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日凌晨点半,希特勒以190多个师的兵力,背信弃义,对苏联不宣而战。德国海陆空军一齐出动,像一场狂风暴雨,遮天盖地而来。德国的盟友和仆从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也一道参加了这次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战役,在苏联国土上展开了。
希特勒是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来开始这场战争的。德军首先以大量的航空兵对苏联西部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军事基地以及正在向国境线开赴的军队进行猛烈轰炸,并在苏军防御纵深地区内空降伞兵,夺占要地,同时以数千门大炮对苏军的边防哨所、防御工事、通讯枢纽和部队集结地域实施猛烈轰击,然后以优势的坦克和摩托化兵团为先导,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宽约1500公里的地面上,发起全线进攻。苏联西部的66个机场遭到猛烈的轰炸。苏军半天之内就损失飞机1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飞迎战,即被毁于机场。许多重要的城市、通讯设施、交通枢纽和海空军基地,在德国航空兵和特务分子袭击下,遭受严重破坏。边境军区指挥机构基本上陷于瘫痪,部队出现了混乱。边防值班部队虽也进行了抵抗,但因得不到及时增援,防线迅速被突破。战争第一天,德军就前进了50—60公里。
面对德军的进攻,6月1日夜,苏联总参谋部和国防人民委员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奉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命令留在工作岗位上。通宵达旦地传达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收听前线司令员们发来的特急电报,所有的来电都报告敌军正在进行空袭,要求下达命令。
日凌晨时零7分,黑海舰队司令奥克佳布里斯基海军上将,通过高频电话首先报告:“据舰队情报部门报告,大量来历不明的飞机正向我岸接近;舰队已作好充分战斗准备,请予指示。”时0分,西部军区参谋长克利莫夫基赫将军报告,德国飞机空袭白俄罗斯的城市,分钟后,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将军报告,乌克兰的城市遭到空袭,时40分,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库兹涅佐夫将军报告,敌机空袭考那斯和其他城市。这些电报都送到斯大林那里,经过研究决定猛烈还击,并坚决歼灭进犯之敌凌晨4时0分,联共中央全体政治局委员都集合到斯大林办公室。斯大林神态严肃,脸色苍白,手里握着装满了烟草的烟斗,显然他很震惊,这是他一生中受刺激最大的时刻之一。他已经用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来避免这次战争,他曾尽力要把战争至少推迟到第二年春天,他以为他取得了成功,但是他失败了。武器正源源不断地从国防工业输送给武装部队,紧张的训练正使部队的纪律和效率日益提高。如果战争再过6个月爆发,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斯大林知道他犯了一个灾难性的估计错误。他曾同所有政治委员和高级将领商讨过他的决定,他们都赞成他的观点。但是他们都为他所左右,信服他的过人智力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现在认识到这是自己的责任。他错误地判断了希特勒的意图。苏维埃俄国正面临一场浩劫,这场浩劫可能会摧毁共产主义政权及其一切成就。
6月日凌晨的会议上,斯大林经过一番沉思以后,授权发出第二号命令,号召各军区向侵者进攻。这个命令是不切实际的。红军正混乱地退却,通信联络中断,引起了紧迫的问题。莫斯科失去了同普里皮亚特河以北的部队和其他军区的联系。6月日拂晓,所有西部边境军区同部队的有线通信都遭到了破坏,各军区和各集团军司令部无法迅速传达命令,德国人预先投撒在苏联领土上的破坏小组在多处破坏有线通信,杀害联络人员,袭击苏军指挥人员,而苏军边境军区的大部分部队还没有无线通信装备。
各军区司令部开始从各种来源得到极其矛盾的、往往还带有挑拨性的情报。
总参谋部也不可能从各军区司令部和部队获得正确的情报,这使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处于困难境地。
6月日晨8时,总参谋部查明了以下情况:
敌轰炸机猛烈袭击了西部,基辅和波罗的海沿岸三个持别军区的许多机场,首先是来不及起飞和分散在各个野战机场的飞机受到了严重损失;
一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许多城市和铁路枢纽,以及塞瓦斯托波尔和波罗的海沿岸的海军基地,遭到了轰炸;
在苏联西部边境全线,同德国地面部队展开了激烈战斗。在许多地段,德军已开始同红军先头部队交战;
―担任掩护的第一梯队各步兵部队,接到战斗警报后,来不及占领预先构筑的阵地,从行进间加战斗;
一一列宁格勒军区管辖地段暂时是平静的,敌人毫无动静。
在这种情况下,6月日下午1时左右,斯大林打电话给朱可夫说,鉴于前线司令员缺乏作战经验,陷于慌乱,政治局决定派他到西南方面军担任统帅部的代表。赫鲁晓夫将在那里同他合作。沙波什尼科夫和库利克将左西方方面军。朱可夫问谁来主持总参谋部,斯大林简短地回答说:“让瓦图金接替你的工作,不要浪费时间,我们好歹可以对付!”朱可夫立即飞往基辅,赫鲁晓夫在那里同他会合,然后乘车前往特尔诺波尔,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的指挥所就设在那里。从战争的第一天起,斯大林就已经按照列宁在内战时期的做法,派自己信赖的私人代表到关键地区去,以保持同前线的直接联系帮助那些经验不足的指挥员。同时也是为了显示他的存在,说明在艰难的时刻,领袖和他们战斗在一起。
统帅部的代表抵达前线后,首先传达了斯大林的指示和问候,这使红军指战员们受到很大的鼓舞。接着迅速整顿部队,把被敌人的进攻打得七零八落的部队收拢在一起,转积极的防御并不失时机地对敌人进行反突击。
6月日,朱可夫作为统帅部的代表,来到机械化第八军军长里亚贝舍夫中将的指挥所。从这位军长及其参谋人员的外表就不难看出,他们是经过了艰难的跋涉的。部队很快从德罗戈贝奇地区到达布罗德地区,情绪高涨。看到里亚贝舍夫及其参谋人员,使朱可夫想起了光荣的坦克第十一旅和它的勇敢旅长雅科夫列夫,想起了这个旅的战士们199年在哈勒欣河巴彦察干山英勇地粉碎敌人的情形。他想:“这些人将来和现在打起仗来不会差要紧的是,反突击不要发动得过晚。”
里亚贝舍夫在图上指明了他的第八军的位置和部署方法,扼要地向这位总参谋长报告了部队的状况。他说:“我们军需要一昼夜的时间,用来进行全部集中、维修武器和补充储备品。同时,还要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战斗侦察,组织指挥。因此,我们军要到6月4日晨才能全部投战斗。”这时军参谋长和参谋人员走进帐篷。他们刚想自我介绍,就立即传来一阵德国俯冲轰炸机特有的尖叫声和随之而来的炸弹爆炸声。朱可夫看了看里亚贝舍夫和在场的军官们,看到只是他们在全神贯注地工作着,就像在野外演习时—样。
6月4日,里亚贝舍夫指挥的机械化第八军,在别列斯捷奇科方向转进攻。这个军训练有素,而且装备有最新式的坦克,大家对它寄予很大希望。与此同时,卡尔佩佐将军指挥的机械化第十五军,也在拉杰霍夫以东展开进攻。这两个军给予德军的打击,特别是机械化第八军的顺利行动,很快引起了敌人的注意。特别是蛊负责掩护第四十八摩托化军右翼的敌步兵第五十七师被歼之后,就更加这样了。
德军第四十八摩托化军,这天陷了非常危急的境地,希持勒匪徒不得不用全部空军来对付苏军的反突击,才使得这个军免遭溃灭。德国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在这一天的工作日记中写下了下面一段话敌人不断地从纵深增调生力军来对付我们的坦克先锋部队……不出所料,敌人以大量坦克兵力在第一坦克集群的南翼转进攻。”
6月5日至6日,战斗行动不断扩大。德军投了大量作战飞机,空中和地面都展开了残酷的战斗,双方损失严重。德国航空兵往往抵挡不住苏联飞行员的勇敢攻击,逃回自己的机场。由于德军先头部队到达杜布诺地区,里亚贝舍夫将军奉命率第八军转向这里。苏联机械化第五军的主力,然后也指向杜布诺,正在向杜布诺前进的还有步兵第三十六军和机械化第十九军。杜布诺地区6月7日起开始了残酷的战斗。
但是,苏联西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的局势仍在继续恶化。至今,司令部仍没有同各集团军司令员建立稳定的通信联系。各师和各军不得不彼此孤立地同敌人作战。缺乏同友邻部队、同航空兵的协同动作,缺乏上级的有力领导。对此,斯大林焦急不安,认为一切都怨西方方面军首长和司令部,责怪库利克元帅毫无作为。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从西方方面军司令部报告说,库利克6月日在第三集团军司令部,但同他的联络中断了。过了一些时间以后,总参谋部依靠各种来源的情报,终于查明,德军大量装甲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已在这两个方面军的许多地段上完成了突破,并在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迅速推进。面对如此严重情况,斯大林命令组成预备方面军,并在苏谢沃、涅韦利、维捷布斯克、莫吉廖夫、切尔尼戈夫、杰斯纳河、第聂伯河一线展开。预备队方面军编有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集团军,以便加强纵深的防御。
6月6日,德国第三十九摩托化军抵近明斯克筑垒地域,同苏联派往这里的尤什维克将军指挥的步兵第四十四军发生战斗。
后来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所属的第四十七摩托化军抵达明斯克西南接近地时,苏联守军的态势便急剧恶化。纳粹空军对明斯克进行狂轰滥炸,城市一片火海。有成千上万的居民被炸死。
在明斯克近郊进行着顽强的战斗。苏步兵第六十四师、第一百师和第一百六一师打得尤其出色。他们击毁了敌人100多辆坦克和歼灭了几千名法西斯匪徒。但是,由于敌众我寡,方面军统帅指挥不力,形势仍十分险峻。
6月6日,斯大林给朱可夫打电话,要他立即回来,研究西线战局。他说:“西方方面军形势严峻,敌人逼近了明斯克。我不明白巴甫洛夫是怎么啦,库利克元帅不知道在哪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生病了。你能不能马上飞回莫斯科?”
