对最近的形势了解得很清楚吗朱可夫和科涅夫回答说,他们认为,根据他们在各自的方面军得到的情报,对局势已经了解得很清楚。
“给他们念一下这份电报。”斯大林对什捷緬科说。
电报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刚刚发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电报说:“……柏林的陷落对于德国一切抵抗力量会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理影响,这是其它事情无可比拟的。对于德国将是战败的最高信号。相反,如果让它在废墟之中抵抗住俄国人的围困,那么只要德国国旗飘扬在那里,它就会鼓舞一切武装的德国人进行抵抗。
“还有一点也是你我应当考虑的。俄国军队无疑将踏遍奥地利全境进维也纳。如果他们又是拿下了桕林,他们的脑海中会不会形成了一种不正确的印象,认为是他们对胜利的贡献最大;这会不会使他们由此而产生一种情绪,给将来增添严重而可怕的困难?所以我认为从政治的观点来看,我们应尽量向东伸德国。柏林如果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当然应该把它拿下来。从军事上来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电报最后附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说,同盟国认为,关于在红军到达柏林之前攻占柏林的计划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什捷缅科读完电报后,斯大林接着说:
“根据电报内容,我们可以肯定,英美联合指挥部正准备柏林战役,其目的是先于我们攻战柏林,并正在竭尽全力准备付诸实施。”斯大林把脸转向科涅夫和朱可夫后,提高了声调大声说:“究竟是谁将攻占柏林呢?是我们还是盟军”
“我们将攻占柏林,一定要先于盟军攻占它。”看看朱可夫没表态,科涅夫回答道。
“真有您的!”斯大林微微一笑,紧接着直接了当地问科涅夫:“为此,您如何组建兵团?您的主力位于南翼,您必须进行大规模部署调整,这能办到吗?”
看着斯大林元帅猜疑的目光,科涅夫斩钉截铁地说:
“斯大林同志,请您放心:方面军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证如期重新部署完毕,为进攻柏林作好准备。”
朱可夫也报告说部队已做好了攻占柏林的准备,部队的兵员和技术装备都处于“饱和状态”,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已经把攻击的目标直接对准柏林。两位元帅都一致向斯大林元帅表示:保证完成大本营交给的任务,坚决先于盟军拿下柏林,向全世界宣告苏联红军的最后胜利。
“很好,“斯大林说,“你们两人应该就在莫斯科这里,在总参谋部拟订出你们的计划,并在一两天之内向最高统帅部报告,这样你们回方面军去的时候,就可以随身带上已经得到全面批准的计划。”
现在,这两个意志坚强的人,每人都希望使斯大林相信,应该采纳自己制订的最后突击德国的计划。朱可夫认为,他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部队能够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攻占柏林;而科涅夫则在继续进行活动,以便推翻最高统帅部早些时候关于让他的部队去攻占柏林以南地域的决定。总参谋部的一些成员建议,由两个方面军发动一次钳形攻势,可是这项建议既与朱可夫的正面突击的概念相冲突,也同科涅夫关于协同实施正面突击的建议相抵触。
当4月日上午再次召开会议时,斯大林听取了两位司令员的计划,然后走到僵持局面。这条线的终点是在桕林东南大约7英里的施普雷河上的吕本。舉什捷缅科上将说,斯大林这时宣布:“哪个部队先到达这儿,哪个部队就参加攻占柏林。”
科尼利厄斯瑞安在《最后一战》一书中写道:“倘若斯大林把这条线从吕本再往前画,一直画到德国边界,标出一条科涅夫不可逾越的界线,那么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显然就不可能再参加进攻柏林的战斗了。”尽管“斯大林没说什么,但却默许了乌克益第一方面军可以表现主动精神”。虽然一句话没说,却向科涅夫的方面军开了绿灯。科涅夫觉得斯大林摸透了他的心思。正如科涅夫所说的,“斯大林心照不宣地号召进行一场比赛”,然后会议便结束了。
为进行这次战役,苏军准备投个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在完成但泽和格丁尼亚地域战斗后,从北面和西北面迂回柏林。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屈斯特伦登陆场发动主要突击。破坏敌人防御后,投坦克集团军,从东北面和东面强攻柏林。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面对桕林发动进攻。三个方面军的部队折合成师,有19个,50万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41600门,坦克与自行火炮650余辆,作战飞机7500架。
桕林战役开始的时间是:1945年4月16日。
柏林一德意志帝国的首都,座落在古老的施普雷河流哈韦尔河处,战前曾是世界第5大城市,面积约88平方公里,人约489,万。该城始建于144年,1415年起先后成为勃兰登堡侯国和普鲁士王国的京城,从1871年起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首都。在德语中,桕林的意思是“小黑熊”,而黑熊是该城的城徽。
这里名胜古迹很多。公元1700年成立的德国第一所科学院和1810年兴建的洪堡大学,在欧洲很有名气。勃兰登门是历史性的纪念建筑,门顶上有4匹铜绿斑驳的奔马拉着战车向前飞驰,门前大理石的石柱上,经过弥补的累累弹痕依稀可辨,它告诉人们这座已有00年历史的建筑所经历的沧桑。
此外,还有凯旋门、奥林匹克体育场、波茨坦广场,以及德意志帝国的一些著名建筑,如百米高的圆顶教堂、绛色的方形市政厅、宫殿式的国家歌剧院、博物馆等。
柏林,史称“施普雷河上的雅典”,可与世界名城巴黎、伦敦相媲美。
希特勒掌握德意志帝国的政权之后,竭力要使柏林成为纳粹德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并使其成为富有侵略色彩的城市。为此,他任命施佩尔为“振兴德国首都建筑总监”,下令要把柏林的高级建筑物建设得像东方皇帝的宫殿那样豪华,并在城市规模和豪华程度上要超过巴黎和维也纳,就连街道也要修建得宽广平坦,修了10米宽的大街,使之超过当时世界上最宽的街道。
其中,希特勒最为关心的是建造一座新总理府。198年,他要求在一年内完成新总理府的建造。他对施佩尔说,原总理府“只适合让肥皂公司占用”,现在必须建造一所象征新德意志的新总理府,以便用来接待外交使团,并召开一些极其重要的会议。他要求这一新建筑要占据整个福斯大街,气魄要压倒欧洲所有国家的首脑机关,建筑设施要体现出进攻精神。为此,施佩尔绞尽脑汁,精心思考,终于端出了可以满足希特勒要求的方案。
这是一个由建筑群组合而成的总理府,庞大而又威严。其正门面对着威廉广场,进门便是一个神气的检阅场;再往后是一系列进阶式的建筑,有精美的小门厅,镶奋图案的大厅,半球形屋顶的圆形客厅和145米长的画廊,这条画廊甚至比凡尔赛宫的镜廊还要长1倍多;最后面是希特勒的接见厅及其办公室,其中办公桌的图案设计是一只出鞘的宝剑。整个建筑群前后长达0多米,可以说当时已是相当体面了。这座新总理府落成于199年1月9日,从此,这座建筑就成了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指挥中心,被世人称为法西斯野兽的“穴中之穴”,其元首希特勒便是在这里开始策划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柏林在战略上占居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德意志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指挥中心,同时也是德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从19世纪起,柏林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吋,其工业基础已变得十分雄厚,它集中了全国几乎的电力工业、大部分机器制造业和军事工业,约有40个航空工业企业,10个大型车辆厂和0余个其他军工厂。作为一座较大的工业城市,柏林的工业人战前已达到10万以上。此外,该城的交通很发达,铁路、公路、水路运输都很方便,共有15条铁路和6条公路干线可通往全国各地,其中40的铁路为双轨甚至三轨。在柏林市内,有众多的河流穿流而过,如斯普里河、高金卓列尔运河、费诺夫运河及泰尔多夫运河等,共有50余个码头;通过这些河流,柏林可与汉堡、斯德丁、但泽等重要海港相沟通,并与髻尔、西里西亚等工业区相连接。
所有这些都使柏林成了德国战争机器的关键,左右着这一战争机器的运转,它恰如法西斯德国的心脏,牵动着其它动脉和内脏。一旦这颗心脏停了,德国也就完了;同时,只要它还在跳动,希特勒德国发动的战争就不会即刻结束。
由此可见,要想彻底打败法西斯德国,必须尽早攻克柏林。
从人心角度讲,当时德国人在法西斯宣传机器的影响下,大都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失去这场战争。尽管战争给德国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尽管他们对“最后胜利”日益失去了信心,但出于一种复杂的感情和对奇迹的幻想,他们还是盼望着德意志帝国能够恢复以往的强大和军事上的优势,尤其是希望国家的首都柏林不至于被苏军占领。或许,在他们看来只要柏林不陷落,德国就不会走向失败,而一旦柏林落苏军之手,整个国家就完了。所以,德国人基于这种想法,还是设法要抵抗苏军的进攻,以坚固他们的“心中堡垒”,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柏林城的防守上。这一点,无论是德军本身还是苏军官兵,心里都是十分淸楚的。苏军正是抓住了德军的这一精神弱点,决心要用最快的速度、毫不迟疑地拿下柏林城,因此,夺取柏林可以震撼整个德国,这是最后战胜法西斯德国的关键。
从当时的整个国际形势来看,柏林战役是整个欧洲战场的中心所在,而打畋法西斯德国又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心所在。只要德国投降了,反法西斯阵营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亚洲的日本,从而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
希特勒也非常清楚柏林的重要性,所以十分强调一定要据守桕林。自从希特勒失去了东普鲁士以来,他便返回了柏林,亲自坐阵,直到死亡临头,他都决不弃城而逃。他一方面着手组建新的作战部队,一方面加强柏林作战地域的防御工事,企图把桕林变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德军的防御企图是:首先顽强扼守奥得河一尼斯河西岸地区,在数百公里宽大正面上和数十公里纵深内阻止苏军前进;如果一旦沿河防御被突破,则以柏林及其周围有利地形为依托,阻止苏军突柏林,从而赢得苟延残喘的时间,达到拖延战争的目的。因此,苏军不得不在一个广大地域与德军作战。这一作战地域,东起奥得河一尼斯河,西至易北河;南起苏台德山,北至波罗的海沿岸。正面达400公里,纵深约60至100公里,江河湖泊多,沼泽漫布森林无边,这一地域的中央是柏林。
奥得河是一条大河。它发源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从南向北蜿蜒75公里,全河道都可通航,是重要的交通动脉。
中游从奥波莱市至科斯钦的河面宽100至5米不等,深米有余。下游,由于有诺特奇河和瓦尔塔河注奥得河,河面宽度加大到00米,平均水深米。春汛时,水深达8米。
奥得河在历史上就是从东方通向柏林的门户,而现在,它却成了防御苏军的天然屏障。
德军统帅部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强迫当地居民、战俘和外国工人构筑工事,建成了纵深梯次配置的强大防御体系。这一防御体系包括奥得河一一尼斯河防御地区和柏林筑垒地域。
奥得河一尼斯河防御地区是在奥得河和尼斯河以西构筑的,正面宽400公里,全纵深0至40公里。德军将领认为,柏林会战将决定于奥得河的战斗。因此,该防御地区构筑了梯次配置的三道防御地带,工事十分坚固。
主要防御地带,即第一防御地带,是沿沃林湖东岸和奥得河、尼斯河西岸一线构筑的,纵深5至10公里。有二至三道阵地,每一阵地由一至二道绵亘的堑壕组成,前沿设有许多地雷场、铁丝网以及其它障碍物。在主要地段上的布雷密度达每公里正面000颗。
第二防御地带距主要防御地带前沿10至0公里,纵深1至5公里,由一至三道堑壕和大量的支撑点组成。泽劳费城和工事最坚固的泽劳夫高地组成了第二防御地带的最强抵抗枢纽部,支撑点内集中了大量火炮和迫击炮,高地前沿设有米深,5米宽的防坦克壕和其它工程障碍,这一抵抗枢纽支撑着整个柏林防御体系,对据守桕林起着关键作用。
第三防御地带距主要防御地带和柏林市均为0至40公里,由大量居民地和一至二道堑壕构成。战役开始时,该防御地带内的工事构筑尚未完成。
柏林筑垒地域从1945年初开始构筑,它完全是充分利用城市周围的河川、湖泊、森林以及市郊和市区的铁路与各种建筑构筑而成。该筑垒地域包括三道环形防御围廓,即远郊防御围廓、近郊防御围廓和市区防御围廓。
远郊防御围廓距市中心5至40公里,以居民地为基础,兼以湖泊、运河等天然屏障构成,部分地段与奥得河防御地区第三防御地带衔合。在主要方向上挖了堑壕,通往市区主要道路修筑了街垒,多数桥梁已被炸毁。
近郊防御围廓是沿柏林城郊构筑的,距市中心10至0公里,纵深6公里,是柏林筑垒地域中最重要的防御围廓,它以郊区市镇组成坚固的抵抗枢纽部,每个枢纽部构筑道堑壕,并挖有许多防坦克崖壁和壕沟,工厂区修筑许多永备火力点,工事坚固,是德军保卫柏林的主要依托。
市区按放射形划分成8个防御区和1个中心防御区,其防御围廓沿环城铁路构筑而成。城内以各街区、各大建筑群组成抵抗枢纽部,并以坚固建筑物构成连、排支撑点。在通往市中心的街道上筑有街垒,十字路和广场上配置厂火炮,埋伏了坦克,整个市区修筑400多个钢筋混凝土工事。
德军统帅部不仅在柏林方向上构筑了多道防御地带而旦还以重兵集团据守。防守柏林的德军有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坦克师及其它一些部队和兵团,总兵力约100万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104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辆,作战飞机00架。使防御兵力兵器密度达到平均每9公里正面一个师,每公里正面有火炮和迫击炮17门。在屈斯特林至柏林方向上防御密度最大,每公里正面一个师,每公里正面有火炮和迫击炮66门,坦克17辆。
看来,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遇到敌人的顽抗,要突破德军防御确非易事。为此苏军作了充分准备。
早在1944年11月,苏军统帅部关于柏林战役的战略企图就已大体形成,并反映在1945年初的战局中。到1945年月,苏军又制定了在新情况下组织与实施攻打柏林的基本预案。
根据斯大林在短时间内准备并实施柏林战役的命令,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于4月份的头天便开始了桕林战役的直接准备工作。
柏林战役的战略总企图是,个方面军在远程航空兵的支援下,对敌实施强大的突击,摧毁各个方向上的敌军防御,把柏林集团分割成若干个孤立的部分,从而将其歼灭,进而占领柏林。为此,斯大林对各方面军司令员们说:“谁第一个突柏林,就让谁占领柏林。”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战役总企图是对东面敌军集团实施强大的突击,从北面和南面迂回柏林,向柏林展开进攻,尔后挺进到易北河。方面军司令员决定使用4个合成集团军和个坦克集团军的兵力从屈斯特林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粉碎从东面守卫桕林方向的敌军集团,占领德国首都柏林。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战役总目的是粉碎特布斯和柏林以南地域内的德军集团,尔后挺进到贝利茨、维滕堡、易北河地区。其主要突击集团的任务是在进攻的第天结束之前突破福斯特、穆斯考地段上的敌军防御挺进到斯普里河。
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的战役企图是用其左翼的个合成集团军、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和1个骑兵军的兵力在什切青、旋韦特地段实施主要突击,尔后向诺伊施特累利次方向进攻。
总之,上述个方面军的战役企图的依据是最高统帅部的思想,即必须急速突破敌军防御,在几个方向上同时进行突击,把敌军分割成一些孤立的集团,尔后逐步加以歼灭。
为了实现战役企图,苏军几个方面军进行了大量的战役准备工作。从纯军事角度来看,桕林战役是一场非常重大的战役,因为它是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关键性的战役,必须认真准备、周密计划。此外,柏林战役可以说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进行的最艰难的战役之一。其特点是战斗行动的紧张程度大、战斗行动的延续时间长、双方用于这场战役的人力和物力的数量也最多。为此,苏军几个方面军首先加强了侦察的组织与实施,全面而又深地了解敌情,并大量使用炮兵,集中主要兵力于主要突击方向上,以便在短时间内摧毁敌军防御,保障在战役纵深内发动进攻时掌握稳定的对敌优势。各方面军还加强了防空的组织,以免遭受敌军航空兵的袭击。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苏军在进行桕林战役的准备工作时,非常重视指挥的组织工作,并加强作战的工程和物质保障等。