当天深夜,朱可夫飞抵莫斯科最高统帅部。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笔直地站着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和第一副总参谋长瓦杜丁中将。他们两人的脸苍白而瘦削,眼睛由于失眠充满了血丝。斯大林的脸色也并不比他们好些。
斯大林同朱可夫点头问好以后,说:“请你一起来考虑一下,并且请你谈谈在目前情况下能够做些什么?”随手把一张西方方面军的地图放在桌上。
“我们需要40分钟,把情况研究一下。”朱可夫说。
“好吧,40分钟以后再向我报告。”
朱可夫和铁木辛哥等人走进隔壁一个房间,开始讨论西方方面军的形势和红军的作战能力。那里的形势的确非常严重。第三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被合围于明斯克以西,进行力量悬殊的战斗。第四集团军的某些部队已退普里皮亚特森林中。一些在前几天战斗中遭到严重损失的散乱兵团,沿多克希齐一斯莫列维奇一一斯卢茨克一平斯克一线向别列津纳河撤退。这支疲劳的部队,受到强大敌军集团的追击。鉴于上述情况,除建议使用第十三、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集团军,立即在西德维纳一一莫济里一线占领防御阵地以外,还应当使用统帅部预备队的第二十四和第二十八集团军,立即着手在后方地域沿谢利扎罗沃一斯摩棱斯克——戈梅利一线构筑防御。除此以外,还建议立即由莫斯科民兵师再组建至个集团军。所有这些建议都得到斯大林的批准,并立即发出相应的命令。
这些建议都从一个总任务出发,即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建立纵深梯次防御,以疲惫敌人,将其阻止在某一防御地区,然后集中必需的兵力组织反攻。但是,将敌人阻止在哪里?哪里是合适的反攻出发地区?有多少部队用于反攻?这些在当时混乱的情况下,底数都不太清楚。
6月7日10时零5分,总参谋长遵照斯大林的指示,通过“博多”式电报机向西方方面军司令部传达了统帅部如下内容的命令“要求司令部迅速找到所有的部队,同指挥员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情况和敌我态势,给部队提供作战的一切必需品,查明需要给些部队空运油料和弹药,以免他们丟掉贵重技术兵器,特别是電坦克和重炮;将留在敌人后方的部队,指定按三个不同的方向集中。另外,提请司令部注意,敌机械化第一梯队已经脱离自己的步兵很远、这在目前是敌人的弱点,如能对敌机械化部队实行夜间进攻,必将取得重大胜利。”
在贯彻执行上述命令中,虽然指战员表现了集体的英雄主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但是西方方面军所有地段的形势仍继续恶化。6月8日傍晚,红军被迫撤出明斯克。法西斯军队进城后,对城市居民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毁坏了大半个城市。
6月9日,斯大林两次来到总参谋部。他情绪低落,对西线混乱状况十分愤怒。朱可夫用电报同巴甫洛夫将军联络,但局势显然已无希望了。第二天,斯大林命令朱可夫把巴甫洛夫召回莫斯科。巴甫洛夫抵达时,朱可夫简直难以认出他来,在8天的战争中,他的变化太大了。巴甫洛夫被撤职,他与西线的其他将领一起被送到军事法庭审判,然后全都被枪毙。
为了进一步鼓舞斗志,振奋民族精神,7月日,也就是德国侵后第十二天,斯大林向全国发表了广播讲话。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演讲,没有华丽的词藻。斯大林呼唤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保卫祖国的顽强的俄罗斯天性。他以朋友和领袖的姿态讲话,这讲话给了人民所期待的信念。在各地收听广播的苏联人中,特别是在武装部队中,产生了“巨大的热情和振奋了爱国之心”。后来在几个方面军发挥杰出作用的费久宁斯基将军写道广我们一下子感到强大了许多。”
“同志们!公民们!兄弟姐妹们!我们的陆海军战士们!我的朋友们,我在向你们讲话”这是他的开头语,同他通常讲话的形式截然不同,立即把听众与他团结在一起了。接着,他带着体贴人民的心情和对敌人无比愤怒的强烈感情,描述了他们所处的困境,一字一句都迸发出他自已要争取胜利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他说:“希特勒德国从6月日起开始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事进攻,正在继续着。成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他们的精锐空军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往前线调来了生力军,继续向前闯进。……我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针对人们思想上存在的疑问广苏联政府怎么会同像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这样一些背信弃义的人和恶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呢?苏联政府在这方面是不是犯了错误?”斯大林解释道:“苏德条约本来是为了求得和平,或者至少推迟战争,但希特勒背信弃义地破坏了协议,发动突然袭击,他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有利的地位,可是他在政治上失败了,它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了自己是血腥的侵略者。”
斯大林用简明的语言使人民深切地认识到战争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敌人是残酷无情的。他们的目的是要侵占我们用自己的汗水灌溉出来的土地,掠夺我们用自己的劳动获得的粮食和石油。他们的目的是要恢复地主政权,恢复沙皇制度,摧残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乌兹别克人、鞑靼人、莫尔达维亚人、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以及苏联其他各自由民族的民族文化和国家组织,把他们德意志化,把他们变成为德国公爵和贵族的奴隶。因此,这是苏维埃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是苏联各族人民生死存亡的间题,是苏联各族人民享受自由还是沦为奴隶的问题。”
斯大林直言不讳地告诉苏联人民,他们正在同一个疯狂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他们必须勇敢地毫不留情地打击敌人。他们必须消除后方的混乱和恐慌。接着他又强调指出,对某些地方,必须执行焦土政策。“当红军部队不得不撤退时,必须运走铁路上的全部车辆,不给敌人留下一部机车、一节车厢,不给敌人留下一公斤粮食,一公升燃料。集体农庄庄员应当把所有的牲畜赶走,把粮食交给国家机关保管,以便运到后方。凡是不能运走的一切贵重物资,其中包括有色金属、粮食和燃料等,都应该绝对销毁……在敌占区,必须建立骑兵和步兵游击队,建立破坏小组,以便同敌军斗争,以便遍地燃起游击战争的烽火,以便炸毁桥梁、道路,破坏电话和电报联络,焚毁森林、仓库和辎重。在被占领区,要造成使敌人及其所有走狗无法安身的条件,步步追击他们,消灭他们,破坏他们的一切设施。”
斯大林指出:同法西斯德国的战争是全苏联人民反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伟大战争。这个反法西斯压迫者的全民卫国战争的目的,不仅是要消除苏联面临的危险,而且还要帮助那些呻吟在德国法西斯主义枷锁下的欧洲各国人民。这将是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军队的奴役和威胁而结成的统一战线。因此,他对英国首相丘吉尔先生关于帮助苏联的历史性的演说和美国政府关于准备帮助苏联的宣言表示衷心的感谢。接着,他号召苏联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团结在苏联政府的周围,以忘我的精神支援红军,粉碎敌人,争取胜利。
1941年夏季,是灾难深重的时刻,苏联的党和人民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德国军队的进攻来势凶猛,似乎锐不可当。但是,斯大林的讲话,像一声洪亮的警钟,从中可以听到列宁的一个著名号召:“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使人感到,直到法西斯侵略者被打垮,这个愤怒的呼声都不会沉寂,它将在苏联全体人民、在红军指战员中,爆发出难以估量的能量。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危难时期,特别是遭到外部敌人进攻的时候,一个能反映共同努力的目的,把所有的人联合起来的号召,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党,党应当善于立即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明确指出他们的奋斗目标。斯大林发出了战斗号召。“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苏联全国人民都在这个号下团结起来了。苏联各族人民,都是为着一个崇高的爱国主义目标一一保卫自己的祖国一而站起来了。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使全苏联人民组成一个统一的战斗阵营,奋不顾身地投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为了加强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深扩大党在军队中的影响,根据党中央的决定,7月间改组了军队中的政治宣传机关,重新实行了政治委员制度。从战争的第五天起,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开始动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上前线,其中有些起着政治战士的作用。他们是军队党组织的支柱。战争前夜,红军中共有共产党员5七万。而仅在战争爆发后的头6个月内,就有110万共产党员奔赴前线。不仅红军的政治素质提高了,而且党对军队的领导也进一步加强了。据朱可夫回忆,战争头几天内就有50多名联共布)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100多名加盟共和国党中央、党的边区委员会和州委员会的书记,以及一些有名望有经验的国务活动家,根据联共中央的决定被派去直接担负军事工作。党采取了一系列实际措施以加强战时国家生活和军队作战行动的各个方面的集中领导。
要认真地进行战争,就必须有巩固的后方,必须不间断地、充分地供给前线有训练的预备兵力、装备和给养,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开始了工业和运输的改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以及农业的动员。遵照斯大林的指示,国民经济纳了战时轨道,成千家工厂,昨天还在生产平时需要的产品,今天就转而生产弹药和技术兵器了。
希特勒占领了苏联西部最重要的经济地区,使不少军区的动员工作陷了瘫痪,千百万苏联人和大量贵重物资遗弃在敌人后方。生铁、钢材、电力等战略物资的生产急剧下降。新的工业中心受到了威胁。必须采取非常措施,拆下尚存的工厂,迁往东部,同那里的企业合并,然后以这部分国土为依托,猛烈打击、歼灭敌人。
7月4日,也就是在斯大林发表讲话的第二天,国防委员会发布命令,要向东部地区疏散15个工业单位,其中有许多规模庞大包括160多个主要军械厂。要求在1941年7月到11月被迁走,并迅速恢复生产。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甚至在50多年以后的今天,也难以想象,为了打败敌人,国家的全部生活转战时轨道,曾使苏联人民投多少力量,经历了多少艰难,表现了多么伟大的英雄气概!