厂来,朱可夫元帅在回忆中写道: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我们从未攻取过像柏林这样坚固设防的城市。城市地下铁道和众多地下建筑物使敌人得以实行广泛的机动。市区和郊区都为进行顽强防御作了细致准备。每一条街道、广场、胡同、房屋、沟渠和桥梁都构成这个城市总的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为了进一步弄清敌人的部署,朱可夫命令航空侦察兵六次拍摄了桕林及所有接近地和防御地带的照片。根据拍摄的照片、缴获的文件和俘虏的供,编制了详细的地图和有图表说明的报告,发给从司令部到连队的各级指挥员。为了便于指挥,工程兵还为朱可夫及其司令部人员制作了一台柏林及其郊区的精确模型。4月5日至14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召开了战役准备会议,并利用地图和模型进行了军事演习。参加军事演习的有各集团军、军、师、方面军炮兵部队和后勤部队首长。
为了保证进攻作战的胜利,光是炮弹就需储备700多万发。在供应方面决不允许有丝毫中断。战役的特点要求将弹药从方面军仓库不停留地直接运往部队,而不经过集团军和师的仓库中转环节。为此,将德国铁路路基改成了苏联轨道的宽度,这样弹药差不多就可直接运到前线。运输规模十分庞大,倘若把给这次战役运送物资的列车排列成一条直线的话,其长度将超过100公里。
对柏林战役所进行的整个准备工作,就其规模和紧张程度来说,是前所未见的。在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比较狭窄地段上,短时间内集中了77个步兵师,100多辆坦克,15万多门火炮和火箭炮。在方面军的主要突击地段上,每公里突破正面集中了密度达70多门76毫米以上径的火炮。
在进行战役战术准备和物资准备的同时,各级政治机关和党组织也进行了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进攻开始前,方面军政治委员会特向全军指战员发出号召书。号召他们奋勇杀敌,为人民立功。号召书说: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士兵们、军古们、军官们和将军们,亲爱的同志们:
战斗的决定时刻到来了。柏林、法西斯德国的首都就在我们面前,而在柏林之后,则是与盟军的会合和全面战胜敌人。注定要灭亡的德军残部仍在继续顽抗。德军统帅部搜刮尽包括老人和15岁的孩子在内的最后一点民众预备队,企图阻止我军进攻,以便使自己的灭亡拖延1小时。
军官、军士和红军战士同志们!我们的部队历来享有永垂不朽的光荣。不论是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乌克兰草原上,还是在白俄罗斯的森林和沼泽地上,对你们来说,都不曾存在障碍。在柏林接近地上的坚固筑垒也阻挡不住你们。
在你们——苏联勇士们一面前就是柏林。我们应当占领柏林,尽快占领它,以免敌人清醒过来。以我们的技术兵器的全部威力猛攻敌人,坚定我们的胜利信念,挖掘我们的全部智慧。决不能给自己的战旗抹黑。
战友们,猛攻柏林,意味着全面的、最终的胜利。以我们的英勇果敢、各兵种的协调一致、互相间良好的支援去扫除一切障碍、急速前进。向城市中心、城市南郊和西郊前进,去迎接从西面推进的盟军。向胜利前进。
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相信,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享有荣誉的军人们能够光荣地完成肩负的任务,彻底排除最后的障碍,以新的胜利和新的荣誉在柏林上空树起自己的旗帜。
前进,猛攻桕林为了从心理上给德军造成巨大威胁而使之丧失士气,苏军在盟军的配合下,于4月14日晚轰炸了桕林约40条街道,使整个城市几乎都处于燃烧之中。直到第二天中午,人们才把大火扑灭,从不安中逐渐稳定下来,开始清理街上的砖头瓦块。埋葬被轰炸炸死的人们,抢救伤员。许许多多无家可归的人徘徊街头,不知所向。进傍晚,人们的生活开始走上正常,商店、酒店、饭店相继开业,大家争相购买所需食品。然而一到深夜,人们由于都担心再遭受轰炸,均小心谨慎地钻了地下铁道和防空洞之中。
1945年4月16日是苏军统帅部规定的攻打桕林的日子。苏军官兵士气高昂,急切地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这一天的凌晨5时,柏林城里的人们突然听到来自东部方向隆隆的炮声,市民们都为此而感到惊恐万状。整个城市慌乱起来,人们纷纷给警察局监视所打电话,想搞清楚桕林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不久,惊慌的柏林人都从床上爬了起来。有人把调羹放到玻璃杯中,恐怖地静静听着金属与玻璃碰撞所发出的细微的震鸣声。遥远而沉重的响声继续着,柏林人的恐慌也在继续着。不久,一位德军军官用无线电向桕林防卫司令部发来消息:“我们遭受到残酷的炮火袭击,与各部队的联络已完全中断。在某些地方我们看见了莫名其妙的强光,就像数十亿枝蜡烛。也许,这是一些新式武器,也许是化学……。”然而,真正的回答来自奥得河畔,黎明前齐声怒吼的大炮向人们传递了苏军已开始进攻桕林的信息。
苏军利用黑夜尚未过去之际,动用4万门火炮和迫击炮一起朝奥得河左岸发出怒吼,高达1000多度电光的探照灯同时射向沿河战场,把敌方阵地照得一片雪亮,使敌人感到眼花缭乱。炮声震撼着大地,浓雾低垂至河面。苏军指挥员们不吋地发出短促的命令,要求打出战绩、打出威风来。的确,德军在苏军炮火的猛烈袭击下,已失魂落魄。正如后来德军俘虏所说:“前沿简直就是地狱。你们的炮兵都打神了。当时我们认定俄国人使用了新式秘密武器。”
的确,这样大规模的打击在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未有过。苏军在进攻之前进行的这番炮兵准备工作在任何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闪光劈开了拂晓前的黑暗,在天空、在地上狼藉地激怒着。周围的一切都在震动,数十公里之外都可以听到响声。人们就是说话也要尽全身力量来喊叫才能听到。德军阵地上空,火光愈升愈高,好像大地本身已燃烧了起来,石头、金属、水门汀等似乎都在燃烧。
巨大的攻城榴弹炮密集地发射着,飞向了遥远的德军后方,摧毁了敌人的钢筋水泥工事,扫平了敌人的掩体,压倒了法西斯德军的炮兵阵地,把一切障碍物高高地抛向空中。
在炮击的霹雳声中,时常可以听到苏制著名“卡丘莎”炮的特殊的久久不断的射击声。天空闪耀着各种颜色的线条,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淡紫色的,顿时又陷没在黑暗中,而随时传来的是从德军那边发出的爆炸声。
在闪光的照射下,德军的战壕、铁丝网、沟壕、桥梁、掩体等显现出来了。苏军甚至借助肉眼便可看到炮击后还活着的德军躲在什么地方,看得见他们正在向何处架设机枪。苏军可以看见德军的一切,而德军却被照得眼花目眩。正如德军俘虏后来所说的那样,只要睁开眼看一下,半个钟头之内就什么也看不清了。苏军的炮击令人们欢欣鼓舞,到处呈现出派欢腾雀跃的景象。人们把这两个小时的炮轰看成是礼炮,是最后的决定性之战的前奏曲。
苏空军第18集团军在40分钟之内出动745架飞机轰炸了指定的目标,其密度之高,平均每分钟飞越目标上空的飞机多达18架。空16集团军和空4集团军也出了飞机,至1日,共出动飞机1479架次。
通常情况下,苏军只是在清晨拂晓之际实施炮火准备,然后在白昼发动进攻。这一点早已成了苏军进攻作战的惯例,并旦德军对此也习以为常了。但这一次却不一样,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提前了行动时间,利用黎明前的黑暗发起了进攻。在夜暗条件下发起进攻可以达到进攻的突然性。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煞费苦心,把此作为突破敌人防御的作战方案。
防守奥得河设防地区的德军第9集团军各师在4月16日和17日两天战斗中损失人员达80,并损失了几乎所有兵器,德军因而变得一蹶不振。鉴于这种情况,德国法西斯统帅部于4月18日从柏林城防部队中调出希特勒“青年军”坦克歼击旅和“多拉”坦克歼击旅,从坦克第军调出“荷兰”摩托化第师,组成新的预备队投战斗。此外,德军还从柏林各独立营、队、军校中抽调人员投战斗。
希特勒军队不惜一切代价竭力阻止苏军进攻。对有不愿打仗嫌疑的士兵实行残酷镇压,有的甚至被随意枪毙。但是,无论是希特勒� ��队的拼命顽抗,还是惨无人道的措施,都未能也无法阻挡苏军的猛烈攻击。
最初,遭到苏军强大火力袭击的德军,只进行了瞬间的抵抗,随即便受到苏军火力的强烈压制。德军炮兵连一发炮弹也未发射,其防御火力配系就已完全被打乱了。希特勒军队被埋葬在一片火海之中,其第一阵地内的兵力损失达0—70:,已不可能进行有力的抵抗,只得慌忙撤退至第二阵地。
泽劳弗高地沟深坡陡,易守难攻,是德军重点防御地区。德军在这里构筑了第二防御地带,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兵器,企图把它变成“桕林之锁”,以便把苏军拒之桕林城外。苏军在进攻第二防御地带时,确实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过去,德军总是把基本力量部署在第一防御地带内,而在第二、第三防御地带只构筑工事,通常不派兵占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德军只把坦克预备队和机械化师配置在浅近后方准备实施反冲击,而不占领防御地区。此时,德军鉴于过去防御失利的教训,改变了某些防御部署原则,采取了与过去极不相同的部署方法。他们以少量部队来占领第一防御地带,而把大量的步兵、坦克和炮兵配置在第二、第三防御地带内,并掌握强大预备队。这种复杂的情况使苏军认识到,若仍旧按照开始时的战斗队形打下去,攻占泽劳弗高地是不能成功的。
苏军越接近泽劳弗高地,德军的抵抗就越激烈。它犹如一面厚墙挡在红军面前,掩护着它后面的一片高原,而在这片高原上应当展开柏林近接近地上的交战。
泽劳弗高地不但限制了苏军的坦克行动,对其炮兵也是重大的障碍。它遮盖着敌人的防御纵深,使得从苏军地面上无法对敌纵深进行观察,炮兵只好加强火力实施大面积射击。对敌人来说,守住这一重要的防线,还有其精神上的作用。因为在它的后面就是柏林。希特勒的宣传机关千方百计地强调泽劳弗高地具有决定意义。
15时,失可夫打电话向最高统帅报告了前线的进展情况。斯大林听完后镇静地说:“在科涅夫那儿,敌人的防御要弱些。他比较容易地渡过了尼斯河,向前推进也未遇到特别的抵抗。你要用轰炸航空兵来支援各坦克集团军的突击。晚上你再打电话向我报告情况。”
晚上,朱可夫又向斯大林报告了在泽劳弗高地上遇到的困难,并说在明天晚上以前不可能攻克这一防线。这一次斯大林有些生气了。“你没有按最高统帅部的要求去做,而让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在近卫第八集团军地段上投交战,结果毫无益处。”随后他又问道,“你们有把握在明天攻克泽劳弗防线吗!”
“明天,4月17日终前,一定能突破泽劳弗防线朱可夫尽量保待冷静地回答,“我认为,敌人为抵抗我军在这里投的部队越多,我们攻克桕林就会更快,因为在开阔地比在城市里更容易消灭敌军。”
“我打算命令科涅夫让雷巴尔科和列柳申科的两个坦克集团军从南面突击桕林。而对罗科索夫斯基,则打算命令他加速渡河,也从北面对柏林实施迂回突击,这样来支援你们。希望你们一鼓作气,突破这一堡垒。”
斯大林的命令,既是鼓励,又是压力,产生了极大的力量。4月17日凌晨,朱可夫元帅指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继续向泽劳弗高地进行攻击,决心突破敌第二防御地带。在地面部队发起冲击之前,苏军又进行了0分钟的火力准备。炮兵在每公里突破地段上集中了50至70门各种火炮,所消耗的弹药相当于进攻第一天炮火准备时的总量。〃当部队转冲击阶段时,炮兵即以逐次集中射击的方法进行火力支援。为了阻止苏军的前进,德军从预备队中抽调了4个师加战斗,使争夺高地的战斗更加激烈。在近卫第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各部队的密切协同下,苏军于当日中午终于攻占了泽劳弗高地,并把苏联红军的旗帜上插上了高地。战斗结束后,高地上留下了一片片激战的痕迹,到处都是德军被烧毁的坦克、被炸坏的火炮、密集的弹坑和遍地的尸体。
4月1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完全攻克了奥得河防线,突破了敌军的第1、第、第防御地带和东北部的外层环形防线。
从4月16日到4月1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经过顽强战斗,其右翼向西推进了4—5公里,中路达65公里,左翼为14一5公里。其每昼夜平均推进速度分别为右翼4一17公里,中路108公里、左翼—58公里。共击溃德军第9集团军主力16个师,毙敌5万,俘虏1万,击毁敌坦克和自行火炮9辆,击落敌机566架。
在进攻柏林的道路上,出现在苏军面前的另一道防线就是尼斯河。该河的对岸到处都是防御工事,处处布满了地雷,并密织着铁丝网。在整个防御线上,还有许多坚固的堡垒,这些堡垒都是由德国一些古老的城市建造而成的,如古本、福尔斯特、摩斯高等。
根据苏军最高统帅部的作战计划,突破德军尼斯河防线的任务将由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来完成。在司令员科涅夫元帅的指挥下,该方面军官兵也于4月16日发起了进攻。进攻开始之前,该方面军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一样,也命令所属各部队派出侦察分队进行火力侦察。不过,在开始进攻的方式上却与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及尔后在下西里西亚战役结束时未能在尼斯河西岸占领登陆场。因此,在这次发动进攻时,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决心首先强渡尼斯河,进行夺取登陆场的战斗。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认为,渡河时绝不能使用探照灯,因为如果探照灯把间隙地带照亮,那对渡河部队必将十分不利。恰恰相反,部队官兵需要的是尽可能隐蔽地接近河岸,在黑暗条件的掩护下悄悄渡过尼斯河。苏军为了成功地实施这次大规模的攻击,隐蔽工作的确做得很好。他们把大量的兵力、火炮及其他装备秘密地集中于岸边的森林里,集中于多沼泽的尼斯河岸。白天,他们静静地藏起来,一到晚上便向河边靠近。谁也不敢吸烟,谁也不敢大声说话。白天,当德军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看到的只是无边无际的森林。工兵们甚至把坦克覆带的痕迹都掩盖了起来。
4月16日6时15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开始实施火力准备。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来到第1集团军观察所亲自指挥作战。苏军炮弹呼啸着飞过尼斯河,雨点般地落到了德军的阵地上。与此同时,该方面军航空兵也对河对面的德军进行了猛烈的轰炸,那惊天动地的炸弹声令德军魂丧胆破,德军阵地立刻变成了一片火海。
6时55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1梯队各师的加强营开始强渡尼斯河。
7时5分,轰炸机第1梯队出现在战场上空。由于炮弹爆炸和森林起火增强了烟幕浓度,所以不得不把预先计划的航空兵密集突击改为按梯次实施,以18—7架为1个编队把飞机导向目标区,以便更安全地在目标地域上空机动及更好地搜寻目标。
8时0分,强击航空兵对敌人实施了集中突击。
8时40分,第1梯队师开始在尼斯河西岸发起冲击,引起了德军的激烈抵抗。为了防止苏军突破防御战术地幅和尔后向纵深发展进攻,德军从预备队中调来了第1坦克师和“元首卫队”坦克师的部分兵力,从而使苏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进攻速度迟滞。
当军队进攻受阻后,方面军司令员决定把第、第4坦克集团军投战斗,以加强进攻的突击力量。然而,尽管这样,苏军的进攻仍然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挺进得并不顺利。这样,苏军部队不得不在弹坑累累、雷场密布和到处都是防坦克壕的地段上前进,花费很多的力量去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此外,森林、沼泽和林中的大火也常常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使他们无法高速向前推进,而由于受到敌军的疯狂抵抗,他们甚至每通过一个城镇或村庄都要经过浴血奋战。因此,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主要突击集团在进攻的第1天只向前推进了8至1公里,未能完成当日的任务。在德累斯顿辅助方向上,方面军第5集团军和波兰第集团军一天之内前进6至10公里,突破了德军较为薄弱的防御地带。
4月17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主力突击集团开始对德军第二防御地带实施突破。由于受到德军的反突击,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即刻命令近卫坦克第、第4集团军协同各合成集团军,以粉碎敌人的反突击,突破德军第二防御带。各集团军准确选择了主要突击方向,很快分割了行军防御部署,歼灭了大量敌人。到当日结束之前,苏军在15公里正面上突破了德军第二防御地带,并在斯普里堡方向上造成了突破第三防御地带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在辅助方向上行动的军队也突破了第二防御地带,正向第三防御地带推进。
德军在坚守第二防御地带的战斗中失利后,妄图在第三后方地带利用斯普里河西岸宽大水域这一有利地形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为达此目的,德国法西斯统帅部4月17日下午就开始把部分兵力撤至第三防御地带。
德军第二防御地带被突破后,他们在两天的战斗中已损失了科特布斯方向上的主要战役预备队。这给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加速进攻和从行进间一举突破德军第三防御地带造成了有利条件。
然而,要突破第三防御地带,困难仍然是相当大的,因为苏军不得不从行进间强渡又一大的江河斯普里河。德国法西斯统帅部已在第三防御地带做好了阻击苏军的准备,为了加强这种阻击,德军又继续在该防御地带组织更多的军队进行顽抗,着手从预备队和其他战线仓猝向该地带调动兵力。德军企图为防守第三防御地带内的主要抵抗枢纽部——科特布斯、施普伦贝格而建立最强大的集团。
4月18日,敌军向科特布斯到施普伦贝格的第三防御地带调来了一个预备步兵团、步兵第75师、1个元首警卫坦克师和党卫军“弗伦斯贝格”坦克第10师。此外,伞降摩托化第师和步兵第44师也开始到达施普伦贝格以西6公里的曾夫滕贝格地域,步兵第14师也将部分兵力调至了科特布斯地域。同时,德国法西斯统帅部决心对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突击集团的左翼实施反突击,以阻止苏军的进攻。
同一天,乌克兰方面军开始强渡斯普里河。该方面军第7机械化军和第7步兵军的部队首先涉渡过河,并在河对岸占领了登陆场,以保障主力部队陆续渡河。到18日结束之前,科特布斯以南已形成了一个正面10公里、纵深约5公里的登陆场。
4月19日晨,近卫坦克第、第4集团军和第1合成集团军全部渡过了斯普里河,并在这个登陆场上占领了进攻出发阵地。
在整个战斗中,该方面军炮兵部队的迅速开进和密切配合,减轻了这次战斗的困难,因为他们的强大火力保障了渡河的成功一此外,该方面军舟桥和工兵部队也对战斗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大的保障作用。舟桥第16营的舟桥兵们仅用个小时就架设7—座60吨级的桥梁,工兵部队也在为期不长的时间内完成一座0吨级的桁桥的架设任务,到4月18日结束之前,该方面军在斯普里河上面共架起了4座桥梁。
从4月16日到18日,经过整整天的激烈战斗,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诸部分别在福斯特至穆斯考5公里地段和施泰因巴赫至彭齐希0公里的地段上突破了尼斯河防线,并在这两个方向上向西挺进了0公里,平均每昼夜前进速度为10公里。在天的激战中,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共歼灭德军约14个师,为各坦克集团军迅速向柏林机动,造成突击与合围柏林的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方面军合围集结在法兰克福一克本地区的德军集团提供了可能性。
战斗结束后,许多德国俘虏手中拿着苏军散布的传单和通行证。被俘人员证实,打算投降的德军士兵有很多,只是法西斯军官十分残酷,谁若有投降嫌疑,军官便就地把他们枪毙了。然而,德军士兵不顾身遭枪杀的危险,还是将苏军散发的传单就地拾起并保存起来。很有趣也很能说明问题的是,当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近卫步兵第6师的工兵刚刚在尼斯河上架完一座桥梁,便有18名德军士兵举着苏军散发的传单和通行证沿着这座桥最先走到东岸来了。
由此可见,德国法西斯军队已失去了战斗力,士兵们已认识到这场由希特勒发起的非正义战争即将失败。
当报告传到莫斯科,斯大林脸上出现了近日来少有的轻松。他知道尽管进攻速度还不如预想的那样神速,但个方面军进展顺利,敌人借作屏障的奥得河和尼斯河已被他的军队征服。德军的防线已被冲破,等待他们的灭亡时日已近在眼前。
1945年4月0日。它既是德国元首、帝国大元帅阿道夫,希特勒的56岁寿辰,亦是苏联红军炮击德国首都柏林的日子。由于它具有戏剧性的意义,所以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各肤色人种的重视,即使历史演进了几十年,人类也还不会忘记这一天。因为没有这一天的存在就不会有希特勒灭亡,也就不会有德国法西斯分子的彻底失败。
1时10分,一辆军用“埃姆卡”汽车驰进库纳斯多左侧一片浓密树林后面的炮兵阵地。一个炮兵上校下车后即检查着身边的1毫米加农炮,而后又上车走向不远的15毫米榴弹炮阵地。
“连长呢?”上校问正在擦试火炮的上士。
“到!”还没等上士回答,一个上尉边答应边从另一门炮后跑来,他边敬礼,边报告:
“上校同志,15榴弹炮连正在作战斗准备,请指示。上尉连长奥博连斯基”。
“立即做好轰击桕林的准备。”
“是!”
“你的地图呢?”当向上尉还礼后,上校平静地问。
炮兵连长打开地图后,上校简捷地指示说:
“看见了吗?这是柏林的西纳什塔特区,你们的任务就是以压制射击的方式,摧毁这个区域的一切设施,为主力部队歼敌扫清道路。明白吗?”
“明白!”
几分钟后,炮手们已各就各位,并按连长的命令准备好了射击诸元。一分钟,两分钟,他们在静静地等待着那个神圣的复仇时刻。
1时50分,随着一声尖铺的哨声,炮兵连长以洪觉、激昂的声音打破了暂时的平静:
“为了我们受难的母亲、妻子、孩子和兄弟姐妹,向柏林开炮!”顷刻间,一颗颗愤怒的炮弹以摧枯拉朽之势呼晡着冲出炮膛、猛锐地划破天空、拖着复仇的火焰、急促地向着法西斯德国的首都一一柏林飞去。少顷,一声声巨响相继从柏林方向传来,整个柏林笼罩在熊熊大火之中。
柏林,这个昔日战争策源地,此时,正无可奈何地独自品尝着自己酿成的苦酒。战士们欣喜若狂,他们远离故土,告别亲人,流血牺牲,等待的就是这一天一一炮击柏林,消灭法西斯。
“一个好开头”,上校满意地点点头。他掏出笔记本,记下了各炮兵连的配备和指挥员的姓名。完了,他又补了一句:
“这是历史!”
就在这一天,一首由一位上尉作的诗,马上在苏军前沿部队传开了:
炮弹呼啸而去炸掉了敌人的门闩同时飞去的还有斯大林格勒的灰烬以及波尼拉燃烧吋的滚滚浓烟战士们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他们不能忘记,自1941年6月日那个星期日的清晨,德军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脉之间分成三路潮涌般冲进俄国的土地后,他们的半壁江山就陷了魔掌,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们就成了法西斯分子中的羔羊,而今,他们亲手把炮弹射向了法西斯分子的大本营,亲眼看着残害自己亲人的仇敌的最后堡垒即将在自己的打击之下变成他们的坟墓,他们能不高兴吗?炮兵上校看到一个战士边装填炮弹边高喊着:“妈妈,我给你报仇了!”眼里噙满了激动的泪水。
这一天,朱可夫指挥下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继续发展进攻,经过激战后,突破了柏林远郊防御围廓。一天以后,进攻部队突城郊,开始市区交战。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也从南面前出到柏林接近地。
希特勒真正体会到穷途末路是什么滋味了。
16时0分,他在自己的地下暗堡里主持了例行“局势讨论会”,这也是所有帝国领导人都出席的最后一次会议。
希特勒在约定的时间走了进来。戈培尔、军备部长施佩尔和元首副官布格道夫将军紧随其后。
这群第三帝国的头头脑脑注意到,几天不见,元首竟显得如此苍老:面色憔悴不堪,斜着肩,驼着背,走起路来,显得那样吃力。特别是那双充满血丝的眼睛,使得本来就有些扭曲的脸,在昏暗的灯泡下,更显得狰狞,恐怖。
希特勒的亲信们按照级别,一一走近元首,同元首“亲切”握手后,退到房间一角,很快地谈论起来。
谈论的题目很多。其中一些是希特勒极不愿意听到的,比如,苏军的炮弹已经打到了柏林。然而,这又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首先,由约德尔和克莱勃斯将军报告整个战场的情况,为了不使他们的元首过于悲哀,将军们尽量把形势说的好一点。
“俄军已开始了进攻;柏林的行动,从目前的情况看,形势对我们不太有利,个别战线出现了撤退现象,但从全局上看,我们的部队还在坚守着。”克莱勃斯汇报说。他本来想说有些单位已经开始溃逃,但话到嘴边,立即改成了撤退。
希特勒关心的不是怎么表述的问题,他需要了解整个柏林方面的战斗细节。他不时打断将军的报告,提出这样那样令将军们尴尬的问题。而将军们似乎有约在先,协同好了似的,分别搜肠刮肚地寻找着模棱两可的词汇,委婉地对付着他们的元首,他“实在不愿让希特勒过于伤心和激愤,其今天是他的诞辰,是以往极为热烈而令元宫高兴的日子。
但他们的努力矢败广。不管他们多么谨慎小心,希特勒还是勃然大怒,他雷霆倶下地逐个训斥着他的将军们,似乎整个柏林即将失守,乃至整个第三帝国即将覆灭都是他的将军们的过错。此刻,他痛恨所有的人,特别是那群将军,在他看来,简直是一群饭桶。只可惜,“万能”的希特勒本人,也无回天之力,去改变失败的厄运。
暴风骤雨似的辱骂过后,将军们一致敦促希特勒立即离开柏林,转到南方,另寻妙策。他们解释为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利益,元首应该这样做,而且应该立刻行动,以免一两天内俄国人把通往南方的道路切断。
谁知这捅到了希特勒的伤处,他的两手猛地颤抖了几下,疯狂地谩骂他的将军们丧失信心,没有骨气,并歇斯底里地吼道:
“走吧,你们都走吧。都滚到南方去吧!我不去,我要看着俄国人在柏林城下遭受最惨重的失败,否则,我就死在桕林,死在这里!”
劝阻无效,将军们建议把大本营分成几个指挥小组,以便实施有效地跟踪指挥。
看到大家意见基本一致,希特勒表示可以让步,他决定:
“帝国的全部领导人分成三个组。戈培尔、鲍曼、非格莱茵和克莱勃斯、伏斯等和我留在柏林。”而后他又具体明确联合指挥部的凯特尔和约德尔前往设在柏林西北的参谋部的新驻地,德国南方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和政府事务的领导权交给凯塞林元帅,北方的则移交给海军元帅邓尼茨。
短暂的沉默后,里宾特洛甫建议把希望建立在外交上,并强调只有立即与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进行谈判,才能挽回德国的噩运。并说,只要元首同意,他可于近日找到与美、英接触的有利渠道。
里宾特洛甫的建议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但由于元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谁也不敢带头说赞词,里宾特洛甫的建议也就成了不了了之的悬案。
大概是不愿看到分崩离析的现象,希特勒草草地宣布会议结束,并让帝国的领导人们分别去他的卧室,他要单独地和将军们逐个谈一次。
戈林到来了,他的脸上挂着明显的不满。整个会议期间希特勒一句也没提到戈林,尤其是当着诸将军的面,把空军司令部的成员骂了一通,实在使戈林感到脸面上过不去。一种失落感悄然涌上他的心头。他告诉元首,他要到南方去处理一些重要事情,并起身向元首告别,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此别竟是永别。从此后,这位怀揣着成为一号人物欲念的帝国纳粹的二号人物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元首。
此时,正在柏林城郊与德军激战的苏军将士接到了朱可夫元帅关于夺取柏林战役最后胜利的战斗命令:
“战斗的同志们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同志以祖国和全苏维埃人民的名义命令我们前方的部队,要在离柏林最近的地方粉碎敌人,占领法西斯德国的首都一一桕林,把胜利的旗帜插到那里!我们是以鲜血而争取到突击柏林的权力,我们也应当首先进桕林。我号召你们,以你们固有的军事的勇气、名誉和光荣来完成这一任务。随着斯大林的名字一一向前,向柏林前进”
1日,近卫坦克第集团军突柏林南郊,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进抵波茨坦市南郊。向德累斯顿方向进攻的方面军部队击退了德军的反突击,保障了柏林方向主要突击集团的进攻。
4月4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近卫第8集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近卫坦克第集团军等在柏林东南会合,完成了对德军法兰克福一古本集团的合围切断了该集团与柏林集团的联系。4月5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同白俄罗斯的第一方面军的第47集团军在波茨坦以西会合,从而完成了对德军柏林集团的合围。同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所属的近卫第5集团军前出到托尔高地区,同西线美军第一集团军所属部队会师。
苏军兵临柏林城下,希特勒慌了手脚。4月19日,他曾令海恩里齐的“维斯瓦”集团军群负一责保卫柏林。天以后,他接管了桕林防御的指挥权。过了两天,他又想重新任命柏林地区的军事指挥官。希特勒在4月0日他生日的时候曾想离开柏林,而且他的侍从和统帅部人员在10天前已去巴伐利亚建立了大本营,但他对是否要离开柏林一直犹豫不决。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希持勒仍然幻想能继续拖延战争,因此他最后决定留在柏林,并命令将他继续留在桕林的消息通过无线电台广播出去,妄图以此鼓舞士气。他还把对英作战的第1集团军全部从前线撤下来,投保卫柏林的战斗。他在给该集团军的训令中,要求他们把现有的兵力全部用来抵抗“布尔什维克死敌”,而不必介意英美军队将可能占领大片领土。但是,希特勒的任何行动已不可能使德国逃脱彻底灭亡的命运。
柏林已成了一座战火熊熊、炮声隆隆的孤城了。决定自己在柏林顽抗到底的希特勒,既无后备也无援军了。
英勇的苏军战士在威力强大的炮群和坦克支援下,在胜利的鼓舞下,在为祖国报仇雪耻的热情激励下,奋勇向前。近4年来,他们一直盼望着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现在彻底清算法西斯主义的时刻来到了。苏联军人的激动心情,是用言语难以表达出来的。下面是炮兵第8团尼科拉伊瓦西利耶夫上士的回忆:“傍晚,我们炮兵来到高地上,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城市。我们充满了欢欣喜悦的感觉:这是敌人最后的防线,算帐的时候到了!……我们甚至没有觉察到,一辆汽车驶到了跟前,我们的司令员别尔扎林将军从车内走了出来,他向我们问好以后,就命令我们的指挥员:向柏林市内的法西斯分子开火,指导员尤尔钦科给我们连的炮弹写上了:为斯大林格勒,为顿巴斯,为乌克兰,为孤独寡妇们,为母亲们的眼泪,报仇”“算帐的时候到了!”
在强击柏林东部的战斗中,近卫步兵第86团和第8团表现特别突出。战士们以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奋勇向前冲击。街角有幢筑有坚固工事的房屋,阻碍着近卫第8团前进。当确信正面冲击难于攻下这幢房屋后,该团一个连的党小组长库兹涅佐夫就带领一组战士,隐蔽地迂回过去,然后从后方突击法西斯分子。敌人的支撑点被攻下来了。近卫第8团的乌克拉英采夫上尉,在冲击一幢房屋时,与敌人进行了白刃战。他英勇地扑向敌人,一个人剌死了10名法西斯分子。以他为榜样,近卫军中士格罗巴扎伊和他的战斗班一起,消灭了数十名希特勒匪徒。
从4月6日到5月1日,前出到柏林东南的苏军,沿向心方向实施突击,分割歼灭了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与此同时,合围桕林的苏军在炮火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展开了强攻城市的激烈的战斗。苏军缓慢却又势不可当地向市中心挺进。柏林巷战的中心任务,在于不让敌人有可能把他们的兵力集中起来形成拳头,而要把他们的守备部队分割在各个单独的基点上,并迅速将其歼灭。
在攻打柏林的过程中,苏军大约发射了180万发炮弹。对敌人的城防配系总共投射了6万余吨钢铁。为了摧毁敌人的工事和坚固的石头建筑物,苏军使用了每颗炮弹半吨重的大径要塞炮。然而,尽管拥有威力如此强大的重武器。苏军战士有时还得用炸药把墙壁炸开,穿越前进。4月9日,被围德军已被分割成三个孤立的部分。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德军放水淹没了桕林的地下铁道,淹死了在地下铁道内避难的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和负伤的德军官兵。这一天,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第三突击集团军步兵第79军打响了夺取国会大厦的战斗,经过逐层逐房间的争夺之后,4月0日1吋50分,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在国会大厦的主楼圆顶上,升起了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授予他们的胜利的旗帜。第三突击集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将军,亲自监督攻克国会大厦的这一历史性战斗。他在电话里向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元帅作了报告。
“国会大厦上升起了红旗!元帅同志,乌拉!”