苏联工业向东部地区转移,并立即投生产,面临的情况是复杂的,必须使担负军工定货任务的每个工厂一直工作到战争情况不能允许时为止。企业的拆卸、装运经常在敌机轰炸5进行。成千上万满载人员和物资器材的列车,川流不息地驶向东方。从1941年7月至11月,苏联从波罗的海沿岸、乌克兰地区,转运了150多万车厢的物资设备,使数以千计的大型企业迁5乌拉尔、哈萨克斯坦、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区。
为了加强战备,早在战前,苏联政府就在乌拉尔、西伯利亚、扎沃尔日耶等地区加速建成了一批国防工业和重工业生产基地,并在战争条件下成为苏联战时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战争爆发后,又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新建、扩建和迁移了大量的企业,保证了源源不断的战时供给,这不仅在苏联的历史上,就是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他们采取了边建边生产、边迁边生产的办法。因此,工厂还未完全建成,坦克、飞机、火炮、迫击炮、炮弹以及很多其他技术装备的军工产品就从工厂直运前线。人们全力以赴,昼夜加班生产,因此总的生产水平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不断提高。这里反映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大威力。难怪戈培尔194年1月说:“看来有点神奇,从俄国广阔的荒原涌出一批又一批人员和技术装备,好像有个大魔术师能够用乌拉尔的粘土塑造任何数量的布尔什维克人员和技术装备。”朱可夫说,苏联人民在战吋拆迁和恢复生产中建立的劳动功勋,就其规模及其对祖国命运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可以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最伟大的战役相媲美。
苏德战争的进展,引起了全世界各方面人士的关注。1941年冬季到来之前,丘吉尔和罗斯福脑子中的问题是,苏联正奋力挽救自己免于失败和崩溃的命运,这种努力究竟能维持多久。英美军界除了少数不同意见之外,一致认为苏联的抵抗很快就会被粉碎。为了形成自己的看法,哈里霍普金斯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于1941年7月0日抵达莫斯科。霍普金斯是总统最亲密的顾问,是个出色的人物。他体弱多病,但精力充沛,头脑淸晰,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同盟国的反法西斯事业。他从斯大林的谈话中受到鼓舞,并很快与苏联领导人达成了充分的谅解。他在以后的关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正当苏联在各条战线上都灾难深重,西方各国领导人天天都在等待苏联垮台的消息的时候,与斯大林的第一次会见给霍普金斯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他很快地说几句俄语欢迎我。他简短有力和彬彬有礼地握了握我的手。他热情地微笑,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没有一个不必要的动作或举止。就像是同一架各部件都配合得非常协调的机器谈话,一架有智力的机器。他所提的问题清晰、简明、直截了当……他对问题的回答从容不迫、毫不含糊……假如他永远像我所听到的那样谈话,就不会浪费一个音节。如果他想给一个粗率的答复缓和证据,他就喟然强作笑容,这是一种冷淡而又友好,严肃而又温暧的微笑。他并不向你讨好,他似乎没有怀疑,他向你担保俄国顶得住德军的猛烈攻击。他想当然地认为你也没有什么怀疑。他常常笑出声来,但笑声瞬息即逝,也许有点讥讽味道。他不作闲聊,他很有幽默感,见解深刻……。
“他站在那里看着我离开,谁也不会忘记这位俄国独裁者这时的形象严肃朴实,饱经风霜,意志坚定,穿着像镜子一棒发亮的靴子,结实宽松的裤子和紧贴全身的上装。他没有佩带任何军用或民用的装饰品。他身体粗壮,就像足球教练员梦想中的一位守门员。他身高约5英尺半,体重约190磅。他的双手粗大,就像他的思想一样坚实。他的嗓音很粗,但总有所控制,抑扬顿挫恰到好处。”
斯大林就苏联的形势给霍普金斯描绘了一幅乐观的图画。他预言,莫斯科、列宁格勒各条战线,最迟将于10月初稳定下来。此时,他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坚信,希特勒必败,反法西斯人民必将获得胜利。斯大林的大丈夫气概和要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给霍普金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霍普金斯的莫斯科之行,导致了美国和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协调和合作。
然而,苏联争取英国的合作却进展得不是很顺利,在1941年9月初,斯大林在给丘吉尔的信中,坦率地表达了他的深切忧虑。克里沃伊罗格和其他地方的丢失,“使苏联面临致命的危险……摆脱这一艰难困境的唯一出路,是今年在巴尔干地区或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同时要在10月初给苏联供应万吨铝,每月至少援助400架飞机和500辆坦克(小型或中型:1。”斯大林强调指出,“没有这两项援助,苏联不是被打败,就是被严重削弱,以至于长期无力在反希特勒的前线开展积极的战役来帮助盟国。”
在斯大林与丘吉尔的关系背后,存在着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丘吉尔虽然与搞绥靖主义的张伯伦大为不同,而且英国政府已放弃鼓励希特勒在东方进行战争以确保西方和平的政策。但毕竟不愿意看到苏联的强大。苏联军民认为英政府是在保存自己的实力,让苏联人孤军作战。
在战争初期,苏联蒙受了严重的损失,在强大的敌人进攻面前,红军且战且退,实行战略防御,其主要目的是:
―把敌人尽可能长时间地阻滞在各个防御地区内,臝得尽可能多的时间,以便从内地调集兵力和建立新的预备队,派往前方,在重要的方向上展开;
一一使敌人遭到最大限度的损失,疲惫和削弱敌人,借以造成敌我之间力量的某种平衡;
一保证党和政府内迁居民和工业措施的执行,争取时间,使工业转生产战吋所需的物资;
一一集中更多的兵力转反攻,挫敌锐气,在战争过程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渐改变力量对比,夺取主动权,为转战略反攻创造条件。
自1941年6月日德国侵苏联,苏军实施战略防御,至194年11月18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胜利结束防御战役,为苏联卫国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苏军进行了17个月的战略防御作战,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赢得了时间,积蓄了力量,创造了经验,为以后大量歼灭敌人,迎接战略大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伟大的苏联人民,英勇奋战,经受着严酷的考验。
斯大林在卫国战争期间,一身兼任五职。除最高统帅外,他还名留着联共(布)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同时他又是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和国防人民委员。在同法西斯斗争的日日夜夜,他全神贯注于局势的发展。
整个战争时期,斯大林和他的最高统帅部一直在莫斯科,这对苏联人民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反侵略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7月初,鉴于敌人空袭的威胁,是最高统帅部自克里姆林宫转移到基洛夫街区一家院子里。那里有安全的工作场所和通信联络设施。一个月之后,作为最高统帅部工作机构的总参谋部的作战指挥人员,也迁到了离这个院子不远的地铁基洛夫车站站台工作。
1941年6月0日,根据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的决定,按照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时期列宁工农国防委员会的形式,建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这一非常机关。国防委员会成了集中全部权力的权威机关。各人民团体、党的组织和苏维埃组织部必须执行它的一切决定和命令。为了检查决定的情况,在各边、各洲、各军事工业人民委员部以及各主要企业和基建工程单位,国防委员会都派有代表。
国防委员会的最高统帅部会议,通常是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或他的别墅里召开的,会上讨论并决定各种最重要的问题。每次军事行动的战役计划均由党中央政治局和国防委员会共同审议,开会时并邀请负责战役保障的人民委员参加。这样就能在重大的军事行动上集中巨大的物质力量,在战略领导上执行统一的方针,同时通过有组织的后方支援,把军队的战斗活动同全国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整个战争期间,国防委员会通过了将近一百项有关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决定和决议。这些决议和命令得到了严格而坚决的执行。围绕着这些决议和命令,人们展开了紧张的工作,以保证党领导国家生活的统一方针能在这一艰难的时期得到贯彻执行。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清醒地分析了1941年6月日以来战争失利的原因,斯大林依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出色地动员全国的力量奋起抗击敌定。由于人民忘我的支援,苏联最高统帅部找到最适合于当时情报的斗争方式和方法,终于从敌人手中夺取了主动权。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军各级指挥机构,直到是最� ��统帅部,在领导军事行动方面达到高度完善的地步。希特勒统帅部,由于丧失了主动权,无法克服在组织和实施战役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这就大大加速了他们的彻底失败。这也是法西斯德国总崩溃的开端。在战争过程中,苏联党中央和苏联政府十分重视领导武装力量的问题。战争期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党中央组织部和书记处共召开了00多次会议。会议通过的关于外交政策、组织和战略问题的决定,分别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人民委员会或最高统帅部负责贯彻执行。