“亲爱的库兹涅佐夫,衷心地祝贺你和你的士兵们所取得的光辉胜利。苏联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功勋。”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在1945年4月0日发布的第六号命令中说:“彻底战胜敌人的时刻即将来临。我们苏联的旗帜已经在柏林市中心国会大厦的主楼上飘扬。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全体指战员们!向敌人前进一一以最后一次迅猛的突击将法西斯野兽消灭在它的巢穴里,使完全、彻底战胜法西斯德国的时刻更快地来临。”
在这些最难熬的日子里,希特勒似乎已经消耗殆尽。他衣着邋遢,脸部浮肿,眼神呆滞,眼白上充满血丝;左手颤抖,犹如一个患中风的老年人。在仅仅几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似乎苍老了许多。4月8日,无线电传来英国广播公司说希姆莱正与美方洽谈投降的消息,希特勒像疯子似地大发雷霆。一阵狂怒之后他失去了知觉,整个地下室一时鸦雀无声。“一个卖国贼决不能继承我的元首职务!”他对周围的人说,“你们必须出去做到使他绝不能继承我。”希特勒已等不及也无力对希姆莱进行报复了。希姆莱的联络官匪格莱因现在他的掌握之中。希特勒从禁闭室里将这个马夫出身的党卫队将军提出来,严加审问关于希姆莱的“叛国”情况,并指控他与希姆莱同谋。在“元首”的命令下,菲格莱因被拖到总理府花园枪决了。
为了减轻些疲劳,希特勒走进卧室同他的两个年轻漂亮的女秘书及他的情fu爱娃一起喝茶,他命令她们个一起乘飞机逃走。他说:
“姑娘们,形势发展已毫无希望了。你们必须立即离开这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姑娘们哭了,她们坚决地要求留下来,以自己的生命陪伴元首到最后。元首激动得找不出合适的语言,只是轻声说:
“要是我们的将军们能像我们的妇女一样勇敢那该多好啊:“说完,他轻轻地拉住两位女秘书的手,又轻轻的吻了吻爱娃,便老泪纵横地说不出一句话。
“可怜的阿道夫,“情fu爱娃对希特勒的一位女侍从说,“所有的人都拋弃了他,出卖了他。宁肯死一万人也不能让德国失掉他爱娃,这个可怜的女子,做希勒的情fu已经1年了。希特勒对这个睥气随和的女人非常喜欢,但他却总不让她公开露面,甚至连桕林也不允许她来。无奈,爱娃只能幽居在上萨尔斯堡的伯格霍夫,靠游泳、滑雪、读廉价小说、看无聊电影打发时光。
然而,她却习惯于过这种既非妻子、又非情fu的日子。因为,能做一伟大人物的忠实伙伴,她感到非常满足。
为了对这位忠实的伙伴以一丝回报,希特勒决定正式与爱娃结婚。
以前,他一直认为婚姻会阻碍自己把全部精力用于领导他的党获得政权,领导他的国家称霸世界。现在,切都可以轻松地放置一边了,事实上,现在,已没有什么需要自己领导了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找来一位议员,在地下避弹室的一个小会议室里,为希特勒主持了结婚仪式。
“由于战事关系,结婚预告只能头宣布,其它一切手续,均须避免。”希特勒对来人要求道。
接着,男女双方宣誓:自己是“纯雅利安人种”,而且自已没有使自己不能结婚的遗传病症。
作为证婚人,戈培尔在他们的结婚证书上“庄严”地签了字。
婚礼尚未结束,希特勒就在隔壁一个房间里,叫来了女秘书,开始述他的遗嘱。
希特勒称之为“政治遗嘱”的东西,第一部分是他对后代的呼吁,第二部分是他对未来的具体“指示”。希特勒在这个遗言中,重弹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的老调,又加上些最后的谎话。他号召德国人“决不放弃斗争”。他终于不得不承认,“国家社会主义”目前已经完蛋了,但是他向同胞们保证,由于士兵和他本人的牺牲,“种子已经撒下了,有朝一日会生长起来……在一个真正团结一致的民族中,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将要获得光荣的再生。”
希� �勒的“政治遗嘱”的第二部分涉及继承问题。尽管第三帝国已在烈焰和爆炸中化为废墟,希特勒在没有指定继承人以前是不肯死去吋。他在遗嘱里,海军元帅邓尼茨继任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同时还指定了戈培尔、鲍曼等一些人为新政府成员。
接着,希特勒把戈培尔、鲍曼、克莱勃斯将军和布格道夫将军约来做“见证人”,然后,他在“政治遗嘱”上签了字,随后,他又让他们一一签了字。
接下来,他又迅速授了一份私人遗嘱:“……我的妻子和我决定死去以免遭受被推翻或者投降的耻辱。”同时,他希望他的遗体在总理府火化。
做完了这一切,已是凌晨时分。
此时的柏林,正笼罩在滚滚浓烟之中。初升的曙光,再也照不到桕林地面,更照不到他的地下避弹室。
希特勒自知末日已经来临。
他不得不痛苦地思考着自己的一生。
毋庸置疑,自己的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想当初,自己只是一个奥地利乞丐。当他第二次到维也纳时,就连糊也成了问题,没钱住公寓,甚至连极简陋的公共宿舍也住不起。最后,只得住进了一个犹太人开的收容院,整天靠施粥棚的大碗粥糊度日。
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去给那些阔佬们干些杂活,扫地,清扫地毯,有时,还要到车站、码头去扛行李。蓬乱的头发盖住了肮脏的衣领,一项四季“通用”的破呢帽已经油光发亮,多亏了一个犹太人的施舍,才让他用得到的黑大衣安全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尽管这样,希特勒始终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负有伟大历史使命的超人。
希特勒确实是一个“超人”。
1919年的一天,在一个阴暗的啤酒馆里,希特勒意外地成为“德国工人党”的一员。两年后,他便成了这个党的元首。
19年1月0日上午,希特勒应召前往总统府觐见兴登堡总统。几分钟后,他让人看到了一个“奇迹”:那个维也纳街头的乞丐,“一战”中的无名小卒,现在已经宣誓就任德国总理了!
但现在,隆隆的炮声宣告:“辉煌”的过去,已经永远成为“过去”了。
9日下午,希特勒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
就在前一天,意大利的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被意大利游击队处决,并被暴尸于米兰街头。
希特勒似乎看到了自己的下场。
该下最后的决心了!一希特勒这么想着。
他用毒药毒死了自己两条心爱的狗后,确信毒药确实有效。他拿出两支装有氰化钾毒药的小瓶子,叫来了两位女秘书,然后一一把小瓶子送到她们手中。他对她们说:很抱歉在离别时不能送更好的礼物给你们。你们长期忠诚的服务,我非常满意,也非常感谢。
女秘书明白了,希特勒是叫自己马上死!
“君叫臣亡,臣不得不亡”。女秘书不得不服从命令。
最后的时刻到了。
4月0日上午,希特勒命令焚毁档案中的残佘文件。然后命令地下室里所有的人等候通知。
他们明白,元首同大家告别的时间到了。
用过午饭后,希特勒把结婚才一天的妻子叫到自己身边,与他一起同他的伙伴们告别。希特勒一一同在场的人握手,嘴里不停地叽叽咕咕,只是,在场的人,谁也没有听清元首的“最后遗嘱”是什么。
随后,阿道夫希特勒和爱娃勃劳恩回到了寝室。
希特勒和勃劳恩无言地对视着。
爱娃忽然想到了自己可怜的一生。当初,自己的父母极力反对自己与希特勒的嗳昧关系。但是,她觉得做一个“伟大人物”的忠实伙伴,值得。但是,属于自己美好的时光,竟是这么短暂,以至自己还未来得及仔细品尝新婚的快乐,就要匆匆与这个世界决别了。
希特勒实在不愿这么早早地离开这个世界。是的,他还未完成“统治世界的大业”。然而,外面隆隆的炮声又清楚地告诉他,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一一不管自己对这个世界是多么背恋,也不管还有多少“伟业”需要自己去完成。
希特勒与爱娃同时举了手枪。然后,在咬碎装有剧毒氰化钾的小瓶后,希特勒又马上把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果断地扣动了扳机。
氰化鉀的药力实在太大了,以至爱娃还未能扣动扳机,就倒了下去。
戈培尔和鲍曼静静地守候在门外。过了一会儿,他们听到一声枪响。他们等待着第二声枪响,但里面却毫无动静了。
戈培尔一伙又等了一会儿,然后轻轻跑到元首房间。
一股辛辣的火药味和氰化钾的苦杏仁味,充满了这个不通风的小屋。
接着,按照元首的“遗嘱”,戈培尔等人把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抬到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弹坑,然后点燃了汽油。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人类历史上的超级恶魔,就这样在熊熊烈火中,“博”得了最后的“辉煌”。
虽说希特勒死了,但他所建立的第三帝国还在苟延残喘。5月1日晚10点0分,新任“元首”海军元帅邓尼茨在汉堡就职广播讲话中,继续对人民进行欺骗。谈到新政府的任务,他说:“我的任务是拯救德国,使它不致遭受向我们进攻的布尔什维克敌人的破坏。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要继续把军事斗争进行下去。只要英国人和美国人阻挠这个目的实现,我们也就不得不继续进行抵抗他们的防御战。”“在我们做了重大的牺牲之后,上帝是不会抛弃我们的。”
邓尼茨的讲话,除了继续愚弄德国人民外,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与苏联干到底,对英、美妥协,或者对英、美投降!
在德国法西斯看来,德国真正的敌人,是布尔什维克。
因此,在德国最高统帅部5月日的日志里,清楚地记载着以下一段话:
自今日起,最高当局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多拯救德军,以免被苏军所俘,并和西方盟国谈判。
无可奈何的德国法西斯,向英美发出了“求援”信号。
与德国遥相呼应的是,丘吉尔也认为世界上最可恶的,是苏联布尔什维克,苏联是“比希特勒德国更重要的敌人”。二战结束后,丘吉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直言不讳地写说:“第一,苏联已经成为自由世界的致命威胁;第二,必须立即建立一条新的阵线来阻止苏联向前推进;第三,欧洲的这条新阵线应该尽可能地深东方;第四,柏林是英美军队首要的和真正的目标;第五,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军进布拉格有重要意义……
甚至,这位英国首相在“战争结束前,当成千上万的德国人放下武器投降时”,他“就发电报给蒙哥马利将军,吩咐他收藏好德国武器,一旦苏军的攻势继续下去,就可以很容易将武器重新分给同英国合作的德国士兵。”
为了延缓苏军的进攻,延迟彻底失败的时间,德国使用了欺骗的手段,派总参谋长克列勃斯将军去苏军阵地谈判。
5月1日时50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列勃斯将军被带到苏军近卫第8集团军指挥所。他自称受全权委托同红军最高统帅部直接接触,以谈判停战问题。克列勃斯将军还负责通知苏方,希特勒已于4月0日15时50分自杀身亡。这位德国将军带有戈培尔致苏联最高统帅部的一封信。信中说:“遵照去世元首的遗嘱,我们授权克列勃斯将军办理如下事情。我们通知苏联人民领袖,今天15时50分,元首已自愿离开人世。元首根据他法定的权力,在他留下遗嘱中,已把全部权力移交给了邓尼茨、我和鲍曼。我们委托鲍曼与苏联人民的领袖建立联系。这一联系是遭受最大牺牲的各大国之间进行和平谈判所必需的。”戈培尔的信中还附有希特勒的遗嘱及新的帝国政府成员名单。遗嘱由希特勒签署,并附以见证人姓名。
鉴于这一消息极为重要,第8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随即向方面军首长作了报告,朱可夫立即派自己的副手索科洛夫斯基大将前往崔可夫的指挥所与德国将军谈判。同时,朱可夫还往莫斯科打电话给斯大林。接电话的值班将军说:“斯大林同志刚刚躺下睡兄。
“请唤醒他,事情很紧要,不要等到早上。”
斯大林很快就来到电话跟前。朱可夫向他报告了关于希特勒自杀和收到戈培尔建议停战的信的情况。
“完蛋啦,这个混蛋!可惜没能活着把他抓到。”斯大林回答说。“希特勒的尸体呢?”