总参谋部,作为最高统帅部的日常工作机关,它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战役和战略问题上,集中在全面深地研究情况,集中在具体实现最高统帅部所定下的决心。并从组织上保证其贯彻执行。
为了改进对各个方面军的指挥。1941年7月10日,国防委员会建立了个方面军指挥部,即:西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为伏罗希洛夫元帅,军事委员会为日丹诺夫,参谋长为扎哈罗夫;西方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为铁木辛哥元帅,军事委员会布尔加宁,参谋长为马兰金;西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为布琼尼元帅,军事委员会为赫鲁晓夫,参谋长为波克罗夫斯基。
国防委员会原打算通过建立方向总指挥部,来协助最高统帅部更好指挥部队,更好地组织各方面军以及空、海军之间的协同动作。原先设想,方向军事委员会应比方面军首长更善于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来支援武装斗争。可是,方向总指挥部在以后几个月内,表明它起不了这种作用,最高统帅部仍像过去一样直接领导各个方面军。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下,方向总司令并不掌握用于影响军事行动进程的预备兵力和物质器材。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同意,他们就不能做出任何重大决定。这样,方向总指挥部便成了一级单纯的转达机构,终于在194年撤销了。
为了加强对方面军的领导,最高统帅部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战略领导制度,即向最重要的地段派出最高统帅部代表的制度。担任最高统帅部代表的都是有军事素养的军事首长。他们对情况了如指掌,而且通常都直接参与制定当前战役的重大计划。最高统帅部始终要求自己的代表对战役的实施领导。要求他们对战役的实施情况负起全部责任,并且为此授给他们全权。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充当统帅部的代表呢?首先是最高统帅部的成员其中包括伏罗希洛夫、朱可夫和铁木辛哥。最高统帅部在部队的常驻代表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除了负责直接在现场贯彻最高统帅部某个战役的决心的全权代表之外,最高统帅部还派出过军兵种代表。他们到部队去的任务,是帮助部队领导人和最高统帅部主要代表组织多兵种作战。
战争期间,朱可夫曾以最高统帅部代表的身份去前线不下于15次。哪里有困难,斯大林就派朱可夫去,他成了解决问题的能手。这除了他的卓越的指挥才能外,还由于他具有副最高统帅的地位。他能够开诚布公地和斯大林交换意见,斯大林也非常尊重他的才能。朱可夫不仅善于解决战场上的问题,而且还善于说服最高统帅改变他在暴怒之下所做出的不适当的决定。
1941年7月16日,斯摩棱斯克几乎全部被敌军占领。第16和第0集团军在北部陷合围,但是他们没有缴械,仍继续抵抗10天之久,从而阻止了德军向莫斯科方面的进攻。在斯摩棱斯克会战过程中,红军部队、城市及其郊区的居民,表现了无与伦比的英勇顽强。每一所房屋,每一条街道,每个居民点,都经过残酷的争夺战。敌人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进攻被瓦解了。由于这一胜利,苏军赢得了准备战略预备队和莫斯科方面采取防御措施所需的时间。1941年7月14日在这里的奥尔沙战斗中,弗廖罗夫大尉指挥的炮兵连第一次使用了“喀秋莎”火箭炮。
西方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在战争最初那几个月的艰难日子里,做了大量工作,动员所有力量防御并抗击敌人进攻。希特勒的军事指挥机关和军队本身,对于苏军士兵的英勇无畏和集体英雄主义都感到信服。现在他们懂得;战争愈向苏联腹地推进,他们的困难就愈大,据德国将军承认,德军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损失官兵5万人。
然而,国防委员会,特别是斯大林本人,以悲痛的心情得知斯摩棱斯克的丧失。他怒不可遏,把怒气都发泄在前方指挥员身上。7月底,他命令铁木辛哥立即回莫斯科见他。孝这位前线司令员走进了办公室的时候,几乎全部政治局委员都坐那里。斯大林穿着一件旧上衣,站在屋子中央,手里拿着已经熄灭的烟斗,这是他心情不好的可靠征候。
“是这样的,“斯大林说,“政治局讨论了铁木辛哥担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的工作,决定解除他的职务。有人提议由朱可夫担任这一职务。你们有什么意见?”斯大林朝向朱可夫和铁木辛哥询问。铁木辛哥默不作声。
“斯大林同志,“朱可夫说,“我认为更换方面军司令员严重影响到战役的进程。司令员已经熟悉部队,了解他们的能力。他做了处在他的地位所能做到的一切,将敌人阻止在斯摩棱斯克地区近1个月。我想别人无法做更多的事。部队信任铁木辛哥,而这是主要的一条。我认为,现在解除他的方面军指挥职务是不公正的,也是不适当的。”
加里宁插话说:“是的,朱可夫说得对呀。”
斯大林缓慢地吸烟斗,看了看其他的政治委员,然后说:“也许,我们可以同意朱可夫的意见。”就这样,斯大林改变了原来的决定,又把铁木辛哥派回西方战线。
华西列夫斯基,也同样多次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被派往各个方面军。他和朱可夫不止一次地共同出发,去作战地区参加像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弧形地带会战、进攻乌克兰第聂伯河右岸地区和解放白俄罗斯等大规模战役的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凡是同华西列夫斯基一起工作的人,总要谈到他渊博的知识和精确而清晰的思维能力。
华西列夫斯基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具有组织第一批红军正规部队的经验,参加了国内战争。当国内的反革命被粉碎,外国干涉者从苏联国土上被赶走后,他指挥一个团达7年之久。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刻苦学习并显示出他是一个见识广阔、深思熟虑和有主动精神的指挥员。196年,华西列夫斯基被送进总参军事学院深造。古这里他研究战役问题的知识能力增强了,军事素养加深了。199年后他开始在总参作战部工作,成了统帅部拟定最重要计划的领导人。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他直接参加了拟定抗击敌人突击和在通往莫斯科的路上粉碎法西斯德军的战役计划工作。
从战争最初的几个月起,华西列夫斯基就与斯大林有密切接触。最高统帅绝不容许那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回答,他要求工作人员亲自到现场了解情况。华西列夫斯基不止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作战部队工作。但是,他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任务。他给最高统帅部的每一份报告,都是非常全面而又极其明确的。最高统帅部很赏识他的这些素质,所以,当需要深分析某个问题、制定某种可靠的决定、提出某项完善的建议时,斯大林常常把他派到前线去。同时,华西列夫斯基很善于在最高统帅的面前坚持自己的观点。在这方面,他既灵活,又很坚定。
原任外高加索方面军参谋长,后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和副总长的安东诺夫将军,也是最高统帅部斯大林最宠爱的将领之一。安东诺夫具有很高的军事理论水平,卓越的组织能力,清醒的头脑,坚毅的精神,并具有突出的军事才干。在华西列夫斯基外出期间,他一直承担着总参谋长的重任。安东诺夫是一个辛勤工作而又精通参谋业务的人,所以他能把几百万大军的军事行动一切线索,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由于他知识渊博,当时又年轻力壮,所以他把一切工作都处理得很完善。安东诺夫在最高统帅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在呈送报告给最高统帅时,都必须抄送一份给“安东诺夫同志”。所以如此,他敢于直言是一个重要因素。他的报告始终如实反映情况,无论听起来多么令人不愉快。必要时,安东诺夫也敢于反对斯大林的意见。
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等人,从外表看很不一样,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点:坚毅、勇敢、精明能干。他们是伟大卫国战争年代苏联最高统帅部的真正代表。他们对战胜法西斯强盗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高统帅部是一个对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实行集体领导的机构。委员制和单一首长制的合理结合,构成了最高统帅部的工作基础。最后决定权在一切情况下均属最高统帅。各次战略性战役和战局的意图和计划,通常是在最高统帅部工作机构的总参谋部准备,并由最高统帅部的有关成员参加。在此之前,政治局和国防委员会需要讨论当时国际形势,研究参战国家潜在的政治力量和军事能力。在对所有共同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之后,人们才能做出有关的政治和军事判断。最高统帅部所遵循的策略和战略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复杂工作产生出来的。
每当准备一次新战役时,斯大林总是把参谋长和副总参谋长叫到身边,同他们一起仔细地研究整个苏德战线的战役、战略情况,其中包括各方面军的状况,各种情况资料以及各兵种预备队的准备情况。然后,斯大林又把红军总后勤部长、各兵种司令和国防人民委员会负责保障当前战役的各个主要首长,叫到了最高统帅部来进行研究,最后再由总参谋部协同方面军根据最高统帅的意图,制定实施战役的计划。最高统帅部的活动则与斯大林的名字分不开的。凡是由他安排的工作,他总是要求最高统帅部和国防委员会这两个高级机关作出的决定马上得到贯彻执行,决定执行情况则由他本人亲自认真检查,或由他指定另一些领导干部或机关检查。他对重要问题一丝不苟,对下级要求也特别严格。
斯大林对各方面军的情况掌握得十分清楚,一有变化马上就能作出反应。它通过总参谋部细心地注视着战役进程,不断对部队的行动作出必要的改变,并根据新出现的情况给部队提出新的任务。最高统帅规定了一套严格的制度,要求总参谋部每昼夜向他呈报两次标有各方面军情况变化的地图,图上并附有总参谋长的简短说明。
作战部与最高统帅之间架设了一条专用电话线。在这之前,斯大林是通过总机给作战部打电话的。有一次,因为占线,他未能立即打通。过了几分钟以后,作战部长受到批评并接到命令:“通知有关人员,架设一条专线。”这样又给安装了一部电话机。听筒上带有10米长电线,这对于参谋人员看着地图汇报情况非常方便。
每天上午10时至11时,斯大林亲自打来电话。有时先问好,但经常是直截了当地询问:“有什么新闻?”
作战部长于是开始汇报情况,听筒贴着耳朵,从一个桌子转到另一桌子。通常从战斗行动最激烈的那个方面军谈起,从战斗最激烈的地段谈起,依次汇报情况,每个方面军的情况分别汇报,形式不拘。如苏军行动顺利,汇报通常不会被打断。在电话中偶尔听到几声咳嗽声和吸烟斗时巴哒嘴唇的声音。
据长期在总参谋部工作的会捷缅科将军回忆,在汇报中斯大林不允许漏掉任何一个集团军,即使咋晚在该集团军地带内没有发生任何重要的情况,也不允许漏掉。如果漏掉了,他会立刻打断汇报,问到:“卡扎科夫集团军的情况怎么样?”
最高统帅从不容忍那怕是微小的撒谎或文过饰非的现象,对于犯有这类过失的人他严厉惩罚。一次是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参谋长,由于没有如实报告敌人夺去一个重要的居民点而被撤职。
晚上,照例是由总参谋长带着标好的地图向最高统帅当面汇报。一接到电话通知,总参谋长即乘车沿着人烟稀少的莫斯科街道进克里姆林宫,绕过最高苏维埃大厦,通过伊万诺夫广场,转斯大林的宿舍和办公室所在地的所谓“小角落”。斯大林的办公室是一间宽敞而又光线充足的房子,四壁镶有染色的柞木板。室内陈放着覆盖绿色呢绒的长桌。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像。战争期间,还增挂了苏沃洛夫和闸图佐春的像。再就是几张黄色的椅子。此外,就没有任何多余的陈设了。隔壁的一间房子里放着地球仪,旁边有一张桌子,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世界地图。在办公室最里边靠着关闭的窗子旁边放着斯大林的写字合。上面经常堆满文件、纸张和地图。这里还放着载波电话机和克里姆林宫的内部电话机,以及一筒削尖的各色铅笔。斯大林通常用蓝色铅笔写字,字写得很快。一般紧迫的重要文件,都由他授或由他亲手起草。他不习惯任何事情都让秘书代劳。
听取汇报的,除最高统帅外,通常还有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和最高统帅部的成员。重大战役情况的汇报,还有各兵种的负责人参加。总参的工作人员和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常常把地图摊在那张大桌上,站着向最高统帅汇报各方面的情况,偶尔看看笔记。斯大林通常是一面听着,一面在办公室里缓慢地来回走着他不时地走近那些大桌子,弯下身子,凝视着打开的地图。有时,他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旁,拿起“黑塞哥维那弗洛尔”牌的烟盒,抽出几支香烟,捏得粉碎,然后把烟丝慢慢地装进烟斗。
斯大林乐于听取那些有真知灼见的报告。他自己讲话不多,也不爱别人多讲。他经常用“讲短点!”“讲淸楚点!”一类的插话来打断对方的发言。他主持开会时,从不讲开场白一类的话。他的发言声音轻,齿好,能抓住问题实质,言简意赅,表达思想清晰。最高统帅对报告和文件中的弱点特别敏感。他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对讲过的东西记得很牢,他不放过机会严厉申斥那些丢三落四的人。因此,总参谋部汇报前或拟订作战文件时,总要反复进行核对,并根据战时条件认真思考,力求做得准确无误。
斯大林身材不高,外貌平常,但谈起话来却给人以深刻印象。斯大林那种无拘无束的谈吐,明确表达思维能力。善于分析的头脑,渊博的学识,使得甚至一些有经验的知名人物同他谈起话来也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斯大林广泛联系群众,他几乎熟悉苏军中的高级将领和军工厂的所有专家。朱可夫元帅说:“经常有人问我,斯大林究竟是不是军队建设方面的杰出的军事思想家和通晓战略战役问题的军事家?我可以肯定地说,斯大林通晓组织方面军和方面军群战役的基本原则,并且熟练地指挥了这类战役。他精通重大的战略问题。最高统帅斯大林这方面的才能,从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表现尤为突出。”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最高统帅是凭地球仪来研究情况和下定决心的,这与事实不符。”朱可夫强调指出,“斯大林在领导整个武装斗争方面得力于他的天才智慧、政治领导经验、洞察力和渊博的知识。他善于从战略情况中找出主要环节,并抓住这个环节,采取对策,组织相应的进攻战役。毫无疑问,他是当之无愧的最高统帅。”
“斯大林的功绩就在于他迅速而正确地采纳军事专家的意见,加以充实和提高,然后以概括的形式——守则、指令、命令立即推广到部队中去,指导实践。”朱可夫说,“此外,在战役保障方面,在建立战略预备队方面,在组织兵器生产方面,总之在前线提供一切必需品方面,我坦率地说,最高统帅表现出是一位杰出的组织家。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点,那是不正确的。”
斯大林作为领袖,作为统帅,他以卓越的才能和魄力,迅速扭转了战争初期由于估计失误所造成的混乱局面。苏联各族人民认定斯大林是他们英勇气概、爱国热情和必胜信念的化身。“为斯大林而战!为祖国而战!”一苏联红军高呼着这一号歼灭了穷凶极恶的法西斯强盗,赢得了光辉的胜利。为了表彰斯大林在反法西斯的伟大卫国战争中的伟大功绩,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特授予斯大林“苏联大元帅”的光荣称号。
在卫国战争初期,德国法西斯在军事上占优势,处于战略进攻的主动地位。在战争开始的头个星期中,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向前推进了450到500公里,南方集团军群向前推进00到50公里,中央集团军群向前推进了450到600公里。在德军强大的攻势下,苏军被迫向内地退却。到7月中旬,敌人占领了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一部分、第聂伯河以西的乌克兰地区,突俄罗斯联邦西部地区,进抵通往列宁格勒的要冲,威胁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在这一时期苏军的损失是:8个师被击溃,70个师的人员和武器损失一半。此外,还有00个燃料、武器和弹药库沦敌手。结果,苏德战场上的力量对比更加有利于德方。希特勒为此得意忘形。10月日那一天,他由前线回到柏林发表讲话说:“东方的敌人已被打垮,再也站不起来了……在我们部队的后边,已经有了相当于我在19年执政时德意南国家幅员两倍的土地。”
在德军处于暂时优势的情况下,斯大林提出了战略防御的方针。这一方针的主要精神,就是要进行积极防御,把坚定顽强的抵抗和对敌人的反击紧密结合起来。斯大林指出,战略防御方针的目的,就是要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不断削弱和消灭德军的暂时优势,争取时间,从内地调集兵力和建立新的预备队,为红军夺取主动和转反攻准备条件。
根据斯大林提出的战略防御方针,苏联红军进行了一系列英勇顽强的防御战,同时还广泛开展了敌后游击战争。7月10日,德中央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到达斯摩棱斯克。德军的意图是,以强大的突击兵团分割铁木辛格元帅指挥的西方方面军,将其主要部分合围于斯摩棱斯克地区,然后长驱直莫斯科。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一定要阻止德国坦克前进,坚决将敌人顶住。斯摩棱斯克是进攻莫斯科的咽喉,距莫斯科只有70公里,要保卫莫斯科,必须在这里截住德军。
然而,从这次战役一开始,苏军处境就很不利。苏联西方方面军在第一线只布置了4个师。由于兵力武器不足,苏军未能建立纵深梯次配置,部队的防御实际上只建立了第一线配置。敌中央集团军群出动了第、第坦克集团军,第、第9集团军,共9个师。在兵力、大炮和飞机数量上,德军比苏军约多1倍,坦克多倍。
斯摩棱斯克战役是在极其宽广的地区展开的。从北面的伊德里察、大卢基,到南面的洛耶夫、诺夫哥罗德一塞维尔斯克,南北约600公里。西面从波洛次克、维帖布斯克,到东面的雅尔采夫、耶尔尼亚,纵深00多公里。战役初期,德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纳粹第坦克集团军群前进了150公里,占领了斯摩棱斯克西北的5个城市,从西北面紧紧围住了苏军第16、第19和第0集团军的阵地。在西南部,德国第坦克集团军前进了00公里占领了斯摩棱斯克西南的4座城市。战斗非常激烈。
在斯摩棱斯克市区,苏军守卫部队奉命实行“总体防御”。全城青壮年组成民兵,准备隨时增援守城部队。当德军于7月16日打进斯摩棱斯克时,当地军民奋不顾身,同德军洛血奋战。最后展开巷战。苏联军民用刺刀、手榴弹保卫城市每一条街道和每一幢房屋。但由于敌强我弱,力量悬殊太大,7月16日夜,德军坦克部队终于占领了斯摩棱斯克。
斯摩棱斯克失守以后,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指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格组织反击为此,最高统帅部队从预备队中调拨出0个师给铁木辛格指挥,以加强西方方面军。7月日至5日,苏军从别累伊一亚尔策沃一罗斯拉夫里向斯摩棱斯克实行反击。这时,被围困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苏军第16、第0集团军的大部也发动攻势,突出重围,与西方方面军的主力会合了。苏军这次反击虽未能消灭进犯斯摩棱斯克的德军,但却有力地牵制并严重削弱了德军,使德军遭受很大的损失。到7月底,德军步兵损失0,坦克损失50《,因而不得不转防御。