“据克列勃斯将军说,希特勒的尸体已经烧掉了“告诉索科洛夫斯基,“最高统帅说,“除无条件投降外,不要同克列勃斯或其他希特勒分子进行任何谈判。如果不发生特别情况,夜里别再打电话给我。我想休息一会儿。今天我们要举行五一节大检阅。”
朱可夫立即将斯大林的指示传达给崔可夫将军,同时,要求他立即把戈培尔的信及其它文件送来。
“五一”的红场,显得格外妖娆。这一次,所见所闻,再没有上一次德军兵临城下时那种紧张和恐惧,到处是群众的欢腾,到处是欢乐的海洋。
就在这次阅兵活动中,斯大林庄严宣布:“苏联政府的最后答复是,全面投降或者柏林投降。如果拒绝投降,苏军将继续实施强击。”…、前去与苏军谈判的克列勃斯,此时正和索科洛夫斯基将军、崔可夫将军等人坐一起。他被邀共进早餐。
克列勃斯将军津津有味地吃着小香肠、鱼子酱,喝着白兰地。说实话,克列勃斯早就饥肠辘辘了。这些天,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吃过几顿饱餐。
现在好了,战争的结局已经明了,作为一名军人,克列勃斯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
收音机里传来雄壮的乐曲。
克列勃斯眼睛一亮,他太熟悉这支曲子了。
作为德国前驻莫斯科的武官,他曾多次观看过红场阅兵。
“莫斯科现在一定很不错了。”克列勃斯突然冒出一句。
苏军将领一齐把目光转向克列勃斯。
“那你在桕林觉得怎样?”索科洛夫斯基问道。
克列勃斯十分尴尬。
索科洛夫斯基再次敦促克列勃斯:“德国只有无条件投降,别无出路。”
“我没有被授权。如果再打下去,后果太可怕了。柏林投降也不能。戈培尔不会在邓尼茨不在的情况下作出同意的决定。这真是巨大的不幸……”
突然,远处传来的一阵剧烈的炮声,打断了克列勃斯的话。
“我该回去了,回去之后答复你们。”炮声提醒了这位前驻苏武官。
他匆匆地离开了崔可夫的指挥所,回去下达了暂停火的命令。
柏林地下掩蔽部的人,正等着克列勃斯归来。
克列勃斯一回到那里,马上找到戈培尔和鲍曼。
“过去,我曾从赤色分子手中夺取了柏林,现在,我要战斗到最后一气,不让他们再夺回去。我能当帝国总理的时日屈指可数了,我不想把它花费在签定投降书上。”
听完克列勃斯将军的汇报,戈培尔声嘶力竭喊道。
这是绝望的哀嚎。
克列勃斯也彻底绝望了。
一阵枪声,克列勃斯首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他,已经是一个多佘的人了。
当天晚上,帝国总理戈培尔在毒死了自己的六个孩子之后,与他美丽的妻子一起自杀了。
克列勃斯走后,索科洛夫斯基马上把谈判的情况向朱可夫元帅作了汇报。“纳粹分子在耍滑头,“索科洛夫斯基说,“克列勃斯宣称他未受权决定无条件投降闸题。据他说,只有以邓尼茨为首的德国新政府才有权决定这个问题。克列勃斯要求停战,只是为了让邓尼茨政府的成员集中到柏林来。我想,如果他们不立刻同意无条件投降,就让他们见他妈的鬼去吧”
“对!索科洛夫斯基同志,“朱可夫回答说,“你告诉他,如果戈培尔和鲍曼到10点钟还不同意无条件投降,我们就要实施最猛烈的突击,以彻底打消他们再作抵抗的念头。让希特勒分子考虑一下德国人民的无谓牺牲,和他们个人对这种不理智行为应负的责任吧。”
戈培尔和鲍曼到规定时间未作答复。10时40分,苏军遂对柏林市中心防御地区,特别对帝国办公大楼展开最猛烈的射击。
在苏军强大炮火的打击下,负隅顽抗的敌人已无法招架。5月日1时50分,柏林城防司令部的无线电台,曾多次用德语和俄语作了如下内容的广播:“我们派使者到俾斯麦的桥上去。我们停止军事行动。”晨6时0分城防司令魏德林宣布投降并向其部队下达了如下的停止抵抗的命令:
4月0日,元首已经自杀,他抛弃了我们这些曾宣誓效忠于他的人。根据元首的命令,我们德国军队还应该为桕林继续作战,但我们的弹药已消耗殆尽,总的形势也使我们继续抵抗变得毫无意义。我命令:立即停止抵抗。”
尽管停止抵抗的命令已下,但个别城区有些战斗还在继续进行。5月1日晚,步兵第01师和第48师,进行了争夺帝国办公大楼的最后战斗。这个大厦附近和内部的战斗特别激烈。步兵第9军政治部的女指导员尼库利娜少校,在战斗中表现极为勇敢。她在沙波瓦洛夫营的强击组的编成内,穿过屋顶的破向上攀登,从上衣中取出红旗,并用电话线把红旗固定在褛顶的金属尖上。苏联的战旗在帝国办公楼上空飘扬。
至5月日15时,敌人被彻底解决。残余的柏林守备部队,共14万余人投降就俘。柏林巷战结束了。这一天是苏联人民、苏联武装力量以及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曰子。最高统帅斯大林在命令中说道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部队,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部队协同下,经过顽强的巷战,彻底粉碎了柏林德军集群,并于今日,5月1日,全部攻占了德国首都柏林市这一德国帝国主义的中心和德国侵略的策源地。”
在攻占帝国办公大楼之后,朱可夫和别尔扎林上将及其他强击参加者前往该处视察,以查清希特勒、戈培尔和法西斯当局其他领导人自杀问题。他们来到现场后,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似乎所有的尸体都已被德国人挖坑埋掉。然而埋在什么地方,以及是由什么人埋的,却谁也说不清楚。俘虏的德军主要是伤员,他们对希特勒及其亲信,一点情况也未能提供。待他们正要结束对帝国办公楼的检查时,得到报告说,在地下室发现了戈培尔六个孩子的尸体。“坦率地说,当时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下到那里去看那被父母亲杀死的子女,“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写道,“不久,在地下室附近,又发现了戈培尔和他妻子的尸体,让弗里切博士来辨认时,他证明这确是他们。
5月日晨,朱可夫和刚任命的桕林卫戍司令别尔扎林将军等人,一起视察了国会大厦,以及这一地域内发生过战斗的各个地点。伴随他们并作解说的是威廉,皮克的儿子阿尔图尔皮克,战争时期他在红军队伍中作战。他对桕林十分熟悉,这就使得朱可夫能够比较容易地研究苏军当时作战的条件。
朱可夫说,这里你跨过的每一个地面,这里的每一块土地、每一块石头,都比任何言语更能淸楚地说明,在帝国办公楼和国会大厦附近以及在这些建筑物内部所进行的,是怎样的一场殊死的搏斗。国会大厦是一幢庞大时逢筑物,它的墙壁连中径火炮都打不透,需要使用大径火炮才行。大厦的圆屋顶上各种各样坚实的建筑,使敌人能在所有的方向都构成多层火力。国会大厦内部的作战条件,也是非常艰苦而复杂的。在这种条件下,战士们不仅需要具有英勇无畏的精神,而且要善于敏捷地判断情况,时刻保持警惕和戒备,善于从一个掩蔽物迅速转移到另一个掩蔽物,并精确地对敌人射击。红军战士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大厦的柱子上涂满了苏联军人的留言。在士兵、军官和将军们简洁的词句和随便的签名中,可以觉察到他们为参加这次伟大的攻克柏林战役所感到的骄傲。朱可夫和城防司令别尔扎林将军也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但是,邓尼茨分裂东西方的活动并没有随着柏林德军的投降而停止。
在他看来,没有比这种方法更能拯救德国了。
所以,在东线,他们的士兵与苏联红军进行着殊死的战斗。而在西线,一看到盟军就立即投降。
德国的居民也纷纷逃向西部。
他相信,由于希持勒的死,西方肯定会把德国看成一个反对共产主义的堡垒。他想,西方盟国不会拒绝德国这个虽然暂时失败,但一段时间后仍然会强大起来的伙伴。他试图通过向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投降,而在东线继续作战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蒙哥马利也得到了这种暗示。
他正面的德军告诉他,他们不但想让第1集团军群下面的德军投降,而且想让在德国东北部与苏军作战的德军向英军投降。
邓尼茨派德军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上将到兰斯安排在西线投降。他在给约德尔的书面指令中说:“再次向美国人解释我们期望分别投降的理由。如你从艾森豪威尔那里不能比弗雷德堡取得更多的成果,那就答应全线同时投降,投降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但要给予德军部队自由运动的权利。第二阶段,就没有这种自由了。要尽力使两个阶段的间隔长一些。如你能够做到的话,请说服艾森豪威尔接受在某种情况下,同意德军士兵个别向美国人投降。你在这方面的成就越大,德军士兵与难民在西线得救人数就越多。”
5月6日17点0分,约德尔和他的副官,在两位英军将军的陪同下来到盟军司令部。约德尔告诉盟军,德军愿意,而且非常迫切地希望尽快向西方投降,而不向红军投降。约德尔还告诉盟军:“邓尼茨将命令在西线的所有德军残余部队停火,不管盟军最高司令部如何对待投降建议。”并挑拨离间说:“你们不久就要与俄国人交战。要考虑一下,不要让任何东西落到他们手中”兰斯投降书的签字在这种背景下出笼。
5月7日,凌晨点。
史密斯将军,摩根将军,布尔将军,斯帕茨将军,以及一位法国代表和苏军的苏斯洛巴罗夫将军,聚集在兰斯的职业技术学校二褛的文娱室。
签字仪式开始了。
约德尔把德意志国家交到了盟军手里,并正式承认纳粹德国已经覆灭。
一墙之隔的另一个房间。
艾森豪威尔正边踱步、边大地吸着烟。望着窗外一片春色,艾森豪威尔感到:新的生活来到了!
半个小时后,签字仪式结束了。
接着,艾森豪威尔亲自向盟国联合参谋总部授了一份电报:
盟军的任务已在1945年5月7日当地时间点41分完成。
艾森豪威尔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然而,斯大林却无法笑起来。
5月6日夜里,苏斯洛巴罗夫把即将举行投降签字仪式和投降书记录稿火速电告莫斯科,请求指示。
投降签字仪式马上就要进行了国内的指示电报还未到。
怎么办?是代表苏联签字,还是拒绝签字呢?
苏斯洛巴罗夫十分清楚,希特勒死党仍然在玩弄单独向盟军投降的把戏。此刻,如果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他一遍又一遍地研究着投降书,发现里面并无什么不妥。
苏斯洛巴罗夫决定在投降书上签字。但是,为了使苏联政府能够对今后的事态发展保持灵活性,他在投降书上附了一个备考。
备考说明,本军事投降书签署后,任何一个同盟国政府,仍可以提出签定另一个更加完善的投降书。
然而就在艾森豪威尔向苏斯洛巴罗夫祝贺投降书的签署时,莫斯科发来紧急指示:任何文件都不能签署!苏联政府认为,在兰斯签署的投降书,只是德国法西斯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的初步议定书,只有记载德国法西斯军队真正投降,并停止在东、西方的任何抵抗的文件,才能看成是最终文件。
事实上,兰斯投降书签署后,东线的德军仍然在继续抵抗。
签约的消息还没有到达莫斯科。苏联将军尼古拉斯拉维纳就进了美国军事使团的办公室,递给迪安将军一封安东诺夫的来信。苏军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在信上说,尽管兰斯的投降谈判在进行,邓尼茨“继续在电台宣布,德国人应该继续与苏联人战斗……而不要在西线抵抗盟军了……对公众来说,这就意味着邓尼茨单独与西方签订了和平条约,而继续与东方作战。我们不能让欧洲公众认为还有什么单独媾和。”安东诺夫重申:苏联最高统帅部情愿在柏林举行签署投降的仪式,由朱可夫元帅代表红军签字。
同一天,斯大林从克里姆林宫打来电话通知朱可夫说:
“今天德国人在兰斯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是苏联人民,而不是同盟国,肩负了战争主要重担,因此,投降书应在反希特勒联盟所有各国的最高统帅部面前签署,而不是只在同盟军最高统帅部面前签署。”
“不在柏林,不在法西斯侵略的中心签署投降书的这种作法,我是不同意的。”斯大林继续说道,“我们已与各同盟国商定,把1在兰斯签署投降书一事只当作投降仪式的预演。明天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和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要来柏林。苏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由你担任。维辛斯基明天就会到达你那里。在投降书签署后,他将留在柏林,充任你的政治助理。”
邓尼茨的阴谋没有得逞。―在斯大林的坚持下,又重新举行了德国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5月8日,一个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柏林坦贝尔霍夫机场。
彩旗迎风招展,各盟国的国旗也间杂其间。虽然在许多地方仍然可以看到战争留下的痕迹,但一切都已显得井然有序。
首先飞到柏林的是苏联代表维辛斯基。他是以驻德最高长官的政治副职的身份前往柏林的。
接着,机场上陆续降下的若干大大小小民用、军用飞机,带来了各国的记者。
各国记者望着机场一字排开的数百辆小轿车惊讶不已。他们不明白,苏军从哪里一下子搞到这么多小轿车。
当天中午,架飞机从天而降。盟军最高统帅部代表,美国战略空军司令史帕兹将军、英国泰勒空军上将、法军司令塔西尼将军一一走下飞叽。
苏联人走上前,与来者热烈拥抱在一起。苏军乐队高奏苏、美、英三国国歌,各国代表检阅了苏军仪仗队后,德军凯特尔元帅、弗里德堡海军上将和施通普夫空军上将等一行也在英国军官的护卫下,从弗伦斯堡乘飞机前来柏林,他们由邓尼茨授权来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德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是在前德国军事工程学校的军官食堂大厅内进行的。
盟军统帅部代表们稍事休息后,即来到朱可夫司令部讨论与希特勒分子投降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这时,凯特尔同他的伙伴们呆在另幢房子里。据苏联军官们说,凯特尔和德国代表团的其他成员神情异常不安。凯特尔曾对他身旁的人说:“从柏林街道经过时,我为柏林所受破坏的程度,感到极为震惊。”苏方人员回答他说:“元帅先生,当按照你的命令消灾了成千上万的苏联城市和村庄的时候,当千百万苏联人,包括无数的儿童,压死在这些城市和村庄的废墟的时候,你曾感到过震惊吗?”凯特尔脸色发白,他神经质地耸了耸肩,什么也没有回答。
4时整,盟军代表们进大厅。1945年5月9日开始了,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朱可夫元帅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部宣布,受降仪式正式开始。他说:“我们,苏军最高统帅部和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受反希特勒同盟各国政府的委托,来接受德国统帅部代表德国作无条件投降。请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进大厅。”
所有在场的人都转过头来注视着门,曾向全世界吹牛,说他们能够以闪电的速度粉碎法国、英国,并能在六个星期至一个半月消灭苏联,进而征服全世界的人,现在就要露面了。头一个跨进门槛的,是希特勒的主要助手凯特尔元帅。他慢慢地走着,努力保持着镇静。他举起拿着元帅杖的右手,向苏军和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致敬。跟随凯特尔之后进来的,是什图姆普弗上将。他是低矮个儿,眼睛里充满着凶狠而又无能为力的表情。一同进来的,还有未老先衰的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德国人被安置坐在离门不远、专为他们准备的一张单独的桌子旁边。凯特尔不慌不忙地坐下来,并抬头凝视着坐在主席团桌旁的盟军统帅部的代表们。什图姆普弗和弗雷德堡也紧靠凯特尔坐下。隨从军官们则站在他们椅子的后面。
朱可夫问德国代表团:
“你们手里有没有无条件投降书?你们是否已研究过它并有全权签署它”
“是的,我们已研究过并准备签署它。”凯特尔元帅用嘶哑的嗓音回答说,同时随手交出邓尼茨海军元帅授权他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证件。如今凯特尔已经完全不像是在接受被征服的法国投降时那个目空一切、骄横十足的元帅了。现在他显得十分狼狈,虽然他还力图保持某种“将帅姿态”。
朱可夫说建议德国代表团到桌子这儿来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凯特尔用不友善的眼光向大厅扫了一下,马上站起来,垂下眼睛,慢慢从桌上拿起他的元帅杖,迈着迟缓的步子走到桌子跟前。他的单片眼镜掉了下来,挂在镜绳上,脸上满布着红斑。什图姆普弗上将、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和随从德国军官,也跟他一起走到桌子跟前。凯特尔戴上单片眼镜,坐到椅子边上,用颤着的手签署了五份投降书。什图姆普弗和弗雷德堡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投降书上写着:
“我们,这些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签字者,同意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
签署完毕之后,凯特尔从桌旁站了起来,戴上右手的手套,这时他又想显示一下他的军人的姿态,用他的元帅手杖行了个礼,昂起下巴,大步走出了房间。
此时此刻,在弗伦斯堡,希特勒的继承人邓尼茨元帅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写完了给全体军官的告别书:
“……在我们的历史上,我们倒退了1000年。1000年来就属于德国的这块土地现在落到了俄国人手中。我们应该遵循的政治路线是极为简单的。显然,我们应该同西方强国一起前进,同它们在被占领的土地上一起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在将来从俄国人手中夺回我们的祖国……
“尽管今天在军事上是彻底崩溃了,但是我们的人民已不是1918年的德国人民了。它没有被摧毁。或者我们组织另外一种形式的国家社会主义,或者我们就眼从于我们的敌人强加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确僚,继承于国家社会主义的团结一致将一定会继续存在下去。
“我们每一个人都前程未卜,然而,这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要高度保持我们之间的同志情谊,这种同志情谊是我们在我们的国家遭受空袭的情况下建立的。只有通过这种团结,我们才可能度过未来的困难时刻,而且也只有以这种方式,我们才能确信德国人民永远不会灭亡……”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法西斯分子不肯服输,仍妄图东山再起,但是在觉醒的全世界人民面前,他们的阴谋不会轻易得逞,而且永远不会得逞。
1945年5月9日零时50分,受降仪式宣告结束。朱可夫随即以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名义,为这一长久期待的胜利,向所有在场的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大厅里响起一片难以形容的欢呼声。大家都在互相祝贺、握手。许多人的眼里涌出了欢乐的泪水。“亲爱的朋友们,“朱可夫对他的战友们说,“伟大的荣誉落到了我和你们身上。人民、党和政府信任我们,要我们在最后的交战中,率领英勇的红军强击柏林。苏联军队,包括你们这些在争夺桕林的交战中指挥部队的人,光荣地实现了这一信任。遗憾的是,有许多人已不在我们中间了。否则,他们将为这长久盼望的胜利而多么欢欣鼓舞啊!他们正是为了这个胜利而毫不动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想起未能活到这一欢乐日子的亲人和战友们时,这些习惯于毫不畏惧地正视死亡的人们,不管如何控制自己,也不禁流出了热泪。苏联肩负了对德国法西斯武装力量进行斗争的主要重担。这是苏联历史上所进行过的一切战争中最残酷、流血最多和最艰苦的一场战争。在战争期间,有000多万苏联人死亡。在反希特勒同盟各国中,没有一个国家和一国人民曾像苏联一样,遭受到如此重大的牺牲,并为击败威胁全人类的敌人,而贡献过这样大的力量。因此,受降仪式一结束,斯大林就于当天发表了《告人民书》。
“战胜德国这一伟大的日子来到了。法西斯德国被迫向红军和我们盟国的军队屈膝,承认自己被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我们为了我们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遭到的巨大牺牲,我国人民在战争进程中所经受的无数苦难,为了祖国而在后方和前线进行的紧张劳动,这一切都没有白白过去,而是获得了完全战胜敌人的结果。各斯拉夫民族长期以来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终于以战胜德国侵略者和德国暴政而告终了。
“从此,各国人民的自由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的伟大旗帜将飘扬在欧洲上空。
“三年前,希特勒公开宣称,割裂苏联,把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以及其他地区从苏联割裂出去是他的任务。他直截了当地声明说我们一定要消灭俄国,使它永远不得翻身这是三年以前的事情。但是,希特勒的妄想是注定不能实现的,战争的进程把他这种妄想彻底打破了。实际上,结果与希特勒分子的胡言乱语正好相反,德国被彻底打败了。”
为了庆祝在伟大卫国战争中取得的对德国的胜利� ��斯大林决定1945年6月4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作战部队、海军部队和莫斯科卫戍部队的阅兵式一一胜利阅兵式。阅兵首长由副最高统帅、苏联元帅朱可夫担任,阅兵总指挥是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那天虽然下着细雨,但大家的情绪异常高涨,以致谁也不曾注意到这一点。当英雄的军队从列宁陵墓前通过时,大家特别兴奋。走在各部队前头的,是在同德军作战中闻名的将军、兵种元帅和苏联元帅们。随后,两百名老战士在鼓声中,把两百面法西斯德军的军旗投到了列宁陵墓的台阶下。这时,无比欢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人群高呼:“让复仇主义者和军事冒险的爱好者们记住这一历史性的场面吧”
在胜利阅兵式结束之后,斯大林又进行新的部署,准备向日本侵略军进击了。
1945年5月,虽然欧洲的炮声已经停息,法西斯集团的主力希特勒德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但在远东和太平洋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却仍在熊熊燃烧。日本帝国主义政府声称,它要继续进行战争。已处于绝境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占领区内继续抵抗同盟国的武装力量,妄图作垂死挣扎,并准备进行本土决战。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认为太平洋战争至少要拖延到1946年。美国情报机关在雅尔塔会议前夕向联合司令部提供的对日本兵力估计中讲到,关东军至少有70万人(在亚洲,日军共有官兵00万人八而且这些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俄国人的援助,日本人即使在日本的主要岛屿被盟国占领后,仍能在大陆上把战争继续到1946年底,也可能到1947年或1948年。稍后,即1945年夏季,美英情报机关又报告说,无论封锁还是轰炸都不能使日本投降,因此苏军参加对日本帝国的作战对于盟军顺利攻日本来说是极其需要的。
在整个战争期间,西方盟国竭力促使苏联参加远东战争。《纽约时报》分析了军事部门1955年公布的文件后,指出:“这些文件使人毫不怀疑,从日本人袭击珍珠港的时候起,美国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苏联参加太平洋战争。”194年11月访问莫斯科的美国军事使团团长约翰,迪恩后来写道我的主要和一贯的目的就是务使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1945年1月日呈交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中讲道广为了给我们的太平洋战役以最大的支援……必须使俄国尽快参战。”1955年,在美国历史学会会议上哈佛大学的代表八梅下结论说,在1944到1945年,苏军进攻满洲日军一事对美国来说“如果不是必须的,那也是求之不得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麦克阿瑟将军就持这种意见,在雅尔塔协定中也反映了这种意见”。
十分明显,在1945年春,即或稍晚些,西方盟国没有足够的力量迫使日本迅速投降。光靠西方盟国的话,这场战争还要拖很长时间,还需要盟国付出成千上万名士兵的生命。由于认识到这一点,西方盟国竭尽全力使苏联参加对日战争,从而迅速、彻底地战胜日本这个仍然是非常危险的敌人。
另一方面,日本在与美英中等国作战的同时,也力图通过外交途径与对方达成交易,从而可以体面地获得和平,避免无条件投降,他们寄希望于苏联能在日本与西方列强举行的缔结和约的会谈中起调停作用。
早在1944年8月19日日本御前会议上所决定的《战争指导大纲》中,就载有这样一款:“万一德国崩溃或者单独媾和,即抓紧时机利用苏联,以求形势的好转。”
在德国投降之后,日本的这一愿望曾一度表现得非常强烈。
1945年5月中旬,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决定采取一系列外交措施,以争取达到如下目的:(一)防止苏联对日宣战,积极争取苏联对日友善;(二)争取苏联的调停以实现同美英讲和。
1945年7月,日本前总理大臣广田多次拜访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以苏联可以从日本控制下的南洋地区获得战略物资为诱饵,以求苏联在尔后战争中同其合作。而后,日本又准备派近卫公爵赴莫斯科谈判,但由于苏联方面未作答复,这位公爵未能成行。
日本认为,通过这些外交活动,向苏联示好,即使苏联不愿意当调解人,也可以争取苏联保持中立,以避免两线作战。
面对日本的利诱,苏联丝毫也没有为之动心。斯大林没有忘记,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曾两次背信弃义地进攻苏军。他决定履行在雅尔塔会议上对盟国的承诺。
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针对1941年4月1日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第三条发表声明,废止这一条约。声明中提到废止这一条约的理由是:该条约是在“德国进攻苏联以前和日本与英美开战前缔结的。”
“从那时起,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德国进攻了苏联,而德国的盟邦日本则帮助德国进行反苏战争。此外,日本正与苏联的盟国——美国和英国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立条约已失去意义,延长这一条约已无可能”。
苏联政府的声明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这一声明是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严正警告,同时也表明苏联必将履行其参加远东战争的义务。
对于苏联政府的声明,美、英等国兴高采烈。他们直言不讳地说,苏日条约的废止和由此导致的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必将加速战争的结束”,这就使“英国人和美国人无需同关东军作战了”。伦敦《每日邮报》载文说:“俄国参加东方战争将彻底扭转目前使我们大量生命受到威胁的战略局势。”
尽管苏联的声明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但日本政府仍不愿意放弃努力,他们宣布:“日本过去在至诚的基础上同苏联保持了关系”,“出于对全人类利益的考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愿意为同苏联保持中立关系而竭尽全力”。
但是,到1945年7月中旬,局势的发展出现了非常微妙的变化。这一变化,促进斯大林作出了提前出兵远东的决定。
1945年7月中旬,斯大林来到柏林出席了著名的波茨坦会议。会议正式开始前,斯大林拜访了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
7月17日1时整,斯大林的轿车停在巴倍尔斯堡“小白宫”门前。美国总统的亲密助手哈里,沃恩和詹姆斯瓦达曼走下台阶迎接客人。斯大林穿了一身佩有金黄色肩章的白色大元帅礼服。为了表彰红军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战绩和历史性胜利,他刚刚被授予这个最高军衔。与斯大林同来的有莫洛托夫和外交人民委员部参赞、翻译戈伦斯基。苏联首脑沿着铺上了厚厚地毯的楼梯来到二楼美国总统办公室,杜鲁门总统、国务卿贝尔纳斯和翻译波伦正在那里等候他们。
在谈话过程中,杜鲁门和斯大林首先讨论了会议的议程。然后,杜鲁门说:“我不是个外交家,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和您交朋友,直接与您共事,以便我们能够就这个或那个问题马上得出行还是不行的决定。”
斯大林回答说,开诚布公是好事,它将有助于苏联同美国共事。
杜鲁门说,假若美国和苏联建立了友好关系,那么产生的分歧将能迅速地和在开诚布公的气氛中得到解决。
“自然,“斯大林同意地说,“可能会有分歧,但应该解决分歧。”杜鲁门说,他已经会唔过丘吉尔。斯大林对此反应很平和。他只是提到,英国人在对日战争问题上态度不够明朗。至于说到苏联人和美国人,斯大林继续说,他们将会履行自己的职责。根据种种迹象判断,英国人认为战争大体上结束了。
美国总统讲道,丘吉尔表示愿意在远东战事中给他提供援助。“这个想法有点奇怪,“斯大林说,“是德国人而不是日本人轰炸了英国。可以说,对他们来讲战争已经结束了。英国人民的这种情绪可能会对首相产生不利的影响。美国人民在战争的最初阶段帮助了英国。也许,丘吉尔现在考虑要在对日战争中帮助美国人”
“我们的处境不像英国在面临德国进攻时那样困难。”杜鲁门说。
“我们准备在8月中旬参加对日作战。”斯大林坚决地说。
这话显然使杜鲁门感到为难。原来,美国急于要求苏联对日参战,在德黑兰和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一直谈及这个问题。现在鉴于法西斯大势已去,德意已经无条件投降,而且美国已拥有了原子弹。杜鲁门认为,美国可以单独战胜日本,无需以极高的政治代价来换取苏联的帮助。因此杜鲁门拫本反对苏联参加远东的战事。现在斯大林这么明确地提起美国的请求和他答应在战胜德国之后参加对日作战的允诺,使杜鲁门很不高兴。杜鲁门明白,不管他现在有何作为或作何种表态,苏联总要参战,对此他已无可奈何。因此,总统认为最好是沉默不语。
谈话之后,杜鲁门请斯大林留下共进午餐。席间他们进行了一般交谈。一起度过的时间使得斯大林和杜鲁门能留心地相互打量。关于与斯大林的初次会面,杜鲁门在日记中特别写道:“他的眼睛,他的脸部表情给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他说话时注视着我的眼睛。他的心情很好,非常客气。我决心同他率直地对话。”
反希特勒同盟三大国领导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会议,与前两次会议相比有很多不同。首先,这次会议的独特之处在于,会议是在欧洲胜利完成对希特勒德国及其仆从国作战后不久举行的。一方面,这造成了一种精神振奋的气氛,似乎会议面临的任务理应容易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也使人感到有某种离心力要把与会者引到不同的方向,以致难以达成一致行动。
波茨坦会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与会者也有别于德黑兰和雅尔塔会唔。这次代表美国的是杜鲁门,他的观点与行动方式与罗斯福迥然不同。英国代表团只是在会议的第一阶段由丘吉尔率领。自丘吉尔在英国大选中失败以后,从7月8日起,英国代表团改由获胜的工党领袖艾德礼率领。西方大国新的政治人物的出现,自然不能不使波茨坦会议的工作受到深刻的影响。
两次“三巨头”会唔时,是许多问题刚刚提出来就加以解决而波茨坦会议不同了,它已经拥有同盟国之间在继续作战和战后安排问题达成的许多重要的具体协议。因此,波茨坦会唔的参加者往往只是批准已有的原则性协议或使其具体化但是,做起来并非轻而易举,因为西方的代表企图修正某些现―协议,于是会议上往往为此进行着尖锐的外交斗争。当然,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需要讨论和解决的新问题。
在波茨坦会议上,最使杜鲁门棘手的是如何拒绝苏联对日作战问题。为了鼓动丘吉尔的反苏情绪,在会议的第一天,杜鲁门就给丘吉尔私下透露了一条重要消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小组研制的一枚原子弹在墨西哥沙漠爆炸了。丘吉尔的第一个反应是,西方列强的威力已大大加强,苏联的力量相应削弱,再也不需要苏联在远东参战了,更确切地说,这种参战已是不可取了。远东将成为西方的、主要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尽管苏联在这个地区有它的太平洋海岸线和悠久的历史利益,它可以被排除在外。斯大林所领会的正是这个基本态度,这似乎为他对丘吉尔的不信任提供了进一步的根据。
杜鲁门和他的工作人员的反应是一样的。美国人曾催促斯大林协助早日结束对日战争。在雅尔塔,当斯大林答应在打败德国后的三个月内参战时,他们感到宽慰和高兴,并欣然同意了他的条件。一直到1945年5月8日霍普金斯访问莫斯科时,他还在争取得到斯大林关于红军将协助打败日本的保证,他也得到了这一保证。
突然间,两个月之后,盟国手中有了原子弹,它们竟拒绝苏联的援助,并积极策划在苏联可能宣战之前就打败日本。这样,他们就可避开斯大林提出的条件,其中包括把俄国在1904年至1905年战争中丢失给日本的领土归还给苏联,这对斯大林和他同一代的人来说,是个关系到伟大民族自尊心的问题。
为了便于玩弄核讹诈,杜鲁门向丘吉尔询问关于把新式武器的新闻透露给斯大林的最好方法。丘吉尔写道,斯大林到底是“对希特勒作战中的一个伟大的盟友,而且我们两人都感到,一定要让他知道这个支配大局的伟大的新事实,但是不要让他知道任何细节”。他们决定,由杜鲁门总统在一次特别会议之后非正式地提一下这件事。一周之后,杜鲁门带着他的翻译在全体会议之后,走到斯大林跟前,把具有非凡威力的新式炸弹的情况告诉了他。丘吉尔在距他们大约五码远的地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似乎他对这种新式武器的重要意义还没有什么概念。
虽然斯大林可能没有从杜鲁门的非正式谈话中立即理解这一事件的巨大意义,但是他很快觉察到盟国在对待苏联的态度上有了变化。一位美国将军写道,“我们处在一种可以强硬和冷淡的地位。”他们以为现在已拥有远远超过了苏联的力量,可以为所欲为了。盟国态度的变化使斯大林感到不安。这是一种忘恩负义之举,使他为之恼火。他认为,是苏联把西方从纳粹的野蛮蹂躏下拯救了出来。如果苏联没有摧毁德国武装力量,希特勒就会征服英国,并把这场战争蔓延到北美洲。苏联应当受到盟国的感激和尊敬,而不应当受到他们的怠慢和冷意。对于有意冒犯苏联的民族自尊心,谁也不会比斯大林更为敏感,而在波茨坦,盟国造成了深刻而持久的过错。
就在波茨坦会议举行期间,1945年7月6日,苏英美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日本的战后处置方针,经过反复的协商和斗争,通过了一项决议。这就是著名的《波茨坦公告》。因为苏联当时尚未参加对日作战故没有签字。事后,这项公告是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的。当时,中国政府虽然没有参加讨论,但公告在发表之前曾征得了中国政府的同意。后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时,也正式在公告上签字,所以又成了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
《波茨坦公告》说:“日本必须作出决定,是继续受一意孤行使日本帝国已陷于完全毁灭境地之军人之统治,抑或走向理智之路”还说:“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我们所决定其它小岛之内。”最后义正严词地警告日本说我们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及充分之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波茨坦公告》,实际上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对日本法西斯发出的一份敦促投降书。这对于日暮途穷的日本法西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然而,日本政府对以强大军事手段为后盾的严重警告采取了拒绝的态度。《波茨坦公告》发表两天后,日本首相铃木声称“绝对置之不理,我们将坚决把战争进行到底。”
此时,日本还拥有相当强大的重兵集团,在中国大陆上占领着大片土地,而且日本政府看到同盟国军队的作战积极性有所降低,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政策,敌人营垒内部矛盾重重。
考虑到这些情况,1945年初日本统治集团就制定了“本土决战”的方针,全力建立以日本和中国为支柱的积极防御体系。甚至打算局势万分危急时,日本天皇和政府撒到“满洲”抵抗。为此目的,武装部队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这两个地区。这样,到1945年初,日本陆军410万的总兵力几乎有一半,即1856万人驻扎在中国,其中包括在满洲的关东军;1416万人驻扎在日本。其余的陆军部队分别驻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海军共有6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7艘巡洋舰,艘驱逐舰和44艘潜艇,计165万人,实际上都集中于本土岛屿四周的海域。陆军和海军航空兵的绝大多数(约8500架飞机,其中包括几乎全部“神风”式飞机和机上敢死飞行员,都分布在日本本土、朝鲜和中国。日本企图倚仗这些兵力长期拖延战争。此外,硫球岛、冲绳岛的战斗经验也为日军司令部制定这样乐观计划提供了一定依据。
硫球岛位于东京以南100公里,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日军司令部把它看作是本土防御链条中主要的一环在该岛坚固设防,岛上配置万人的守岛部队。1945年月19日,美国海军编队和陆战队兵团约600艘军舰,其中包括15艘战列舰和载有1500架飞机的0艘航空母舰,共11万多人,开始强攻硫球岛,并在该岛登陆。日本守军虽然人数与美军相差悬殊,武器装备薄弱(仅有0辆坦克,600门火炮〕,但仍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一直坚持到月0日被全部消灭为止。
争夺冲绳岛的战斗更为激烈,冲绳岛位于日本本土以南500公里,日军防守该岛的有1万名官兵,50架飞机,1艘战列舰,1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而实施和保障盟军登陆的,则有100多艘战舰和辅助船只,其中包括0艘战列舰,艘航空母舰,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6艘潜艇和1700多架飞机。进攻部队的总兵力超过45万人。
然而,争夺冲绳岛的战斗从4月1日起一直持续到6月1日。美军总共损失4,8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的有1万人。在冲绳岛战斗中400架“神风”式飞机击沉了大量美军舰船。
美军司令部在付出始料不及的巨大努力和伤亡夺得硫球岛、冲绳岛后,不想再局限仅仅使用常规武器,他们决定向日本、同时也向世界显示其力量。经杜鲁门总统批准,美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了原子弹。8月6日清晨,在日本广岛市上空出现了两架美国—9轰炸机,其中一架投掷了原子弹,随即迅速飞离。几分钟后,在离地面600米的空中出现了使人目眩的闪光,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蘑菇状烟云开始飘移,火海和浓烟笼罩了全城。在方圆14平方公里内有6万幢房屋被摧毁。广岛市0万居民有半数以上当即死亡。许多人由于受到放射性辐射在尔后几年里相继死掉。三天后,即8月9日,又向长崎市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又有7万多人遭致死亡。
事件发生后,斯大林马上意识到这一事件的严重性。杜鲁门只跟他说过“超级炸弹”,而且,据莫洛托夫说,根本没有提到过“原子”这个词儿。日本已准备投降,其统治集团内部就战、和问题在进行着激烈争吵,即使美国不在广岛以及长崎投掷原子弹,即使苏联不宣战,也可能会在几天之内就放下武器。斯大林意识到,美国人使用原子弹主要是给苏联人看的,是为了威胁苏联。
后来日本史学家们引用英国政论家布莱克特的话写道:在曰本已经肯定要崩溃的这个时期,美国为了确立战后对苏战略优势,企图单独占领日本。因此,它使用原子弹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苏联参战以前使日本丧失斗志,以达到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可以说,投下原子弹,对于美国来说,与其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军事行动,不如说是现在正在进行的对苏冷战的最初的主要作战之一?”