8月初,希特勒窜到前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包克向他汇报说,部队损失很大,特别是坦克。8月6日,希特勒又窜到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司令龙德施泰特要求增援。希特勒看到中央集团军已占领斯摩棱斯克及其南北广大地区,而南方集团军群遇到了苏军强大兵团的反击,还停留在第聂伯河的西岸,基辅仍未攻克。因此,他命令中央集团军群的第坦克集团军和第野战集团军南下,插苏联方面军后方,从第聂伯河东岸包抄苏军,攻下基辅。另外,再抽调一个坦克军,支援北方集团军群。希特勒的战略意图是,在北方占领爱沙尼亚,消除苏联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空军基地,攻下列宁格勒,以便同芬兰军队会师;在南方,占领乌克兰粮仓、顿巴斯煤矿,消除苏军在黑海沿岸的空军基地,确保罗马尼亚油田的安全。此外,还有一个更加险恶的用心,就是迅速突高加索油田区,断绝苏联的石油来源。
9月10日,苏联在斯摩棱斯克一线的三个方面军同时转防御,持续两个月之久的斯摩棱斯克战役到此暂时告一段落。据德国法西斯统帅部供认,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德军损失5万人。这次战役牵制德军达60天之久,使苏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保卫莫斯科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在苏德战场的南翼是广阔的乌克兰战线。
在南北约1000公里、东西纵深约600公里的广阔战线上,苏联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总共有86个师。但在艰苦的防御战中,苏军已严重削弱,人员、武器都深感不足。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包括第1坦克集团军,个野战集团军,另外还有罗马尼亚两个集团军、1个匈牙利军和1个斯洛伐克军。从7月0日起,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也直接参战,所以德军总数共达8个师。
德军突破西南方面军的边境地带后,在乌克兰境内迅速推进。尽管西南方面军在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指挥下奋起迎敌,但因猝不及防,终于抵挡不住德军的攻势,由西往东,且战且退。到了9月初,便退守到乌克兰首府基辅城周围,背靠着从北向南流淌的第聂伯河展开防御,试图把德军阻挡在河的右岸。
进攻乌克兰方向的德军“南方集群”,在隆斯特德元帅指挥下,以克莱斯特中将率领的第1装甲集群为先锋,以陆军元帅赖歇瑙率领的第6集团军0个师为主攻,在第4航空队司令负勒尔大将的空中配合下,一路攻城破阵,不顾一切地直逼第聂伯河右岸和基辅。这时,基辅以北,在白俄罗斯境内作战的德军中央集群,对集中在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苏军实施铁臂合围,将巴甫洛夫的部队装进了双层袋之后,其外层铁臂的一支,担任右翼突破任务的古德里安将军率领的德第装甲集群,已差不多突进到了斯摩棱斯克一线,而斯摩棱斯克与基辅一北一南,一上一下几乎并列在一条线上。如果从军用地图上看,会发现这里出现了一种罕见的而且可怕的态势:克莱斯特和古德里安分别指挥的两支装甲大军如两颗箭头在基辅南北两侧几乎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步兵师团宛若一条长蛇,紧随其后。如果他们进到第聂伯河右岸时,转头相向推进,那将又要创造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包围圈,可以把据守基辅的苏军一举歼灭。
希特勒和德军总参谋部看出了这种态势中舊藏着机遇,希特勒命令他的南方集群和中央集群,毫不迟疑地利用目前形成的极为罕见的有利态势,以其两翼兵力实施一次协同作战,目的是不仅要攻克基辅,而且要将敌军围歼于第聂伯河右岸……
德军试图合围西南方面军,这种态势西南方面军司令部不是没有察觉。司令员基尔波诺斯,新任参谋长图皮科夫、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巴格拉米扬,以及军事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围着地图,经过认真的讨论决定说服由最高统帅部派来督战的布琼尼元帅。
布琼尼是与伏罗希洛夫齐名的苏联红军中的一位老前辈。这位老元帅,可以说是红军第一代军事指挥员,曾为保卫苏维埃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率领的红军骑兵部队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曾让敌人闻风丧胆。战争爆发以后,他作为国防委员会的成员,被斯大林派到西南边来,任西南方面总指挥,协调西南战线各方面军的军事行动。
当他听到军区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建议“把部队撤过第聂伯河”,没等对方说完就叫起来:“什么?难道您打算放弃基辅吗?把这块地方交给德国鬼子吗?”他伸出手指,往地图上点了一下。“不行,无论如何不行!我们已经撤退够多了,再撤下去,乌克兰人民不答应。”随着话音,他那两道又长又翘的花白胡子,连连跳动。
“元帅同志,目前局势正处于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克莱斯特和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封闭包围圈的速度相当快。我们部队的伤亡已经相当严重,四个集团军中,有的师、团,人员只有1―1,有的干脆只留下一个番号。如果我们稍有延误,后果不堪设想……”。基尔波诺斯话语有些激动,但说得非常中肯。
布琼尼终于被说服了,只好同意军区领导的意见,给斯大林拍请求部队撤退的电报。
“啪”,斯大林看完电文很长的电报,使劲往桌子上一拍,手指碰得生疼。“后撤,后撤,都是一个腔调!布琼尼就是缺乏全局观点。他就不知道现在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吗?希特勒在4一6周内结束战争的神话已经被我们的顽强斗志英勇精神所打破,他也快成强弩之末了。为什么就不能再坚持一下呢?!再说,美英等国正在盯着我们,看我们能不能履行我们的诺言,把战线稳在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基辅以西,我们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获得我们最需要的武器和物资援助。如果现在把基辅丢了,谁还会相信我们,谁还乐于帮助一个注定要完蛋的失败者呢?布琼尼就是不懂得这一点!困难、危险,谁都会说,现在哪条战线不都是如此?正因为这样,才不能允许在任何一条战线上,在一个点上,出现无止境的后退,否则,整个战线就会很快瓦解,那才叫后果不堪设想……不,不能允许后退,西南方面军必须坚守阵地,这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斯大林就像包括布琼尼元帅在内的西南方面军所有领导在眼前一样,狠狠地说了一通。当他反应过来,他们还远在距离莫斯科700公里的前线时,立即伸手按了电铃,吩咐推门而进的波斯克列贝舍夫:“一小时后,我要与西南方面军司令部通话,让基尔波诺斯等着。”
斯大林准时给西南方面军发了不准后撤的命令。
当方面军领导接到斯大林“应停止寻找退却的地区,而应寻找抵抗的途径”的电报时,全体一阵愕然,但命令总归是命令,必须坚决服从,这是军人的天职,作为高级指挥员更明白这一点,于是向各部队下达了坚守阵地的命令。
为了制止德军企图合围的势头,基尔波诺斯命令科斯坚科的第6集团军的基辅和切尔卡塞之间渡过第聂伯河向德第1装甲集群的北翼发起强有力的进攻。但这次进攻被德军第4军的几个步兵师所阻,未能制止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向五一城挺进。8月曰,五一城失陷,苏军第6、第1集团军的大部及第18集团军之一部,相当于大约0个师,被围困在乌曼附近一个大包围圈中,失去了与东方的联系。苏军8月8日停止抵抗,10万余人被德军俘虏,丢失坦克00余辆,火炮800佘门。至8月末,苏军又失去了它在第聂伯河西岸赫尔松、别里斯拉夫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三个最后立足点。
德军终于攻到基辅城下,合围圈也合拢了。西南方面军被分割为几块,各部队都在各自为战,尽一切可能突围。9月16曰至6日,困守在“基辅大包围圈”一最初它长宽各约10公里一内的苏军被德军所歼,9月0日基辅失陷。苏军被俘虏45万余人,苏军第5、第1、第7和第6集团军的大部及第40和第8集团军的一部分被歼。方面军司令部各机关也从基辅撤出,向东西方面突围,沿途又与波塔波夫将军带领的第5集团军残部会合,加在一起,也只000之众,向外突围。
1941年9月10日晨,天气阴沉,凉爽。