在美国统治集团看来,新武器是在欧洲对付苏联的“强大的遏制因素”。战时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直言不讳地声称,使用原子弹与其说是为了打败日本,不如说是为了“在欧洲挫伤俄国的锐气”。
斯大林现在感到,他们虽已从反对德国的悲惨战争中熬出了头,可现在又面临着来自西方的一种可怕的新式武器的威胁。斯大林敏锐地认识到苏联的脆弱性,据说,他马上召集了5个第一流的苏联科学家,命令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惜一切代价研制一枚苏联原子弹。
鉴于国际风云多变,斯大林紧急召见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要他迅速开进满洲。
满洲,位于中国的东北。19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所占据,至今日本已在满洲经营了15年了。
早在1944年9月18日,日本大本营就给驻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关东军作好对苏战备,以应付苏联出兵。关东军于1945年1月拟定了一个纵深的防守计划。纵深防守的地区,大体上以长春为顶点,以图们、大连一线为底边的一块大三角形地区。这约占整个东北的15,是东北腹地的心脏部。5月0日,日本大本营又下达了关于关东军新的对苏作战计划要领。其主要精神是,以对本土决战有利为根本方针;不拘泥于中苏边境的防守,以中国东北和朝鲜为一整体实行全面持久的防御作战体系。
日本在兵力的部署上,主要有三条防线。第一,东部防区,由第一方面军负责,下辖10个师团和1个独立旅团,配置在饶河、佳木斯、敦化、图们一带。第二,西部防区,由第三方面军负责,下辖9个师团,5个独立旅团,主要配置在洮南、长春、沈阳地区。第三,北部和西北部防区,由独立第四军负责,下辖个师团和4个独立混成旅团,配置在孙吴、爱珲、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一带。就这样,在1945年8月苏联出兵前夕,日本关东军用于对苏作战部署的兵力,连朝鲜北部算在一起,总计为4个师团、11个独立旅团,大约75万人。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伪满和伪蒙的军队。总共号称为100万人,除地面部队外,还有一支规模不大的空军和一支松花江内河的小舰队。
日本军国主义者占领满洲后,就将其变成了筑垒地区。
到1945年夏,在与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的满洲境内,日本人构筑了全长达1000多公里的17处筑垒地域和80⑶多种永备工事。在朝鲜有四处筑垒地域。
筑垒地域通常构筑成出发地域,以便集结部队向上实施进攻。如苏军进攻,那么这些筑垒地域可掩护所有通往满洲腹地的要道,用作防御地区。
筑垒地域面积很大,正面达50—100公里,纵深约50公里,包括—7个抵抗枢纽郜。每个抵抗枢纽部又由—6个支撑点组成。抵抗枢纽部和支撑点通常构筑在制高点上,相互间建立火力联系。其翼侧一般依托于难以通行的山林地或森林沼泽地。
所有筑垒都以当时最新式的工事构成。其中有钢筋混凝土的炮兵和机枪永备火力点,钢帽堡,装甲观察所,土木质火力点,步兵掩体,反坦克壕和铁丝网。人员住所,弹药库和粮库,发电站,供水系统,通风设备等都设于很深的地下地下交通网(坑道四通八达,把各抵抗枢纽部的工事配系联为一体。
在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也构筑有大量防御工事。
在库页岛上,日本人沿陆地边界构筑了原见山筑垒地域,封闭了沿幌内河谷连接南北库页岛的唯一通道。该筑垒地域由纵深1公里的阵地、主要防御地带、距主要防御地带前沿6—8公里的第二防御地带组成。包括前地在内的筑垒地域的全纵深为0公里。其右翼依托于幌内河谷的森林沼泽地左翼依托于难以通行的山脉。
在千岛群岛最大的一些岛屿上,筑垒是由一些掩蔽在钢筋混凝土工事内的海岸炮兵连、永备火力点、土木质火力点、钢帽堡、各种地下工事、铁丝网和防坦克壕组成。日本人作出了一切努力,以防登陆部队上岸,苏军攻击的主要目标,就是攻击盘踞在“满洲”号称“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
为了成功地实施这一战役,斯大林进一步加强了华西列夫斯基统率的苏联远东军。
反德国法西斯战争结束时,苏联武装力量在远东的兵力不超过40个师。这些部队分别编为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方面军和滨海集群后来扩编为远东第一方面军海军有太平洋舰队、北太平洋区舰队和红旗阿穆尔河区舰队。
苏军的部署也是防御性的。部队新式技术兵器较少,因为在反德国法西斯战争中,主要武器和技术兵器优先装备作战部队。因此,斯大林决定1945年5至7月,苏军进行从西向东的大规模变更部署。调到远东的有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第5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5集团军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指挥机关,以及大量的坦克兵、炮兵、航空兵、工程兵等独立部队和新式技术兵器。经变更部署后,苏军在远东和后贝加尔的兵力增加了将近一倍。
斯大林选调上述部队到远东,是经过深熟虑的。例如,第5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人员具有突破德军筑垒防御地带的丰富经验,而这哗地带很类似日军在满洲国境的筑垒地域。后末正是据此确定了这些集团军在方面军战役布势中的位置和任务。其中,第5集团军就被部署在远东第一方面军的主要方向上,用来突破牡丹江方向的筑垒地域;而编后贝加尔方面军的第9集团军则用于突破阿尔山筑垒地域。第5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则具有山地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迅速地实施机动,能坚定不移和积极主动遂行所领受的任务。
这么多的兵力和兵器,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进行长达9000到1万公里的调动,这在历史上是规模最大的部署变更之一。由于大量部队、技术兵器和供给物资的输送,只能靠唯一的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来实施,因此,遇到了许多困难。
在对日作战准备期间,每天都有—0列火车从西部抵达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约有16万节满载部队和物资的车皮从西部驶抵远东和后贝加尔。
在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实施运输的同时,远东的内河和铁路干线也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战役运输和供给运输。从共青城沿阿穆尔河运送燃料。从海参崴运出粮食、燃料和技术装备。
部队大规模地变更部署,不仅给铁路运输、而且给部队本身也造成了困难。特别是后贝加尔方面军,因为开往远东的全部军列中将近一半是拨给它的。抵达后贝加尔的部队和兵团本应都在乔巴山卸载。但是在该方面军配置地域,从卡雷姆斯科耶站至博尔集亚站和从博尔集亚站至乔巴山站铁路区段的通过能力,不能保障这样大的军列流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轻上述铁路区段的负担和加速部队的边境的集中与展开,方面军首长决定,摩托化部队和机械牵引炮兵在距集合地域500—600公里的赤塔卡雷姆斯科耶区段卸载,然后利用本身的动力沿土路行进。
部队在数百公里的行军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例如,在后贝加尔和蒙古,由于气温过高,使得车辆发动机过热,人员也精疲力竭。车辆蓄电瓶的耐酸物质熔化,常使电瓶失效。路上尘土飞扬,使行动困难,纵队暴露,器材严重磨损。在高温条件下,润滑油料的消耗也大大增加。
由于地形非常单一和缺少天然方位物,在无路地区,特别是在黑夜,引导纵队行进就十分困难。在行军途中水源和燃料极其稀少,因此不得不建立水和柴草的运行储备。尽管行军中困难重重,摩托化纵队每昼夜的行程仍达100公里以上。在从西部调来大量部队和兵团的同时,各方面军之间和方面军内部也进行了大规模的部署变更,涉及近0个摩托化步兵师、坦克师和骑兵师。1945年5至7月间,在西伯利亚、后贝加尔和远东交通线上搭乘火车的、待运的和向展开地域行军的苏军总共将近100万人。
除人员外,还运输和卸载了数以万计的火炮、迫击炮、坦克、汽车,以及许多万吨弹药、燃料、粮食和其他物资。由于后贝加尔方面军部队展开地域的特殊自然条件,还向方面军地带运鑫了某些特殊的“军用”物资,如建筑材料和炊事用柴。值得注意的是,变更部署前,调往远东的主要兵力还驻扎在苏联境外,远离新的集中地域1万多公里。因此,按当时的速度和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能力计算,就是在军列不停地运行的情况下,部队到达远东也要0—5天时间。
到1945年8月,在远东共集中了1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个空军集团军和个防空集团军。这支大军共有80个师,4个坦克机械化军,6个步兵旅,40个坦克机械化旅,总计157775人。拥有1、6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55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800多架战斗飞机。红旗阿穆尔河区舰队编有8艘浅水重炮舰、11艘炮舰、5艘装甲艇、1艘扫雷舰及其他舰只。
为了进一步加强远东部队的力量,斯大林还向远东派遣了大批在苏德战场1:经受过严峻考验、具有丰富经验的指挥干部。这些人中,光将军就有几十人之多。
根据1945年7月苏联最高统帅部制定的对日作战计划,苏军的作战部署是从蒙古的东突出部和沿海州东西两面对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实行主要的突击,并从北面实行辅助的突击,以便速战速决,分割与围歼关东军于东北的腹地,不让战争旷曰持久。
为了保证战役的突然性,斯大林命令苏军采取了严守战役计划机密的措施,各方面军或集团军的全部战役计划只限于四个人知道:司令员、军事委员、参谋长和方面军(集团军)司令部作战部(处)长。有关战役计划的全部文书都保存在司令员的个人保险柜中。
为了保障战役准备的隐蔽性,特别重要的条件是要保持边境和部队生活的原状。为此,居民不迁离边境地区;苏军原有的筑垒地域守备部队继续执行正常勤务,并像往常一样地从事副业生产秦例如,在一些边境筑垒地域的守备部队中,专业队照常打草,特别是在从敌区容易观察到的一些地区更是这样做。驻库页岛的第16集团军,一直到战斗行动开始前,还准许人员去当地疗养院和休养所休假。
部队集中阶段的一切调动都是在夜间进行的。一直到8月8日夜,部队才进进攻出发地域。在后贝加尔方面军,集中地域的一切技术兵器都配置在专门构铒的掩体内。
各方面军和集团军都成立了专门的军官组,在通过的道路上又设立了军官检查站,检查部队遵守伪装规定的情况,在后贝加尔方面军,还用波一型飞机在军队配置地域上空飞行,经常观察技术兵器的伪装情况。给部队下达任务和组织协同而进行的指挥员勘察,都是在堑壕或专门构筑的观察所内隐蔽实施的。参加勘察的军官和将军通常都换 上士兵服装。
在战役准备期间,新到部队的无线电台只收不发。原有的无线电通信网都留在原地,并以通常的工作量进行工作。在许多兵团中,电台一般不开机。
为保守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麦列茨科夫和其他一些将军到达远东的秘密,决定暂时改变他们的姓名和更换军人识别符号(肩章、领章等〕。如:苏联元帅麦列茨科夫在1945年4月被任命为滨海集群司令员时,就是以马克西莫夫上将的名字到任的。因为麦列茨科夫在军内外都有名声,为人们所熟知,所以,他于1945年4月出现在远东,就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泄露最高统帅部正在贯彻某种重大意图。
第5集团军需要通过从哈巴罗夫斯克到兴凯湖400多公里的距离上,铁胳紧靠国境。在这里,日军从自己的阵地上用通常的观察方法就可以把向滨海地区方向运行的军列记录下来。为此,远东第一方面军司令部为保障第5集团军隐蔽集中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禁止在居民地驻扎部队;部队从军用列车上卸载和向集中地域运动只能在夜间进行;不许集团军的人员同当地居民有任何来往;禁止单个军官到集团军部队配置地域外流动。
同时,在远东第一方面军的一个辅助方向上,还准备了一个假的部队集中地域。为了给日军司令部造成我军没有准备好在1945年夏季进攻的错觉,在边境地区加紧进行以前就已开始的防御作业。
无论在陆界上,还是在海界上,都加强了边防军的执勤。组织了部队和重要军事战略目标的对空防御。为此,除了部队的防空兵器外,在远东展开了后贝加尔、阿穆尔河沿岸和滨海等防空集团军。空军第9、第10、第1集团军和海军的全部歼击航空兵都作好了反空袭的准备。
尔后的事件进程表明,苏军统帅部所采取的保障战役准备隐蔽性的措施,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苏军进攻的时间、主要突击的兵力和方向,大半是出乎日军意料之外的。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向日本政府发表了如下声明:
“在希特勒德国失败与投降后,日本是依然坚持战争的唯一强国“美、英、中三大强国今年7月6日促令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已被日本拒绝,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解远东战争的建议已失去了一切根据。”
声明进而指出,苏联已参加1945年7月6日的波茨坦公告,并接受了盟国关于参加对日战争的建议。
声明指出:“苏联政府认为,这一政策,是使和平早日来临,使各国人民解除进一步的牺牲和苦难,并使日本人民免遭德国拒绝无条件投降后所遭受的那些危险与毁灭的唯一方法由于上述各点,苏联政府宣布:从8月9日起,苏联将认为;其本身已与日本进战争状态。从苏联人民庆祝战胜德国法西斯的那一天算起,到这一天已整整过了个月。个月来,苏联人民从事和平劳动和欢迎胜利者的凯旋归来?然而,苏联人民感到不安的是:在东方,侵略者还没有被打败,为了对付这个侵略者,我们仍需作出努力。
当天晚上,在远东的苏军各部队和舰艇都收到了方面军、舰队和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对部队全体人员发出的号召书:“要记住,在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无往而不胜的战斗中,我们是在为祖国的自由、荣誉和独立而战,我们要争取并确保我国神圣的东部边界的安全。”
“我们已开始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是我们祖国最凶恶的敌人,也是各国人民和平与自由的最凶恶的敌人。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解放战争。它将加速和平的到来,将使各国人民免遭进一步的牺牲和灾难,确保我们祖国的安全,并把东方各国人民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现在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密切注视着红军和我远东海军,你们肩负着同我们盟国的陆、海军一起在东方消灭日本侵略者的使命……日本侵略者必将像不可战胜的德国法西斯军队一样被粉碎。”
自8月以来,远东地区天气一直晴朗,可是到8月8日傍晚,天气却变了。是夜黑暗的天空中浓密的雷雨云突然从太平洋方向滚滚而来,低垂在满洲山地和阿穆尔河、乌苏里江谷地上空。一道道耀眼的闪电划破夜空。阵阵惊雷,似乎预示着严峻事件的到来。很快下起了倾盆大雨。股股洪水从山顶向山谷倾泻而下沖毁了道路,引起江河泛滥。一切都浸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
苏军将士冒着暴雨,在森林和夜幕的掩护下向出发阵地挺进。部队像是压紧的弹簧,极度紧张地等待着信号。
信号发出了。所有各团、旅、师像协调的机械一样全部出了。一个一个地传递着“出发!”的令。苏联红军的百万雄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攻势,从各个方面突中国东北,对日定关东军发起全线总攻击。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的数百辆坦克,④过大兴安岭,从蒙古沙漠进满洲谷地,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长昝和沈阳突进。千百部马达轰鸣不绝,在每个突破地域都布满了咐克和自行火炮的黑色车辙。各方面军的轰炸航空兵从8月9日晨起,对日军后方大的火车站和通信枢纽以及哈尔滨、长春、吉林和满洲其他城市的重要军事目标实施了集中突击。
太平洋舰队开始准备登陆战役,以便夺取敌人在朝鲜沿岸的海军基地和港。舰队航空兵和鱼雷艇编队对日军占据的雄基、罗津和清津等北朝鲜港内的舰艇、海岸防御和其他目标实施了突击。
这样,在战争的头两天里,关东军就在整个满洲边境和北朝鲜沿海受到了陆上、空中和海上的攻击。
苏军分四路进军。第一路是后贝加尔方面军,其任务是担任主要的突击,从西面突东北的中部平原,同远东第一方面军相呼应,形成一个大包围圈,切断关东军同华北日军的联系,分割和围歼关东军第三方面军主力于长春、沈阳地区。第二路是苏蒙联军,向承德、锦州和张家进攻。第三路是远东第一方面军北翼部队,其任务是从东面突东北的中部平原,分割和围歼关东军第一方面军主力于牡丹江、敦化地区,然后向吉林、长春、哈尔滨突击。第四路是远东第二方面军,其任务是策应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一方面军北翼部队,担任辅助的突击,在红旗黑龙江分舰队的协同下,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向哈尔滨、齐齐哈尔方向进攻,牵制并歼灭关东军的独立第四军。此外,第一远东方面军南翼部队在太平洋舰队配合下,切断关东军和日本本土的联系,并向朝鲜北部进击,歼灭那里的日军。苏军把国界远远地抛在身后,沿着尘土飞扬的满洲道路,穿过荒芜的丘陵和泥泞的沼泽,越过高山与江河,迂回或强击日军筑垒,不断加快进攻速度,几天之内就向前推进了数百乃至上千公里。遭到苏军突然而又猛烈打击的日军在头几天内就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表现出极度的惊慌失措,直到8月日,才在洮安、牡丹江等地段组织了一些较有力的反击。在牡丹江,日军广泛采用由敢死队员引爆地雷、爆炸性障碍物,以迟滞苏军的进攻。敢死队员经常身上系满炸药和手榴弹,躲在稠密的高粱地里,突然冲到坦克汽车底下,或悄悄地走近苏军,在苏军一群战士中自我爆炸,以弹片杀伤周围人员。有时,成群结队的敢死队员身上系满地雷和炸药,组成活的游动反坦克雷场。其中一次战斗中,00名身上系满地雷和炸药的日军敢死队员冲到坦克和自行火炮底下,将其炸毁。但是,日军这些抵抗,只能是无望的。此时,任何力量都已无法阻挡苏军进攻的步伐。
经过几天的突击,各路苏军都有很大进展。后贝加尔方面军到8月11日已攻占鲁北、洮南、多伦等地。远东第一方面军北翼部队,到8月14日已攻占牡丹江等地。
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5日,曰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关东军士气更加低落,整个防御体系顷刻瓦解。18日,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将同苏军交战的日本第一方面军、第三方面军、独立第四军和第二航空军的参谋长召集到长春,下达了停止作战、向苏军投降的命令。19日,苏军要求关东军全部停止战斗、缴械投降不得迟于0日1时。除若干通信联系断绝的部队外,到指定时间,关东军全部向苏军缴械投降。
与此同时,后贝加尔方面军继进占齐齐哈尔之后,进逼长春、沈阳,0日进驻这两个重要城市。苏蒙联军也于19日进占承德和张北。0日,远东第一方面军北翼部队进占吉林、哈尔滨两个重要城市。远东第二方面军还进占佳木斯,并开进哈尔滨。日,后贝加尔方面军的坦克部队宫兵大约00人,分乘10架运输机到达旅顺、大连,日、4日苏军坦克部队乘火车进占大连和旅顺。远东第一方面军南翼部队,继攻占朝鲜北部的雄基、罗津、清津、元山等港之后,4日进占平壤。至8月下旬,几路苏军都已进东北的腹地,并在中国出关作战的八路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协助下,顺利地进占所有的重要城镇。
在朝鲜北部,苏军在金日成领导的人民武装配合下,推进到三八线附近。到8月0日为止,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关东军各部队,全被解除武装。
在南库页岛方面,苏联远东第二方面军所辖部队于8月11日晨发起攻势,越过北纬50度分界线,进库页岛南部。1日开始攻击日本守军。当时日本在南库页岛的守军为日本北部军管区第88师团,兵力大约18万人左右。经过一番战斗后,日双方签订就地停战协定。5日,苏军进占落合、丰原等地,苏太平洋舰队的一支陆战队还占领了大泊等地,南库页岛的战事便告结束。在千岛群岛方面,8月15日夜,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命令远东第二方面军和太平洋舰队立即准备实行登陆作战。当时日本在千岛方面的守军大约为五六万人。18日晨,远东第二方面军所辖部队在海军舰艇协同下,开始攻占千岛群岛最北端的占守岛。经过一番战斗后,日日本守军同苏军签订停战协定。从4日起,苏军部队从北往南依次进占千岛群岛的各岛。9月1日进占国后、色丹两岛后,苏军最高统帅部宣告千岛战斗结束。这样,苏联红军自8月9日开始对日作战以来,历时三周多便胜利结束了远东战役。在整个远东战役中,苏联红军共击毙日军8,7万多人,俘敌594万人,缴获大炮1565门,坦克600辆,飞机861架以及许多轻武器。
在投降问题上,日本法西斯玩弄了与德国法西斯几乎一样的阴谋。这一点可谓不谋而合。但历史留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他们的伎俩还没来得施展开,就不得不接受无条件投降这一事实。
早在45年月份,日本原总理大臣近卫在其上奏天皇的奏摺中就写道:“战败已无可避免。但英美舆论尚未达到要求改变日本国体的地步。因此,如果仅仅战败,在国体方面还不必过于忧虑。最堪优虑的是随着战败可能发生的共产革命。目前,苏联势力向世界各地蔓延。如果事态继续下去,终将危及日本。因此,必须早日向英美投降。”
但近卫的这个方案没有被采纳。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仍然主张继续战争,指望争取更为有利的战争结局,借以**。直到遭受原子弹轰炸和苏军在远东给关东军以首次致命打击之后,他们才放弃了幻想。日本政府和军事首脑于8月9日晨召开了战争最高指导会议的紧急会议。议题是讨论接受波茨坦公告条款问题。
会议是在天皇出席下召开的。会议整整开了一夜,直到8月10曰10时才告结束,政府终于决定,在“不包括要求变更天皇的国家统治权的谅解下”接受波茨坦公告。这个意见通过瑞士转达给同盟国。但是遭到拒绝。同盟国再次重申了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的要求。
8“月14日,日本决定投降。当天日本政府通知美、苏、英、中四国政府说,裕仁天皇已颁布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条款的诏书。8月15日,日本铃木内阁倒台。当晚关东军部队接到了参谋本部如下电令:“立即焚毁旗帜、天皇御照、敕令和重要秘密文件。”这段时间里,对于发动战争和日本战败要承担责任的高级军政官员的自杀之风,遍及全国。8月11日,日本头号战犯、原总理大臣东条,试图用左轮手枪自杀。8月15日,陆军大臣阿南自杀,原总理大臣近卫,最高军事会议成员筱冢义男中将,驻瑞士武官岗本,铃木内阁的大臣小泉和桥田,桥本定一和滨田一知将军,战俘营长官巢屋大佐和原南京傀儡政府首脑陈公博,以及许多其他官员都效仿阿南,纷纷自杀。
又9月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曰本无条件投降书签字仪式。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它标志着持续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那一天,麦克阿瑟将军登上了“密苏里”号战列舰,随后登上战列舰的有各盟国代表团和来宾一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的军事首脑机关的代表,以及人数众多的新闻记者。
签字仪式准备就绪之后,用一只小艇把由11个人组成的日本代表团载到该舰上。当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将军在外交和军事官员陪同下走近桌子时,所有与会者都默不作声。曰本代表团在所有在场的盟国代表们的逼视下站立了5分钟。
在庄严的肃静气氛中,麦克阿瑟将军发表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主要交战国的代表聚集于此是为了签定一项庄严的协定,借此使和平得以恢复。至于引起对立的理想和意识形态的各类问题已经在全世界各个战场上得到解决。因此,这些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和争辩的课题。”
麦克阿瑟讲完话后,冷淡地作了个手势,让日本代表走近桌子。
重光葵慢吞吞地走到桌子旁,十分尴尬地履行了这一痛苦的职责,签过字后,连头也没抬就离开了桌子。梅津美治郎将军也小心翼翼地签了字。
日本人都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麦克阿瑟邀请两位美国将军,几天前刚从日本的战营中解放出来的战俘一温赖特和珀西瓦尔,同他一起走近放在桌子上的文件夹。麦克阿瑟签过字后,中国代表签了字,然后英国海军上将弗雷泽签了字。
斯大林授权杰列维扬科中将由沃罗诺夫空军少将和斯捷增科海军少将陪同代表苏联签字,杰列维扬科将军签字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和新西兰的代表都签了字。
签字仪式结束了。签完字的代表团同麦克阿瑟一起到尼米兹海军上将的客厅去了。
日本代表们单独在那里站了一会儿。后来,把装有一份签过字的投降书的黑色文件夹交给了重光葵。日本人沿舷梯回到了等着他们的小艇上。
……客人们都乘驱逐舰离开了密苏里号。此后,数百艘满载去占领日本列岛的部队的登陆船只,向东京和横滨急驶而去。
曰夜梦想称霸世界的日本军国主义彻底崩溃了。
就在举行受降签字仪式的当天一一9月日,斯大林发表了《告人民书》的广播讲话。他说:“今天,9月日,日本的政府代表和军事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日本在海陆两方面都已被联合国武装力量彻底击败和四面包围,它终于承认自己已战败而缴械投降了。
“在这次世界大战前夜,形成了世界法西斯主义和世界侵略势力的两个策源地:在西方是德国,在东方是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就是它们。使人类和人类文明濒于毁灭的就是它们。西方的世界侵略势力策源地在四个月前已被消灭,结果是德国被迫投降。过了四个月,东方的世界侵略势力策源地被消灭,结果是德国的主要盟国日本也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了。这就是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
“为了胜利,我们苏联人民没有吝惜过力量和劳动。我们经受了艰苦的岁月。可是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我们胜利了。从此,我们可以认为我们祖国已经摆脱了西方德国侵和东方曰本侵的威胁。盼望已久的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到来了。”
9月日,斯大林发布《最高统帅给红军和海军部队的命令》。他在命令中写道:“为了庆祝战胜日本,在今天对日胜利节日里,9月日,1时,我们祖国首都莫斯科,以祖国的名义,用4门大炮齐鸣礼炮4响,向赢得这一胜利的英勇红军部队和海军舰队和部队致敬。在争取我们袓国的荣誉和胜利的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战争给世界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战后的力量对比完全不同于战前。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昔日的大国,已黯然失色;德国和日本称霸欧洲和远东太平洋的企图正在烟消云散;英国尽管有丘吉尔,但也正在衰落。
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搞得精疲力竭,只有美国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战争大量的军火销售,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若以198年的美元不变价格计算,从199年的886亿美元增至1945年的150亿美元,工厂的规模扩大了近50,产品量增长了50又以上;黄金储备为00亿美元,几乎占世界总量的0亿美元的。
因战争而大发其财的美国,不再想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的疆界内,或者自己所处的半球内。它稳步填补了传统大国的衰败后留下的真空。1945年,美国在欧洲驻有69个师,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驻有6个师,而在美国本土却一个师也没有。
美国以世界的领导者自居,气势汹汹,肆意扩张。在战争中显示了巨大力量的苏联,便成了美国急欲除之的目标。
苏联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战争给苏联造成的破坏却是巨大的。
500万人民流离失所,1700座城市和7万个乡村被大部或全部毁坏。大约85万英里的铁路被毁,比绕赤道一周还长得多。损失了15800台机车,48节车皮。顿巴斯矿井90遭到破坏和水淹。巨大的第聂伯水坝及其周围的工业消失了;急流重新在河道上出现,航行已经停止。700万匹马、1700万头牛、000万只猪被屠宰或者被抢走,17万台拖拉机、49万台各种联合收割机和大量的牛棚农场被毁。000多个工厂必须重建。许多城镇变成废墟。成千上万个村庄被夷平。最严重的是人力的损失,牺牲的人数达000万以上。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人牺牲,给恢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所有这些变化摆在斯大林面前,使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他和他的祖国所面临的形势和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场战争结束了,另外一场“战争”却开始了,那就是美国挑起的“冷战”。14年以前,斯大林曾经宣布:“旧俄国历史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因为落后而不断挨打。”目前的危险是:经过这场战争之后,苏联变得虚弱,国民经济道到严重的破坏,它和美国的距离拉得更大了。因此它还会再次挨打。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胜利,而且变成了世界第二大国。在历史上,俄国曾两次取得同样的大国地位,一次是在1709年彼得大帝取得波尔塔瓦的胜利之后,另一次是在181年打败拿破仑之后。但每一次俄国都衰弱下去了。这一次,斯大林决心不再让它重蹈覆辙。苏联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经济的废墟上重建起来,并保持大国的地位。
斯大林反驳了一种关于德国人需要经过50年后才能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说法。他说:“他们会恢复过来,而且会非常迅速。它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它拥有极为熟练和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和有技术的知识分子。给他们1年至15年的时间,他们就会重新站立起来。”他说:“我们将在15年或0年里恢复过来,到那时,说不定,我们还得有一次较量。”说到这里斯大林又重复了他过去说过的话:“建设吧,不然就要在10年内被外国侵略者搞垮!”
1945年8月19日,意味深长的是,这是在美国向广岛投掷原子弹之后的几天,斯大林委托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一个重新建设的计划。结果产生了第四个五年计划,于1946年月18日被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这个计划要求到1950年把工业生产提高到战前水平的148、。这意味着许多地方要从头做起,正像十月革命后一样。不过在191年的时候,他们是在封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废墟上建设,现在却是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建设,这个经济基础虽然几经摧残,还是经受住了战争。他们有着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巨大工农业基地。这些基地有力地支援了战争。从1940年到194年,乌拉尔的电力增长了一倍,生铁产量增长了一倍多。而且这第二次建设从一开头就有前次经济建设所训练出来的熟练人员。”
计划规定了斯大林的0年海军建设计划的第一阶段。他决心继续执行他的战前政策,确保苏联有一支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海军。按计划每年交付0万吨位的军舰,这支海军将拥有100艘潜艇,175艘驱逐舰,5艘巡洋舰,以及战列巡洋舰和航空母舰。在1945年至1950年间,主要危险似乎来自美国和英国海军的庞大的两栖作战能力。美国对于核武器的垄断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然而这种威胁并没有被看得如此紧迫,因为在这个阶段还缺少足够的运载系统。所以,优先权放在沿海防御部队,建立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
实施这个计划,需要有英勇奋斗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决心。斯大林一心想使苏联的工业产量超过西方,特别是超过美国。他在1946年月9日对选民的历史性演说中指出,一个预计在15年至0年间完成的工作的宏大纲领,工业生产要比战前提高两倍,这就是说,每年要生产生铁5000万吨,钢6000万吨,煤炭5亿吨,石油6000万吨。斯大林说:“只有做到这一步时,才可以说我们袓国已有了免除一切意外的保障。这大概需要三个新五年计划的时间,也许还要多一些,才可能做到,而且是我们所应当做到的。”
他引证战时产量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他的主张,然后,罗列了主要指标数字,阐述了党要把工农业生产提高到新的水平的计划。
当时,斯大林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毋庸置疑的。他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战后五年计划是在四年零三个月中完成的。这次五年计划规定,苏联全部工业产品,在1950年要比战前1940年增加48,实际增加了7。恢复和新建的大企业有6000个。在被敌人几乎夷为平地的乌克兰,矿产量达到了1940年的水平;第聂伯河大坝得到了重建,到1947年月就能够发电了。消费品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1950年,苏联的工业系统已比战前强大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从此美国的核垄断地位被打破了。这在当时的苏联,甚至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正像一位作家说的,斯大林“两度建设了俄国:一次是在希特勒入侵之前,再一次是在战争的废墟上。”
从此,苏联作为世界的“两极”之一,即使在斯大林195年去世后,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抗了将近40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