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调出一个坦克军,支援北方集团军群,妄图一举攻占列宁格勒。1941年8月下旬,德国以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4个坦克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同时还配备了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的攻击。
列宁格勒,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每个苏联人都特别珍视它。在这里,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为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最初日子起,就幅员和人来说是苏联第二大城市的列宁格勒,在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列宁格勒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它是彼得大帝170年作为俄国“通向西方的窗”而建造起来的。城市的建筑物、色彩画、雕塑品、名胜古迹、美丽的花园、公园和博物馆,都是俄国的骄傲。
对希特勒来说,占领列宁格勒就意味着,在卡累利阿地峡作战的北方集团军群和芬兰军队,能轻而易举地在斯维里河地域会合,并切断苏方通向卡累利阿和摩尔曼斯克的交通线,这样不仅有利于巩固法西斯同盟,迫使其他一些仍在动摇的国家加反苏战争,而且还 能使在那里作战的德军,包括为顺利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战役的第四坦克集团军群解脱出来。同时,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对提高德国及其盟国军民的士气,保持他们对实现反苏战争计划的信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斯大林来说,失掉列宁格勒,在各方面都会使战争形势严重复杂化。如果希特勒占领该城,并且德、芬军队在此会合,那么苏方就必须从北面建立保卫莫斯科的新战线,并消耗掉最高统帅部准备用于保卫首都的战略预备队。此外,还会不可避免地失掉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争夺列宁格勒斗争的极端残酷性和紧张性。
希特勒为了早日拿下列宁格勒,将其大量军队投进攻。在1941年7月8日的西北方向作战中,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州的大部分地区。9月8日,德军攻占施吕瑟尔堡后,切断了苏方的最后一条陆路交通线,并封锁了列宁格勒。它与外界的联系只能在我空军掩护下,通过拉多加湖或从空中进行。德军对城市的轰炸和野蛮的炮击开始了。希特勒军队从四面八方逼近,其中,有大群的坦克和机械化兵团集中到了通向乌里茨克、普尔科沃高地、斯卢茨克的接近地上。所有这一切表明,德军正准备进行一次决定性进攻。
局势变得一天比一天紧张!
斯大林和联共中央号召当地军民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列宁格勒,当时西北方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和军事委员日丹诺夫向驻地红军发出紧急动员令。他们说:“列宁格勒面临着危险,法西斯匪军正向我们光荣的城市一一无产阶级的革命摇篮逼近。我们的神圣职责是:在列宁格勒大门,用我们的胸膛阻挡住敌人前进的道路”从此,苏联红军开始了长达900天之久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在列宁格勒这个美丽的城市面临生死存亡危机的关键时刻,斯大林把朱可夫这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从西线召回去接替伏罗希洛夫指挥列宁格勒方面军,充任稳定苏德战场每一危险地段的“消防队员。
1941年9月10日晨,天气阴沉、凉爽。朱可夫与霍津中将和费久宁斯基少将一起从莫斯科中央机场飞往被围的列宁格勒。
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斯莫尔尼宫,门卫挡住了朱可夫一行,索取通行证,朱可夫通报姓名也无用。“将军同志,您只好等一下。”卫兵说后去找卫队长。等了约一刻钟,司令部卫队长才允许他们进斯莫尔尼宫二搂会议室。
伏罗希洛夫正在那里主持一个紧急军事会议。参加人员有集团军司令员和兵种主任、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员,以及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的负责人。讨论的问题是:一旦扼守不住列宁格勒,应采取哪些措施。大家简短而冷静地发表了意见。提出的措施,包括破坏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及其他目标。现在,从50多年以后的今天来看,这些计划是难以置信的。而当时呢?局势危急。但是,还有一些未被使用的力量。讨论的结果是,决心保卫列宁格勒,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作出这一决定的时刻,每一个参加会议的人都特别强烈地感到,他们肩负的任务是多么艰巨和重要。
朱可夫抵达列宁格勒当天,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希特勒军队向第4集团军防御地段进行极其猛烈的攻击。德军坦克曾突乌里茨克,又被苏反坦克炮兵击退到原来的位置。在坦克、航空兵和炮兵的支援下,德步兵不顾极大伤亡,向普尔科沃高地、普希金城、科尔皮诺连续攻击。在这些激烈的交战中,第4集团军司令员用尽了自己的预备队。部队严重减员,有的师只剩下105到0“的兵力。
在列宁格勒东南接近地进行防御的是拉托列夫将军指挥的部队,其兵力严重不足。科尔皮诺城郊战线已接近伊若拉工厂,该厂正在为前线完成军工生产任务。在党组织号召下,工厂党、团员带头参军,德法西斯军队要在该地域突破列宁格勒城的整个企图都以失败而告终,伊若拉人死守着阵地。每个市民都奋不顾身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当务之急是给军队供应武器、弹药和军事技术装备。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由他们在敌人不断地炮击和轰炸情况下完成的。生产尺8重型坦克的基洛夫工厂,变成了城市防御的大型支撑点。许多工人参加了民兵。少年、妇女和退休工人顶替他们生产。大部分工人被安排住在市政和其他工厂建筑物里,这些地方都成了工人的营房。车间面向前线的窗户,由于离前线较近,不得不用铁板和沙袋挡上。在空袭和炮击时,工作也没有停止。休班工人扑灭燃烧弹,医务工作者救护伤员。
法西斯分子按其精心制订的计划,对重要目标——工厂、大专院校、车站、医院、中小学校、商业中心进行炮击和轰炸。遭到炮击的,主要是那些繁华的街道和地区。
9月11日拂晓,德军重新开始进攻,并且不断加强着自己的突击集团,日终前占领了杜杰尔戈弗。次日,迫于德军的兵力优势,苏军不得不放弃红谢洛。防守普希金城和斯卢茨克的苏军也处境危急。
德军已经逼到了列宁格勒城市附近,形势要求采取有效而坚决的行动。哪怕有最小的可能性也要日夜连续反击敌人,疲惫敌人,消耗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其进攻措施。必须在部队中建立严格的秩序和纪律,大大改进军队指挥。9月11日,霍津将军被任命为方面军参谋长,9月14日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任命费久宁斯基将军为第4集团军司令员。进一步加强了前沿阵地的指挥。
在坚守普希金城和斯卢茨克的战斗中,邦达列夫上校的步兵第168师表现得特别突出,这个红军棊干师曾在芬兰边界、卡累利阿森林、拉多加湖西北英勇作战45天,该师为完成统帅部命令,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后卫淹护战,然后撤向瓦拉姆岛,再从那里调往列宁格勒。战士们几乎把师的全部技术兵器都保存下来了,其中包括一个榴弹炮团和一个加农炮团。该师得到列宁格勒的共产党员、政治工作者的补充后,又像在边界那样,在新利辛、斯卢茨克、普希金城附近同敌人顽强作战。该师的至人们在科尔皮诺地区以极其顽强的精神同敌人进行战斗。
9月1日清晨,德军以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和1个机械化师的兵力,开始向乌里茨克总方向进攻。德军突破了防御,占领了康斯坦丁诺夫卡、索斯诺夫卡、芬兰科伊洛沃,并向乌里茨克推进。
德军总参谋长在当天日记中写道“从西面进攻列宁格勒,打开了一个很深的缺”,晚上他又写道:“在列宁格勒附近取得了重大胜利,我军向城堡内防线的突进,可以说是完成了。”
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清楚地认识到,列宁格勒的防御形势非常危急。为了消除严重威胁,决心将方面军的最后一个预备队——步兵第10师投战斗。这是最后一个了!”朱可夫说。决心本身含有巨大的冒险性,但当时,舍此别无他法。
9月14日晨,在短促而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步兵第10师与友邻兵团协同,在航空兵支援下,对敌人实施迅猛的突击。紧张战斗的结果,使防御恢复了原态势,德军遭到重大损失,放弃了索斯诺夫卡和芬兰科伊洛沃。
希特勒催促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莱布陆军元帅加速夺取列宁格勒,尽快把第四坦克集群的机动兵团解脱出来,调给莫斯科方向的“中央”集团军群。为此,纳粹头子命令德军用封锁、不停的空袭和炮击,把列宁格勒夷为平地。哈尔德也疯狂叫嚷,要用饥饿配合德军发挥作用1宁格勒军民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全被封锁,从陆上没有一条出路,只有被誉为“生命之路”的拉多加湖是通往内地的唯一道路。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派人从湖上给列宁格勒军**送给养。但是,这仍然不能满足列宁格勒军民的全部需要。列宁格勒很快就发生了饥荒,从1941年10月1日开始实行配给制。工人每天只能分到7两9钱面包,儿童、病人和一般公务人员则是两9钱。但是,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没有被敌人的封锁、轰炸所吓倒,也没有因饥饿而屈服。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一致奋起,同德定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朱可夫从9月10日来到列宁格勒前线,一直日以继夜地紧张工作,领导部队在这座被围的城市周围修筑新的防御工事,分析研究情况,力求首先查明德军的可能动向,摸清其统帅部的意图,判明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的强点和弱点,确定用多大兵力、兵器和何种作战方法抗击突向列宁格勒的敌人,制订突破德军封锁的详细计划。作为方面军司令员,他使陷困境的红军部队重新恢复了信心,鼓舞他们挡住德军新的猛烈进攻。著名国际问题观察家亚历山大,沃思曾亲眼目睹了苏联战时的种种情形,了解到朱可夫所进行的坚韧不拔的活动,明确指出他确实是在生死关头保卫列宁格勒的组织者。他写道:
“194年,我在列宁格勒听到好几个苏联战时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他们说,大约在9月10日,前线实际上已陷一片混乱,伏罗希洛夫认为一切都完了。可是,斯大林于9月11日把朱可夫派到列宁格勒,朱可夫用了天时间就把该城的防御充分组织起来了。1945年6月,在柏林,有一次朱可夫对报羿发表谈话,曾自豪地提到这个事实,虽然他没有详谈,可是维辛斯基说:不错,正是朱可夫挽救了列宁格勒毫无疑问,正是在朱可夫担任司令员的短暂时间里〔此后,他受命负责保卫莫斯科,列宁格勒周围的防线才得以稳固下来。”
朱可夫接过指挥权时,战场形势的碼十分危急。由于施吕塞尔堡失守,列宁格勒同苏联其他地区的陆路交通均被切断。敌人的包围圈愈来愈小。德军在1英里宽的一块地段上突破到拉多加湖沿岸,把被合围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同正在穆加以东、沃尔霍夫河一带竭力阻止德国装甲部队向列宁格勒东部推进的苏军部队分隔开来。苏军第八、第四十二、第五十五集团军正被迫退往城郊的环形防线或退往芬兰湾。苏军南部参加卢加战役的残余部队,由于被德军坦克第四军团包抄合围,结果一部被歼,一部且战且退,向东和东北方向突围。这样,德军指挥部已经具备了近距离围攻列宁格勒的必要条件。
9月14日晨,争夺戈烈洛沃的战斗再次打响,而且战斗更加激烈了。列宁格勒南面的筑垒地带这时大多被突破。冲在最前边的德军装甲部队已进抵离城市不到7英里的地方。9月15日,尽管苏军进行了猛烈的防御战,特别是在乌里茨克,它一天之内曾数次易手,但德军第十八集团军还是在斯特烈尔纳和乌里茨克之间突破到芬兰湾,把苏军第八集团军同列宁格勒隔开了。这一天是战斗最为激烈的一天,德军感到苏军的抵抗变得更加猛烈了。
为了阻挡德军突击集团在乌里茨克和列宁格勒方向上继续进攻,朱可夫精心拟定出一项加强该城防御的计划。他的目标是使用空军和炮火突击来打击德军,以阻止他们突破苏军防御;在9月18日以前,组建5个步兵旅和两个步兵师,为列宁格勒的近距离防御的4条防线配备兵力;使用第八。团军突击德军的侧翼和后方,并解放穆加和施吕塞尔堡。这项计划要求动员这个地区的一切人力物力,包括他的方面军的部队、列宁格勒市民以及苏联海军,来加强预备队,扩大防御纵深。在第四十二集团军的防区,朱可夫计划建立能够阻止德军通过发动强攻来夺取列宁格勒的一道防线。他非常倚重海岸炮兵和波罗的海舰队的火力,因为随着战线缩小,越来越靠近海洋,它们将能发挥更大的威力。就这样经过日日夜夜50多天的英勇战斗,苏联军民终于粉碎了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进行正面突击以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
虽说红军把德军挡在列宁格勒之外,但这座城市及其保卫者们的命运仍前途未卜。敌人以武力占领的企图失败后,又决定进行封锁,让列宁格勒人挨饿,然后再摧毁该城。哈尔德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列宁格勒周围的包围圈,还没有收得像人们可能希望的那样紧……考虑到我军在列宁格勒的严重消耗,而敌军又在那里集结了大量军队和大量兵器。所以直到饥饿发生作用,为我们帮忙以前,局势仍将是困难的。”与此同时,纳粹头子也作出一项汪妄的决定:如对方投降,将不予接受。这是对他早些时候作出的必须把这座城市“从地球上抹掉”的决定具体化。法西斯匪徒妄图通过围困、封锁和野蛮的轰炸,切断城市与外界的联系,将全城军民困死。
1941年9—10月份,德军对这座城市进行了猛烈的空袭,共投弹1万多枚。9月下旬,德军连续空袭喀琅施塔得湾和列宁格勒港,炸沉苏军战列舰“玛拉托”号。10月4日这一天,德军空袭持续时间长达9个多小时。列宁格勒遭到陆上封锁导致军民的粮食供应急剧恶化。9至11月居民面包定量先后降低5次,11月0日降到最低限量:高温车间工人每人每天75克,一般工人和技术人员50克,职员和儿童15克。
列宁格勒军民在被封锁中度过严冬,忍受一切艰难困苦,接受最严峻的考验。他们顽强地战斗和工作,决心不惜牺牲一切坚持到底。直到1944年月初,苏军开始胜利反击,歼灭了列宁格勒周围的纳粹军队和芬兰帮凶军,才彻底结束了长达近年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1941年秋列宁格勒会战防守阶段的重大政治意义和军事战略意义就在于,坚定了苏联人民抵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粉碎了希特勒企图攻占列宁格勒的计划,苏军在这一方向上牵制了德军大量兵力和全部芬兰军队,不但使希持勒“闪击战”计划中重要的战略任务未完成,而且对苏德战场其它战线的作战进程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希特勒统帅部不能把第4坦克集群的快速兵团适时调往莫斯科方向。第4坦克集群来不及在“台风”战役开始前修复损坏的装备,就投了莫斯科方向的交战。
列宁格勒军民在苏联党政领导下团结奋战是取得保卫战胜利的重要条件。居民和军队一起在城市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建立由数道环形地带组成的防御体系。在列宁格勒周围以及市内,一共挖了9英里防坦克壕、崖壁和断崖处,设置了15英里铁丝网,挖了7197条步兵班战壕和89英里交通壕,修建了000多个各种武器的火力点和掩蔽部。1941年7—8月份,每天都有数十万居民参加构筑防御工事。城市居民是在被围困的条件下军队补充兵员的主要来源。在被围的第一个冬春,列宁格勒为部队输送了10万多名新兵。在1941年7至9月,列宁格勒党组织在市内组建了10个民兵师,其中7个后来改编为正规师;城市很多民用工业转为军工生产,在敌人狂轰滥炸和严密封锁的情况下,1941年7月至年底,他们为前线制造了71辆坦克,480多辆装甲车,58辆装甲列车,1万多门加农炮和迫击炮,00多万发炮弹和迫击炮弹,8万发火箭炮弹和炸弹。弹药的产量,1941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长了9倍。
为了援助这座被围困的城市,斯大林指示苏联政府从1941年9月开始,连续不断地向列宁格勒调拨了大量生活和作战所需的各种物资,9至1月共空运6700吨急需物资。11月下半月,德军加强炮击和轰炸,城市开始处于饥饿状态,燃料很快用尽,列宁格勒的处境非常危急。从11月14日至8日,苏军总后勤部向列宁格勒空投了100吨高热量食品。苏军除组织空中运输外,还在拉多加湖开辟了一条联结列宁格勒和苏联后方地区的运输线,结冰期间则在冰上开辟军用汽车路。这条航线被苏联称为“生命之路”。列宁格勒通过水上和冰上交通线运送战斗和生活所必需的供应品,撤走了需要撤离的居民以及工业设备等。在列宁格勒被封锁的第一个冬天,“生命之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沿该线给列宁格勒运到6万余吨物资和6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运出约55万人和700辆车皮的工厂设备、文化珍品及其它资财。
希特勒企图攻占列宁格勒以及用封锁和饥饿来扼杀这座城市的计划,就这样被列宁格勒的英勇保卫者们彻底粉碎了。(未完待续)